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芳烃油的利用途径.pdf_第1页
重质芳烃油的利用途径.pdf_第2页
重质芳烃油的利用途径.pdf_第3页
重质芳烃油的利用途径.pdf_第4页
重质芳烃油的利用途径.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 炼制与化工 199 4 年第 25 卷 重质芳烃油的利用途径 赵茜俊 中国石化济南炼油厂 摘要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炼油 厂重质芳烃油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表明重质 芳烃油不仅可以优化炼油工艺 并可作为纺丝沥青 针状 焦 合成橡胶 塑料 道路沥青的主要原料 或辅料 也可用作化工原料 因此重质芳烃油的综合利用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及应用前景 主题词 盆质芳烃油 综合利用优化炼油工艺 l 前言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工业的迅速发展 各炼油厂 重质芳烃油的数量有较大 幅度的增长 但多数重质 芳烃油仍掺入减压渣油中作为燃料油使用 没有得 到有效的利用 本文对重质芳烃油的应用情况进行 了考察 结果表明 重质芳烃油可广泛应用于炼油 化工及高科技领域中 它对于提高产品收率 改善产 品质量 增加经济效益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2 皿质芳烃油的主要来源及一般性质 2 1 重质芳烃油的主要来源 重质芳烃油是原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 主要产生于下列工艺过程 2 1 1 催化裂化工艺随着催化裂化进料变重变 差以及重油催化裂化的开 发 抽出部分油浆 澄清 油 以改善催化裂化工况 已为不少炼油厂所采纳 油浆中芳烃含量一般可达5 5 以上 催化裂化轻柴油中也含有大量重质芳烃 催化 裂解轻柴油中芳烃含量更高 即使经过加氢处理 其 十六烷值仍较低 因此可行途径之一是提取芳烃作 为化工原料加以利用 2 1 2 润滑油精制工艺在润滑油 生产过程中 一 般采用溶剂抽提工艺进行精制 抽余油作为润滑油 组分 抽出油的芳烃含量一般都在6 0 以上 有的高 达9 0 2 1 3 催化裂化 一 芳烃抽提联合工艺 1 j早在5 0年 代初期国内曾有关于重质催化裂化循环 油用糠醛抽 提法改善质量的报道图 催化裂化 一芳 烃抽提联合工 艺及工业化的实施为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炼制研 究所开发 于1 989年7月在国内取得专利权 工业试 验的结果表明 从循环油中抽出芳烃后 减少了反应 生焦量 汽油 柴油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并可扩大装 置处理能力或多掺炼渣油 其抽出油芳烃含量可达 90 2 1 4 减粘裂化 热 裂化 高温裂解等工艺这些 工艺的渣油及焦化循环油中芳烃含量亦均在3 0 以 上 根据中国石 油化工总公司统计年报公布的数 据 19 90年底全国润滑 油综合生产能力为2 90 8万 t a 则抽出油产量可在15 0万 t a 以上 加上各炼油 厂的催化裂 化油浆及其它二次加工渣油 数量相当 可观 就济南炼油厂 目前的生产规模而言 全年重质 芳烃油产量可达1 0万 t 以上 见表1 衰1济南炼油厂 质 芳烃油产t 预测 装装置名称称处理量量副产品 品收率率产量量 备 注注 万 t a 一 名称称 万 t t t t t 重重油催化 化 80 0 0 油浆浆 6 2 2 24 9 6 6 61994年投产 产 催催化裂解解 