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教学反思今天之所以想到了这个问题,完全来自于教学的实践中。今天我们讲了湖心亭看雪,这节课我们一起准备的非常充分,一个课时预计可以结束。上课了,按板按眼儿的往下进行,先是介绍了作者张岱,接着了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把文章里面的疑难字解决掉,读了两遍课文之后,立刻有几位学生举手有问题要问。我示意他们发言,原来几位学生看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文章开头说“余独往湖心亭看雪”,中间却又说“舟中人两三粒”,结尾还说“舟子喃喃曰”,究竟是几个人去看雪了,作者是不是自相矛盾了?其他同学也都立刻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起来。本来,我安排的是疏通文意,掌握好本课的文言实词,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最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现在不行了,学生的兴趣来了,按下不说的话一是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二是再讲作者的思想感情不会有现在这样好的时机了。于是我终于改变了我原本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我请学生们一起议论议论,究竟是不是作者的文章自相矛盾了,然后请说说自己的见解。大多数学生认为作者并非是自相矛盾,而是另有意图,但是究竟为什么却说不清楚。接着我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答案,看看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去往湖心亭看雪的。通过理解文章大意,学生们发现是在大雪封湖三日之后,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晚上八点去的。为什么晚上去?一是怕碰上别人,二是怕被别人碰上。到了亭上之后,又与巧遇的人痛饮三大杯,高兴的回去了。这就很好理解了,作者为什么在明明有人同去的情况下说是自己独往呢?学生们很快就能说的八九不离十了,有的说作者没把同去的人放在心上,有的说同去的人不是作者的知己,我一再鼓励学生,近了,近了,真理即将大白于天下,学生的积极性就越是高涨,非想说出真理的那个人是自己。终于有个学生说出来了:是作者主观上不想与芸芸众生为伍,同去的人虽在,却犹如不在,正是表现的文人的孤高自傲!看到我肯定的表情,全班掌声雷动本节课,关于文言实词和写作手法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是学生们能够质疑,能够思考,并能够在思考中有所收获,实在是一件可与而不可求的幸事!或许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课堂生成吧?说“屏”教学反思 说“屏”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而且可以说是散文化的说明文。“屏风”这种事物,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但是在古代,屏风却是一个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艺术性的一种事物,想通过学习此文,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为了达到以上几点要求,首先,在备课环节,我明确了两个目的:第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屏”的知识;第二,明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因此,在开课,就创设了很好的情境,我出示了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金銮殿)朱漆方台上雕龙御座及其背后雕龙屏的图片,接着又出示了一组屏的图片,并让他们谈感受。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对屏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语言组织、运用和表达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以强来带弱。例如,在探讨文章的说明方法这一环节,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互相交流研究,并辅以一定的鼓励措施(小组加分),这样,凭着集体的力量,不仅可以节省去指点每个不懂的学生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精神,自主探究的意识。最后,在教学中,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尽量表现得和蔼亲切,语言上尽量做得柔中有刚,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同时,这样一种氛围也是给学生的很好的鼓励和动力。本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屏风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后面的同学看不太清楚,不如拿到学生中间给他们看。同时在这一环节上花的时间也稍多了一点。在朗读这个环节上,我采取的是教师配乐朗读全文而没有给学生机会去锻炼自己的朗读,正因为学生没能充分的读,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也受到了影响。在这个环节,如果能教师范读一段或两段,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我想,这种效果会更好,课堂气氛也会更热烈。在学生质疑、解疑过程中,教师干涉得过多,如果能放手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那样彼此的印象会更深刻。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教好语文,学生更要学好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在以后的自我改善中取得进步。 背影教学反思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八年级上期的一篇叙事散文,是一篇感情深挚的美文,教学前,我的教学思路是:理清课文线索、分析四次流泪、四次背影、五句朴实的话语。先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导入,教学中运用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让学生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 文章的标题是“背影”,父亲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背影,在文中多次出现,可以视作贯穿文章的主线。