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学综合.doc_第1页
色彩学综合.doc_第2页
色彩学综合.doc_第3页
色彩学综合.doc_第4页
色彩学综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色彩学1、 色彩学概述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学科。意义:1. 色彩学与透视学,艺术解剖学一起成为美术的基础理论。由于形与色是美术所要表达的物象的两个基本外貌要素。因此,色彩学的研究及应用便成为美术理论首要的基本的课题。2. 物理学中的光学是色彩学研究的基础,其次涉及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多门学科,从而出现了像色彩学,心理学,绘画色彩学,设计色彩学,摄影色彩学,影视色彩学,色彩管理学,医用色彩学等新型交叉学科,但所有的这些学科都依赖于我们对色彩学的研究和学习。当然,这些学科的出现和发展也为色彩学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更广阔和深入的空间。3. 在艺术实践方面,对于色彩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于我们的实践具有很有效的指导意义。2、 色彩基本原理 光与色1. 光谱光波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波长范围很广,但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是光波长度700400纳米,是很微小的一部分,这一区域被称为可见光谱,其余为不可见光谱。红,橙,黄,绿,蓝等,我们称之为六色光谱,色彩学上我们把他们定位为六种标准色。波长的差异造成了色相的区别,振幅的差异造成了色彩明暗的区别。2. 光与色彩的关系 光是色彩的起因,色彩是光照的结果,光色并存。光分为天然光和人造光。色彩学是以太阳光作为标准来解释色与光的物理现象。3. 物体色通常指在白色光照下物体呈现的颜色。物体色中有表面色和透明色两个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表面色:物体表面反射光所呈现的颜色。透明色:透过透明物体的光所呈现的颜色。4. 环境色 指某一物体所射出一种色光又反射到其他物体上的颜色。5. 光源色所有物体的颜色总是在某种光源照射下产生的,同时随着源色的变化而变化。总之,物体色,环境色,光源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3、 色彩的分类我国古代把黑白玄(偏赤或青的黑)称为色,把青,黄,赤称为彩,合称色彩。现代色彩学,也可以说是西方色彩学也把色彩分为两大类: 1.无彩色系:指黑,白,灰。 2.有彩色系: 纯色:不和任何颜色调和的色彩。 清色:纯色+白色 浊色:纯色+灰色 暗色:纯色+黑色4、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1. 色相(H):色彩的相貌,就是按波长来划分色彩的色相。 红:700630 橙:630590 黄:590560 绿:560490 蓝:490450 紫:4504002. 明度(U):色彩的明暗。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的明度变化;二是不同色相的明度变化。3. 彩度(C):它描述颜色的纯度,饱和度,鲜明度,量度和强度。色相的明度与彩度不成正比,彩度高不等于明度高。5、 色相环(重点)以红,橙,黄,绿,蓝,紫这六种色相为基础均匀有序的环形排列可以得出六色色相环,如在中间继续找中间色这会形成十二色,二十四色,三十二色相环,其中二十四色环在彩度实践中具有很大实用性。十二色相环:是指在基本色相红,橙,黄,绿,蓝,紫等均匀有序的环形排列基础之上,在各色间加入一个中间色,依次排列这十二种色相所形成的二维环形表色结构图。6、 色立体色相环只是二维的表现了色彩的色相,而色立体就是借助三维的模式来表现色彩三要素的关系而构成的色彩结构。目前影响较大的是孟塞而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7、 色名体系1. 自然色名:借用事物或事象表达各种色彩名称,如海蓝色,宝石蓝,栗色,桔黄色,象牙白等。2. 惯用色名:自然色名是表示基本的色彩区别的词形和意义单一的色彩专用语。3. 系统色名:系统色名是在基本色名前加上特定的修饰语,使色彩空间中必须区别的色彩范围都能表达色彩分类用语。4. 中国传统色名:如妃色,鹅黄,黛,酱紫等。8、 色彩的体系1. 孟塞儿色彩体系(MUNSELL)HV/C=色相明度值/彩度 NU/=中性色明度值/2. 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系(OSTWALD) 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的基本色相为黄,橙,红,紫,蓝,蓝绿,绿,黄绿8个主要色相,每个基本色相又分为3个部分,组成24个分割的色相环,从1号排列至24号,基本每个基本色相以中间色为正色。3. 不存在纯白与纯黑作为色相的白比理想的白色含有11%的黑量;而作为色相的黑则比理想的黑含有3.5%的白。纯色量C+白色量W+黑量B=100把明度轴作为三角形一边,各色相色置于顶角,形成正三角形。