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一种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饲养方法.doc_第1页
10一种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饲养方法.doc_第2页
10一种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饲养方法.doc_第3页
10一种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饲养方法.doc_第4页
10一种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饲养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书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采用长口径为15cm1.7cm的试管,采集红脂大小蠹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碎片大小为2mm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每隔3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幼虫化蛹后,停止树皮碎片更换,至蛹羽化,成虫发育成熟。61、一种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饲养观察方法,饲养环境温度13-25度,湿度63-85%。包括下列步骤:(a)卵的饲养观察: 采集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长口径为15cm1.7cm)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保湿,碎片大小为2mm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从试管外观察卵孵化情况,并做好记录。观察期间,每隔3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b)幼虫的饲养观察: 卵孵化后,将试管内树皮碎片连同幼虫及未孵化的卵倒入铺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轻沾幼虫,移入试管内进行饲养,每试管内放入初孵幼虫5060头,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作为饲料,用脱脂棉塞住管口,试管外贴上标签,标明幼虫孵化日期。将试管放于塑料盆内,盆上用黑布罩住,未孵化的卵仍装入试管中观察。初孵幼虫柔弱,须5天后始可进行观察,每天观察一次。观察时,将试管内的树皮碎片连同幼虫一同倒入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将幼虫轻轻拨至一边,观察幼虫的蜕皮情况。将蜕皮幼虫从培养皿内分出,移入新试管内进行饲养,将未蜕皮幼虫装入原试管内饲养,试管上部仍装入油松内层树皮碎片。新试管要贴上标签,注明蜕皮次数及上次蜕皮时间。在观察的同时,每隔36d换一次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饲料的新鲜。随幼虫的生长,逐渐减少试管中幼虫的头数,到4龄时,每试管内可减少至10头左右。(c)蛹及成虫的饲养观察: 幼虫化蛹后,管内油松树皮碎片停止更换,至蛹羽化结束,成虫发育成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全部内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a)所述的试管是长口径为15cm1.7cm的试管。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步骤(b)中所述的幼虫蜕皮是指幼虫尾端带皮或幼虫头部白色为幼虫刚脱皮。说明书一种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饲养方法,尤其是一种饲养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背景技术 红脂大小蠹( Dendroctonus valens)属鞘翅目()、小蠹科 ()、大小蠹属 ( ) , 原分布于北美洲,1998年首次在我国山西省发现,为我国的新纪录种,为近年来为害油松的国内新纪录种。 19 9 8年在山西省阳城、沁水县首次发现 ,此后在全省各地暴发成灾 ,发生面积高达24. 8万2,为害空前猖獗。其危害程度日趋严重 ,现已扩展到河南、河北和陕西,危害油松、华山松和白皮松 ,给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损失。近年来,各地为搞好红脂大小蠹的防治,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红脂大小蠹的科学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但在红脂大小蠹饲养观察方面,虽然总结出了现有的“伐桩罩笼法(用油松伐桩养虫,罩笼观察的方法)”、 “玻璃夹板法(用玻璃夹带小蠹虫的树皮,两端用胶带捆扎养虫观察的方法)”、“培养皿法(用培养皿做饲养设备,以油松内层树皮作饲料养虫观察的方法)”、“段木法(用油松段木养虫观察的方法)”4种饲养观察方法,但由于害虫本身生活习性的特殊(一生大部分时间营隐蔽性生活,世代重叠,发育环境一旦破坏极难成活)以及现有方法的缺陷,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其饲养观察困难的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影响了该虫生物学特性研究的进展。现有方法的主要缺陷是:(a)观察比较费力:运用现有技术对红脂大小蠹虫态的发育过程、历期、虫态发生期、年发生代数进行观察,需要同时采用3种方法:即需要采用“伐桩罩笼法”或“段木法”观察虫态发生期、年发生代数,需要采用“培养皿法”、“玻璃夹板法”观察虫态发育过程、历期,很难用1种方法完成上述所有内容的观察。而实际观察中,往往方法越多越费力,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也浪费了大量的实验材料。(b)观察不够直观:现有方法很难直观地观察红脂大小蠹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的连续发育过程。而对害虫研究者来讲,直观的观察方法不仅是害虫研究的基础,而且也是决定观察成败的关键,尤其对不易饲养、不易观察的红脂大小蠹来讲,其意义价值往往更大。(c)技术要求相对较高:现有方法在卵、蛹发育过程中的观察均需要一定的湿度,如果一旦把握不当,往往很难取得好的观察效果。(d)虫态成活率不高:现有方法除“伐桩罩笼法”、“段木法”由于保持了红脂大小蠹的原生活环境,虫态成活率较高外,其它2种方法虫态成活率相对较低,不利于观察工作的开展。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更为直观的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红脂大小蠹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特性,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更为直观的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采用长口径为15cm1.7cm的试管,采集红脂大小蠹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碎片大小为2mm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每隔3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幼虫化蛹后,停止树皮碎片更换,至蛹羽化,成虫发育成熟。