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教育子女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常年挥动教鞭,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全部爱心无私地抛洒在三尺讲台上,把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培养成了祖国建设的优秀人才,其中也不乏栋梁之材。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荣耀,也是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的价值所在。然而,在分享我们教育教学成功的快乐之时,我们也有必要反思:我们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了吗?我们能否在教育自己的学生和教育自己的孩子上做到“双赢”?一、骄傲与尴尬几年前,我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这在同事们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同伴在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的同时,也向我讨教教育子女的秘诀。因为多年来,我所在的这所省级重点高中,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也为清华、北大输送了不少精英。但其中教师子弟进入顶级名牌大学的却屈指可数。从教30年,尤其是执教了25届高三,让我有许多机会把我的许多学生送入名校深造。这同时也让我在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的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产生了许多自信。我一直认为:作为双重身份(教师+家长)的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孩子自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在我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我能把那么多学子培养成为精英,自然也能把我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人才。 我们应该用对自己孩子教育的成功来证明我们自己教育教学思想的正确。许多社会上的人都想当然地认为:老师懂得怎样教育孩子。教师既然能够胜任教师,只要能够教好其他的孩子,那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最得手的,因此教师的孩子一般也是优秀的。事实却未必如此!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却使我很遗憾地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子女在学生群体中当杰出人才者不多,个别甚至成为令自己头痛的“包袱”。这显然是我们当老师的尴尬!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望的优秀教师,在某年的高考中,所带的班是所在学校的高考大户,可是自己的孩子却名落孙山,当数额不菲的高考奖和当地最高荣誉的光环落到这位老师身上时,这位老师却在为自己的孩子寻找复读门路。儿女教育上的失败(至少不成功)恐怕不能简单地用“因工作太投入,把自己的爱全部抛洒在别的孩子身上,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大爱无边”来解释。还有位小学教师,当自己的弟子考上大学后成群结对来看望恩师时,自己却正在为女儿落榜后找不到一份工作而发愁。当然,也有一些老师的孩子非常有出色。我有位当年的同事,现在已经是县级干部了。曾当过数学教师,做过教务主任、副 校长、校长、教育局长等,他的两个女儿,都考取了清华大学。这位老兄用自己孩子的有出息证明了自己教育的成功。当地人在佩服他的壮丽人生的同时,尤其对他的育儿的成功倍加赞赏。我还有位好友,也和我是同行,他的孩子曾以全省状元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他的孩子真的“扬名声,显父母”。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够教育好别人的孩子,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教育结果的极大反差不能不使我们认真反思我们在教育子女方法上的误区。二、教师教育孩子方面的几个问题透析拥有得天独厚教育优势的教工子弟没能成为优秀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看到大批弟子成材时,感慨万分,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理想而叹息。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发生呢?1、对学校的神秘感和对老师的敬畏感的过早消失“人之初,性本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老师的高大、教室的神圣、学堂的庄严,使他们对学校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孩子们大都是在这种对学校充满无限的向往中高高兴兴走进学堂的。上学后,时常挂在学生面前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们校长说的”、“我们老师说的”!对自己的老师,小时候的他们 “总以为你很神秘”“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可是,老师们的孩子却因自己的父母是老师,而让老师在他们心目中的敬畏感大打折扣!孩子在上学前就很多次的光顾学校,有时甚至“住在学校、吃在学校、玩在学校”, 让自己的孩子熟悉了解教师职业的全部细节,这让我们的孩子对学校的神秘感在他“背着书包上学堂”之前就荡然无存!在孩子心目中,学校就和家一样,老师就和爸爸妈妈差不多。这让孩子失去了对学校的神秘感和对老师的敬畏感,这便使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大打折扣。因此,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我们没有必要以校为家,也不能以家为校。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尽量远离自己的工作单位,尽量让孩子距离自己当老师的同事远点,在自己孩子面前少谈论学校的人和事,让我们自己的孩子尽可能多地保持对学校的神秘感和对老师的敬畏感,在他们该上学的时候能怀着对学校和老师的无限向往中走进他成长的乐园。2、我们自觉不自觉地让孩子成为学生中的“特殊公民”我们当教师的,让自己的孩子大多在自己任教的学校就学,给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上提供一些方便,无可厚诽;在学习上给以一些特殊关照,合情合理;如果能让孩子因为父母是教师而感到自豪,更让我们高兴。然而,我们万万不能让我们自己的孩子成为学生中的特殊公民!我们更不能让我们的孩子成为学生中的“贵族”!比如在教工食堂,我们常常看到我们的老师带领自己的孩子来此用餐,让孩子早早享受到了老师的某些待遇,我觉得就不妥;我们也看到我们的老师拖儿带女乘坐校车,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同学一起乘公交车回家;我觉得没有必要!还有的老师让自己的孩子经常来到自己的办公室做作业,有些老师让孩子住自己的值班室,而不让自己的孩子去和别的同学一起住学生宿舍,我认为更是得不偿失!还有老师心疼自己的孩子,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早晨多休息一会儿而经常迟到、违反班规,我觉得这简直就是在纵容自己的孩子违纪!而有的老师还让自己的孩子享受所在班老师这样那样的特殊照顾比如:做班干部、当优秀学生等,哪怕是多么的不够格!我觉得这更是在糟蹋自己的孩子!3、我们让自己的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监督与关爱(关照)教师的孩子也需要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他们大都不愿在父母所在学校就读,更不愿在父母任课的班级读书。为什么?大概是受到的监督太多的缘故。我们当老师的,为祖国、为民族奉献了那么多,“献了青春献终身”,理所当然地让我们的孩子接受理想的教育。但是,孩子在自己所在的学校读书,有时受到的关爱太多,有时受多的监督也太多,这似乎都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比如违纪时没有享受与别的同学同等的处罚;孩子在班上违反了哪怕多小的错误,我们这些好心的同事都会告知我们,当然有时也会隐瞒。这都让我们的孩子无法正常、健康地成长。