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氧化碳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氧化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一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元素和原子结构知识后,第一次系统学习一种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二氧化碳的知识体系既能够联系到碳单质,又学习到了碳酸和碳酸钙等化合物,为今后学习酸、碱、盐作了铺垫,本课题在化学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CO2的化学性质。 难点:CO2与水反应的探究二 学情分析知识:已经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方法:初步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探究积极性高但学生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三 说教法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培养和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鉴于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征。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将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辅以学案导学教学法、合作交流教学法。并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四、说学法指导在学法指导上,我主要体现三个字“引”、“动”、“变”。(一)“引”(合理引导) 在教学中对思维受阻或学生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但要做到“引而不灌”。教师的引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二)“动”(师生互动) 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三)“变”(适时变换) 通过多媒体,使教学过程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同时变换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五、说教学设计 以上是我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将重点介绍我的教学设计,我特设置五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延伸,课后小结,巩固练习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的先锋,建筑师称它是粉刷匠,而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导致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谜底,是什么?通过谜语引入主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讲述新课做准备。 第二个环节:新课探究我首先展示一瓶CO2气体,让学生从颜色、状态、气味方面说说它的物理性质。然后我演示向阶梯蜡烛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推出CO2的密度和相关化学性质。这么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表述及概况归纳的能力。接下来我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向预先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鼓励学生对CO2的溶解性进行探究,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到这里,学生已经知道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紧接着我设疑: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呢?我指导学生取少量软塑料瓶中的液体并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发现溶液变成红色。 我再次设疑:到底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呢?根据实验探究步骤,指导学生一共做出三种猜想(1)水(2)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新物质使它变红。然后制定实验方案:取四朵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分别让小花接触醋酸、水、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湿润的二氧化碳气体。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得出最终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生成的酸性物质为碳酸。本内容的设计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也使本节课的难点得到突破。接下来我对此探究进行延伸,继续设疑:碳酸有什么性质呢?我加热已经变成红色的小花,小花又恢复了原来的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加热会分解。 最后是CO2与Ca(OH) 2溶液的反应,我将展示一瓶碳酸饮料,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归纳总结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的原理。我强调这个实验是检验CO2的常用方法。 学习到这里,CO2的性质基本上已经学习完毕。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那么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决定它有哪些用途呢?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不完整的,再由多媒体系统展示。接下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二氧化碳有这么多用途,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温室效应”这个热点话题(视频展示)呼吁大家从我做起,保护地球村。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这一教学理念。第三个环节 课后小结为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我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互相补充,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四个环节 巩固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我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力求达到优生吃饱,中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六、说板书设计: 6-3二氧化碳一、CO2的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无色气态无味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易升华2、 CO2的化学性质(1)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2)不能供给呼吸。(3)与水反应:CO2+H2O=H2CO3 碳酸的不稳定性:H2CO3=CO2+H2O(4)与Ca(OH)2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3、 CO2的主要用途: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肥料、制干冰等。四、CO2的影响:温室效应。这是我的板书设计,给学生课后复习提供了知识框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参与是课堂实施的核心。由于本节课课堂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我在设计时以实验为学习主线,以探究过程、探究方法为学习暗线,引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