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pdf_第1页
R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pdf_第2页
R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pdf_第3页
R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pdf_第4页
R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ug 2008 Volume 6 No 8 Serial No 59 US China Foreign Language ISSN1539 8080 USA 17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 张旭红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英语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 要 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 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 对模因论的 研究 能使我们加深或改变对语言 思想 人与世界四者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 近年来西方学术界从哲学 流派整合的可能性 文化传承与变异 基因与模因的类比 语言的模因源等角度 将模因论与诸多新老学 科结合 重新分解整合 进行创新性研究 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以模因论为思维主线的跨学科探讨 在此基 础上 本文以Dawkins的文化模因观为理论依据 试图建构基于模因的语言获得假说 meme based hypothesi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揭示语言获得的规律和机制 探索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 性 为模因论这一新兴的文化语言观在中国的推广做出贡献 关键词 语言获得 模因 镜像神经元 模仿 复制 自 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儿童心理学创始人 Preyer 的 儿童心理 1882 问世以来 母语习得机制的 研究历经瑞士认知心理学家 Piaget 的发生认知论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Skinner 的社会行为论 美国转 换生成语言学的创始人 Chomsky 的语言天赋论 已发展成为当今心理学 语言学 认知科学 人类学 教 育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学术热点 近 30 年来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 人们开始重新反思传统的语言习得理论 并从语用 社会 认知 心理等多维视角来重新探讨语言习得规律 Bates 1976 1979 1985 1995 从语用知识的获得 儿童认 知与交际 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假设 个体区别与语言发展等角度探讨儿童语言习得的规律 Cleason 1998 从发展心理语言学的角度 探索了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和儿童言语感知的发展过程 Bloom 1990 提出 句法与语义映射 心理语言学理论 Michael Tomasello 等 2003 提出了认知功能主义语言获得观 这些研究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影响儿童语言获得的各种因素和语言获得的规律 纵观语言学发展的历史 人们对语言习得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 因为语言习得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揭开语言世界的神秘面纱 使我们 对人性的本质有更深刻的了解 本着这一目的 本文以 Dawkins 的文化模因观为理论依据 试图建构基于 模因的语言获得假说 meme based hypothesi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揭示语言 获得的规律和机制 探索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为模因论这一新兴的文化语言观在中国的推广做出 贡献 1 文化模因观 20 世纪 70 年代 