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作品.doc_第1页
老舍的作品.doc_第2页
老舍的作品.doc_第3页
老舍的作品.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29,人间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当代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残雾(话剧)1940,商务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老舍就任小学校长的第二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他自称只是“看见了五四运动,而没在这个运动里面,对于这个大运动是个旁观者”(我怎样写赵子曰)。这确实使他在一段时期里,对于青年学生及其活动,有些隔膜和误解。但“五四”时期兴起的新的时代潮流,包括文学革命在内,仍然冲击着他的心灵。本来,军阀政府基层机构的腐败,混迹其间的卫道者们的虚伪,在这个刚刚来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的眼中,无处不是破绽和丑态,难以与他们安然相处。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在这以前,还坚决退掉母亲包办的婚约。次年回到北京,任顾孟余主持的北京教育会的文书,同时在第一中学兼课,业余时间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一度还信仰过基督教。虽然道路不无曲折,但“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笔下的一篇状物散文。品味它,感觉语言明快洗炼、生动传神而又细腻实在、饶有风趣,令人百读不厌。一、谈猫“平”中露真情 首先,作者是用用平实的语言、亲切交谈的口吻向我们述说他眼中的猫。老舍先生选用生动活泼的口语语汇讲事情述感受,使语言上口入耳,亲切有味,富有表现力。比如,说“暖和”不说“温暖”;说“成天”不说“整天”;说“钟头”不说“小时”如果我们仔细辨味,还会发现这些词语不仅有浓烈的口语色彩,而且用得极为妥当,读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别有一番韵味。二、怜猫 语气显真情 文中口语多、短句多,常常带着语气词。在这位艺术大师笔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语气词,也获得了丰富的表意功效,韵味十足,耐人寻味儿。“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一个“吧”字把作者那种对猫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语气情态惟妙惟肖地传达出来了,又与“古怪”之说互相吻合。“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了三个语气词,实实在在地突现了作者对猫的关切怜爱之情:担心、翘望、心疼、着急,种种情态尽在其中。三、爱猫妙用人称“你” 文中还写道:“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这一长句中,连续用了三个“你”字。“你”是人称代词,通常都是称呼对方用的。而这里的“你”并非是确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谁”,包含不仅“我”喜欢猫,任何人见了都会感到可爱,更使我们感到作者爱猫的真实感情。四、赞猫- 巧用拟人法 其次,作者在对猫的描写中成功地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猫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笔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读后倍感风趣幽默。如文中写它“成天睡大觉”,说它“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过问”一词精当微妙,仿佛猫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员,它本就应该参与家庭事物、家政大计的,而此时却置责任于不顾,只管自个儿图舒适求安逸去了。细细想来,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再如“决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踩印几朵小梅花”等处用语,简直把猫写活了,而作者爱猫之心、赞赏之情也得到了更加淋漓尽致的表现。这种拟人化的描写切合儿童心理特点,能激发儿童的欣赏趣味和学习乐趣。 总之,作者以观察精细独到、内容充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把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淘气的特点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犀利的批评,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是一本适合春天晒太阳看的故事,在河边茶馆,泡杯盖碗,磕着瓜子,慢悠悠的读,就像是老人的念叨,有点啰嗦,也像牛扎糖,慢慢的咀嚼很有味道。 每个人的一辈子,过的都不容易。一、小人物即下层平民形象。我这一辈子从大清国光绪年间开始,我,一个自尊要强的普通中国人,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悲剧,大多的苦辣辛酸。我努力活成一个人,一个有最低自尊的人,可是,我却总是绊跟头、摔足。