“背影的表现角度能集中反映出描写对象的内在精神”,分析课文时,抓住背影,也就抓住了理解本文的关键。 “细微之处见真情,抓住人物的某一细节,多次展开描写”,这是这篇散文最大的特色。上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呢?学生讨论后,我进行小结:抓住细节描写能达到艺术视角的创新,可以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并且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讲课中,找出文中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那份艰难的描写,对父亲去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却很细腻,尤其是用了一个特写:攀爬月台,刻画得很精细,手的动作,脚的动作,整个身体动作,攀、缩、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动作描写很到位。写攀爬只写起始动作,不再往下写,形成“背影”的终极定格。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父爱,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关心、爱护,这种爱是浓烈、深沉、厚重的,是一种含泪的爱。这份爱表现在父亲为我所作的一件件小事里,深藏在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那份艰难和不易中。作者因这份爱而感动,不仅仅是因为父爱的年老力迈,臃肿蹒跚,更是因为父亲当时所处的艰难的处境。父亲承受着刚刚丧母的巨大悲痛,又加上失业赋闲,经济困顿。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肩扛着一家老小的生养之责。母亲的善后要钱,家庭的生计要钱,儿女的读书要钱,父亲只有变卖典质,倾家荡产。这对于一个父亲而言,对于一个男人而言,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啊?但父亲却在重重压力之下,仍然坚持送我上学。并且按照当地的风俗,送橘子表达对孩子的远行的祝福。这种特殊情况下的爱是何等强烈!是何等厚重!最后一环节,我让学生畅谈心声,说说在自己的经历中,父亲的哪些细节令人难忘。然后布置学生们周末回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总之,这一课教学能按计划完成了,学生听课很专心,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师生在课堂的教学互动中,领悟了文中渗透的父慈子孝的真情。 海燕的教学反思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我非常喜欢。过去一直都是采用“朗读感知分析结构,整体把握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分析形象,理解象征意义延伸拓展,加深理解”的套路,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结构和时代背景上。教得很顺手,也很熟练。但连续教了几遍之后,就想教出点新意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阅读教学提倡多元解读自由解读,也想赶个时髦,来个新的解读,于是,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同过去的设计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我没有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结构分析,第一节课把重点放在朗读和形象的把握上。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作为一篇散文诗,有着诗一样的语言和诗一样节奏,如果不仔细品读,怎么能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和韵律美。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课文读起来结结巴巴,连一些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怎么能谈得上恰当的语言表达呢?所以在这次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听读试读品读老师范读学生展示这几个过程,让学生把握散文诗的节奏重音和停顿。“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读,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学生能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比老师单一的去讲要好的多。其次,在形象的把握上,以往主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目的是不让学生受背景的影响受教师引导的影响,能够自由的解读文章的内容。因此,学生对“海燕”形象和象征意义的理解比较快,也比较一致,大都是“它是生活中的强者,逆境中的勇士,勇于迎接挑战的英雄。”等。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的“海燕”,学生举出了贝多芬、张海迪等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事例。课后,我自己问自己,海燕一文的价值何在呢?难道它等同于一篇一般的托物言志赞美生活中的强者的文章了吗?这样的文章不是太多了吗?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高尔基的海燕却只有一篇!我想,这不是真正的多元解读,也不是新课改下的花样翻新,而是在糟蹋经典美文!于是我很快又对这一设计进行了补充,在第二节课上,在学生进行了自由解读之后,我及时进行了讲解引导,向学生详细介绍了高尔基及其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再由学生思考“海燕”的象征意义以及本文的主题,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我又进行了一些补充讲解。尽管好像剥夺了一点学生的自主权,但我觉得海燕这篇文章一下子厚重起来,充实起来,高贵起来,它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精神的一面旗帜啊!我觉得我对得起高尔基了。这次经历使我领悟到了几点:要以冷静的理智的头脑对待一些“时髦”;对一些经典美文,特别是时代性比较强的文章,可以进行自由解读多元解读,但要慎重,不能为追求所谓的教学创新,而损害了它们的价值,不能使多元解读庸俗化;要灵活客观地对待学生自主和教师引导的关系,在很多时候,教师该参与的该引导的,就不能退出,就不能犹豫,就不能缄口。