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 Dawkins 在探讨基因自我复制以及相互竞争 促进生物进化的达尔文主义的基础上 首次提出了文化传递的单位 模因 meme Dawkins 在其所著的 自私的模因 The selfish gene 一书中把模因定义为 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 或者说是模仿的单位 Dawkins 1976 作者简介 张旭红 1966 硕士生导师 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 理论语言学 语用学 文体学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 18 Dawkins 等模因论者指出 正如基因在基因库中进行自身繁殖 并通过精子或卵子从一个人身体传到 另一个人身体一样 模因在模因库中进行自身复制并通过模仿从一个人的大脑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 基 因的遗传是由上一代传到下一代 代与代之间的单向传递 而模因的传播是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纬度上延伸 思想文化的传播和进化就是通过模因被模仿而实现的 概括而言 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基础上 用于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 它试图从 历时和共时的两个角度 对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 文化的传承性 以及文化进化的规律性做出解释 思想 语言 行为都可以成为模因 模因的选择 传播 变异 及模因复合是导致语言 思维和文化变异的内在 动因 对模因的研究 能使我们加深或改变对语言 思想 人与世界四者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 何自然 2007 2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综述 近年来 西方学术界从哲学流派整合的可能性 文化传承与变异 基因与模因的类比 语言的模因起 源等角度 将模因与诸多新老学科结合 重新分化整合 进行创新性研究 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以模因论为 思维主线的跨学科的探讨 张云涛 2006 在中国学术界 何自然先生 2005 率先提出了语言模因的观点 并从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途径 传播的方式以及研究语言模因的意义等几个方面入手 对语言模因进行了探讨 在此基础上 本文作者曾 就语言模因的性质 界定 分类 以及语言模因选择适应的先决条件等几方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参见张 旭红 2007 概括起来 语言是模因的最重要的载体 模因寓于语言之中 任何字 词 语句 段落 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 都可以成为模因即表现性模因 phenotype 寓于语言之中的模因就 是概念 预设 情感 意义 思想 意图 信念或知识等称之为基因型模因 genotype 基因型模因是人与生俱来的 是人类系统进化的产物 是语言发展及演变的内动力 正是因为人们有 了表达愿望的心理要求 才会去创造它 因此 我们说 从儿童发现环境到科学家发现世界 都是这种模 因在起作用 根究 Halliday 对 意念功能 的研究 我们认为功能模因至少可以包括工具功能 调节功能 交互功能 表现功能 启发功能 个人功能 想象功能等 这些有限的语言功能相互综合 会产生出新的 语言功能 来表达人类更加复杂的愿望是造成语言创造性 creativity 的内在动因 表现性模因的符号性决定了它是最方便 最有效地满足人类心里愿望的手段和方法 由于符号的数量 是有限的 而人们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这就使得符号要进行重组 由单一体组合成复合体 如何使用结构 模因表达心理功能是个体模仿学习的过程 是后天行为 它是造成语言能产性 productivity 的外在动力 语言的产生机制 语言习得的规律 以及人类语言的多样性等方面的问题对任何语言习得的理论来说 都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据此 我们提出如下假说 1 人类语言获得的过程是生物的种系发生过程 个体发生过程和模因演化过程的有机统一 2 遗传模因是语言习得的心理基础 模仿是人类获得语言的生物学基础 3 认知方式及语言表现型模因复制重组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人类语言的不对称性 下面我们将就对这些假说进行逐一论证 3 模因视角下的语言获得过程 