在饲养过程中其饲料不能加水,否则易引起霉烂,12龄幼虫需集群饲养,有利于提高幼虫存活率。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为简单、更为直观的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饲养出的红脂大小蠹虫态成活率高,而且观察卵、幼虫、蛹的发育过程、历期,幼虫、蛹、成虫的发生期,年发生代数非常方便直观。该法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饲养方法,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观察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克服了原有方法的不足,具有4大优点: (a)方法更加简单,技术要求不高;该方法所用设备简单,饲料取材方便,且易于操作,饲养过程中环境温湿度要求不严,无苛刻的技术要求。(b)饲养虫态成活率高;该法卵孵化率89%,幼虫期成活率41%,幼虫化蛹率76%,蛹羽化率79%,完全可以满足观察要求。(c)观察直观且内容全面;该法可从试管外直接观察虫态的连续发育过程,观察非常方便、直观,而且观察内容也比较全面,不仅可以观察卵、幼虫、蛹的发育过程、历期,同时也能观察幼虫、蛹、成虫的发生期及年发生代数。(d)应用广泛;本法既可用于室内饲养观察,也可用于室外饲养观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卵期的饲养观察:采集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长口径为15cm1.7cm)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保湿,碎片大小为2mm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从试管外观察卵孵化情况,并做好记录。观察期间,每隔3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b)幼虫期的饲养观察:卵孵化后,将试管内树皮碎片连同幼虫及未孵化的卵倒入铺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轻沾幼虫,移入试管内进行饲养,每试管内放入初孵幼虫5060头,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作为饲料,用脱脂棉塞住管口,试管外贴上标签,标明幼虫孵化日期。将试管放于塑料盆内,盆上用黑布罩住,未孵化的卵仍装入试管中观察。初孵幼虫柔弱,须5天后始可进行观察,每天观察一次。观察时,将试管内的树皮碎片连同幼虫一同倒入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将幼虫轻轻拨至一边,观察幼虫的蜕皮(幼虫尾端带皮或幼虫头部白色为幼虫刚脱皮)情况。将蜕皮幼虫从培养皿内分出,移入新试管内进行饲养,将未蜕皮幼虫装入原试管内饲养,试管上部仍装入油松内层树皮碎片。新试管要贴上标签,注明蜕皮次数及上次蜕皮时间。在观察的同时,每隔36d换一次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饲料的新鲜。随幼虫的生长,逐渐减少试管中幼虫的头数,到4龄时,每试管内可减少至10头左右。(c)蛹及成虫期的饲养观察:幼虫化蛹后,管内油松树皮碎片停止更换,至蛹羽化结束,成虫发育成熟。实施例2一种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卵期的饲养观察:采集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长口径为15cm1.7cm)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保湿,碎片大小为2mm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从试管外观察卵孵化情况,并做好记录。观察期间,每隔3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b)幼虫期的饲养观察:卵孵化后,将试管内树皮碎片连同幼虫及未孵化的卵倒入铺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轻沾幼虫,移入试管内进行饲养,每试管内放入初孵幼虫5060头,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作为饲料,用脱脂棉塞住管口,试管外贴上标签,标明幼虫孵化日期。将试管放于塑料盆内,盆上用黑布罩住,未孵化的卵仍装入试管中观察。初孵幼虫柔弱,须5天后始可进行观察,每天观察一次。观察时,将试管内的树皮碎片连同幼虫一同倒入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将幼虫轻轻拨至一边,观察幼虫的蜕皮(幼虫尾端带皮或幼虫头部白色为幼虫刚脱皮)情况。将蜕皮幼虫从培养皿内分出,移入新试管内进行饲养,将未蜕皮幼虫装入原试管内饲养,试管上部仍装入油松内层树皮碎片。新试管要贴上标签,注明蜕皮次数及上次蜕皮时间。在观察的同时,每隔36d换一次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饲料的新鲜。随幼虫的生长,逐渐减少试管中幼虫的头数,到4龄时,每试管内可减少至10头左右。(c)蛹及成虫期的饲养观察:幼虫化蛹后,管内油松树皮碎片停止更换,至蛹羽化结束,成虫发育成熟。实施例3一种饲养观察红脂大小蠹实验种群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卵期的饲养观察:采集成虫当天所产的卵,放入试管(长口径为15cm1.7cm)底部,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用剪刀剪碎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保湿,碎片大小为2mm见方,用脱脂棉塞住管口,从试管外观察卵孵化情况,并做好记录。观察期间,每隔36d换一次新采集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树皮碎片的新鲜;(b)幼虫期的饲养观察:卵孵化后,将试管内树皮碎片连同幼虫及未孵化的卵倒入铺有潮湿滤纸的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轻沾幼虫,移入试管内进行饲养,每试管内放入初孵幼虫5060头,试管上部填入新鲜的油松内层树皮碎片作为饲料,用脱脂棉塞住管口,试管外贴上标签,标明幼虫孵化日期。将试管放于塑料盆内,盆上用黑布罩住,未孵化的卵仍装入试管中观察。初孵幼虫柔弱,须5天后始可进行观察,每天观察一次。观察时,将试管内的树皮碎片连同幼虫一同倒入培养皿内,用小毛笔笔尖将幼虫轻轻拨至一边,观察幼虫的蜕皮(幼虫尾端带皮或幼虫头部白色为幼虫刚脱皮)情况。将蜕皮幼虫从培养皿内分出,移入新试管内进行饲养,将未蜕皮幼虫装入原试管内饲养,试管上部仍装入油松内层树皮碎片。新试管要贴上标签,注明蜕皮次数及上次蜕皮时间。在观察的同时,每隔36d换一次油松内层树皮碎片,确保饲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