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笑-鱼-教-学-研-究初中物理总复习教案一 运动的世界一、复习目标: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二、基础知识与方法:1、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2、长度的测量 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 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 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 记: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m=109nm 例:45m=4.510-5m 0.23dm=2.3107nm4、速度的计算 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船=V船t=100m/s5s=500m 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声=V声t=340m/s5s=1700m 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船+ S声)/2=1100m5、平均速度 严格按公式v=来计算,切勿利用V=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m/s。 解:前半段时间为:t=2.5s 后半段时间为:t=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3.3m/s三、体验中考:二 声的世界一、复习目标:1.知道声产生和传播条件。知道乐音的三个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三个途径。2.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知道光的反射规律(三条:三线关系、两角关系)。3.知道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四个关系。二、基础知识与方法: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二、 乐音与噪声1、 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 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2、 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 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 有关。音调:声音的高低;与 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 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乐器就是因为音色。3、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三、 超声与次声1、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超声: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次声:频率在20Hz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超)(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四、 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s,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m/s)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则 =2 解得S=727.6m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 340(t+2)=5200t 解得t=0.14s 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0.14s=727.6m三、体验中考:三 多彩的光一、复习目标:1.了解光的折射的规律(三线的关系、两角的关系)。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3.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4.知道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知道光的三基色、颜料的三原色。二、基础知识及方法: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 光的反射:(1) 反射定律:(3条)(2) 漫反射与镜面反射:区别及应用(3) 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2点)(4) 作图:(如下)3、光的折射:(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 (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4、光的色散 (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 (3)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 例:穿红裙子、白T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到穿蓝上衣、黑裙子。5、凸透镜成像:(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u2f:物大缩小 u=2f:物等等大 u2fu32cm即选D。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照相机成 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成 放大倒立的实像三、体验中考:四 熟悉而陌生的力一、复习目标:1.知道力的三要素和力的两个作用效果。2.能用示意图描述力。3.知道重力(定义、施力物体、方向、作用点、计算公式)。知道弹力。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两个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少摩擦的三种方法。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二、基础知识及方法:1.力是 的作用。有力存在,必有施力物体与 物体。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a.力可以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简称形变);b.力可以使物体的_发生改变。3.力的 、 和 叫力的三要素。力的 与力的三要素有关。4.力的单位是 ,简称_,用符号_表示。常用的测量力工具 。5.物体由于 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弹簧测力计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6.重力:(1)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 成正比。G (g )要注意只有m用Kg做单位,G的单位才是N。(2)方向: 。(3)作用点:在物体的 上。(4)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7.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 。(3)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 ;用 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在互相接触的摩擦面之间加 形成一层油膜,或加压缩气体形成一层气垫。三、体验中考:五 力与运动一、复习目标:1.知道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知道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2.