15 5 5 油浆浆 6 6 6 0 90 0 01 9 94年投产 产 催催化裂解解 l5 5 5 轻柴油油 l8 8 82 70 0 019 9 4年投产 产 糠糠醛精制制 l5 5 5 抽出油 油 3 5 5 55 25 5 5 5 5 回回炼油芳烃抽提 提 l0 0 0 抽出油 油 30 0 03 0 0 0 0 0 合合计计计计计 1 6 8 1 第 4期 石油 炼制与 化 工 表2济南炼油厂 质芳烃油的一般性质 项项 目目 油浆浆催化裂化化催化裂解解 回炼油油 减压二线线减压三线线减压四线线 回回回回炼油 油轻柴油 油 抽出芳烃烃抽出油 油 抽出油 油 抽出油油 密密度 2 0 m g cm 一 1 0 0 2 2 2 0 9 2 3 8 8 8 0 8970 0 0l 0 15 7 7 7 0 9 90 0 0 01 00 40 0 01 0 068 8 8 运运动粘度10 0 5 s 一 22 8 2 2 23 56 6 6 2 49 0 4 7 7 77 09 9 9 2 6 0 2 2 26 3 5 4 4 4 酸酸值度 m gK O H g 一 loo m L 一 4 44 4 40 2 3 3 3 5 95 35 5 5 2 62 2 22 01 1 1 1 92 2 2 残残炭 1 0 残炭 肠肠 0 57 7 78 5 5 5 匕 9 5 1 6 0 5 3 3 31 5730 0 01 1 1 1 11 58 25 5 5 苯苯胺点 0 3 7 7 71 5 3 6 1 1 13 9 9 9 0 50 0 01 98 8 8 43 3 3 256 6 6 折折光率甲护 护 41 8 9 9 9 0 32 2 2一20 0 00 3 7 7 7一1 3 3 31 5 7 80 0 0l6 6 6 闪闪点 开口 39 8 5 5 5 0 1 9 9 90 4 41 6 6 6 2 1 4 4 44 6 6 62 39 9 945 5 5 凝凝点 18 52 2 228 2 8 8 8 0 0 9 9 0 0 07 7 l l ll6 6 6l2 2 21 l l l 硫硫含量 1 30 0 04 9 1 5 5 527 2 2 21 5 5 538 8 8 0 5 4 4 44 3 3 3 氮氮含量 320 0 022 85 5 57 1 2 2 2l 18 8 814 68 8 8 46 6 6 1 2 8 8 8 碳碳型 写 写 1 14 4 490 0 05 3 延延度 c m m m5 0 l l l48 6 6 646 9 9 9 软软化点 29 4 4 4264 4 4 0 6 25 5 5 闪闪点 开口 0 0 5 5 5 0 05 5 5 10 0号乙 乙 蒸蒸发 损失 sh 16 0 102 2 27 4 4 4 4 4 燕燕发后针入度比 二 9 9 8 5 5 5 99 8 5 5 5 5 5 溶溶解度 1 429 9 91 013 3 3 3 3 针针人度指数P I I I 60号乙 乙 60号甲 甲甲 符符合 的沥青规格 格格格格 延度低于标准6 0 重质芳烃油作道路沥青调合组分对炼油 厂经济 效益提高可作如下估算 按商品燃料油与重交沥青 或6 0号道路沥青平均差价为15 0元 t计算 已除去 调合工艺费用 若每年生产5万 t 道路沥青 即可增 效7 50万元 a 3 2 2 重柴油调合组分有资料报道 润滑油精制 抽出油还可以作为重柴油的调合组分川 调合比见 表5 从该油的实船运行试验表明 经适当调整柴油 机操作参数 其燃烧性能良好 输出功率正常 没有 发生任何异常现象 船舶航速正常 安全 与原2 0 号 重柴油具有基本相同的使用性能 第 4 期 石油 烁 制与化工 2 3 表5 组分 20号盆柴油调合比例 调合 常压三线油 调合 比 1 49 w l l l2 2 21 2 2 2l2 2 2 2 2 24 4 424 4 424 4 4 1 1 10 0 01 5 5 5 2O O O 减压二线为32 0 42 0 C馏 分油 减压三线 