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七八千年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之誉闻名于世界。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事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之间,也存在于个人的一生之中,例如妊娠、娶妻、生子、庆生、及冠、去世等重要人生驿站中有着各种礼仪。而在这些礼仪中,每个在社会生活中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和社会功能。本文拟从古代礼仪制度入手来探讨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发展和对社会作用。关键词:礼仪、礼仪发展、社会功能和价值中国的礼仪制度,自古以来都是统治者们为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与消除民众的“谋反”、“叛逆”之心而制定的。这些礼仪政策与制度(如法制、礼制、官制、服制、宅制、葬制、婚制、军制、驿制、仪制等),对约束官员、人民的行为规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生活习俗的形成变迁,有着决定的制约作用。另外,这些礼仪制度对历代人民社会生活及社会习俗心理的形成,有着道德制衡的功能效应,而且是通过显性和隐形两种方式表现出来的。(一) 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何谓“礼仪”呢?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符合“礼”的精神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礼仪渗透在文化、制度和道德之中,起着规范社会行为的作用。礼仪是社会发展的基石,礼仪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了善的和谐,这种和谐对陶冶,熔铸认定性情、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礼仪是一种社会现象,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礼的起源是源远流长的。礼最早出现在金文里面。礼仪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古代礼仪究竟起源何时,人们不是很清楚。对于礼仪的起源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天神生礼仪;二是礼为天地人的统一体;三是礼产生于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礼为人性和环境矛盾的产物;五是礼生于理,起于俗。 到了周朝,礼仪处于发展、变革时期。周文王的弟弟周公旦,应是制礼第一人。春秋末年的孔子的出现,奠定了儒家学说在传统礼仪文化的核心地位。核心思想“仁爱及人”一直影响至今。周礼礼记仪礼三部典籍的问世,更全面直观的阐述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内容。到了封建社会,礼渐渐被转为礼制,成为了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的工具。秦朝时制定的制度成为后来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由汉至宋,这一段时期,是礼的强化时期。代表人物叔孙通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朝仪制礼”;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宋的程朱理学等。满清入关后,逐渐接受汉族的礼制,并且使其复杂化,导致一些礼仪显得虚浮、繁琐。清后期,古代礼仪制度盛极而衰,再加上西学东渐,一些西方礼仪的传入,中国古代传统礼仪逐渐衰落下去。(二)礼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在古代,社会的不同阶级、阶层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生活习俗是大不相同的。由于深受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制定的社会礼仪政策与制度的制约、影响,所以等级森严,生活有序,不得紊乱。在社会上,不同身份的人,从帝王、贵族、官僚、缙绅到城镇乡村的市民、商人、农民、手工业者、工匠、佃农等,在平日与年节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娱乐游艺等社会生活习俗方面,均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则所谓的“礼制”规范如果敢有逾越行为,轻则以“违制”议处,重则以有“谋反”之心而论罪。由此可以看出,古代最初制定礼仪的初衷只是为了规范社会制度,界定官僚贵族的权利,以及人民的义务,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一种合法的对民众的剥削制度。对于统治阶级也许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于人民来说,却是弊大于利的。虽然,礼制从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习俗、稳定了社会秩序(从这方面来说,对于广大民众来说还是有利的,因为它也从客观上杜绝了一些野蛮行为,使人民远离野蛮行为的伤害),但是,它从根本上来讲还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除了生活礼仪制度外,还有关于地域生活礼仪的制度与政策。由于历代王朝统治者实施户籍管理制度(如:封建社会后期的保甲制度等)及相关的地域生活礼仪政策与制度的制约,大大强化了古代人民浓厚的地域生活观念与习俗,再加上古代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使得人们在社会物质生活(衣、食、住、行)与精神生活(娱乐、交往、教育)方面的风尚习俗,必然呈现出发封闭性、狭隘性、保守性的特点。