理解物体的惯性。知道建立惯性定律的基本方法。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二、基础知识及方法:1.一切物体在_的时候,总保持_状态或_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的。 它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_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但由此推出的结论,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状态或_状态的性质。 我们把物体保持_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3.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即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不受外力作用时也有惯性;运动状态改变时有惯性,不改变时也有惯性。 但惯性有_,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它保持自己运动状态的能力大。4.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_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_,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_。5.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_,即;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方向跟_相同,即。6.一个物体,同时受到_个力的作用时,保持_或_,那么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的这两个力称为一对_.7.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_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方向_,并且在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同体、等大、反向、同线”,平衡力的合力为_。三、体验中考: 六 密度与浮力一、复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三个有关知识(定义、单位、属性)。2.知道托盘天平的用途和结构、会正确利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四个有关知识(会调、会称、会读以及注意事项)。3.理解密度的四个有关知识(定义、公式、单位、特性)。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如:鉴别、会求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和体积)。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概念有关的物理现象。4.会正确利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的六个有关知识(原理、器材、步骤、表格、数据处理、结论、评估)。5.知道浮力(浮力的方向、施力物及大小的相关因素)。知道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的六个知识(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原理、器材、步骤、表格、数据处理、结论、评估)。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六个知识(器材、步骤、表格、数据处理、结论、评估)。6.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的两个知识(上浮、下沉、悬浮和漂浮的条件及其应用)。二、基础知识与方法:1、质量 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单位:Kg (与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无关)测量工具:天平(使用方法: 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从大到小取;测量前调平衡用螺母,测量时调平衡用游码;万一物、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应将砝码减去游码.)2、体积 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平视,即与液面相切) 固体的体积:采用“溢杯法”3、密度 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而改变。 公式: 单位:Kg/m3或g/cm3 换算关系:1 g/cm3=1 103Kg/m3 测量方法(实验) (1)常规法:用天平测出质量,有量筒测出体积,利用公式得出密度 (2)替代法(用于没有量筒的情况下):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测出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m,则,则该物体的密度为(=1 103Kg/m3)。 其中,相同体积的水:液体用标记法;固体用溢杯法4、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流体所受的重力。 公式 (1) F浮= (2)浮力等于视重之差 5、浮沉条件 (1)当浮力小于重力时 下沉 (2) 当时 下沉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 悬浮 当时 悬浮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 上浮直至漂浮 当时 上浮直至漂浮 解题方法:利用公式和浮沉条件(受力分析),即漂浮和悬浮时有:G物=F浮例:将三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放在水中,如图,则这三个小球所受浮力的大小正确的是:( ) A A球所受浮力最小 A B B球所受浮力最小 B C C球所受浮力最小 D 三个球所受浮力一样大 C解:F浮= 而相同,且有V排AV排B=V排C ,故有F浮AF浮C ,即选C三、体验中考:七 压强一、复习目标:1.知道压力的四个有关知识(大小、定义、方向、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知道压强的三个有关知识(压强定义、公式、单位)。会用压强公式简单计算的三个有关知识(计算固体间的压力、压强、受力面积)。2.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3.知道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六个有关知识(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原理、器材、步骤、表格、数据处理、结论、评估)。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计算、液体对物体水平面的压力和压强计算)和液体压强的应用例子。知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和大气压强的应用例子。4.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从而知道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应用例子。学情分析 对于本章的学习,学生对公式的变形及流速对压强的影响理解比较不深入,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掌握较好。