为38 0一 48 0 C馏 分油 减压四线为4 3 0 54 C馏分油 3 3 生产针状焦 针状焦是7 0年代炭素材料中大力发展的一种优 质焦 它具有热膨胀系数低 石墨化性能好等一系列 特点 破碎后外形呈针状 在显微镜下具有明显的纤 维状结构和较高的各向异性 l 0 采用针状焦制成的超高功率电极炼钢 可提高 炼钢效率 减少电耗 降低炼钢成本 在国防工业和 民用工业中 有其特殊用途和重要意义 针状焦生产 技术在我 国已开发成功 并已建成针状焦生产装置 但其数量远不能满足 国 内需要 根据针状焦成焦的机理 生产针状焦的原料必 须是芳烃含量高 稠环大分子芳烃不在其内 杂质 S N O 等 少 沥青质低 灰分 金属含量 低 并在 转化过程中具有较高 的中间相转化温度 T 5 0 和较宽的中间相转化温度 T 8 0 能生成较大 的中间相小球体 经验证明 采用目前炼油 厂中能提供的催化裂 化澄清油 润滑油精制抽出油 热裂化渣油或混对不 同比例的制乙烯渣油 减压渣油 焦化循环油等为原 料 并适当改变工艺流程 可以生产针状焦 不仅不 影响汽油 柴油的产量和质量 而且可以提高炼油 厂 经济效益 l l 3 4 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 3 4 1 橡胶填充油芳烃型丁苯橡胶填充油 简称 填充油 用 于合成橡胶工艺过程 将其与松香钾皂 氢氧化钠形成油乳 按比例充入丁二烯 苯乙烯的胶 乳中 所得充油橡胶成本低 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 能 还可提高合成橡胶设备的生产能力 因此在国外 已得到广 泛的应用 和发展 成为合成橡胶工业的一 个重要分支帅 济南炼油厂润滑 油精制抽出油中芳烃含 量高达 9 0 是目前国内质量最好的填充油 自1984年起 减三线抽出油供兰州化学公司合成橡胶厂 齐鲁石 油化工公司橡胶厂和吉林化学公司有机合成厂作填 充油 除中和值及 C尸值两项指标外 主要指标均可 满足日本瑞翁和日晖株式会社所提出的填充油质量 指标要求 见表6 所产 丁苯充油橡胶可达到日本橡 胶公司的质量指标要求 并已远销国外 表6济南炼油厂填充油质t情况 项项 目目吉林化学公司有机合成厂厂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厂 指指指 标标 实测 指 标标 实测 外外观 观 暗色油 油暗色油油 暗色油 油暗色油油 密密度 15 6e g e m 一3 3 3 0 9 85 1 025 5 5 1 0 03 3 3 1 0 00 1 0 40 0 0 0 9 9 9 9 9 粘粘度 98 9 C m r n Z s 一 120 180 0 0123 3 321 5 26 5 5 5 22 5 1 1 1 粘粘度 9 8 9 C sUs 成1 0 0 0 2 2 2 2 1 0 0 00 3 3 3 中中和值 m gK O H g一 簇1 0 0 00 7 7 71 57 0 1 60 0 0 0 1 5 640 0 0 挥挥发分 喻 1 5 60 1 5 8 5 5 51 566 6 6 230 0 022 7 7 7 折折光率甲即即妻19 5 5 5 240 0 0 25 5 5 1 5 5 5 闪闪点 开口 C C C落18 8 8 l 6 6 640 50 0 040 0 0 流流动点 C C C 0 9 35 0 9 60 0 00 9 54 4 42 7 37 7 730 0 0 粘粘重常数数 1 06 5 1 076 6 6 1 06 6 6 618 28 8 830 0 0 比比折光度度 39 乙4 4 4 40 0 0 镇0 0 5 5 5 0 2 2 2 碳碳型 18 29 9 929 9 9 9 9 9 9 C C C A A A 31 39 9 931 1 1 1 1 1 1 C C C C C CP P P P P P P P P P P 水水分 