譬如,古代一些地区的世家、名门望族,多在某一地区“累世而居”,或数代同堂;一般的人民也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而不得随意迁居。这就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建家族制度的兴盛和相对闭塞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最佳环境和“土壤”,更为古代人民在地区之间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生活习俗的交流变化,设置了无形的障碍。另外还有饮食礼制、保胎分娩的礼仪、丧葬礼仪、士冠礼、士婚礼、士相见礼、乡射礼、燕礼、聘礼、觐礼、丧服、士丧礼等。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求饮食礼仪,并以此来规范人们之间的关系,以辅助等级制度的实现。在论语、孟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饮食礼制的要求,即(1)要尊卑有序。在论语乡党中记载,对于国君赏赐的热食,必须端正恭谨的坐好品尝,表示感谢君主的赏赐;所赐生肉,必须回家烹熟而先祭祀祖先,然后食用;若给的是未宰杀的牲畜,应当畜养以待祭祀之用;如果侍奉君主吃饭,先替君主尝试食品是否洁净。(2)尊重长者。孔子有言:“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3)治丧节制饮食。论语有言:“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4)克己待人。在饮食方面要宽于待人,严于律己。(5)慎于接受食物。孟子云:“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士无事而食,不可也”;以及“无功不受禄”。(6)欢迎王师之礼。例如“箪食壶浆以迎王师”。饮食礼仪不仅有这些,还有就餐者就坐、坐席、举箸、吃法、退席的礼仪。用餐中的礼仪、接受食物的仪式和观念、尊重长者与尊者的原则,无不表明饮食有规范,有制度,即受赐制度、侍食制度、归降礼仪。这些礼仪又同五礼(吉礼、凶礼、嘉礼、宾礼、军礼)相联系和一致。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很重视子嗣的延续,自古就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无论是宫廷还是平民百姓,都希望自己的家族子嗣众多。民间就有许多关于生育的礼仪,生育子女时会有相应的礼仪制度。例如宫廷就有降诞礼仪和洗三礼、剃胎发礼和命名等礼仪制度。古人认为,多子就会多福,而且还可以保证子嗣延绵万代,使自己家族成为庞大的家族。 关于礼的规定很多,除了关于活在人世的人们的礼仪之外。最隆重的还属丧礼了。礼记王制:“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关于丧礼的规定还是颇为繁杂的。此外还有孝子居丧之礼、丧服五服之制、棺椁封树、祭祀(早先一般平民士人只有寝堂和坟上的祭祀,元代以后有祠堂之祭。贵胄大臣亡故,皇帝可能辍朝、赐祭、给予祭文,甚至赐予谥号,如范仲淹的“文正”,有的还可能得到政府或地方人士在坟墓建立的祠堂,依其举行祭祀)、等礼制。另外,礼制关于丧礼的规定还有对送殡、随葬品规制的规定和限制。通过礼的学习,可以让社会秩序更加稳定,通过离得学习,可以让人们更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道德。而正是礼的作用,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与精华所在。结语: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无论在古代它的弊端有多大,在其后的封建社会里对人们的摧残有多大,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礼仪制度的出现,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得以延续如此之久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构成因素。参考书目:(1)、杨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村住宅购买合同
- 2025农业科技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乡镇药房考试题及答案
- 物体压强题目及答案高中
- 2025餐厅转让合同样本
- 营销渠道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营销案例知识培训
- 2025年甾体药物项目建议书
- 物料仓库培训试题及答案
- 202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填空版+答案版)
- 人类基因组计划
- 2018年黑龙江成人高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真题(含答案)
-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上)
- GB/T 5907.4-2015消防词汇第4部分:火灾调查
- GB 31701-2015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
- 健身理论与指导课件讲义
- 浙江省科学作业本2022版四年级上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 2023年中远海运船员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美国共同基金SmartBeta布局及借鉴
- 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与防范
- 2022年08月安徽省芜湖市招考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岗位冲刺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