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说课稿太原五十四中 游文慧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我打算从课标、学情、教学目标、教材、流程五个方面展开阐述。一说课标1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2.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3.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二说学情 优势及对策: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通过必修一、二的学习,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积累,也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能力,所以对作者、背景、字词以及诗歌整体内容的把握安排在自主学习部分,不设为课堂分析的主要内容。劣势及对策:本篇是融音乐、文学于一体的叙事诗,篇幅较长且部分内容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有畏惧心理,同时学生对诗歌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与深度,因此,我安排学生反复诵读、相互交流,创设情境,以问题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升学生鉴赏诗歌能力。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情和课标分解后的具体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与背景,理清文章脉络,体会诗人情感。2.反复诵读,充分应用学案材料,小组交流合作,分析音乐描写技巧,提升联想想象的能力。3.领会白居易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四、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内容:琵琶行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选入盛唐、中唐、晚唐四位代表诗人的作品,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本单元主要学习任务是联系不同创造背景、来解读诗歌的思想内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提高对诗歌感悟鉴赏能力。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讲述的是诗人被贬江州与琵琶女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将无形的音乐描摹的具体可感,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重难点所在。2、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感受作者应用文字表达音乐的技巧与方法。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依据:文章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对诗人与琵琶女的情感分析是本文重点;本文音乐描写的部分可谓千古传唱,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也是重点。(2)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乐曲是如何传达演奏者、听者的感情的。 依据: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作者是如何将无形的音乐描写的具体可感的,又是如何在音乐中传达出听者与弹奏者的情感的,这是文章难点。3、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 情境创设法应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图片创设情境,学生生临其境诵读,切实感知诗人情感与音乐的美妙。2、 教师点拨法学生自我展示环节,教师给以及时有效的点拨。3、 知识迁移法授课环节,教师设计知识能力迁移的问题,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辩证思考能力。学法:1、 自主学习法参考学案解决字词、基本语法、作者、背景、文体等基本问题。2、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大意,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3、 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探讨诗人情感与音乐描写技巧,解决本文重难点问题。依据: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变机械式灌输学习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五、说流程(一)导入新课音乐播放烟雨江南 琵琶行的朗诵段落,营造意境,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导入语:喝一杯美酒,沁人心脾;听一只乐曲,心旷神怡,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比喝美酒还要醉心,比听乐曲更加迷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千古传诵的诗歌琵琶行。(二)过程【自主学习】1、 知人论世课前印发学案材料介绍“行”的诗体、作者及作品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整体感知本篇为长篇叙事诗,由于篇幅较长,为了便于让学生对诗歌有整体把握,我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整体感知,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小序作用。前文小序,交代了、和。说明写作的原因,并为全诗定下了的感情基调。学生自我展示: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经过、凄切哀伤。(2)、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节诗的内容。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自诉身世苦、曲罢诗人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此环节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采取小组自主学习,自我展示,教师点拨的方法。【合作探究】1、 谁解沦落人学生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之后,让学生找出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说出沦落意思找出本文中的沦落人,具体分析诗人和琵琶女形象,一个是京城高官,一个是江湖艺妓,他们为什么就“同”了呢?此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 文中是如何描写琵琶女形象的?琵琶女的沦落遭遇反应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探讨本问题前教师向学生提示朗读要求,并让一位女同学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思考问题。明确:诗人将琵琶女前期红极一时与后期门前冷落进行对比来写琵琶女形象,琵琶女是受迫害的封建女子的一个代表,反应了当时重色轻才的黑暗社会。(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句话怎么理解?那个“同”字同在哪里?同样探讨本问题前找一位男同学对第四段进行诵读。明确:A都来自北京 B都很有才华 C有相似的沦落遭遇 D对社会都有怨恨之情此环节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提供多元思考方向。2、谁识琵琶音对音乐的赏析是本文学习的一大重点,第二段音乐的描写可谓千古传唱、脍炙人口,多媒体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配乐,教师在音乐伴奏下对第二段进行有感情的诵读,学生边欣赏音乐边思考如下问题:是什么把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到一起的?作者是如何使抽象的音乐变的具体可感的?为了让学生更具体到位的分析,教师提示学生可以从修辞方法、语言描写特点、结尾句的作用等方面思考,并要求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明确:第一,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些诗句都是用生活中具体的声音做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各种不同的音乐节奏和旋律。小拓展:诗的第二段连续用了八个比喻描写音乐,请找出这八个比喻句。它们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一特征?参考:比喻特征变化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骤急促舒缓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微委婉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圆润轻快时断时续暂歇间关莺语花底滑宛转流畅幽咽泉流冰下难阻塞压抑冰泉冷涩弦凝绝清冷凝滞银瓶乍破水浆迸激越奔涌爆发高昂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雄壮四弦一声如裂帛短促急骤戛然而止第二,音乐传达出琵琶女与诗人的情感。如“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满座重闻皆掩泣”等等,都让人感到那琵琶声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达到了声情结合,以情绘声的效果。第三,侧面烘托。结尾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听者都沉浸在琵琶音中悄然无声,以无声衬托有声,用乐曲休止时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侧面烘托出音乐的美妙。第四,叠音词的使用使得音乐更有节奏感。此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质疑,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究,教师给予及时有效的点拨。这样既轻松活泼,又增加了挑战意味,努力避免照本宣科,生硬灌输3、谁解青衫湿仅仅是美妙的音乐就使诗人感动了吗?音乐中还蕴含着情感,全班同学集体诵读最后一段,思考: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明确: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伤琵琶女: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2.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结语:美妙的琴声伴着白司马的泪水沉入江底,千年之后仿佛仍在我们耳畔回响,本节课我们进行了一场诗歌的漫游,感情浸在诗歌的意境里,感受了美妙的音乐,体悟了诗人的情感,让我们与经典为伴,与诗歌同行。(三)达标检测基础达标“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能力提升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依帆樯立,娉婷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典诗词教学说课稿范例
- 落花生教学作业设计示范
- 公务员面试答题技巧与示范
- 幼儿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方案大全
- 市场营销自考复习指导资料汇编
- 幼儿园小班体能发展训练方案范本
- 学前班语文综合期末试卷设计
- 中学物理力学专题复习题及解析
- 网约车司机服务规范及管理方案
- 外贸企业订单管理流程操作指南
- 学生入队必须掌握的“六知六会一做”
- 2025年中级制图员《理论知识》考试真题(含新版解析)
- 小学教师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规范
- 腹痛科普课件
- 惊恐障碍课件
- GB/T 7113-2003绝缘软管定义和一般要求
- GB/T 4754-2002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 GB/T 35985-2018煤炭分析结果基的换算
- 如何修改一篇作文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课件
- 2023年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