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看见》的心得三篇.doc_第1页
读完《看见》的心得三篇.doc_第2页
读完《看见》的心得三篇.doc_第3页
读完《看见》的心得三篇.doc_第4页
读完《看见》的心得三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完看见的心得三篇 课余时间我读了做一个幸福的人这本书,读完之后感触颇深。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概念,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幸福应该是桃李满天下。当一棵棵幼苗长成参天大树,自己已是两鬓白发。老师教育学生不求任何索取,只是默默的付出。 在当今金钱泛滥的年代,各种坏风气席卷着社会,社会道德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学生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在家大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都很差,老师告诉他们怎么做人,怎么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生活习惯。看到他们的进步,我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如今社会上广泛流传说,老师你看多舒服,一年这么多假日,放假还拿钱,真划算。家人也觉得,老师嘛,就是脑力劳动,累什么,不就是每天几节课。殊不知,我们面对的不是机器,而是活生生的人,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个人学习如果没有了兴趣,那可想而之他的学习也不会很好了。数学枯燥的计算,枯燥的解答,对学生提不起来兴趣。 那么我们要怎样把数学课上得更好。这是我们每个数学老师要思考的问题,课余时间多读读课标,多研究多研究教材,把握好教材,把每天的课堂教学落实到实处,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向名师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多学习,多揣摩,我想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了,我就应该很幸福了。如果在自己的教学领域有了自己的见解,我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人。看着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人。 愿我们的每个老师在自己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 知道这本书,是在网上购物的时候偶然发现的,那时候书还没出版,在预售状态,匆匆下了订单,等着它的到来。我是想看的,看一个记者在十年来的采访,或是记录着自己十年来的荣誉。但读完它,却出乎我的意料,她在这本书里写下的,更多的是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内省和反思。 “我试着尽可能诚实地写下这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一个国家由人构成,一个人也由无数他人构成,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 这是一本记录她成长的书。全书二十个章节就是二十个故事,她深入一线,“出生入死”给我们带来事件的真相,她的经历,她的采访,常常会触动我心弦,我犹如身在其中,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会事件的本质,感悟人生的真谛。 第二章,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中,描述的是非典时期的故事。那年我16岁,还记得当时全国上下弥漫着一种恐慌的气氛。跟着柴静的文字,我再一次进入了那一年,感受着那令人煎熬的岁月,巨大的恐怖感笼罩着整个北京,不断倒下的医务 工作者,不断上升的死亡数字在只有呼吸声音的病房里、那些无助空落的眼神平凡的文字中间,没有过多的渲染感情的辞藻,却能轻易带我们进入那个沉闷的、带着死亡气氛的北京柴静在书中引用了很多她这十年来在央视工作、采访的新闻和事件片段,从非典、华南虎照事件,到汶川地震和药家鑫案,作为讲故事的人,为大家展现了那些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不为大家所知的动人细节,在写这些片段的时候,她并不是简单地重复,更不是在展示过去的荣耀和辉煌,恰相反,她一直在诉说着过去的错误和迷失,从刚开始的“不知天高地厚”说出:“我知道我能达到的高度。”的柴静;到被工作和现实打击得一败涂地的柴静;再到激励自己,站起来告别过去,重新出发的柴静;最后是延续至今一直完善自身的柴静。 她用坦诚的语言陈述着自己十年的成长路。阅读中的我,也在一直寻找着自己的影子,并不是我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虽然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不同,但是我想,每一个个体,不管经历过什么,总会有相似的心迹。曾经的我,初入职场的青涩和倨傲,让我迷失了方向,在布满荆棘的这条路上,我开始慌乱、惶恐,青涩和倨傲渐行渐远。我开始害怕成长、抗拒成长,因为我知道成长之路没有哪一条是平顺的,我害怕我会迷失,害怕越走越远。压力下的自己,甚至想要放弃,我怕我承受不住。而书中,被打击一败涂地的柴静,却不断地激励自己,一次次地放下包袱,告别过去,她开始走进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的声音,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 读过看见这本书,我看到了未来的我将要承受的东西,看到了逼迫自己成长的艰难,也看到了破茧成蝶的痛苦。同时我也看到了她的成功,或者说是她一步一步蹒跚向前的足迹,又或者说是她不时回首反思的身影。这些都使我的心安静下来,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解渴的甘泉,饱腹的美餐,从她身上我找到了一个能助我顺利通过成长之路的工具,使我能坦然的等待和接受现实将要给我的挫折。虽然我并没有像柴静那样轰轰烈烈的成长过程,也无幸像柴静那样有那么多人为她点燃明灯。但是我要像她一样时刻保持一颗独立思考的内心,不从众不偏颇,不断地剖析自己,不断地正视自己的不足,摆脱任何人的影响,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其实,我知道很多人在走过了这么多路以后,会把自己包裹地越来越深,最终只留下了一个勉强适应社会标准的模糊的影子,糊涂地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但是我的成长之路才刚刚开始,我,还有梦想。 中国梦,我的梦。 其实并不愿意读一些现代类似于明星、记者的书,当初大学也是文荒的时候正好碰上打折,买了这本书,现在想来,书和人之间的邂逅也是缘分。看见简简单单的书名,也没有什么思考的价值,但封面上的这位女士倒是格外吸引人,向前倾身,不禁赞一声,多好的一个倾听的姿势,素面朝天的脸庞亲切的微笑,这便是柴静了。对于柴静,在拍了穹顶之下的纪录片之后,备受非议,倒是不想要评价她这种做法,只是我满脑子都是她初出茅庐清冷的脸庞、遇到非典向前冲的不管不顾、女子监狱里的肺腑之言.就是这样让人印象深刻却总是清清冷冷的女士。 一个人所接触到的生活的地方就是他的全世界,多少想要穷游全世界的人,只有一部分成功,关注这个世界,关注不一样的群体,会得到更多不一样的感受。看见里描述的非典时期,对于那是年幼的我更多的就只是那时候真的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再来看柴静的记录,才是巨大的恐慌充斥在心里,万万没想到,会严重到防护措施只剩下一层口罩和信念。当然这也只是后怕,作为一名教师,真正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一个小镇上连续五名小学生服毒自杀。有时候站在教室门口听着孩子们不停的告状:老师,他拿我的铅笔;老师,他碰了我一下,就感到匪夷所思,这么小的年纪,怎么就想到自杀。一群从身体到心里都没怎么发育的孩子啊,故事的背后怎么不让人心寒。孩子的内心世界,大人们嗤之以鼻却永远不懂它的丰富和奇思妙想。朋友们相约自杀,面带微笑,给爸爸妈妈留下遗书他们要去一个没有忧愁的世界。 去四川支教的卢安克,柴静的上司朋友陈虻,地震修复的唐山等等这些故事,你会发现柴静真的只是客观的描述了这些故事,根本没有任何主观评价,只是自己看见的各种故事风景背后的世界。她在写的,是自己这十年中走过的路,她自身的成长。柴静在十年中探索着逻辑,有一天她懂了,于是有了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正如她在序言中写道:“要想看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