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个园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 中国私家园林 说起古典园林 必谈苏州 然而 两百多年前 江淮古城扬州的园林却要胜过苏州 早在清朝时曾有人对江南名胜做出过评价 杭州以湖山胜 苏州以市肆胜 扬州以国亭胜 可见当时扬州是以园林之美著称的 而扬州个园算是历史最为悠久和有名的一处园子 扬州个园 个园是以竹石取胜 个园名称中的 个 字 最是耐人寻味 是取了竹字的半边 此外 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 个 字 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 个 字 个园总平面图 文人爱竹 个园主人黄至筠也是一个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之人 个园观竹就是一次赏心悦目之行 宜雨轩 轩前 雨中的绿竹上 万千 个 字上挂满了吟诗的雨滴 轩后 是一个小小的春草池塘 天上落下的涓涓雨滴 在池塘里点出了一个又一个动态的圆 宜雨轩 四面有窗 其中南面设落地长窗 其他三面半窗 四面有环廊 可谓 人在厅中坐 景从四面来 宜雨轩 侧立面图 立面图 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新雨初来 清漪亭 在玉流川的周围坐落着逍遥亭 清漪亭 太极亭 笼山亭等五座圆亭建筑 其中清漪亭作为惟一的草家庭园 在它的前面有一片农田 听说皇帝为了体验农民生活 在这里亲自耕种 用这里种出来稻草 每年都要为清漪亭做屋顶 和玉流川周围的其他庭园相比 清漪亭坐落于北侧 清漪 是 清澈而微波荡漾的溪水 之意 在方形平面直角形的柱子上 以四角屋檐和八角架构 并在其上建了圆形的屋顶 这是天圆地方之意 形象地体现了圆圆的天空和四方的大地 清漪亭 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 额下的柱子上都配有柱联 亭前有水池 池中有奇形怪异的小假山 四周植有花草树木 环境优雅 景色宜人 亭子虽小却是点睛之笔 是人静观秋山的绝妙之处 清漪亭 立面图 刨面图 平面图 个园的石景 扬州以名园胜 名园以叠石胜 个园叠石立意精巧 气势深雄 个园假山可分三大区域 分别用湖石 黄石 宣石叠成 手法不同 风格迥异 一园三色假山 各具风格 而总体设计又一气呵成 充分体现了园林叠石的高超技艺 扬州个园黄石假山 在园中东北角 用粗犷的黄石叠成 拔地而起 险峻摩空 山顶建四方亭 山隙古柏斜伸 与嶙峋山石构成苍古奇拙的画面 山上有三条磴道 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 一条可行两转 逢绝壁而返 惟有中间一路 可以深入群峰之间或下至山腹的幽室 在山洞中左登右攀 境界各殊 有石室 石凳 石桌 山顶洞 一线天 还有石桥飞梁 深谷绝涧 有平面的迂回 有立体的盘曲 山上山下 又与楼阁相通 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 其堆叠之精 构筑之妙 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现今江南园林中成为仅存孤例 扬州个园黄石假山 扬州个园的楼堂亭榭 抱山楼 抱山楼的一字长廊 长廊横贯东西 把夏山和秋山谐地连为一体 宜雨轩内 世无遗草真能隐 山有名花转不孤 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 丛书楼 黯水流花径清风满竹林 个园的竹林 留园位在阊门外 占地约50亩 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 清嘉庆时刘恕改建 称寒碧山庄 俗称刘园 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 经清太平天国之役 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 而此园独存 光绪初年易主 改名留园 俞樾在 留园记 中誉之为 吴中名园之冠 苏州园林留园 留园平面图 留园精湛丰富的空间处理 一进大门 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 狭窄的入口内 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 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 方向 明暗的变化 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 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 洞门 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 绕过门窗 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 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 楠木殿柱子原来是上好的楠木加工而成 但是在抗战时 楠木殿成了马棚 饥饿的行军马 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样子 后来抗战胜利后修葺园子时 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 外面又刷上漆 楠木殿 楠木殿 鱼化石 保存在留园的五峰仙馆内 号称 留园三宝 之一 是这块直径一米左右 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 厚度仅有15毫米的大理石 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 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 悬壁重叠 下部流水潺潺 瀑布飞悬 上部流云婀娜 正中上方 一轮白白的圆斑 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 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 鱼化石 闻木樨香轩木樨 即岩桂 轩为方形 后倚云墙 单檐歇山造 徐氏时称 桂馨阁 刘氏时曾名 餐秀轩 盛氏时改为今名 闻木樨香轩 亭 释名 停也 道路所舍 人停集也 可亭 取白香山可以容膝 可以息肩 当其可斯可耳之意 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 濠濮亭 小蓬莱 拙政园 拙政园平面图 梧竹幽居 俗称 月到风来亭 造型十分别致 四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站在亭外向里面看 洞套洞 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 套圈 连圈的奇特景观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 出檐高挑 外部形成回廊 庄重质朴 围柱间有坐槛 四周草坪环绕 花木扶疏 亭北平岗小坡 林木葱郁 亭子之所以取 天泉 这个名字 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 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 此井终年不涸 水质甘甜 因而被称为 天泉 缀云峰兰雪堂北 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 山西北双峰并立 取名 联璧 缀云峰 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 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 其巅尤伟 如云状 岿然独立 旁无支撑 此峰苔藓斑驳 藤蔓纷披 不乏古意 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 座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 四面皆水 莲花亭亭净植 岸边柳枝婆娑 亭单檐六角 四面通透 亭中有抱柱联 四壁荷花三面柳 半潭秋水一房山 春柳轻 夏荷艳 秋水明 冬山静 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 而且四季皆宜 若从高处俯瞰荷风四面亭 但见亭出水面 飞檐出挑 红柱挺拔 基座玉白 分明是满塘荷花怀抱着的一颗光灿灿的明珠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 水波粼粼 宛若飞虹 故以为名 古人以虹喻桥 用意绝妙 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 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 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香洲香洲之名出自唐人徐元固诗 香飘杜若洲 洲 同 舟 谐音 香洲实则是一个船型建筑物 香洲同荷风四面亭隔水相望 三面伸出水面 形似画 上楼下轩 由亭 台 楼 阁组合而成 与谁同坐轩小亭非常别致 修成折扇状 苏东坡有词 闲倚胡床 庚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 明月 清风 我 故名 与谁同坐轩 轩依水而建 平面形状为扇形 屋面 轩门 窗洞 石桌 石凳及轩顶 灯罩 墙上匾额 半栏均成扇面状 故又称作 扇亭 人在轩中 无论是倚门而望 凭栏远眺 还是依窗近观 小坐歇息 均可感到前后左右美景不断 塔影亭在留听阁 回头望塔影亭 顿觉美妙致至 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 宛如宝塔 端庄怡然 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塔影亭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 已到了花园的尽头 聪明的主人在水源将尽处筑了一个小亭 若将整个西园比作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