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学生观.doc_第1页
新课改的学生观.doc_第2页
新课改的学生观.doc_第3页
新课改的学生观.doc_第4页
新课改的学生观.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改的学生观黄浩生我是原闽侯师范学校的退休教师,叫黄浩生。2002年8月退休以后,侧重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写了一本书,叫解读新课程。现在我要讲的题目新课改的学生观是其中的一节,主要讲怎样正确认识学生,善待学生。这个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我只从六个方面讲,约需120分钟。(一)学生是“学做人,求发展”的人在座的都是教育工作者。那么,“教育”是干什么的呢?我认为基础教育的“教育”,就是教学生“学做人,求发展”。这种认识对不对呢?2004年3月国家教育部周济部长等几位领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应把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放在首位”。(见2004年3月25日海峡都市报)可见我的认识是正确的。例1 2005年5月10日上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的大陆访问团一行,参观湖南长沙岳麓书院。这个千年书院所制定的“校规”有18条,其前部分是关于怎样“做人”的规定,后部分才是关于“做学问”的规定。(注:据央视4套当日报道)可见,对这“做人”的素质,古今都重视。大家可以想想,在当今社会,要想有个落脚之地,做个小有出息的人,你要不要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要不要学会与人共处、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要不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意志?这些“知识、能力、共处、交往、合作、理想、信念、意志”等等,构成了做“人”的基本素质,都要具备的。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说了:为了孩子的将来,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就是通过各种的教育活动,去培养学生的这些“做人”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和能力)。这样,他们离开校门后,升学也好,就业也好,就有了继续“发展”的本钱了。老师们,请记住,我们的职责是教学生“学做人,求发展”。现在,我们来看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怎样教学生“学做人”的。例2 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陶行知先生是人民教育家。1939年他在四川创办育才学校,任校长。有一次,陶先生看到一个叫王友的男生,拿起泥块要砸另一个同学,就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他。陶先生回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经到了。那天,陶先生身上有几块糖。他掏出一块给王友,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我的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说 :“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王友迟疑地接过这第二块糖。陶先生又接着说:“据了解,你要打那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是吗?”原来,陶先生已先调查了情况。先生说:“这说明你有做人的正义感。”说着,给了他第三块糖。要知道,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糖对小孩来说还是很诱人的,更不用说三、四十年代。况且,先生是社会名人,那糖至少是奶糖吧。王友怎么也没想到有这情景,他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即使不对,我也不能打他。”