我们利用模因来解释语言习得的理论依据是生态系统论 生态系统观将个体发展置于物种进化 个体 生长以及社会文化等动态的生态环境系统中进行考察 模因论认为 人类语言获得的过程是生物的种系发生过程 个体发生过程和模因演化过程的有机统一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 19 现代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表明 生命历史是系统发展的历史 如果某一种物种在长时间内不能分化出另 一种独立的种群 它就会产生某些独特的属性 在发展中 这些属性会不断地得到加强 使这个物种和相 近的物种区别开来 从进化的角度看 大脑经历了感觉 肌动阶段 边缘系统表征性阶段 皮质 表征性 阶段和不对称 符号阶段 这一过程相当漫长 系统的发育完成后 人类进入了个体发育的进化过程 参 看下图 人类 符号性 不对称 新皮质 个体发育 模因驱动 新哺乳类 代表性 新皮质 旧哺乳类 表征性 边缘系统 系统发育 基因驱动 爬虫 感觉 肌动 次皮质 图 1 人类大脑进化的阶段 模因论者认为 在人类进化史中 基因和模因相辅相成 共同成为进化的驱动力 但在时间上具有错 位性 为了说明这一点 我们绘制了下面的人类基因染色体模型图 快速进化轨道 基因 模因 快速进化轨道 慢速进化轨道 模因 基因 慢速进化轨道 感觉 肌动阶段 不对称 符号阶段 图 2 人类基因染色体模型 从图 2 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共同进化的漫长过程中 基因与模因处于平行的轨道上 进化之初 基因 首先处于进化的快速轨道上 来驱动人类构建成熟的染色体的基因物质 这个过程使得人类从动物群体脱 颖而出 其标志是 一方面 人类的发音 视听器官专门化 并已逐渐成为物种的一种独特的属性被保留 下来 而且将遗传下去 这为语言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 另一方面 人类认知大脑进一步成熟 最重要 的是大脑两个半球之间出现了功能的偏侧化 整个左半球和语言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 在额叶上出现的布 洛卡氏区对语言的表达负责 颞叶的韦克涅克区专门对语言的理解负责 同时位于运动前皮质和顶叶皮 质的镜像神经元即模仿神经 Mirror neuron 的逐渐发育完善 这一切为语言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 心理基础 但这一过程却相当漫长 这是因为 生物进化是 达尔文式 的 是环境无意识的自然选择的 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 模因则以缓慢的速度进化着 因为在生物的进化竞争中 生理系统的进化是首要的 系统发育完善后 人类进入了个体发育的进化过程 这一个过程较之系统进化过程惊人的快 这是因为文 化进化是以符号 特别是语言 的形式 通过社会交流 而不是基因遗传实现的 因此 它可以传播得更 快 更迅速 更直接 更灵活地影响到更多的个体 在这个过程中 进化的内动力不再是基因而是模因 也就是说 模因处于进化的快速轨道上 而基因进化的步伐却变得缓慢了 文化进化是 拉马克式 1的 它可以有意识地适应环境 在语言方面更是如此 在语言产生以后 人类有能力 也有必要形成大型的社 会 群体模因库随之变大 同时 对付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随之增强 自然选择的压力减轻了 因此 人类的生物进化就变得更加缓慢 而文化进化的脚步却大大加快了 事实上 自从十万年前到现在 人类 的生物进化已相对停止 但是语言文化进化的速度却越来越快 这一点可从各民族语言的多样性 5000 7000 种之多 而人种本身却没有明显的变化 黄种 白种 黑种 棕种等 得到验证 1 拉马克式 遗传 获得性遗传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 20 4 语言获得模因观对语言获得规律和机制的解读 语言模因论者和生成语法学家以及多数认知语言学家都认为 人类掌握和使用语言一定有先决的生理 基础 可以说 他们本质上都是语言官能 天赋论 者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对语言的 内化论 的不同 看法上 即语言的内在属性到底是什么 语言习得的模因观认为 4 1 基因型模因是语言习得的心理基础 模仿是人类获得语言的生物学基础 语言模因观承认 LAD 的存在 但对其所包含的内容存在异议 按照模因论的观点 LAD 应该是人类 种系发展的产物 即存在于人类大脑中的基因型语言模因 是人类习得语言的心理基础 而不是生成语法 学家们所说的天赋内化的普遍语法或原则参数系统 即语言本身 在模因论看来 原则和参数都是后天习 得的产物 他们是心理功能的表现形式 他们不是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 而是通过模仿而学来的 换句 话说 LAD 不能直接告诉儿童语言是怎样的 它只能帮助儿童去发现语言是怎样的 进而通过模仿去习得 语言形式 