二、基础知识与方法:1、压强及改变压强的方法; (1)压强公式:P=F/ S;正确理解压力及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的概念 (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如:刀刃薄) 减小: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如:铁轨上垫枕木)2、液体压强公式及其应用; (1)公式:P=g h (其中h表示深度:即从液面往下数) (2)应用:连通器;液压机(F1/S1=F2/S2) (3)实验:控制变量法(控制同一深度或同一液体)3、大气压及其与沸点的关系; (1)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实例:钢笔吸水,吸盘,吸管喝饮料)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不均匀),其数值为 1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0mmHg=10.3mH2O(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越大则液体的沸点越高(应用:高压锅煮饭容易熟)大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如高山上鸡蛋可能煮不熟)4、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则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则压强越大例1: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三个一样大 解:由公式P=进行变形得:P=, 甲 乙 丙 且同种材料,则密度相同,而丙的最大,即压强也最大,选C例2:某同学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实验,假定管内液面上方为真空,则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米 解:=大气压(76cmHg),得: =12.92m学法指导准确把握压强公式中的受力面积和液体压强中的深度。三、体验中考:七 机械与人一、复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三个有关知识(杠杆的五要素、平衡条件的实验及应用和分类)、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使用特点和应用。2.结合实例知道功和功率的概念的三个有关知识(做功的两个因素、比较做功的快慢、功和功率的区别);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的实例。3.能用机械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4.理解机械效率的六个有关知识(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机械效率的定义、公式及计算);实验探究机械效率的大小和影响机械效率的大小因素。学情分析 对力臂的判断不够准确;对有用功、总功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滑轮组能省几倍力和费几倍距离掌握较好二、基础知识与方法:一、杠杆及其分类 1、能绕某点转动的硬杆称为杠杆,这个绕着转动的点称为支点,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称为力臂。 2、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及等臂杠杆 动力小于阻力的杠杆 为 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动力大于阻力的杠杆 为 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动力等于阻力的杠杆 为 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二、滑轮和作用及滑轮组 1、滑轮的作用: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动滑轮:改变力的大小,不改变力的方向 2、滑轮组: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既能改变力的大小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机械。 省力情况:动滑轮上的绳子条数为n,则省n倍力,即F=f/n,其中f为阻力(包括物重、滑轮重、摩擦等),所以若不计滑轮重和摩擦,则有F=G/n 费距离情况:省了n倍力就要费n倍距离,即s=nh 3、做功及效率的计算 做功:W=FS,其中若F与S垂直则力F不做功 效率的计算:(1)有用功(对目的物所做的功):W有=Gh (2)总功(力F所做的功):W总=FS(其中:s=nh) (3)效率= W有/ W总 4、功率:做功的快慢;P=W/t例1:.在水平路面上,某人用300牛的水平拉力,拉着重1200牛的车30秒内前进了10 米。在这一过程中人对车做功的功率是 ( ) A.40瓦 B.100瓦 C.400瓦 D.3000瓦 解:W=FS=300N10m=3000J P=w/t=3000J/30s=100w 选B例2、如右上图示用一滑轮组拉着重8104牛的汽车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汽车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3倍,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求: (1)拉力F为多少牛? 80%=0.03GS/F3S 得F=1000N (2)若汽车移动的速度为0.2米/秒,1分钟内拉力做了多少焦的功? W=FS=Fn(vt)=10003(0.2m/s60s)=3.6104J学法指导 把握力臂的概念;区别用用功及总功 理解省力则费距离 三、体验中考:八 小粒子与大宇宙一、复习目标: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3.知道分子动理论的三个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热现象。学情分析对本章的掌握情况较好,基本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应用到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某些现象3、认识宏观热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质子(+)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原子核(+) 夸克一、物质的组成 中子(不带电)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组成,而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二、分子动理论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运动温度越高则热运动越激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学法指导 解有关分子热运动的题目时注意: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则如看到尘士飞扬并不能表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三、体验中考:九 从水之旅谈起一、复习目标: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能将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4.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态变化的过程。 学情分析 对本章的知识点学生掌握较理想,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实例当中二、基础知识与方法:一、 熔化与凝固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图象)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图象)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3、晶体有一定的熔化(凝固)温度熔点(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二、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方式。 (1)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汽化。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 (2)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蒸发与沸腾的区别:位置、温度、现象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条件:遇冷放热。 