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测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社稷/希冀饿殍/漂白镣铐/寥廓b.荆棘/旌旗颤抖/婵娟抽搐/罢黜c.崔嵬/帷幕潦草/撩拨信笺/鉴别d.憔悴/翘楚暮霭/和蔼萧飒/五卅解析:a项,j,pio,lio/lio;b项,jn,chn/chn,ch;c项,wi,lio,jin/jin;d项,qio,i,s。答案:d2.(2014江苏高考)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解析:依据语段中的“艺术家”“神奇”“煞费心血”“不露痕迹”“奇绝”等字眼,第一空应选填“匠心”一词,突出“巧”字;“园林”是风景胜地,所以排除“别树一帜”;“点睛之笔”不能用“饱满”一词来修饰,因为“点睛之笔”所用之笔墨少而恰到好处,不是描绘。答案:c3.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中任意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4分)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解析:注意句子内容,描写的是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自然景象,且由写景到揭示哲理,修辞是拟人和反问,句式特点是反问句形式。答案示例: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句式2分,内容2分)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近日,23岁的大学四年级女生王月成了石家庄市乃至全国的名人她在石家庄市九中街路两侧脱了皮的树上和一些残破的电线杆上,创作了一些惟妙惟肖的美术作品。因为她的“树洞画”,石家庄九中街已经成了一个“景点”,每天来此欣赏“树洞画”的市民络绎不绝。她的“树洞画”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在全国引起关注,各大门户网站、主流媒体均转载报道。假如你是“感动省城人物”的推选委员,请为“用小爱温暖冬天”的王月写一段推荐词。(80字左右)解析:注意王月的行为是美的,美化了本是残缺的东西,还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从这个角度出发作答。注意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答案:树洞画为城市装点了一道充满创意的风景线。王月的艺术不仅在于化“缺陷”为“美丽”,更在于表达着人们内心深处对城市文化内涵(艺术品位)的渴望。在寒冬里,它让人如沐春风,心生温暖。二、文言文阅读(19分)(2014四川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8题。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六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馀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馀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节选自梁书王筠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未有居郎署者居:任职 b.以母忧去职忧:忧虑c.老而弥笃笃:执着d.身为四代之史身:亲自解析:b项,忧,指父母的丧事。本句的意思是“因母亲去世离职”。答案:b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时人为之语曰吾羞,不忍为之下b.乃欣然就职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c.其见重如此其翼若垂天之云d.不足传之好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解析:a项,介词,因为/动词,作为;b项,副词,于是,就;c项,人称代词,他/人称代词,它的;d项,代词,它们,指书/助词,的。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4分)解析:本句关键词:宗,宗师;每,每次;咨嗟,赞叹;以为,认为;逮,及,比得上。答案: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2)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4分)解析:本句关键词:弘,宽弘;以,因为;高,意动用法,认为高;而,连词,而且,表示递进;擅,拥有,据有;见,被;“见重当世”是被动句。答案: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8.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5分)解析:回答本题,主要参考王筠在自序中所说的内容,如“余少好书,老而弥笃”“习与性成,不觉笔倦”“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躬自抄录”“备遗忘而已”。根据赋分情况,进行概括总结。答案:终身好学;勤学苦学;执着专一;温故知新;博观慎取。参考译文:王筠,字元礼,另一字是德柔,山东临沂人。王筠小的时候机敏聪慧,七岁时就能写文章。十六岁那年,写成了芍药赋,文辞很优美。等到长大后,心性纯正恬静,喜欢学习,和叔伯兄弟王泰名望相等。陈郡有一人叫谢览,谢览的弟弟谢举,也有很高的声誉,当时的人因为这种情况流传一句话说:“谢家有谢览、谢举,王家有王养、王炬。”王炬就是王泰,王养即王筠,是两人的乳名。(王筠)刚做官时任临川王行参军,迁任太子舍人,又任尚书殿中郎。王姓自东晋渡江南迁以来,没有人任郎署官职的,有人劝他推辞观望不去就任,王筠说:“陆平原是东南的才子,王文度在江东无人能比,我能够和古人并驾齐驱,还有什么遗憾呢。”于是很高兴地就职。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写诗赋能用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参加公卿们的宴会一起作诗,他的文辞一定十分妍丽华美。沈约经常自信地对高祖说:“以后的名家,恐怕只有王筠是独一无二的。”