“真理向前迈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病必须革除,但我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新课改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的深入学习,冷静思考,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注入新鲜的活水,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的走向新课程。 马说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要让学生“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通过马说一文的教学,结合平时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古诗词感悟: 一、在诵读中感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体现了诵读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古诗词教学,必须首先让学生在学生初步理解字意的基础上,把握了作品的情感基调,反复地朗读,再理解,再朗读,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内心情感去体味作者与作品,最终实现对作品深刻的感悟。二、补充背景材料进行感悟马说一文是作者韩愈借千里马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因此有关于文章及作者的写作背景尤为重要:马说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因此郁郁不乐。鉴于此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我布置了一项内容:结合历史知识,借助手中的资料,搜集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感知文章内容。三、创设一定的情景看过一个石壕吏的教学案例,这是一首叙事诗,描述的是安史之乱时官吏捉人故事,教师为了将官吏捉人时的专横跋扈及老妇人的哭诉表现的更形象具体,就借助于让学生编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来编、来演,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因此学生就会以小组为单位搜集资料更深入的理解文本,为了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相互争论、探究,直到将人物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才罢休,这也正达到了学生深层次感悟诗歌思想的目的。同样在马说中我让学生自编自演了课本剧,并通过采访演员的方式,就“谁来为千里马的不幸遭遇负责”展开探究,一下切中文章的主旨。我想在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在欣赏李白的静夜思时若能配以相应的音乐,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感悟会更深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建一个浓浓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之中,教学也就不是难事了。四、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古诗词中有很多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初中诗词欣赏教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诗化为一幅画。就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找出诗中具体的物象,如藤、树、鸦、小桥、人家、马等等,再仔细观察物象的特征,如枯藤、老树、昏鸦等,借此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用笔或者用语言将他描绘下来。这样一幅“秋天行旅图”便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对游子思乡有所感悟。同样在钱塘湖春行和春望的教学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感知两首诗描写的季节有所不同,教师就抓住了“浅草”和“草木深”让学生展开联想,“浅草”草刚长出来的时候,这应该是初春或早春时节,而“草木深”草木生长非常茂盛,自然是晚春时节了。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拓展思维,对于远离我们生活实际的古诗词教学,的确是一妙计。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的精髓,它需要我们细细的去“品”。 赵 宏 2011年4月20日小石潭记教学反思在写景散文教学中,梗 好地引导学生欣赏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如果更好地引导学生品作者寄托在景物当中的情?这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很多教学案例中往往会设计这问题来切入文本:“你喜欢文中的哪一段景物描写?为什么?”“请找出体现作者感情的句子,并仔细品味。”我认为这样引导学生去品散文中的景与情,还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入景入情,还只是停留在比较抽象的层面上来理解课文。因此,在教小石潭记时,我就做了以下尝试:选准突破口,带领学生进入小石潭的景,体会作者的感情。一、以“画”为突破口,带领学生领略小石潭的美景。每一首好诗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同样是一幅极美的画。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设计了这个环节“画小石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1155-2014太阳能资源等级 总辐射》
- 食堂厨师服务合同范本
- 租赁私人车辆合同范本
- 土方挖运输合同范本
- 房屋购销合同范本
- 租房合同范本怎么制作
- 工地包工合同范本
- 帐篷营地营运合同范本
- 喷粉合同范本
- 店铺共享出租合同范本
- 输煤系统维护方案
- 2023年高速公路收费员招聘考试试题
- 无配重悬挑装置吊篮施工方案
- 腹横肌平面阻滞课件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 《空乘服务语言艺术与播音技巧》第一单元
- 甘肃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
- 筷子兄弟小苹果电声乐队总谱
- 妊娠合并心脏病及课件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激励制度(包含募资奖励、投成奖励、退出奖励等)
- 双溪课程评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