我以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同一学校,让他们象别的孩子那样学习生活,或许,孩子的进步会更大些。如果孩子在自己的学校,最好不要让孩子在同学们中“暴露”身份,也不必给这个老师打招呼给以严格的要求,给那个老师说情多加关照,让他享受和其他同学同等的待遇就好。4、我们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值高过其他孩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以培养祖国花朵为己任的我们,教过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这里面不乏出类拔萃者。但是在教育我们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这些优秀学生都强迫作为自己孩子的榜样,自觉不自觉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那些优秀生一样的出众。一些教师总会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孩子同那些智力水平高的学生作比较,别的孩子考试得第一,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拿第一;别的孩子竟赛获奖,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获奖;尤其是常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xxx多么优秀”,“你看xxx又考取了年级第一”。“你可要为老爸争气”等等。这些语言哪怕说得多么委婉,多么诚恳,都无一例外地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到头来,期望越高失落越大,在这样的心理落差下,孩子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我们自己在子女面前成为教育上的彻底失败者,对子女的教育自然就很难成功。因此,我们对自己的孩子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总用自己班里的优秀生为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孩子,孩子自然成长。5、我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上缺乏应有的耐心我们有许多老师,在教育教学上都能做到耐心细致。可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上却缺乏应有的耐心。别的孩子来问问题,能热情解答,自己的孩子不懂时却不愿认真地讲,甚至带有明显的“恨铁不成钢”的色彩。能和别的孩子促膝谈心,却很少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对话与交流。能宽容自己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就是不能原谅自己的孩子的犯错。这也让我们的孩子对我们敬而远之,拉大了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6、我们的越俎代庖培养了孩子的依赖心理有段时间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把数学作业拿回家中来做。而且那段时间数学成绩下降了。原来,我是教数学的,孩子的心目中产生了数学不会可以问老爸的意识。于是,无形中降低了对数学学习的要求:不求甚解,回到家,一碰到不会的或者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就不去自己动脑筋而直接问我。而我呢,只要孩子来问,总愿意耐心解答。久而久之,便导致了孩子学数学的依赖心理。高考时,其他学科成绩都非常优秀,惟有数学成绩不那么突出。学科学习上的优势到头来却成为劣势,家教资源运用的不当也许会给自己的孩子帮倒忙。只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调节才可望能给自己的孩子锦上添花。7、我们在家也象老师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告诫说,在自己的家里,不要把自己当成老师或班主任,而首先是父亲和母亲。“不要把家庭变成小型的学校,尽可能别把学校的气氛带到家里去,这不过是为了让你们和孩子组成一个美满的家庭。”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分析说,教育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师的手里拿着一把强有力的、而又不无危险的工具,这个工具就是“管人”的权利。它要求教师在使用工具时具有高超的聪明才智和审慎的精神。教师只应在学校里明智地、小心翼翼地使用这件工具,切不可把它带回家去,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使自己的孩子带有“老师气”。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指出,教师在学校里产生的各种不满行为或生了气,情绪很激动,切不可把这种情绪带到家里来,否则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恶劣后果。目前的情况却是:不少老师在学校对自己的学生指手画脚,回到家中也象对待自己的学生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用老师对待学生的口吻和孩子说话,用老师要求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到头来,家长角色错位,家长不象家长,老师不象老师。在家里也常常会以权威的角色出现,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对待子女有时不免苛刻甚至武断。如此一来,他们在家庭教育中就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教育状况,教师子女在学校被教师管,回家后依然受到父母的苛求,比别的孩子更容易形成逆反和厌烦心理。我觉得“教师”仅仅是对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而言的。在家庭教育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注意避免把自己的职业倦怠带到家庭中,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生命,关注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这样才能不出现常有人说的那种现象种了别人的地,却荒了自家的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教师子女是教师生命的一种寄托和延续,有一位过来人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子女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劳动者的合同权益与责任解析
- 常熟中学模拟考试题目及答案
- 常德美术教师考试题目及答案
- 曹县中考模拟考试题目及答案
- 现代山水创作题目及答案
- 2025借款合同样本
- 2025合作代理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汽车租赁合同范本「中介」
- 2025年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共380题)
- 2025年国际物流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GB/T 328.13-2007建筑防水卷材试验方法第13部分:高分子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
- GB/T 2480-2022普通磨料碳化硅
- 茶叶实践报告3篇
- 细胞生物学实验课件: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
- 胸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课件
- 合理选择影像检查方法课件
- 欣旺集团种禽养殖管理制度手册
- Q∕SY 05129-2017 输油气站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配置管理规范
- 企业微信私域流量运营方案
- 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第二学期全套电子教案(含教学进度计划)(配套教材:高教版中职统编)云天课件
-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综合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