陶先生高兴地拿出第四块糖,说:“你能知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没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2001、8、8中国老年报;黄浩生编教育参考3P11以下用简称,如本例即为:HCJ3-11)陶行知先生的这四块糖:第一块是奖励给“诚信”的人;第二块糖是奖励给“尊重别人”的人;第三块糖是奖励给“有正义感”的人;第四块糖是奖励给“知错而改”的人。我们实在应该要像陶先生那样,视学生为“学做人,求发展”的未成年人。像他那样:用赏识,唤回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时时刻刻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中国人民大学的金正昆教授说,人际关系中要“善于接受别人,重视别人,赞美别人”。他说,善于赞美别人,实际上也是在肯定自己,因为这表明你有教养。(据2005年5月4日央视10套中午“百家讲坛”节目。)是的,我们应当相信每个孩子都在梦想着成功,期待着老师的赞美和鼓励。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是夸奖大的。赞美与夸奖,是照射到心里的一缕阳光。给了阳光,就灿烂。例3 放大优点:南京有一位家长,姓周 。二十多年来,他把一个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一位学识出众的高才生。其实,老周只是一个工厂的技术员。他说,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10道题只做对1题。一般的家长,如果遇到这情况,肯定会责备孩子。但是,老周却给对的那道题打上了一个大红钩,然后写了一行字:“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对了一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碰也不敢碰了。”8岁的女儿看了十分兴奋。她对数学的兴趣很浓,升初中考试,数学得了99分;10岁时,她写出6万字的科幻童话作品。媒体报道了这位可敬的父亲。他说:“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应该饱含热情地欣赏他,拥抱和赞美他。”(2003年第5期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是的,对孩子而言,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庸的孩子,在赞美的雨露下也会变得鲜活起来。作为家长和老师,都不应该一味指责孩子,而应找出他们的优点,放大他们的优点,赞美他们的优点。我们可以这样说: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们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们什么地方不行。当然,“优秀”并不是个别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有闪光点。例4 谁是最优秀的?1998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期间,我国代表团到当地的一所小学参观。我们送给小学的礼物是对熊猫小玩具。团长对校长说:这熊猫上系着蓝飘带和红飘带,分别送给一个最优秀的男生和一个最优秀的女生。这可让校长犯愁了。谁是最优秀的啊?有数学最好的,有棒球最好的,有最会讲笑话的,还有义工时间最长的。最后,校长只好把系蓝飘带的熊猫玩具送给男孩,红飘带的送给女孩。对一个人来说,他总有优秀之处。用这样的观念去看一个集体,一个学生,不就是一个优秀的集体,一个优秀的学生了吗?(2003年6月30日报刊文摘)一经细化,请问,哪个学生身上没有闪光点?老师们,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不是一件件供人欣赏的瓷器。瓷器,不小心会破碎的。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玉坯;玉不琢,不成器。我们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金子;是金子,就会闪闪发光。(三)学生有保护自己的学习利益、成长利益的权利当教师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作业布置得多了,孩子们会“啊 ”一声,像皮球泄了气,表示“完了,完了,这下完了”的意思;或者是瞪着眼睛“啊 ”地一声,表示意想不到作业有这么多!知道吗,无论是“啊 ”还是“啊 ”,都是孩子从心底呼喊出的为保护自己利益的抗议之声。例5 2006年新学期的第一周,海峡都市报等单位为了解中小学生睡眠状况,对7所中小学的600个学生作随机调查,结果是“四成学生感觉疲劳”,“七成学生希望减少课时”。