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儒林亚圣:孟子_第1页
【课外阅读】儒林亚圣:孟子_第2页
【课外阅读】儒林亚圣:孟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儒林亚圣:孟子孟子,是先秦儒学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长期以来,他被人们尊为“亚圣”,奉为孔子思想的正宗嫡传。无论是宋明理学,还是现代的新儒家,无一不归宗于孟子。除孔子外,孟子可以说是历代大儒中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人物了。一、生平和时代孟子名轲,注据说字子车,注是鲁国有名的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孙同叔孙、季孙均出身于鲁国公室,是鲁桓公的庶子,史称“三桓”。孟孙氏的嫡系称孟孙氏,其余支子就改称孟氏。先秦时期,姓、氏为二。如按先秦的标准严格区分姓和氏的话,孟子当为姬姓、孟氏。孟子虽系周公旦的后代,祖上曾有过显赫的声势,但孔子在世时就已发现,由于“陪臣执国命”,“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论语季氏)。到战国中期,历近一个半世纪,孟孙氏罕见史书提及,这种衰微之势就更加明显了。可能正是由这一原因,孟子的祖上就从鲁国迁到邹国,故司马迁和赵歧都说“孟子,邹人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子题辞)。孟子大概生于周安王十二年(公元前390年),死于周赧王十年(公元前305年),终年85岁。注他的父母,可信的记载很少。据春秋演孔图以及阙里志等说,其父名激,宇公宜;母姓仉(音掌)。在孟子的早年教育中,孟子之父默默无闻,对他教育有功的主要是他的母亲。因此,后代广为流传“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注孟子幼年时甚得母教,这对他后来一生影响至大。孟子“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是孔子之嫡孙子思的再传弟子。后来人们以“思孟”并称,除了他们思想上的一致外,与这种师承也是有关的。孟子学成之后,就开始“周游列国”,以学于诸侯。他游说诸侯的第一站是齐国,其时约40多岁。他本想通过正在“一鸣惊人”的齐威王施展其“仁政”理想,但不受齐威王的重用,只是被任为客卿。他听说宋王偃将要推行“王政”,就约在公元前323年之时离齐赴宋。但宋王偃并不打算接受孟子的主张,孟子只得“远行”,回到他的家乡邹国。在邹国,邹穆公曾向他请教为政,屋庐子、曹交、然友或向他问礼,或向他问学。而滕文公断然实行“三年之葬”,就是听从了孟子的指教。公元前322年,鲁平公即位,用孟子弟子乐正子为政。孟子赶赴鲁国,由于乐正子的推荐,鲁平公准备乘车去见他。但因嬖人臧仓进谗,说孟子“后丧逾前丧”,不能算作贤者,于是鲁平公取消了这次会见。孟子在失望之下又只好返回邹国。刚即位不久的滕文公礼聘孟子至滕,孟子在滕很受滕文公的敬重,他不但带一邦弟子馆于上宫,而且滕文公还多次向他垂问治国大计。孟子于是系统地推出了他的“仁政”主张,并教以“小国事大国”之道。这时,农家的许行和陈相兄弟都来到了滕国。孟子与陈相辩论,用社会分工论、“物之不齐”说驳斥许行之说。大约在公元前320年,孟子听说梁惠王“卑礼厚币以招贤者”(史记魏世家),就离滕赴魏,来到了魏都大梁。孟子一到魏国,梁惠王就向他请教治国之道,孟子以“先义后利”、“与民同乐”、“勿夺农时”、“谨库教之教”、“施仁政、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褥”等一系列政见折服了他。可是,第二年梁惠王就死了,未能实行孟子的主张。他的儿子梁襄王即位,孟子觉得他不像一个有为之君的样子,就失望地离开了大梁。公元前321年,齐威王卒。齐宣王即位,喜爱文学游说之士超过了梁惠王。邹衍、淳于髡、慎到、田骄、环渊等著名学者齐集齐之稷下学宫,宣王赐之以高弟,赏之以大夫之禄,使之“不治而议论”国事。孟子得知消息,便带领他的弟子,经由范、平陆而到齐。在齐国,孟子受到从未有过的礼遇,齐宣王授与他“卿”之高位,派他出使滕国,并屡屡向他问政。齐宣王喜好“齐桓晋文之事”,而孟子却大谈他的“仁政”主张(孟子梁惠玉上)。从“土地”方面,他提出了“制民之产”、“恒产恒心”、“不征不税”等说,在“人民”方面,他强调保民而王”、“乐民之乐,忧民之优”、“为民父母”说;在“政事”方面,他严厉批评王公大臣,斥之为“污君”、“不肖者”,并且声言对无德之君可以“易位”,有时竟弄得齐宣王或“勃然变色”,或无言以对,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公元前316年,燕王啥将王位让给了其相子之,引起了燕国内乱。齐大臣沈同私下问孟子是否可以伐燕,孟子认为可以。但齐宣王派匡章伐燕,孟子却认为是以暴伐暴(孟子公孙丑下)。齐军攻下燕后,齐宣王想吞并它,征求孟子的意见,孟子认为要视燕国百姓而定。取燕后,面临着诸侯干涉的威胁,齐宣王又问计于孟子,孟子劝他速从燕国撤兵(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拒不接受,结果君臣之间矛盾越来越大。齐宣王为了缓和矛盾,准备召见孟子,孟子却称病不朝。第二天却又出去吊东郭氏。齐王派人来问病,并派来了医生。孟仲子使人半路上阻拦孟子,劝他去朝见齐王,孟子却躲到景丑家留宿。面对景丑的指责,他却答以“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认为不能以爵尊而轻慢齿尊和德尊(孟子公孙丑下)。公元前312年,燕人叛齐,齐宣王吞并燕国的计划彻底告败。为此,他自觉“甚惭于孟子”。齐臣陈贾在孟子前替齐王辩护,遭到了孟子的指责(同上)。自此,孟子就要辞去卿位,离齐还乡。宣王主动去见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