为吉林化学公司有机合成厂和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所测减压三线抽 出油数据 赛氏粘度 石油 炼制 与化工 19 94 年第25卷 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研究院曾进行过充油顺丁橡 胶试验 以济南炼油厂减压三线抽出油作为填充油 对门尼值为6 5 士5和8 0士5的基础胶分别充油2 0 份和 37 5份 所得充油顺丁橡胶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指标亦均接近和达到日本B R 一3 1 充油顺丁橡胶的标 准要求 3 3 4 2 橡胶操作油 又称软化剂或特种芳香工艺 油 芳香烃在橡胶中有较大的溶解能力 也显示出 较好的软化作用 增塑 能增加胶料的自粘性能 使 硫化胶保持较高的强度 在丁苯橡胶中 当操作中的 芳香烃含量增加时 能缩短胶料的混炼时间 l 由于 芳烃与橡胶相溶 性好 能改善操作 工艺 性能和橡 胶的物化性能 在国外已被广泛采用 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采用石蜡基原油 为原料制得芳烃油 其主要指标和美国太阳油等公 司的同类产品的典型数据相当 G F 一2 7 用于轮胎胎 面 等方面 其性能与德国拜耳公司 N a 一ft o la nZD 芳烃 油接近 5 上海海联润滑材料研究所于1 9 90年采用济南炼 油厂减压三线抽出油为原料 研制成功符合美国弗 尔斯通公司技术标准 的特种芳香工艺油 并经美国 弗尔斯通技术 中心 正式认可 1 9 92年 该油 用 于上 海大 中华橡胶厂所引进的美国弗尔斯通公司全钢丝 子午线载重轮胎生产技术获得成功 石油系芳烃操 作油在胶料配方中掺量大于一般机械油 所以使用 芳烃操作油 不仅能提高橡胶产品的质量 还能降低 生产成本 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3 5 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 P vc用芳烃增塑剂 文献报道 l 6 利用各种原油 煤通过蒸汽裂解 热裂解等过程提取得到的芳烃油 可作 PVC助增塑 剂和主增塑剂 取代常用的增塑剂 要求其芳烃含量 在5 0一 10 0 最好高于9 0 烯烃含 量2 左右 按 法国标准测定苯胺点最好低于一5 粘度最好为4 20mP a s 98 90 美国B or o n D i lc o 公司生产的CD 一 10 1 型石油烃 增塑剂可加快 PVC制品压出速度1 0 降低加工温 度2 0 该类增塑剂的物理性质见表7 英国埃索研究所和工程公司研究一种粗柴油或 石油蒸汽裂解焦油与PVC共混加入芳烃填充油 用 该芳烃作为增 塑剂制作出一种机械性能好 弹性好 外观既光滑又有光泽的新型建筑工程塑料 该材料 能抗紫外线照射 适合室外使用 表7 c D 一1 0 1石油增塑剂的物理性质 项目 外观 密度 g cm 一3 折光率 甲秒 苯胶点 初沸点 标准 液体 1 035 1 6 1 70 60 455 石油芳烃增塑剂价格便宜 因此可降低PVC制 品的价格 以芳烃为辅助增塑剂的PVC 因性能好 不仅可做硬质 半硬质 还可做软质制品 乳液聚合 或悬浮聚合的PV C用制乙烯生产时形成的副产渣 油 中得到的高芳烃油 沸程 28 0 42 0 作为增塑 剂 用量为 PVC 的4 0一6 0 还可制成一种均匀的 粘弹性塑料溶胶 料 PV C 被用作涂层 加入芳烃油 后 可改进其性能 当涂层为Zm m时 在7 0 下加热 老化lo00 h 重量损失及伸长率损失均小于5 济南炼油厂也曾将催化裂化回炼油的抽出芳烃 在济南塑料十厂进行试制仿革塑料鞋试验 试验配 方见表8 结果表明 用抽出芳烃作增塑剂不仅可以 改善塑料制品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见表9 