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难点: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2教学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师谈话导入。轻声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2教师补充资料。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揭示课题。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2 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顺势切入,初读课文。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趣味识字。(1)教师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2)指名读,正音。(3)开火车练读。(4)做游戏巩固字词。3学生试读课文。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五、巩固字词,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1)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雀”:“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舞”: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2)学生写字。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进行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一)学习第一段。1请各自轻声读第1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学生读后交流。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3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点评后再指名练习。4配乐朗读这一段。(二)学习第二三段。1师引入。“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2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3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4想象描述。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画面?学生想象描述,并朗读有关句子。(一)学习第四段。1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2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3抒情齐读这一自然段。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自由选择段落感情朗读。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积累本上。五、拓展:1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还可以画图画,以后我们再来交流。2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抄在积累本上。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2、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4.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1. 引导学生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教育学生保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2. 学习本课的11个生字。难点: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准备:课件、蒲公英的图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金黄的草地。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草地是绿色的,为什么说是金色的?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二、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2.检查,重点指导。读准字音:呵欠 傍晚 一本正经记住字形:弟:中间的长竖不出头。返:“反”字的最后一笔注意变化。3.在生字本上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回指导。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2.给课文分段。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第一段(第1、2自然段):每当蒲公英开放时,草地变成金黄色。我们常揪掉蒲公英来寻开心。第二段(第3至5自然段):蒲公英白天开,晚上合,草地也因他们的开合改变着颜色。我们发现后便喜爱上了这种小花。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课件或观察挂图:在草地上盛开着一片蒲公英,他们金黄金黄的,太美了!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板书:金色的草地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1.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1) 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与你感受相同的句子,然后再读一读。(2) 指名读,评读。(3) 看到这片金色的草地,“我们”的心情如何?(5) 练习读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童趣。2.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过渡:蒲公英一直是金色的吗?“我”有了一个什么新发现呢?(1) 自由读第三至五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2) 总结:蒲公英的花瓣是可以合拢的,它随着时间变化而一张一合,张开就是金色的;合拢就是绿色的。(3) 这个发现令“我”非常惊讶,大家再来读读第四自然段。(4)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三、总结课文、 升华情感。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2.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3.再次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3、爬天都峰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难点:重点:1.识字、写字、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难点: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准备:天都峰图片,教学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天都峰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1)抽生认读生字,词语。(2)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词。第二课时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2) 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1)学生读书圈划。(2)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3)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4)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1)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 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四、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六、总结课文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板书设计:课后反思:4、槐乡的孩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4、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愉。掌握生字词。难点:学会阅读教学准备:槐树、槐花图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暑假中让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2.顺势切入。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槐乡看看哪里的孩子有什么快乐的事情?(二)初读课文。1.自学课文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划出哪些不懂的地方。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小组合作学习:试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交流在预习中不懂的地方。(三)研读课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你们读懂了什么?随学生回答,相机点拨。2.又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3.你觉得槐乡的孩子怎么样?有哪些可爱之处?4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八、总结课文同学们在生活中也要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极的劳动,你会体会到劳动给人带来的快乐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古诗词。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教学重难点1.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背诵古诗。 2.难点: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教学准备:图片。 课时安排:语文园地 2课时 习作一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3.交流有什么感受。4.讲讲今后的打算。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1.生讲,师略记条理。2.予以讲解、梳理。五、评比。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2.评比谁讲得好。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教学过程1.各自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注意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