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效提问 丰润课堂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手段。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包括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目的;讲究提问技巧,提高提问艺术;合作探究问点,培养创新能力。关键词:问点 问法 合作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问题导学法”就是以思维科学为依据,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等方式,在教师点拨下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科学探究品格,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尝试以问题为载体的问题导学法的实践,努力让学生主动“动”起来,使学生带着问题“看”、发现问题“思”,带着疑问“听”、围绕问题“辨”,课后抓住问题“练”、寻找问题“究”。有效改变了过去学生“课前不看书,课上机械听,课后教材扔一边”的状况,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而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基本手段。但目前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问点随意,缺乏目的;有的问题肤浅,缺乏思维力度;有的问法呆板,缺乏技巧;有的不考虑时机,机械发问;有的习惯于包办代替,不重视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探寻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我认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目的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篇课文,可以设问的时间、方法很多,但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现以九色鹿(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21课)的三种提问设计为例:第一种:(1)调达为什么会背信弃义?(2)调达受到国王的惩罚后心里会想些什么?第二种:(1)九色鹿救调达不图回报,从中可以看出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2)九色鹿为什么要在国王面前怒斥调达?第三种:(1)从九色鹿救调达不图回报以及在国王面前怒斥调达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2)从调达前后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中可以看出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3)你想对故事中的王妃和国王分别说些什么?九色鹿一文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颂扬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和机智沉着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谴责调达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恶劣行为。从以上三种问题设计来看,第一、二种问题设计就问点的整体属性而言,都存在偏颇和缺陷,没有准确、全面地把握课文的重点。第一种问题设计,一是把着力点放在调达上,显然没有准确全面地把握课文的重点;二是意在揭示调达泄愤心理,似乎要把调达背信弃义的责任推给王妃和国王。第二种问题设计,只是一味赞扬九色鹿高尚的品质,同样没有全面把握课文的重点。相比之下,第三种问题设计,既准确全面地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又兼顾课文的次重点(对王妃和国王的评价),显然比第一、二种问题设计更加合理。2、问点要立足突破难点。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内容的障碍所在,抓住难点进行设问,能化难为易,点要害,通关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两句话:(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2)“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其中的“碰壁”、“四周黑洞洞”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师可这样设问:“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作者真的“悟”了吗?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给墙壁碰扁了吗?这里的“四周黑洞洞”和“碰壁”分别蕴含着什么意思?以上提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深入思考,从而懂得“四周黑洞洞”是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失去人身自由。“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围绕文章的难点设问,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3、问点要有思维价值。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一定的思维价值,仅停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常常能独具眼力,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凡卡时,围绕凡卡的信爷爷能否收到这个中心,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凡卡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联系爷爷的处境想一想,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能不能改变凡卡的处境?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显然这样的问题具有思维的价值,它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4、问点要明确具体。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的问题只有明确具体,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如,有一位教师在教穷人时,先问学生:“对课文用穷人作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的回答是:“因为桑娜是穷人,所以用穷人做题目。”“因为桑娜收养的是穷人的孩子,所以课题叫穷人。”显然,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存在困惑。于是,教师接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着重写的是桑娜,为什么不用桑娜为题,而是用穷人呢?谁能从课文描写的人物和事件中去仔细想一想,找到答案呢?”这样的问点明确具体,学生经过思考后有所悟:“课文描写了三个人物,他们都是穷人。”“课文叙述的事情都发生在穷人中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追问:“作者描写这些穷人,叙述穷人之间发生的事,为的是什么?”此时,学生恍然大悟:为了歌颂穷人的高尚品质。5、问点要灵活应变。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穷人第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从桑娜家的“温暖而舒适”理解桑娜的勤劳能干,问学生:“桑娜家温暖而舒适说明什么呢?”结果有的学生认为说明桑娜家富有。