表 面光洁度也明显好于原配方 且抗氧化及抗老化性 能好 将以上 两种不同配方的制成品放置室外 在自 然条件下考察老化性能 经过4 0多天后发现 未加抽 出芳烃的制品已经变硬 且白色部分变黄 而添加抽 出芳烃制品的柔软性及 白色部分仍保持不变 表8仿革塑料制品配方 含量 k g 树脂 增塑剂 抽 出芳烃 配方 一1 配方 一2 5 02 5 4 O Q 勺 9 邻苯二 甲酸二辛醋和邻苯二甲酸丁二醋1 1混合物 济南炼油 厂还将减压二线抽出油在济宁塑料一 厂代替原配方中氯化石蜡试产发泡塑料凉鞋 结果 表明 所制凉鞋的抗张强度和相对伸长率都好于原 配方 但由于抽出油颜色较深 故使用受到一 定限 第 4 期 石油 炼制与 化工 25 若将抽出油在一定条件下经碱洗和 白土精制处 制得浅色芳烃油田 可扩大使用范围 表 仿革塑料成品测试结果 重质芳烃油除上述用途外 还可用作优质复合 绝缘材料 特殊的润滑材料 导热油和硬质耐磨碳黑 的原料 4 结论 4 1 重质芳烃油 不仅可以优化炼油工艺 并可作为 纺丝沥青 针状焦 合成橡胶 塑料 道路沥青的主要 原料或辅料 故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4 2 重质芳烃油调入燃料油或重柴油中作燃料使 用 是一种价值最低的利用方式 一般不应采用 4 3 重质芳烃油的综合利用有明显的企业效益 和 社会效益 应加快开发研究步伐 尽快使研究成果商 品化 4 4 重质芳烃油作化工原料时的主要缺 点是颜色 过深 影响使用价值 为此 研究和探索有效 的脱色 方法是开拓重质芳烃用途的关键所在 制理 项项 目目 邵化硬度度拉伸强度度 断裂伸长率率备注注 kg e m 一2 2 2 产产品标准 准 60 7 7 7 714 0 0 0 320 0 0 2 5C C C 配配方 一 1 1 170 0 0146 4 4 43 32 2 2 2 2 配配方 一2 2 2 70 0 0 1 5 2 3 3 3 35 5 5 5 5 5 3 6 沥青基碳纤维的主导原料 碳纤维是目前高技术领域中重要的复合材料的 增强材料 具有十分广泛而重要的用途 口8 高性能沥 青基碳纤维主要用 于军事和航天领域 也可作民用 在制 取沥青基碳纤维的过程中 最终能否得到 碳纤维 关键取决于原料纺丝 沥青 对纺丝 沥青 要 求有充分的可纺性 易氧化 易碳化 碳化收率高 热 稳定性好 所以必须选择密度大于1 粘度尽可能低 合适的沸程 灰分和金属 含量少 芳烃和碳含量高的 原料渣油 经过二次加工生产 的渣油 如热裂化渣 油 高温裂解乙烯渣油 催化裂化油浆及润滑油抽 出 油等均可作为纺丝沥青的原料 但由于要求纺丝沥 青中喳琳不溶物应不超过1 5 软化点在22 0 以 上 C C H 质量比 在9 2 以上 故原料渣油需在 3 8 0 以下热处理 使之缩 聚 并进行 减压蒸馏处理 除去低沸点成分 以提高纺丝沥青的性能 沥青基碳纤维具有巨大的潜在竞争能 力 因为 沥青资源丰富和价格低廉 产品价格仅是聚 丙烯睛 碳纤维的三分之一 有利于推广 我国 目前正 在 加紧 沥青基碳纤维的研究开发工作 可望不久的将来 石 油高温裂解沥青纤维将成为生 产碳纤维的主 导原 料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 司不仅具有 雄厚的原料来 源 同时还有化纤纺丝技术 更重要的是在炼油方面 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手段 再加上辅助公用工程 条件的优势 在沥青碳纤维 的开发中可大幅度降低 成本 从而制备出价廉物美的碳纤维产品 取得良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致 谢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 得到蔡庆琪 朱贤芝 窦鸿志高级 工 程师 的指导 谨此致谢 本文收到日期 19 