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全案2.doc_第1页
5古诗词三首全案2.doc_第2页
5古诗词三首全案2.doc_第3页
5古诗词三首全案2.doc_第4页
5古诗词三首全案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古诗词三首年级:五年级 学科:语文 学习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法指导 1、教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学习时间两课时 导学案年级:五年级 学科:语文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学习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学前准备: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学习过程: 课 前学案自学一、知识链接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自学提示1: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自学提示2: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为什么?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自学提示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自学提示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自学提示3: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阅读“资料袋”,说说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1.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2.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3.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4.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练习背诵.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课 中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1、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2、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为什么?3、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4、 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5、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6、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1、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2、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为什么?3、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4、 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5、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6、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三、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果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四、自悟自得1.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五、达标测评1、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 )重( )山。 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填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自( )朝诗人王安石( ),全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 )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 ),“还”的意思是( )。课 后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一课时课标细化: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的目的。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学习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学前准备: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学习过程: 课 中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1、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2、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为什么?3、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4、 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5、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6、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1、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2、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为什么?3、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4、 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5、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6、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三、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果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四、自悟自得1.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五、达标测评1、背诵、默写泊船瓜洲。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 )重( )山。 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填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自( )朝诗人王安石( ),全诗表达了诗人真挚的( )之情。其中,“绿”的意思是( ),“还”的意思是(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 钟山 京口课 后课后反思 1、我在教授这首古诗时,先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思乡诗,让学生寻找思乡的线索。但这样操作不够顺理成章,应让学生自己从字里行间体会诗情,再慢慢推导到“思乡情”,而不是一开始就告诉学生。2、在理解基础上的品味朗读很不够,学生知识粗粗理解,并未在理解基础上把诗读到心中,印象不够深刻。3、字的推敲显得比较生硬,基本上是老师在告诉学生字的妙处,学生并未真正体会到诗句语言的精炼。古诗词三首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秋思长相思这两首古诗。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学习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学前准备:了解张籍、纳兰性德的生平。学习过程: 课 前学案自学一、回顾内容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二、初读古诗,整体感受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2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自学提示1: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你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3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三、品读诗句,领悟感情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自学提示: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3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4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自学提示: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5.感情朗读。四、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仿秋思自学长相思,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自学提示: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一定要想象画面,要用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课 中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2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3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4. 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8.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仿秋思自学长相思,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2.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3.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4.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8.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仿秋思自学长相思,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三、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内自主质疑,自主解疑,如果还有疑问,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四、自悟自得1.说一说这两首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五、达标测评1总结三首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题目作者背景思乡缘由作者表达特点王安石奉诏入京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秋思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长相思征旅途中遇风雪辗转难眠2、背诵两首古诗词课 后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古诗词三首教案第二课时课标细化: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的目的。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秋思长相思这两首古诗。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学习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学前准备:了解张籍、纳兰性德的生平。学习过程: 课 中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2看看诗词题目,你发现了什么?3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4.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5.“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7小组内交流: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意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8.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仿秋思自学长相思,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