这一假说最有利的证据是 镜像神经元 的发现 2005 年最新大脑神经学的相关研究表明2 人类有一群被称为 镜像神经元 的神经细胞 激励我们的原始祖先逐步脱离猿类 科学家们一致认为 镜像神经元 的功能正是反映他人的行为 使人们学会从简单模仿到更复杂的模仿 由此逐渐发展了语 言 音乐 艺术 使用工具等等 这是人类进步的最伟大之处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类进化的 心理学家帕特丽夏 格力弗说 镜像神经元为文明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生物学基础 直到现在 学者们讨论 文明基本不涉及生物学 她说 但现在我们看来 镜像神经元直接吸收了文明 通过社会分享 模仿和 观察 一代代传授下来 那么 什么是模仿呢 模因论 认为模仿是一种罕见的 从根本上与人类特有的智力形式相联系的 能力 特别是语言 文化和理解他人思想的能力 模仿不同于遗传 最根本之处在于遗传是单向跨代的 模仿是双向的 是在跨代和代际之间的传播 生物进化以千年 万年为单位 而语言的进化却是以百年 十年乃至年为单位 这是因为文化进化是以符 号 特别是语言 的形式 通过社会交流 而不是基因传播实现的 因此它可以传播得更快 更迅速 更 直接 更灵活地影响到更多的个体 语言出现是人类进化史中比较晚期的产物 4 万至 10 万年前 从生 物遗传学的角度上看 复杂人类语言系统根本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通过基因来完成自身的繁殖和进化 因此 我们认为把语言所共有的原则 条件和规则组成的系统归结为天赋的生理机制是缺少证据的 另外 关于 经验中的刺激匮乏 问题 并不是只有语言 内在论 才可以解释的现象 按照模因论 的观点 儿童生下来并不具有所谓的内在的语法 语音 语义的范畴或规则 但是他却有与生俱来的模仿 能力及各种功能基因型模因 这种遗传模因赋予他某种组织经验的潜在的能力 以发现 了解和产生符号 并用之于交际 这种潜在的能力是天生的 但是只有在与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得到发展 这些 能力可以帮助儿童对语言的结构形式形成种种假设 并通过实践来选择那些正确的假说 桂诗春 2000 Ritt 1996 对 经验中的刺激匮乏 问题做出的模因的解释是 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是双向交互式 的 而非单项的 如 儿童模仿成人语言的同时 成人也模仿儿童的语言 Farrar 1992 研究发现 儿 童容易模仿成人重新组合和扩展的句子 所以儿童对成人对他们的语言错误所做出的反映是很敏感的 儿 童天生所具有的用符号交际的潜力 使他们在学会使用语言之前 就具有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功能 只不过 他们的表达方式与成人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很难弄清楚 在与成人的双向互动的模仿过程中 儿童头脑 中的模因迅速不断地得到了成人语言的验证 只是儿童此时的模仿保真性还相当的低 从生物化学 电生 物学和形态学的角度来看 儿童大脑到了 4 5 岁时就达到 80 90 的成熟程度 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 里 儿童基本进入成人语言阶段 他们模仿的保真性也随之大大的提高 这是由于 一方面 作为人类认 2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October 12 2005 25 41 9339 9346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 21 知基础的丰富的大脑神经元 神经信息的并行分布处理 PDP 模式 为模因的自我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天 赋的生理基础 另一方面 模仿是以不稳定的电波或多种多样的光子为媒介来实现的 因此 它的自我复 制的频率之高 传播速度之迅猛就是可想而知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儿童的语言发展也并非在 4 5 年 之内就已全部完成 一些复杂的结构和细微的句法关系的习得是发生在 4 岁以后 甚至一直延续到成人阶 段 其实 不仅儿童在学习语言时 成人一生都在学习和完善着语言能力 尽管如此 我们仍然会感到语 言的匮乏 所以我们经常会处在一种 无以言表 的复杂心理状态 人类学习语言是一个善始善终的过程 下面我们来探讨模仿在语言获得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1 模仿是复制 解读语用信息并获得语义的基础 由 镜像神经元 产生的直接的内在体验 让人们能够理解他人的行为 意图或情感 在成人 儿童 和客体这三者中 儿童理解了成人的主观意图 考虑说话者的主观意图和自己在交际三角中的地位和角 色 进行角色互换模仿 从而通过模仿 