(2006、2、20海峡都市报;HJC3-P121)面对来自学校的学习压力,我们的学生在挣扎着,反抗着:例6 难怪有孩子改编牵挂你的人的歌词,在校园传唱:原词 童谣忘不了你的人是我,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看不够你的人是我, 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体贴你的人、 起得最早、关心你的人, 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是我是我还是我。 (2006、3、22福州晚报;HJC3-P22)面对来自家长的学习压力,我们的孩子在挣扎着,反抗着:例7 2005年4月份,武汉市举行“楚才杯”国际中小学生作文比赛。其中,小学五年级的作文题是给我一点时间。参赛的4200份作文中,70%的孩子即近3000名五年级小学生,将自己的妈妈丑化,刻画成“母老虎”等。(2005、4、28工人日报;HJC3-P17)我们不妨来听听一位父亲的忏悔吧:例8一位父亲的忏悔:四川西充县的赵芝品在部队文工团学得一手好提琴。转业后,他让儿子赵江山一岁就开始听拉琴 ,三岁学琴,十岁通过了小提琴4级考试。1996年4月,赵芝品不顾妻子的反对,凑足2000元,带孩子到南充学艺。白天,儿子上音乐学院培训班听课;晚上,就和儿子分头卖艺挣钱。1997年10月,在“蓉城(成都)之秋大型音乐会”上,江山拉的一曲梁祝征服了广大听众。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栏目,报道了父子俩的事。儿子成名了,老赵给江山加大了练琴力度。小江山每天休息时间还不足六小时。一天,老赵打工回来看见江山在看电视,怒火冲天,要打儿子。江山哭着说:“我下巴和手指都练出了厚厚的茧,脖子伸不直了,你就不能让我休息休息!”但老赵还是要他卧薪尝胆。魔鬼式的教育,终于结出了恶果:1998年11月21 日,13岁的江山离家出走;接着,妻子和其他三个儿女也离开了赵芝品。一次,老赵在江山的相册中,偶然发现他写的一段话:“老师说世界上父爱最伟大,但自从我学小提琴后,伟大的父爱就消失了。每次测试之后,无论我的成绩如何,你给我的都是打骂。我现在特别怕摸琴,一碰到它就提心吊胆。你说黄金棍下出栋梁,可是你越打,我就越没信心”1999年至今(2003、4),赵芝品跑遍全国几十个城市,行程十多万公里,也不见儿子的踪影。2003年春节前夕,老赵说“四年了,江山还在的话都18岁了。我当初不该给他施加太大的压力。如果有可能,我会向他真诚悔罪,希望他做一个快乐的人。”(2003、4、18报刊文摘;HJC4- )悲剧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啊!老师们,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请尊重孩子的学习利益和成长利益吧!我们不可为了自己的理想和利益,禁锢孩子的身心。否则,不仅可能伤害了你的学生,失去了你的孩子,惨案也可能就在眼前:例9 2000年1月17日,浙江省金华市一个高二学生徐,因不满母亲提出的期末考试进入班级前10名的要求,用斧头砍死了母亲。 (2000、1、29福州晚报)例10 2003年11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的16岁少年冯青,因不满母亲柳燕对学习的苛求,操起菜刀把母亲杀死在血泊中。在网吧他被捉到,警车上他对警察说,“这一下,我真的解脱了。我觉得这几天就像出了笼的小鸟一样幸福。你们把我带走吧,我觉得监狱肯定比我家里要好。”(2003、11、26福州晚报)例11 2002年5月的一天,山西省临汾市一个叫恬恬(化名)的小学生,才12岁,因迫于学业负担沉重而自缢身亡。她留下了一纸遗书:“敬爱的父母:您们好!我十分感谢您十二年来对我的养育,可是压力太大了,我只有一死,作业多的多。再见 女儿 绝笔”。(2002、10、15福州晚报) 例12 贾明(化名)是云南省昆明市一所中学的高三学生。他酷爱文学,并热衷于写作;2003年他到北京参加“黎明之声”中学生作文比赛,只用半小时就写出题为树的散文,获银奖。可他的爱好却遭到母亲和外婆的极力反对:恶语辱骂,收缴唐宋诗全集等书刊,烧毁他几十页的文稿她们要贾明通过高考出人头地,将来当大官。母爱是伟大的。可在贾明身上,这“爱”之切,反成“恨”之深了。在忍无可忍下,2004年11月17日夜,贾明用哑铃和水果刀杀死了自己亲生的母亲(48岁)和外婆警方于12月22日在卧室里找到已高度腐败的尸体,上面盖着十多层的衣服、纸板和棉絮。(2005、8、26海峡都市报;HJC3-P25)例13 最后一个血案就发生在我们闽侯县。2004年10月13日,闽侯一中13岁女生许玉玲在教室里服农药自尽。她在遗书和日记中都表明因学习压力过大,“实在无法忍受才选择自杀”。(2004、10、15福州晚报)一幕幕的悲剧,悲剧之后是深思;一声声的警钟,警钟之后是告诫。