显然,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思维目标,此时,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了及时的调控:“桑娜家真的富有吗?看看她家到底怎么温暖而舒适?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把学生理解的焦点引到了对“温暖而舒适”的正确理解和原因的探究上,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二)讲究提问技巧,提高提问艺术提问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因此,有效的提问需要问题设计者倾注心血,不断追求创新。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才能做到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趣,从而为学生喜闻乐答。要达到这些要求,使所设计的问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必须讲究提问的技巧。1、变直为曲。直,就是直接发问,问点显露,问题明确,学生容易回答。但直问的最大弊端在于形式呆板,缺少变化,难以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曲,就是曲问,就是不从正面发问,而是绕道迂回,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曲问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饶有情趣,让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空,从而调动学生答问的积极性。两位老师在教学将相和“完璧归赵”这部分内容时,对相同的问点,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问法:第一位老师:蔺相如是采用什么办法智胜秦王,实现完璧归赵的?从中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位老师: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还是故意吓唬吓唬秦王,为什么?第一位老师采用的是直问,问题明确,答案可以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第二位老师采用的是曲问,不但答案不能直接从课本中找到,而且问题中包孕着多种诱答的因素。它需要学生围绕是真撞还是假撞进行多向思考。这样的曲问,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力度。又如,在教清平乐村居时,“最喜小儿无赖”,若直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可问“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2、化顺为逆。顺,就是顺问。教师按照一般的逻辑和时空顺序发问,学生只需顺藤摸瓜。顺问最大的不足在于思维的价值不大,而且,多次的顺向提问,学生的思维还会出现暂时性抑制。逆,就是逆问。它是从相反的视角切入问点,要求学生利用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回答问题。逆问的妙处在于借助正反对比材料,构成矛盾情境,从而启发学生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3、变散为聚。有些教师误认为问答式就是启发式,问得越多,启发性就越大。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问”的倾向,看似热热闹闹,思维活跃,实际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优化课堂提问入手,提问要变散为聚,化零为整,增强提问的整体性。整体性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目标,将备课中初拟的零散问题聚焦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同时,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想清晰、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链”。这种“问题链”具有较大的容量,大到举纲提要,统率全篇,小至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这种“问题链”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又能打通学生的学习思路。有一位老师在教梅花魂(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课)时,抓住点睛之“魂”,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什么是魂?梅花有魂吗?课文中的“梅花魂”究竟是指什么?你从“梅花魂”中领悟到了什么?这四个问题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问题链”,学生在这四个问题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三)合作探究问点,培养创新能力根据学生找出的疑难问题或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答、交流、展示,学生不再是现成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使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探究,爱动脑,会动脑。课堂讨论能体现“以学为主”,其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能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这种形式以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课堂讨论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启发思维,养成习惯。在主动参与,分层设计的过程中讨论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广度不断扩大,思维层次不断提高,而且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终生有用;(2)活跃气氛,调控教学。在课堂上要充分给学生“思”和“说”的机会,一来学生主动参与了,二来课堂气氛活跃了,而且通过辩论,教师可以及时了解所提问题的价值,初步感知教学效果。教与学双方以讨论来调节,来补充,甚至推翻原来的课堂设计,取得更好的效果;(3)相互学习,整合优化。分组讨论的过程,既是一个相互合作的过程,又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反复问答,操练,变答非所问为对答如流,变躲躲闪闪为自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瓶车电池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中考体育机考试题及答案
- 高炉炼铁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Hesperidin-methylchalco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1-2-Dilauroyl-sn-glycerol-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北服广告传播考试流程及答案
- 大一宪法考试题及答案
- 级考试题及答案
- 电热毯相关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电源院设计知识培训课件
- 第四讲大学生就业权益及其法律保障课件
- 重庆大学介绍课件
- 《李将军列传》教学教案及同步练习 教案教学设计
- GMP基础知识培训(新员工入职培训)课件
- Scala基础语法课件汇总整本书电子教案全套课件完整版ppt最新教学教程
- 基于Java的网上书城的设计与实现
- 酒店客房验收工程项目检查表(双床房、大床房、套房)
- 开音节闭音节中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练习
- 危大工程和超危大工程范围图例
- 简单二人合伙协议书范本
- ASTM E155标准图谱(数码照片—卷Ⅰ铝合金)(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