如:(冰棍上、湖面上、水壶口)的白气、(冰饮料、夏天水管)上的水珠等 自然现象:雾、露、云等 三、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如:樟脑丸变小了,干冰变成气态CO2,北方冬天雪人没化成水就变小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要放热 自然现象:霜、冰雹、雾凇、雪学法指导 对于液化:看得到的是水珠而非水蒸气三、体验中考:十 内能与热机一、复习目标:1.掌握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使用和读数。2.知道内能的概念及单位,能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3.知道燃料热值、热量和比热容的三个知识内容(定义、单位、计算)。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和热效率。 学情分析 本章掌握较好,对热机效率理解较深入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温度计的使用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1、选择一根量程适当的温度进行测量 2、将温度计的液泡全部浸没在待测物中、液泡不能碰到器壁和底部 3、等液柱稳定后进行读数、读数时要平视、不能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 二、内能与热量 1、内能: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和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直到两者温度相同为止) 三、热量公式 1、升、降温:Q=c m T ,其中C为比热容,C水=4.2103J/(Kg 0C) 2、燃料燃烧:Q=m q , 其中q为热值3、效率 四、热机 汽油机工作过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 (污染问题)学法指导 准确把握效率的概念例 题1、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铜块,分别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立即将铜块投入水中,则( ) A、铜块向水传递热量 B、水向铜块传递热量 C、二者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D、无法判断 解:由Q=c m T得:水的T较小,那放出相同的热量之后水的温度较高,所以热量从水传向铜例 题2、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如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这是用 方式增加水等物质的内能;另一种是把太阳能转化为 能,如太阳能电池。温度/C时间/min甲乙例 题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温度相同、用两盏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加热,记录的温度与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可知C甲 _ C乙。(填、或) 解:作一竖直的辅助线,三、体验中考: 十一 了解电路一、复习目标: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3.会读、会画简单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能识别短路、开路、通路。5.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6.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7.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的特点。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对电学的学习中,学生对电学的灵活比较难以适应,觉得比较没有系统性,故在复习中应掌握在框架上让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让学生站在较高的高度上,理清电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灵活应用在解题上。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其中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1、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2、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3、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 电中和:两种不同的电荷相互接触时正负电相互抵消的现象,有时伴随有火花的产生。二、 电流、电压及其测量(一) 电流及其测量: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方向: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2、 电流的大小: ,其中q为电荷量(单位:c),t为时间(单位:s) I为电流(单位:A) 3、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内阻太小,相当于一条导线) 使用方法:电流表只能与被测器件串联应使电流从表的“+”极流入,“-”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当无法预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 (二)电压及其测量: 1、电压是使导体中的电荷定向移动的原因;2、常见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一节铅蓄电池:2V;家用电路:220V3、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内阻太大,相当于断开的开关) 使用方法:电压表只能与被测器件并联应使电流从表的“+”极流入,“-”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当无法预计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三、 电路的组成:由电源、导线、用电器及开关组成。 1、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提供电压的装置。 导线:由(导体做成的)芯和(绝缘体做成的)绝缘皮组成 2、电路的三个状态: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短路:用电器或电源被导线直接连起来;电源短路时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和导线。 断路(开路):断开的电路(断路时电路中没有电流,只有电源有电压)3、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切断任何一个元件整个电路均不工作;各个用电器间的工作状态互相影响。 并联电路:电流有几条通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能正常工作;各个用电器间的工作状态互不影响。 四、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特点 1、串联: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 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 2、并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I1+I2+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例1:某同学做电学实验,电路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小灯泡发光,两电表均有示数,在实验过程中,突然电灯熄来、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请判断( C )A灯泡L1被短路 B开关被断开C灯泡L2被烧断 D灯泡L1被烧断例2:某同学在做“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所用电路如图甲所示,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并接通开关S后,电流表A1、A2的,则A1读数是_0.5_A;A2的读数是_1.6_A;那么R1:R2=_5 :11_。