昭明太子喜欢文人学士,时常与王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园嬉游宴饮,太子唯独拉着王筠的衣袖,抚着刘孝绰的肩膀说:“这就是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他被推重就像这样。普通元年,因母亲去世离职。王筠特别有孝心, 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 服丧超过了常礼。三年服丧期满后,病了很久不能任职。中大通二年,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王筠奉命写哀悼文册,又得到大家的赞赏。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序中写道:“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到老更是越来越专心。即使是偶尔读到文章或看见景物,都立即分条记下来,以后再审阅观览,观兴更深,习惯与性情已养成了,写作不停,不觉疲倦。自十三四岁,也就是齐朝建武二年到梁朝大同六年,共四十六年了。年幼时读五经,每部经书都读了七八十遍。特别喜欢左氏春秋, 时常在口中念念有词,加以背诵, 引用为谈话的资料,省略取舍,共读了三遍抄写五次。其他各种经书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等都抄了两遍。子史诸集都抄了一遍。未曾请他人代抄,都是自己亲自摘抄誊录,大大小小共一百多卷。不值得用来传给好事的人,只是为了防备遗忘而已。” 又给他的儿子们写信论说其家世,归纳一起就是:“历史上说安平崔氏和汝南应氏,都是历世有文才的,所以范晔说崔氏世代擅长雕龙。然而不过是父子两三代人罢了。没有在七代人中,累世盛德,光辉相承,爵位相承袭,人人有文集,像我们家族这样。少傅沈约对人说:我年轻时喜欢读百家诸子书,亲自编撰了四个朝代的史书,开天辟地以来,没有哪一个家族能像王氏家族这样官位相蝉联,文才不断的盛况。你们要仰观祖先的遗业,要发奋努力。”三、古诗词鉴赏(10分)9.(2014江苏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韦应物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找到诗句中表现或暗示情绪的关键词。第一句中“一日闲”可见诗人心情闲适,第二句中“空还”则体现出访友未见的失望、惆怅,就在失落之时突然看见满眼美景,转而欣赏赞叹起来,第三句中“怪”字便表现出诗人的惊讶、欣喜。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解析:“隐者”身份是从诗句中的关键词看出来的。“识者稀”说明知之者少,“猿啼处”说明居所处于深山之中,“柴扉”则足见其居家简陋,而走的是“樵渔路”,可见他常见的人都是“渔樵”,而“渔樵”又常常是隐居的标志。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4分)解析: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可以从表现思想情感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写作技巧的角度考虑。韦诗以写景作结,一方面是承上句说明其“诗思清人骨”的原因,而特殊的生活环境也暗示了人物高洁的品格。李诗结句则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描写诗人访友未见,返回路上遇雨的情景,“日暮归来”可以看出诗人一定等待了很久,表现出诗人的执着和真挚;第二种则可以理解成假想隐者归来遇雨的情形,通过“日暮归来”“雨满衣”表现出隐者闲雅潇洒的生活情趣。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情趣)。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2)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3)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4)明月不谙离别苦,。(晏殊蝶恋花)(5),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6),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7),梦啼妆泪红阑干。(白居易琵琶行(并序)(8)此去经年,。(柳永雨霖铃)答案:(1)申之以孝悌之义(2)望帝春心托杜鹃(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斜光到晓穿朱户(5)艰难苦恨繁霜鬓(6)西当太白有鸟道(7)夜深忽梦少年事(8)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陈启文我到北京的距离是一个晚上。通常我都是在头一天夜里从我居住的那个城市坐上一趟特快,睡一觉,睁开眼睛时,到处都亮了,透过远郊越来越茂密的树林,可以看见辽阔天际的云霞,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伟大而神秘的城堡,呈现在天地旷野的正中央,浑身闪烁出圣洁的光环。这就是我对北京的感觉。此时,我完全被唤醒了。北京永远都让你以一种庄严的眼光去打量。这其实与天安门无关,与故宫无关。即便你去看街边上一个卖纸烟的北京大爷,也能通过他,看到他背后隐含着的某种尊严。很少听见北京人吆喝。你要跟他砍价,没门儿。北京不是个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北京之大,是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大。北京包容一切,亦可消化一切。北京让你感受到那种首善之区的宽容,也总给你一种无所不在的强势的逼迫,甚至有些霸道,总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你。坐在出租车上,那位的哥随时会命令你把保险带系上,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北京之大,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距离上。从北京的一个地方到北京的另一个地方有多远?这距离是以时间的方式存在着,而不是以里程计。我算过,从东土城到北京西站,差不多要一个小时。