建构来习得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符号 获得语言符号的语义 在 社会性活动中与别人共享语言符号 这种意图的解读是解读语义信息的基础 2 模仿是复制语言原则 条件和规则组成系统的基础 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实验研究表明 儿童语言习得其实是语言结构的习得 而不是对意义的习得 因为 作为社会高级动物的儿童来说 在学习任何词和语法结构之前就已经能表达好多意思3 只不过他们的表达 方式与成人语言不同 不易弄清楚 Halliday 1977 研究表明 儿童语言从句法的角度看 由简单到复杂 经历单词句 双词句 单句 复句等阶段 但 儿童最初发出的话语决不是语言学意义上的 词 而是与特定情境相结合 表达一个完整交际功能意义 的 独词句 最初在一定的情境下习得的 句子 往往也相当于一个不可分割的固定短语 还没有语言 学意义上的结构层次 随着儿童生活的丰富 通过对交流功能的分析 儿童开始对其中成分进行分析并 组 合 出功能相对复杂抽象 以语言项目为基础的用法结构 儿童言语由模仿到套用 最终达到流利自如形 成独特的语言风格 3 模仿是丰富和发展语言的基础 我们的语言来源于模仿 但模仿的结果并不仅仅是文化的传承 而是历史的延续 也就是说 模仿的 结果不再仅仅是模仿 而是发展和提高 由于语言的产生 使得我们可以利用语言作为思维过程的信息载 体 因而 我们的思维可以不受现实环境的束缚 这种能力的产生使得我们不但能对现实的环境刺激做出 正确的反应 而且能对我们反应的后果做出预测 模仿的结果使得语言能够在群体中散布 并不断得到丰 富和发展 4 2 认知方式及语言表现型模因复制重组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人类语言的不对称性 按照句法自制性的观点 儿童在后天习得语言的过程是普遍语法原则参数化的过程 句法是独立于语 境 语义之外的独立的系统 生成语法的原则参数理论可以解释各民族语言形式的多样性的存在 但却无 法解释其表现出来的不对称性 asymmetry 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人类语言结构模式的不同取向的问题 生成语法家 Neeleman 1994 试图用 SVO SOV 参数设定 parameter setting 来解释英语本族语儿童 为什么会生成 SVO 句型 而不是 SOV 型 但这种解释 并不令人满意 例如 研究表明 Koster 1999 SOV 型语言的典型特征是语序灵活 free word order 而绝大多数的 SVO 型语言的语序固定 strict word order Pinker 1995 等曾提出用 原则的子系统 subset principle 对语序的问题做出过解释 根据这一原则 儿童头脑中的默认的系统原则 default 是固定的语序 fixed order 只有当他们与自由 语序的语言接触 固定语序参数才会被切换成自由语序参数系统 这一假说的证据是 预先设定的 或系 统默认的 固定语序参数 使得固定语序的使用者 例如 英语使用者 从来不会认为 他们的语序是自 3 意思 这里指想法 愿望等心理活动 被Halliday抽象成各种功能 本文采用Halliday的功能来指称童天赋的心理活动 语言获得的模因假说 22 由的 按照这种说法 自由语序的语言应该比固定语序的语言难以掌握 这似乎与 SOV 型语言在世界语 言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的现象有些矛盾 另外 对 SVO SOV 语言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SOV 型语言除语序 灵活外 且有完整的格系统 case system 而绝大多数的 SVO 型语言的格系统则呈现退化的趋势 因此 Pinker 的假说最近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4 那么 为什么世界语言以 SOV SVO VSO 型居多 为什么以动词结尾 SOV 的语言几乎都有一个完 整的格系统 case system 为什么格语言 case language 的语序灵活呢 对于上述问题 语言模因论的观点是 人类头脑中不存在什么独立的认知系统 也就没有什么独立的 句法结构 语言和其他行为一样 都应受大脑的普遍认知系统的控制 控制的机制是思维方式 语言与其 他行为的不同之处在于语言更精细 更复杂 更多样 在大脑中的表征更复杂而已 在语言表达与客观世 界 认知世界 即语言形式与所指意义 之间存在相似性关系 因此 人类认知方式的不同是语言不对称 性表现的内在驱动力 而人类对语言模因的选择适应的客观标准的不同认识 则是语言多样性表现的外在 成因 内外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人类语言的结构变异 下面我们先来论证思维方式是如何驱动语言的 不对称性的形成的 1 人类认知方式的差异是语言不对称性表现的内在驱动力 根据语言获得的特点 我们把认知方式分成一般信息加工的认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