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课笔墨丹青课程标准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原始绘画的起源(1)表现方法及内容: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_和图案,描绘人物、动物形象或抽象的几何图案。(2)绘画材料:地面、岩壁和_。(3)基本特点: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_。2战国和两汉时期的绘画(1)材料:毛笔、帛。(2)特点: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3)代表作:战国楚帛画人物龙凤图。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时期(1)绘画特点:凸显_的文人画成就最高。(2)代表人物:_,其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2唐朝绘画(1)背景: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2)特点:表现了_的盛唐气象。(3)代表人物:吴道子被誉为“_”,其代表作送子天王图。三、文人意趣1宋代文人山水画(1)原因:_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2)特点:画家从注重写实到更加注重_。(3)代表人物及作品:马远_。2元代文人画特点抒发文人的郁闷心情。3明清文人画(1)原因: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2)特点:艺术风貌_,与正统的画风形成强烈的对比。(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清八大山人_。四、民间风情1宋代民间画兴起(1)原因:_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兴盛。(2)代表:张择端的_,描绘了市井生活。2明清民间画(1)种类:木刻版画、年画、_、剪纸画等。(2)代表作:杨柳青年画_;水浒传插图。五、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及作用1艺术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讲求神似、意境和_,注重_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2作用: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知识点一绘画起源、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以下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a绘画艺术可以从新石器时代找到源头b战国时期,已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c自然、生动、质朴、粗犷是新石器时代绘画的特点d汉代的绘画艺术中,浪漫幻想主题已不复存在2下列艺术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bc d3元代富春山居图残卷分藏于海峡两岸。2010年初,两岸均有意联合展出该作品。下列作品与富春山居图同属于一个朝代的是()a顾恺之洛神赋图 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王祯农书 d李贽焚书知识点二文人意趣4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叙述,错误的是()a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举b吴道子的画被誉为“吴带当风”c北宋文人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d明清时期文人画与宋元文化没有任何渊源5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下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6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7徐渭是明代著名画家。他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守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由此可见,他所作的画属于()a风俗画 b风景画 c文人画 d山水画8在美术探究课上,学生对下面三幅画进行概括归类,其中概括不当的是()a三幅画都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b第一幅是帛画,构思神奇,布局严密c第二幅是年画,出现于明清时期,至今仍屡见不鲜d第三幅画同“马一角”“夏半边”出自同一时代知识点三民间风情9对下图所反映的信息认识正确的是()a描绘了北京汴河沿岸的繁华景象b反映“夜市”出现和交子广泛使用的情景c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d这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的风俗生活画10下面的美术作品都是山东地区经常见到的民间艺术品,对其判断正确的是()图一图二图三a图一是剪纸画,图二是木刻版画,图三是壁画b图一是剪纸画,图二是木刻版画,图三是年画c它们都属于宫廷人物画d它们都属于文人写意画题号12345678910答案1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两幅画分别属于何种画风,反映了什么社会景象?(2)两幅画各有何主要特征?(3)分析出现不同特征的时代背景。12“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任潍县县令,他关心民间疾苦,曾经为自己的一幅画竹枝图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州曹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请根据材料,归纳郑板桥的绘画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意境?第8课笔墨丹青知识清单一、1.(1)色彩(2)陶器(3)浪漫二、1.(1)个性(2)顾恺之2.(2)雍容华贵(3)吴带当风三、1.(1)文人阶层(2)意境(3)山径春行图3.(2)不拘成法(3)松鹰图四、1.(1)商业(2)清明上河图2.(1)布贴画(2)五子夺莲五、1.气韵个人主观性情对点训练1d汉代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了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2b为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图,为宋代马远山径春行图,为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为唐代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3c顾恺之是东晋时期的大画家;吴道子是唐朝的大画家;李贽是明朝末年的思想家;王祯是元朝时期的农学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项。4d明清时期文人画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5a文人画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抒发个人情感。6aa项是宋代马远山径春行图,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体现了南宋偏安,描绘对象变为江南风光,构图不追求对称。b项是新石器时代集体舞蹈图;c项是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d项为水浒传插图,是木刻版画。7c中国文人画多以梅、兰、竹、菊为题材,表达作者的一种意境和追求,从题目中诗的内容可以判断出应为文人画。8d第三幅画是清朝八大山人朱耷的荷石水禽图轴,其“伤心鸟”“瞪眼鱼”表情冷冷逼人,桀骜不驯。“马一角”“夏半边”是南宋画家的作品。9d据图中信息可判断此图为清明上河图。此图描绘的是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景象;此图反映的是白天的繁荣景象,没有反映夜市;工场手工业出现于明朝中后期,故排除a、b、c三项。10b图一是剪纸画;图二是木刻版画,也属于年画,是农村在灶前张贴的灶王爷;图三是印制的年画财神爷。它们都属于民间风俗画。综合运用11(1)画风:风俗画、文人山水画。社会景象:前者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人口众多、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景象。后者反映了江南的山水风光。(2)前者构图宏伟、画面开阔,以民众的生活为题材,重在写实。后者构图不求对称,墨色恬淡,重在写意,被称为“残山剩水”。(3)背景:前者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局部统一,商品经济发展。后者国家战乱,民族矛盾尖锐,南宋偏安江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能力。第(1)题中前者描写的是北宋都城经济繁荣的景象,属于风俗画,而后者描写的是江南的山水风光,属于山水画。第(2)题的关键在于比较风俗画与山水画的区别,风俗画在于写实,山水画在于写意。第(3)题解答关键在于弄懂北宋和南宋朝代的不同时代背景,北宋国家实现局部统一,而南宋却是战乱使得其偏安江南。12明清时期郑板桥的画风必然打上这个时代的烙印,风格奇特,不拘成法。作者看到当时社会的黑暗、政府的腐败、百姓的疾苦,借竹子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忧虑和不安。解析由于对郑板桥诗画的理解层次不同,可能认识也不同,但只要言之成理,符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意境即可。但是回答的依据还是要从材料中提取,理解材料所给的历史背景是比较关键的。教材问题解答阅读与思考这是一道开放式题目,没有标准答案。画面设计只要接近“文人画意境重于写实,含蓄寄托画家的思绪情怀”这一特征即可。教材的介绍和题目所举的例子,已经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像力,设计自己的画面。例如:踏花归去马蹄香只画一个人骑着马,马蹄起落处,有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马蹄的香不在画面之内,只留给观众去想像。乱山藏古寺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竹锁桥边卖酒家不画房舍、人物、酒坛,只画竹树梢头露出一个酒帘儿来,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书酒字,便见酒家在内。蝴蝶梦中家万里通篇不画一只蝴蝶,只画朦胧月色下的茅屋数间。自我测评1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