这在我们那儿,差不多是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这还要看顺不顺利,总在你尚未精确计算出这个数字之前,你可能已经遇到了堵车。一切都已仿佛置于某种无名的意志下,被堵住的车辆不会像别的地方那样四处泛滥。它们依然秩序井然地排着队。没有人想要超车,没有人骂娘,更没有旁门左道可走北京人脾气小了,脏话少了,反而更大气了。从北京到北京,还有一种距离,在一个人的仰望中。每次我这样仰望时,似乎是在观察一个距离更远的北京。太多的蓝图,太多的建筑工地,太多的轰轰烈烈的挖掘机和脚手架,脚手架上的小旗子,太阳在头顶上威严地移动,一群寂静地飞过的鸽子北京的心脏部位,被一块一块地掏空了。北京拆了牌楼,又开始拆团城。到现在,尽管故宫还在,天安门还在,但你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四下一望,到处弥漫的现代气息已经明显占了上风。北京的大不仅是城市之大,而且是时空之大。巨大的、空旷深远的城市空间和渺小的个人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人在这里更能感觉到,你作为个体生命的渺小,以及占有时空的局限和短暂,那一种悲凉与虚空,也让你更能找回一个人的谦卑。一个人在北京生活,你会比在任何一座城市生活都要清醒,都要有宿命感。在北京,在任何一个角落里,只要你安静地凝望,时间长了,你会感觉这里潜伏隐蔽着的一种无形的力量,每一个人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那种生死不渝的维系,以及坚守下去的那份信心,是我这样一个匆匆过客难以理解的。从我二十出头第一次上北京,到现在,这是我命里往返得最多的一条路,而北京仿佛永远是一个我行将抵达的却又仿佛一直没有抵达的城市。天才的卡夫卡早已替我描述出了那种最真切也最虚幻的感觉,北京是我远远就看得见的城堡,我一直没有找到进入它的方式。最后,我只能选择离去。每次离开北京时,我都会下意识地深深凝望,我看见过的,我还没有看见过的。从一些日子,到另一些日子,在我的视野里不断涌现,又渐渐退向城市一侧,直至城市的背后。火车已经飞奔了很久,但仍未跑出北京。回头,我看见的是一个北京;再回头,我看见的是另一个北京。(选自2008年第8期北京文学,有删改)11.文章第段在表达方式上和全文有何不同?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全文主要采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而第段对快进入北京时远郊的景物进行了描写,渲染了圣洁而庄严的气氛,为全文作了情感上的铺垫。12.文章写到了哪些北京人?这些北京人分别象征着北京怎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卖纸烟的老大爷,象征着北京的尊严;命令系保险带的的哥,象征着北京的强势意志;堵车队伍中默默等候的司机,象征着北京的大气。13.文章第段中写到的“无形的力量”具体指什么?它对作者有何影响?(6分)答案:“无形的力量”指每一个北京人与这座城市微妙的对应关系、生死不渝的维系、坚守下去的信心。它使作者确信自己是一个过客(或“是一个外人”),永远无法抵达这座城市(或“没有找到进入它的方式”)。14.文章标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有哪几重含义?请结合全文主旨进行探究。(6分)答案:北京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说明北京空间大;过去的北京(或“传统的北京”)和现在的北京(或“现代的北京”)的距离,说明北京变化大;现实能够到达的北京和精神能够抵达的北京的距离,说明“我”只是一个过客。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每小题6分)(2014江苏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7题。乾坤草亭朱良志明代王世贞家有弇山园,园中有一小亭,小亭坐落在丛树之中,四面花草扑地,绿荫参差,匾额上书“乾坤一草亭”。八大山人也曾画有乾坤一草亭图。一个小草亭,为何扯上广袤无垠、神秘无比的乾坤?又如元代画家吴镇,喜欢独泛小舟于湖中,自称是“浩荡乾坤一浮鸥”。一只小鸟,为什么说是浩荡乾坤中的一只小鸟?而唐代船子和尚诗云:“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小舟居然也成了宇宙中的一只船。宇宙、乾坤,说其大;小亭、小舟,言其小。在小亭中有囊括乾坤的期望,在小舟中有包裹江海的运思。小,是外在的物;大,是内在的心。从物上言之,何人不小!但从心上言之,心可超越,可飞腾,可在小亭而妙观天下,可泛小舟而浮沉乾坤。王维不是有“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句吗?水虽穷,路虽尽,但云起了,风来了,我是一片云,我是一缕风,在这样的心灵中,哪里还会有穷尽时!乾坤中的一草亭,江海中的一浮鸥,宇宙中的一只船,反映出人的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中突围的可能路径。这是一种深层的生命自信。我们每个人都是渺渺宇宙的一个点,八大山人也有此认知,他早年号雪个、个山,自称“个山人”,这个“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个,也可解释为竹,雪个,即皑皑白雪中的一枝竹,白色天地中的一点青绿。在个山小像中,八大山人录其友人赞语:“个,个,无多,独大,美事抛,名理唾大莫载兮小莫破。”八大山人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虽然只是一点,当我抛弃欲望的追求,唾弃名理的缠绕,获得自身的独立的时候,我就可以齐同世界,拥有世界,我就是大全。八大山人笔下的一朵小花,一枝菡萏,一羽孤鸟,都是一“个”,一点,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八大的自尊缘此而出。清初诗人张潮将人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牖中窥月,这是一般的境界,没有改变山里人只知道山里事的看世界的方式;第二个层次是庭中望月,看到的世界不再是洞中之天,而是较为广阔的天地;第三个层次是台上玩月,则有“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悠然,有包裹八极、囊括乾坤的境界,它站在世界的高台之上。这不是自高自大,而是心灵的悠游回环。