共包括24个色相正三角形,以明度轴360旋转排列形成外形圆锥体状。每个三角形共分为28个菱形,每个菱形都附以记号,用来表达该色相所含白与黑的量。4. 日本色的研所(P,C,C,S) 色彩表示方法:色相,明度,彩度8y8,5855,CIE,Lab表色体系。CIE是国际照明委员会的简称。此体系用三个参数,一个是亮度L,另外两个色量分别为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9、 色彩的混合1. 三原色 就是说三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出来,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之为三原色(三基色)。两种不同的原色相混所得的色彩称为二次色,即间色。两种不同的间色相混所得色彩称为第三次色,也成复色。注:色光,颜料,印刷中三原色及其混合规律是有区别的:色光:红(朱红)绿(翠绿)蓝(蓝紫)原料:红(朱红)黄(柠檬黄)蓝(蓝紫)印刷:红(品红)黄(柠檬黄)青1. 加色法混合(RGB)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红绿蓝)的混合。两种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会提高,纯度并不下降,混合色的光的总亮度等于相混合色光亮度之和。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紫光=品红光 蓝紫光+红光=青光2.减色法混合 减色法混合主要是指色料的混合。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纯度也会有所下降。如果两种颜色能产生灰色或黑色,这两种色就是互补色。三原色按一定比例想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印刷(CMY) 品红+青=蓝 黄+品红=红 青+黄=绿颜料(KYB) 红+黄=橙 红+蓝=紫 黄+蓝=绿3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于人的视觉生理特征所产生的视觉色彩混合。有两种视觉混合方式:A.平均混合 B.并置混合十、色彩的对比1. 明度对比 据明度色标,如果为将明度分为10度,0度为明度最低即黑色,10度为明度最高即白色,那么明度在03度的色彩成为低色调,46度称为中色调,710度称为高色调。 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3度差以内成为短调对比,35度称为中调对比,5度以外的对比是明度强对比,称为长调对比。2.色相对比 类似色对比:色环上相距40度左右的色相对比。 同类色对比:色环上相距15度以内的色相对比,一般看作同一色想的不同与不同纯度的对比,也称为类似色对比。 特点:单纯,柔和,统一,主色调明确等特点,注重色彩的微妙变化,但也易显得平淡,微弱无力。 邻近色对比:色环上相距4590度左右的色相对比。 近似色对比:色环上相距15度以上至45度左右的色相对比,也称临近似色对比。 特点:保持了类似色的单纯,统一,柔和,色调明确等特点,但比类似色具有丰富,活跃,耐看的特点,弥补了其的不足。 对比色对比:色环上相距100140度的色相对比。 对比色对比:色环上相距120度左右的色相对比。 特点:具有鲜明,强烈,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易造成视觉疲劳,组织统一不容易杂乱。 互补色对比:色环上相距180度的色相对比。 特点:强烈,鲜明,充实,有运动感,但是也容易产生不协调,过分刺激,动荡不安,有时会显得单调,有种原始乡土幼稚的感觉。3.彩度对比 色彩彩度差别的大小决定对比的强弱,为了便于操作,将各色相的彩度分为12级,相差8为强对比,58以内为中对比,4以内为弱对比。高彩度:基调(鲜调) 中彩度:基调(中调) 低彩度:基调(灰调)降低彩度的方法:加白,加黑,加互补色,用黑白金银线分割。总结: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色彩对比形式。在实践中很少有单一对比形式出现,绝大部分是以明度,色相,纯度综合对比的形态出现。4.冷暖对比其实颜色本身并没有冷暖,冷暖是人的心理感觉。从色彩心理来考虑,把红,橙,黄称为暖色,把橙色称为暖极,把蓝绿划为冷色,把蓝色称为冷极。5.面积,聚散,位置对色彩对比的影响 色彩对比与面积 色彩对比与聚散 色彩对比与位置 不同颜色两者面积相同,色彩对比最强烈。不同颜色两者面积差大,色彩对比效果次之。双方颜色相同面积相同,色彩对比效果最弱。6、色彩的肌理对比色彩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形象表面纹理关系很密切,影响色彩感觉的是其表层触觉质感和视觉感受。笔触十一、色调明度色调 色相色调 彩色色调 冷暖色调 主观色调色调变化及类型 变调即色调的转换,是艺术设计中色彩选择的方案考虑及同品种多花色系列设计的重要课题,变调形式一般有定形变调,定色变调等。