93一02一25 修改稿收到日期 1993一04一27 参考文献 l 王赣父 张忠 炼油设计 19 9 0 20 2 2 1 25 2 左 鹿笙译 石油炼制工程 第四版 上册 40 2 3 盛建业 金 圃明 石油炼制 198 7 11 4 4 4 朱 贤芝 济炼科技 1 9 9 1 2 1 3 2 5 5 济炼 科技编辑部 济炼科技 1 9 9 2 1 10一2 2 6Oil G a s J 1 960 5 8 6 8 9 7 祖德光 程之光 石油炼制 1 99 1 9 1 3 1 8 8 朱 贤芝 王绍 民 石油沥青 1 99 1 4 1 9一2 1 9 黄谕章 郑林森 石油商技 199 1 9 4 2 0 10 王宝华 石油炼制 1984 4 57 6 4 11 谢继玄 石油炼制 1 9 8 4 5 14 1 8 1 2 洪光三 石油商技 1 9 9 2 10 1 2 5一2 1 3 张素心 齐鲁石油化工 1984 3 1 7 1 4 王家乃 橡胶工业 1984 9 1 5 黄谕章 李寿海 石油商技 1985 6 2 18一19 1 6 王雪兰 塑料工 业 1984 3 23 24 17 贺大荣 石油炼 制 2 990 7 61 6 2 1 8 李 锐 石油沥青 1989 1 6 1一6 6 下转第8页 8 石油 炼 制 与化工 1 994 年第 25卷 5 双向优化结果 上述两塔优化结果大幅度提高了能 生产轻芳烃 的中间馏分中芳潜的利用率 减少了这部分 中间馏 分进入轻 重石脑油 而造成的芳潜损失 改造前 损 失于轻石脑油的分率为 1 2 2 2 损失于重石脑油 的分率 为1 4 4 3 改 造后 则分别 为 3 2 7 和 2 3 7 可多产芳烃2 0 25kg h 其中仅 C 芳烃一项 即达 1 1 sskg h 约可多产对二 甲苯 l z4 4kg h 苯的 收率也明显提高 同时 改造后 由于大幅度地减少了 中间馏分芳潜损失 因而用于裂解的轻 重石脑油原 料得到优化 降低了它 的BMC I值 在相同裂解条件 下 可提高两烯收率约 1一2 百分点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预分馏塔的改造从提出任务 到 改造后投料 仅用了 约 3 个月 全部改造费用为 1 万元 一次开车成功 经济效益显著 当然 在方 案l 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从提高重整原料油的质量 和数量方面或是在改善裂解原料的质量 提高乙烯 收率上 均可进一步改进 我国同时有重整和裂解装置的企业 不少 有些 企业 由于重整原料不足 装置能力未能充分发挥 从 而 影响到下游装置的对二甲苯和对苯二 甲酸的产 量 因此 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项技术 可以更多地 生产芳烃和烯烃 并得到 明显的经济效益 对于 只有 重整没有乙烯装置的企业 馏分的切割也是非常重 要 如果对重整原料油的切割不够严格 将会有相当 量的甲基环戊烷 沸点7 1 8 进入轻石脑油中 而 对难以进行重整的正己烷 沸点6 8 7 却较多地 到重整原料中 从而使重整原料质量变差 这类企业 亦可参照本文所述思路 改进切割装置 进一步提高 经济效益 本文收到日期 1 994一02一08 DU AL 一 OP T IMIZAT IONOF NAPHTHAFE EDSTO CK Y u an Qing tang SINOP EC T e chn olo舒 C om P a 叮 B e勺ing A bstr act N ap hth a 15 the fe easto ek fo both ethylen p ro d u etionan d atalyti eform ing In petro ehem ieal enterpris e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