中国画中通透的小亭,八面无一物的小亭,就是这样的心灵高台,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那小舟也是如此,它在小河中荡漾,在开阔的湖面荡漾,在茫茫的大海中荡漾,在无形的宇宙中荡漾,说它是“宇宙船”又有何不可?中国画家不是看一只鸟就画这只鸟、有一朵花就画这朵花的人,中国画的主流不是将画作为写实的工具,而是当作表达内在生命体验的工具。画的是这个亭子,但所要表达的生命体验却不在这亭子中,所谓不离亭子,不在亭子。高明的画家其实都想到那高台上去玩月。(有删改)15.请简要说明第3段中“个”的含义。解析:分析第3段有关“个”的表述,有三个层次:“个,也可解释为竹”,说明“个”实指具体的“竹”;“这个个就是乾坤中之一个,一点”“我山人是天地之中的一个点”,说明“个”是一个代表独立、“无多”的概念;“一个充满圆足的生命”则上升为抽象的观念。答案:“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1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4段的论述层次。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给第4段划分层次。从行文看,本段先提出张潮所谓的“人的境界”的三个层次,然后以中国画中的小亭和小舟论述“高台玩月”这一境界,最后谈到“高台玩月”是中国画家都想达到的境界。据此整理解答即可。答案: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个层次;其次,阐述了中国画中的小亭或小舟所体现的“台上玩月”这一境界的心灵特点;最后,指出中国画家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界。17.请结合对文末“不离亭子,不在亭子”的理解,阐释“乾坤草亭”的内涵。解析:理解关键词句一定要联系上下文,而理解标题“乾坤草亭”则要在理解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全文内容。文中多次谈到“亭子”“小亭”,以及“小舟”“小鸟”等,此极言其“小”,而“宇宙”“乾坤”,则极言其大。画家们以小小的亭子作“心灵的高台”,“无边的世界就在高台玩月的灵境中荡漾”,这体现的是生命的自信、超然;“高明的画家其实都想到那高台上去玩月”则反映出生命所处的困境和突破困境的可能路径。分析时要综合每一段的关键信息,从字面意思到深层含义,“乾坤草亭”的字面意思好理解,内涵要从草亭之小和乾坤之大这个角度考虑,由大、小对比再上升到探究人生的高度。答案:“不离亭子”,表达了一个小“点”的生命自信;“不在亭子”,表现了生命在无限宇宙中的悠游。草亭与乾坤的关系,写出了“小”的个体面对无限“大”的宇宙可采取的态度,反映了生命困境以及从此困境突围的可能路径。七、写作(7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当厄运降临的时候史蒂芬霍金被誉为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的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在过完21岁生日之后,不幸患上了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从此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语音失常,不能与人直接交流。但残疾没有击倒他,反而使他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富兰克林罗斯福以他的雄才大略驱走了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残疾阴影,征服了全体美国人的心,最终连任四届美国总统,成了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海伦凯勒以她超常的意志战胜了盲聋哑的残疾,成为当代最杰出的女性社会活动家。被誉为“湖南张海迪”的李丽1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从此再没有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创办“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五年时间温暖了八万颗冰冷的心,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他们都以超人的意志战胜了厄运,成为了生活的强者。读了这几则材料,你有何感悟?在材料范围之内,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在成长的道路上,人们常常会遭遇突如其来的厄运。面对厄运,有人束手无策,有人悲观失望,有人一蹶不振;也有人勇敢地面对厄运,开始了新的人生,创造出新的辉煌。针对这几则材料,我们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从以上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推广与品牌宣传
- 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 宴会厅用餐场地布局规划
- 低压电器设备质量评估报告
- 物业安全检查合格通知
- 医院工作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二)
- 一般风系统水系统安装施工组织设计与对策
- 离婚协议书:女方抚养子女及共同财产分割协议
- 男方自愿离婚及共同财产分割协议书范本
- 机场贵宾厅服务员聘用合同及礼仪培训协议
- SYT 6680-2021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钻机和修井机出厂验收规范-PDF解密
- 《遗传学》课程标准
- 蛋白质分离纯化及鉴定
- 2024年化粪池清理合同协议书范本
- 实用美术基础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债权债务法律知识讲座
- 南京财经大学《812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 基于教育培训行业的客户关系营销研究
- 肉制品工艺学-香肠类制品-课件
- 超全QC管理流程图
- 2广告实务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