十二、色彩的节奏色彩的面积节奏 色彩的形状节奏 色彩的聚散节奏 色彩的位置节奏色彩的肌理节奏 色彩的渐变节奏 色彩的跳跃节奏十三、色彩推移 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一定的规律有秩序的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彩度推移,互排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度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 色彩推移是一种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构图及形象组织系有相应的特点和基本规律。有平行推移,放射推移,错位,透叠,综合推移等形式。十四、色彩透视 泛指物体由于受大气或空气的阻隔造成色彩变化进而影响到物体深度的变化。 色彩透视的基本规律是:近暖远冷,近纯远灰,近处对比强烈而远处对比模糊概括。准确表现色彩的透视是营造空间的重要手段,了解并掌握色彩透视规律可以在绘画实践中自如地变现色彩的对比关系,层次和空间。第三章 色彩与视觉一、人眼视觉的基本原理1、人的眼睛是光线的感受器和转换器,对不同的波长可产生不同的色彩感受。2、在人眼球的视网膜中,包含着对光的不同电波产生不同的色信号的神经细胞。人的视网膜细胞分为两种: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锥细胞又可分为感红,感绿,感蓝三种神经细胞。3、在人眼球后极的视网膜的中央部分有一个视觉细胞特别密集的直径约23mm的区域,因其为黄色被称为黄斑。黄斑中央有一小凹,称为中央凹,这里视锥细胞最密集,因此对色彩最敏感。当我们在观看细节时,我们会不自觉的移动眼球使细节部分落入其上。4、人的视觉对不同色光的视觉敏感程度是不一致的。二、明视觉和暗视觉1.明视觉:视网膜中的视锥细胞适宜感受强光,是分辨昼夜和色彩的感受器,能分辨光谱上不同波长的光线,产生各种彩色感觉,这种视觉称为明视觉。在光线暗淡的情况下明视觉系统不能工作。2.暗视觉: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对弱光有高度感受性,但是对色彩缺乏分辨能力。它是夜晚时的视觉感受器。这种视觉称为暗视觉。三、视觉残像 物体对视觉的刺激作用突然停止后,人的视觉感应非立即全部消失,而是该物的映像仍然暂时存留,这种现象也称作“视觉残像”。 视觉残留又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类:1、正残像:它是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仍然暂时保留原有物色映像的状态。通常残像暂留时间在0.1秒左右。影视艺术就是概括这一视觉生理特性而创作完成的。2、负残像:指在停止物体的视觉刺激后,视觉依旧暂时保留与原有物体色成补色映像的视觉状态。通常,负残像的反应强度同凝视物色的时间长短有关,即持续观看时间越长,负残像的转换效果越鲜明。四、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人的眼睛感知物象的效果与客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即对对象产生错误的视觉印象。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都属于视错的范畴。1、连续对比色彩对比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视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时间连续性,称为色彩的连续对比。正残像和负残像就是连续对比中的两种情况。2、同时对比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视域之内色彩对比称为色彩的同时对比。同时对比错视规律:(1) 色相对比变化:并列各色的色相趋向于对方的补色(2) 明度对比变化:并列各色明者更明,暗者更暗的色调。五、视觉的恒常性人们在观察常见的物体对象时,由于受意识的影响,习惯地根据长久的经验积累把观察对象认为是恒常不变的视觉现象。六、色适应色适应是指视觉感受器在刺激持续作用下,会产生感受性能提高或降低的变化现象。第四章 色彩心理一、色彩心理的形成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这往往不仅与色彩本身的物理性质有关,也与人的生理心理有关,同时也与人的年龄,阅历,修养,性格,民族,地狱等因素有关。二、色彩联想色彩联想分为具体联想和抽象联想。具体联想指由看到的某种色彩联想到自然,生活中某些相关具体的事物。抽象联想是指看到某种色彩而联想到某种抽象的概念。三、数字影像1、计算机中的数字影像是指图形和图像,他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对象。图像是一种有许多小点(像素)组成的,像素越多,图像中包含的信息量越大,图像质量越高。图形是在计算机中用点,线,坐标值和数学公式描述的对象,可以任意的放大和缩小而清晰度不会发生变化,其包含的信息少于图像,所以文件大小于图像文件。2、人造光源对光源的光色变化,我们用色温来描述。当某一种光源颜色与某一温度下的绝对黑体的所辐射出可见光的颜色相同时,绝对黑体的温度即使该光源的色温。色温越高,光色越冷;色温越低,光色越暖。色温越高,其对雾,雨的穿透力越差。第五章 色彩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