学法指导 化简电路时,将电流表当成导线,把电压表当成断路,连成自 己熟悉的电路三、体验中考:十二 探究电路一、复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大小与哪三个因素有关。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3.知道滑动变阻器与电阻箱的不同之处,会读电阻箱的阻值。4.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5.通过习题的练习,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6.掌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电路图。7.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学情分析 对本节的学习学生较为吃力,特别是对电路故障、电表变化的解题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一、1、电阻:与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有关(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则电阻越大)实验:控制变量法2、变阻器:通过改变导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接法:一上一下) 应理解变阻器的电阻随滑片P移动的变化情况二、欧姆定律: (一般结合电流、电压特点解题)题型:通过计算求式中的某个物理量例:如图电路中,R1=60,R2=40,安培表A1的示数为0.9A,安培表A2的示数为0.3A,电源两端电压恒定不变,求:R3的阻值是多少?解:分析得:电路为并联,结合电流、电压特点解题如下: 电阻R2两端电压为U2=I2R2=0.3A40=12V(也为电源电压) 流过电阻R1的电流为I1=U1/R1=12V/60=0.2A 则流过电阻R3的电流为I3=I-I1-I2=0.9A-0.2A-0.3A=0.4A 得:R3=U3/I3=12V/0.4A=30题型:电表随滑片P移动的变化情况例:9(04山西)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C灯泡变暗 D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解:化简电路如右(将A看成导线,V看成断开的开关) 得:灯泡L与变阻器R并联; A1测流过灯泡L的电流;A2测干路的总电流;V测电源电压 P右移R变大总电阻R总变大总电流变小,即A2变小(I=U/R); 而V测电源V示数不变;流过灯泡的电流I也不变(I=U/RL,其中RL不变)三、家庭电路 1、家用电路的电压:220V;人体的安全电压: 36V 2、连接情况:各用电器间并联,开关与用电器间串联 开关接火线、灯泡螺旋口接零线,三孔插座上孔接地线 3、安全用电原则:不靠近高压电源;不接触低压电源。学法指导 解题时不能凭直觉,应严格按照公式,结合电流、电压特点进行解题。三、体验中考:十三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一、复习目标:1.知道电功的四个知识(定义、单位、物义、公式);2.知道电功率的四个知识(定义、单位、公式、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读家用电能表。4.掌握“伏安法”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的六个知识(原理、电路图、实物图、电流表、电压表读数、滑动变阻器的作用、计算、故障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章的掌握不好,物理特别是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区别与联系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电功 W = U I t 单位:1Kwh=3.6106J测量器件:电能表:两次示数之差为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电能表最后一格是小数点参数:220V :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220V 10A :通过的最大电流不能超过10A 即:电路中总功率不能超过2.2Kw二、电功率:P = W/ t = U I = I2 R = U2/ R 推得:用电器的电阻值为L:R= 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一般为220V) 额定功率 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所消耗的功率 铭牌中会给出 额定电流 I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流过用电器的电流 (其中:P额=U额 I额) 实际功率:用电器在实际电路中所消耗的功率(灯泡的亮暗即由它所决定) 实际功率的计算及比较灯泡的亮暗程度例1:甲乙灯泡分别标有“20V 6W”和“10V 2.5W”, 将它们串联后接在电路中,则 A两个灯泡一样亮。 B乙灯泡较亮。 C甲灯泡较亮。 D无法计算 若将题中的“将它们串联后接在电路中”改为“使它们分别在其额定电压下工作”则情况又如何例2:把一盏标有“6V、3W”的小灯泡,接在某一电路中,用安培表测得通过灯丝的电流强度为500mA,那么这盏灯消耗的电功率是 _例3:两个灯泡上面分别标有“6V、1.2W”和“12V、6W”的字样。如果把这两个灯泡串联起来,为使其中的一个灯泡正常发光,那么加在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应该是 A9.4伏特 B27伏特C18伏特 D10.8伏特例4:接在220V电源上的电热煮水器,它额定功率为484W,现将2升温度是10的一壶水放在煮水器上加热,(1) 若热水器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10分钟可以使水的温度升高到多少度?(2)若烧水效率为80%,则要把上述水烧开需要多久?(3)若家用电压突然增大到242V,则应该怎么接入一个多大的电阻才能使它正常工作?学法指导 把握住电阻的计算,从上方功率的四个公式选择一个适当的公式进行求解三、体验中考:十四 电与磁一、复习目标:1.知道磁场的定义、条形碲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及磁体间的相互作用。2.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国网新源公司招聘考试教材及模拟题
- 2025年全断面掘进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抢维修作业安全措施培训课件
- 2025届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物理试题(含答案)
- 扫黄打非法制课件
- 2025年丽水社工考试题目及答案
- 扇贝效应课件
- 2025年贵州文科联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荆州化学中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枣阳数学月考试卷及答案
- 小学一年级上册体育全册教案
- GB/T 42866-2023煤化工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导则
- 2024年高考法语核心词汇全突破
-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 高等数学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中国滑雪协会
- 抢救工作制度培训课件
- 《机场安检员》工作岗位试题库与答案(二)
- 高中英语外研版必修第一册Unit1-A-new-start-课件
- 肺部感染性疾病-课件
- 机械识图基础知识重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