心爱的妻子,被最贴心的朋拐走。;学了裱纸手艺,可大清朝一改民国,却没了用武这地;我去当了巡警这个对阔人得当狗,对穷人得使横的行录。我苦熬苦奔,却终于斗不过世道,斗不过自己深爱的妻子,最信任的朋友 兄弟情仇、人伦惨变,时世变迁, 我这一辈子就是这样度过的作品的思想意义:小说主人公自信自强,深深的为自己的聪明、善良、随和与勤勉而自诩。但是社会与命运偏偏同他过不去。他凭自己的本事认字,本觉得能当个差,可只能去学徒,受尽师傅师娘的气,可为了这可以糊口的手艺,他认了。学出来以后,发现并没有多少用武之地,转去当巡警,可哪里像他想的那么简单,“官场”上的那点暗事儿让他心里恶心,但面上还.小说通篇都以“我”这一人称来作为叙事的主题,故事的发展也是由我的口述出的。我这个人没有名字,身份只是一个警察,没有人需要知道我的名字,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小人物,但是,即便我是一个小人物,上天也没有给我以同情,我还要不断的经历着人生中巨大的痛苦。妻子与别人跑了,儿子病死,不幸的事情都放生在了我的身上。作者这是通过对这种平民人物一生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下层平民人物的关心,有着强烈的同情意识,借作品来表达下层平民的生活的苦难以及自己对下层普通平民的深深同情。艺术特色:同作者的其他作品相同,该部作品也有着作者写作风格的一贯延续。下面面我们来做简要地分析一、 浓烈的京味儿。“人一断气,马上就得去糊“倒头车” 现在,连这个名词儿也许有好多人不晓得了。紧接着便是“接三”,必定有些烧活:车轿骡马,墩箱灵人,引魂幡,灵花等等。要是害月子病死的,还必须另糊一头牛,和一个鸡罩。赶到“一七”念经,又得糊楼库,金山银山,尺头元宝,四季衣服,四季花草,古玩陈设,各样木器。及至出殡,纸亭纸架之外,还有许多烧活,至不济也得弄一对“童儿”举着。“五七”烧伞,六十天糊船桥。”北京的的城市景观和地理风貌。他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偌大的文化框架,里面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人物形象具体,生动。老舍作品的“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生活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京味”作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方面。北京长期作为皇都,形成了帝辇之下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迥异于有更浓厚的商业气息的“上海文化”。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抚幼的老“规矩”,生活态度的懒散,苟安,廉和,温厚等等。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老舍作品处处写到礼仪,礼仪既是北京人的风习,亦是北京人的气质,“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北京人多礼,二马中老马赔本送礼;离婚中老李的家眷从乡下来,同事们要送礼,张大哥儿子从监狱中放出来也要送礼;骆驼祥子中虎妞要祥子讨好刘四爷更需送礼;四世同堂则直接详尽描写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濡目染跟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这篇文章中,作者也借其笔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老北京的文化,可以说,京味儿十足使其写作两大特点之一。二、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强烈的同情意识。 在老舍早期的作品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长篇中,相当深入地剖析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如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地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在这部作品我这一辈子中,作者也一以贯之,借用自己的笔墨展开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文章的我遇到事情总是随其来随其去,是随遇而安,不图进取,只知道随时代而变,而不知道发挥自己的主观努力,俨如鲁迅作品中对国民性批评的典型,也是批评文化中的劣根性。中国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余毒早已侵入每一个人的全身,文中的主人公我也不例外,在批评的同时,作者也表现了对其命运的同情。在那个乱世,国家的命运尚且无法保证,一个下层普通人物的命运又何来保障呢?这也是作者思想中的最高贵的地方。三、 下层普通人物形象文章的开头便是:我幼年读过书,虽然不多,可是足够读七侠五义与三国志演义什么的。我记得好几段聊斋,到如今还能说得很齐全动听,不但听的人都夸奖我的记性好,连我自己也觉得应该高兴。可是,我并念不懂聊斋的原文,那太深了;我所记得的几段,都是由小报上的“评讲聊斋”念来的把原文变成白话,又添上些逗哏打趣,实在有个意思!文章开头是由我来自叙我自己的故事的,文中的主人公没有一个明确的名字,就是一个个“我”字。这也符合作者的写作特点,其善于写中下层市民,而这些市民又属于真真正正的小人物形象。历史上,小人物又能留下多少痕迹呢?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帝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