难道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是造成惨案的凶手?是帮凶?都不是。我敢说,我们是无可奈何的执迷不悟者!但我又不得不奉劝家长和老师:给孩子开放蓝天,让他们自由飞翔吧!(四) 关注学生课堂上的生活“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的思想感情变化也是这样,是有序的。”我们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春”的季节,没有必要让他们过早地感受“夏”的炎热,“秋”的萧瑟和“冬”的冷酷。今天,“全世界都在呼喊捍卫童年。孩子没有童年,没有自己的东西,犹如没有自己的春天。”例14 什么是童年?“童年”就是罗大佑作词、作曲,程琳首唱的台湾校园歌曲童年(第一段):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儿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嘁嘁嚓嚓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2003年在上海召开的“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呼吁要“让孩子的童真时代长一点”,让他们尽情享受童年生活的快乐。(2003、11、26福州晚报)我们实在应该树立“课程即生活”的新教学观,把儿童的生活带进课堂。他们多么渴望自己的生活啊例15 有个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生病真好。背上靠者厚厚的被子,在床上看卡通片,用不着做那么多的作业。再说,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怕我不开口生病真好,只要没打针。我看,我们的小学教育教学太政治化了,太理想化了,太成人化了。这样一来,助长了孩子从小“说假话、说大话、说空话”。一写“生病 ”,就是担心功课落下,非要发着高烧去上课不可。何苦来哉!贴近生活,才有真实。对孩子来说,只有真实,才显得可爱。可爱,才美。集美大学的方元山老师在一次课改报告中强调:“现在的课堂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活,关注儿童的幸福。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真正充满生机活力。”我们果真能做到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生活”吗?我们果真能做到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幸福”吗?可以的。例16 “海水是咸的,河水是( )的”:有一位教师出了一道填空题:“海水是咸的,河水是( )的”。生1:河水是淡的,因为我喝过河水。生2:河水是淡的,因为“咸”的反义词就是“淡”,我是这么想的。生3:河水是甜的。有一次。我和爸爸赶路,走得又渴又累。来到一条河边,我们坐下歇了歇,喝了一口清清的河水,可甜呢。生4:河水是苦的,因为它被污染了。老师:河水是无私的,它把自己奉献给了庄稼。老师:河水还可能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比如看到的、听到的,写成一段话。(2005年第5期小学语文教学) 这就是“课堂即生活”,它既是学习,也体验着生活。 例17 年、月、日的教学:年、月、日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请看一位教师是怎么教的:老师投影“生日快乐”画面,播放优美音乐。接着,她以亲切的声音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能告诉大家你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日的吗?”(学生纷纷发言)老师知道过几天就是王东的生日了,让我们同唱生日快乐歌,预祝他生日快乐,好吗?“(老师送给他一张生日贺卡)让我们也记住妈妈、爸爸和其他亲人、好朋友的生日时间吧!老师就是这样引入年、月、日教学的。学生在这样的课上,是不是有一点“生活”的感觉?看到他们“幸福”小脸了吗?(五) 学生有“不会”的权利这个标题很少有人见到,所以很新鲜。其实很好理解,看几个例子就明白了。例18 2004年1月中下旬,进入期末考试阶段了。上海有近千所中小学试行多种形式的考试。其中之一,是“一张试卷出现难易程度不同的几组试题,学生可以进行选择性考试”。(2004、1、12福州晚报)例19 2000年秋季开始,上海蓬二小学试行“借分制”。如学生小曾英语期中考只得79分,她向老师借了1分,80分就进到“良”等级了;老师放“高利贷”,说“借1分,期末还5分”。结果,小曾期末考提高了19分,超额“还贷”。(2003、1、17福州晚报)例20 2003年4月,吉林省长春市103中学的小学部试行“保密贷分”制。即:成绩考不好,可向老师申请“保密贷分”,但要加倍“还贷”,而且要有两个担保人,负责辅导。另外,学校还允许学生将超过标准分数的分值存入个人帐户,累积达到规定分值时,可免试一次。(2003、6、27扬子晚报)例21 2003年海南省海口市不少中小学试行多次考试的做法,即允许重新答卷或再考。(2003、11、5福州晚报)以上四例,有选择性考试,有借分,有贷分,有多次考试的,它们都反映了一个评价学生学业的新理念,即应该尊重学生“不会”的权利,尊重他的人格;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学习活动更加人性化了。“不会”的另一方面,是“会”。在课改精神下,我们不可忽视、不可无视学生“会”什么,要注视并张扬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长处。例22 2003年1月期末了,北京光明小学除了正常考试外,多了一项“我能行”考。学生可以通过绘画、唱歌、跳舞、弹琴、朗诵、讲故事、做手工、踢毽、跳绳、翻跟斗等,来展示自己。考试由学生当评委,成绩分“优、良、可以、再努力”四等。(2003、1福州晚报)但是,不管怎么个考,现有的考分制不可能绝对地显示出孩子的智力高低,更无法预测其终身成就。例23 有个社会组织邀请了部分学者、记者和大学生读者,对2004年出版物上出现的经典句子进行评选,评出了“2004年中国十大金句”。其中的第5句是“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整。”(2005、1、31福州晚报)有一张名人的成绩单,恰好能证明这句话不愧为“金句”:例24 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里,保存着郭沫若的两张成绩单:第一张是16岁读完中学二年级时:修身35、算术100、经学96、几何85、国文55、植物78、英文98、生理98、历史87、图画35、地理92、体操85。第二张是18岁读完中学三年级上期时:试验80、品行73、作文90、习字69、英文88、地理75、代数92、几何97、植物80、图画67、体操60。两张平均分都是79分,肯定算不上优等生;凭这样的成绩参加今天的高考,能进大专就不错了。再看国文才55分,习字才69分,后来怎么成了大诗人、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呢?一点不错,出了校门“一切打乱重整”!(2002、9、2福州晚报)老师们,我们要给学生有所“不会”的权利;同时,还要创造条件,给学生以“会”的机会。(六)善待学生上述讲的五大点,其实都已涉及“善待学生”问题。这里专列一点,是从“问题学生”这个角度讲的。所谓“问题学生”,我们习惯上叫“差生”。“差生”是差教师和差家长联合缔造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以比较理智的态度和方式方法对待所谓的“差生”例25 沈阳市校园里,小学生在放“高利贷”,利息是50100%,期末还本付息。(2004、3、26福州晚报)对这事,你怎么办?我看这是好事。西方教育专家认为,儿童应从3岁开始经济意识教育,主要教理财知识从3岁到12岁,各有教育的重点。(HJC3-P113)所以,这么看,你的学生会理财了。你可以趁机请银行的同志来开个“信贷”讲座,把还贷的诚信也结合进去讲。这就叫“善待学生”!据全国少工委统计,我国现有3亿中小学生,其中,被老师列为“差生”的有5000万,半个亿啊!英国、法国的人口都不过5800万,福建三千多万,台湾两千多万!我们的老师要是都能“善待学生”,请问,还有那么多的“差生”吗?说到所谓的“差生”,有人也把“早恋”的孩子列在其中。是的,“情深深,雨濛濛”,孩子一个个走进了“春天”,而且步伐在加快“人口学研究表明,20世纪的100年间,每过25年少男少女的性成熟提前1年。“上个世纪初,成熟期发生在十六七岁;世纪末,提前到十二三岁。”(2004、3、20福州晚报)例26 于是,2001年12月的一天,安徽省全椒县一个读小学四年级的男生,与家里赌气,带上小女友离家出走。他们连夜坐车到滁州,再进南京,后被司机发现,叫民警带走。(2001、8、21山西法制报)例27 13岁的张娟(化名)04年随父从四川来到河南读初一,认识了与父母一起打工的老乡李某(有妇之夫)。两人好上后,私奔到浙江宁波同居。后李某被以强奸罪批捕,可张娟却说:“我是自愿的,我爱他!”(2005、6、3海峡都市报;HJC-P18)此类报道,多的是。不过,专家认为,与其说他们“早恋”,不如说是“早练”异性交往的早期训练。(2001、12、24福州晚报)种子还没发芽,要么是春天还没到,要么就是孬种。孬种怎么能发芽?我在师范曾做过一次讲话,说时间到了,还不懂得谈情说爱,没有触电的感觉,那是有病!话虽这么说,面对哭笑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