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风水理论的探讨与思考.doc_第1页
传统风水理论的探讨与思考.doc_第2页
传统风水理论的探讨与思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风水理论的探讨与思考1.风水理论典考风水也称“堪舆”。辞海中,其被定义为:“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其源头现在普遍认为源自晋代郭璞的葬经,其中说道:“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深浅得乘,风水自成”等等。其主要内容表现为觅龙、察砂、观水和点穴四个方面,或称其为风水学四大纲目。所谓觅龙指选择宅址根据周边的山势作为基础,把蜿蜒起伏的山脉比作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强调远观其势,近观其形”所谓察砂指的是除大环境的山脉山势以外,宅址周边的小山应可以起到遮挡恶风,增加小环境气势的作用,其理想状态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方环抱多层展开。所谓观水即使指对宅址周边水体形势以及走向的要求,讲究的是开闭有度,水型富贵有致,水质甘香清冽。所谓点穴是指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基础上,最后确定宅址的具体位置以及一些细节的完善。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宅址”主要以阴宅为主,后逐渐发展适用于阳宅的选址与营造。2.历史上对风水学的认识与应用在对风水理论的适用过程中古代帝王墓葬可以说是风水学最大的应用对象,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墓几乎都依据这一理论进行营建。但是,在风水理论对现实社会的应用方面,风水理论的正确性与适用性一直广为各代学者所质疑。其理论的合法性与可推广性甚至从古人开始就一直争论不断。明代有文人沈周(14271509)咏风水诗曰:气散风冲哪可居,先生埋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人今犹信葬书。其质疑直指风水学的创始人郭璞与其著作葬书。当历史的车轮来到20世纪初,五四运动时期,出于救亡图存或思想启蒙的需要,中国掀起了对传统文化急风骤雨的批判反省。在社会进化论思潮的冲动下,人们匆匆拿起了科学的武器,要粉碎一切阻碍社会进步和文化复兴的所谓封建迷信,解放后,风水更是遭到“灭顶之灾”。唯物主义成为建设新中国的指导思想,风水活动被禁止,人人谈而色变。风水在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人文生态后似乎已被清理出历史的舞台。3.当代面对风水理论我们应该批判什么继承什么当今中国,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文化领域的繁荣,风水理论又重新成为可讨论的对象,有学者提出不能一概否定中国风水理论的观点,提出谋划建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风水规划学,风水景观学,风水建筑学等等学科。并提出风水理论中诸如“天人合一”等思想符合当今建设生态低碳节能型城市的时代要求。确实,我们不能再走文革时破四旧的老路,对传统文化一概否定人人喊打,我们应该回到正确的轨道中来去分析辨别应该怎样面对传统风水理论,怎样使其为国家为民族界定民族身份贡献应有的力量。讨论现今规划设计行业中应如何看待风水理论的问题。应首先系统研究风水理论的核心:“天人合一”思想理论,有不少学者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态和谐理论的贡献,是自古以来中国的生态观自然观,可以应用于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但经系统考证,此观点并不成立。在这里天指一切事物的主宰,是被神化的王权,人指封建社会的上层阶级,其中就包括天子也就是当时的皇帝汉武帝。可见这一理论完全是为了巩固封建帝王的统治所服务的,绝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论。是假天道之名行王道之实,与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生态学完全风马牛不相及。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发现,风水即便在古代也曾被主流学界攻击与抵制,并不是因为风水学有超自然或唯心主义的因素,中国本土的道教乃至外来的佛教都并未成为新文化运动口诛笔伐的对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也一直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从国外来看,现代化社会的典型美国就是基督教国家,人们的信仰并未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风水理论曾经确实阻碍过中国向现代化社会迈进的过程,甚至至今仍有阻碍我们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消极因素,这才是主流学者批判风水学的根本原因。对风水理论的应用,应该本着这样的原则,在涉及主流科学界以及国家生态安全,土地使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学科,以及现代规划、景观设计教育体系中不应该有风水理论存在的空间,至于建立诸如风水生态学,风水景观学,风水建筑学等新兴学科更是无稽之谈。因为风水理论跟现代科学根本不能混为一谈、相提并论。当今社会处于全面普及环境保护价值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型城市的历史关口,城市规划,景观,建筑等设计学科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不只要把科学环保的理念应用于设计之中,还应起到宣传科学反对愚昧与迷信的作用。即便风水理论中有着古人面对自然界的一些应对方法等可以古为今用,为宣传生态环保等理论服务,如前面提到的“天人合一”理论,但这显然是对古代风水理论的曲解,当今科学的发展早已证明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我们不能用被曲解的风水理论,去解释一个应该用现代科学正确阐述的结论。与此同时,面对风水理论也不必要如临大敌,把其指责为文化糟粕,封建迷信。举例来说,风水理论在当今社会至少可用于以下三个方面:1.家装饰物方面风水理论可以依个人意愿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有人在家里愿意挂上平安符,桃木剑,宝葫芦等等他觉得会给家人带来好运,保佑家人平安的饰物,商业店面的老板愿意摆上金蝉,白菜等饰物这本身并不妨碍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在西方基督教国家中,人们也有圣经、十字架、四叶草等等他们认为可以让人内心平静,保佑平安或者带来好运气的饰物。这些行为只不过是个人祈求平安好运的心灵寄托,没必要上升到封建迷信反科学的程度对其横加指责更没必要进行干涉。2.墓园的兴建方面在这一方面风水理论可以进行一定范围的应用,自古以来无论古今中外,人类的对于死亡都抱有最崇高的敬意,可以说风水理论本身就是作为一种丧葬文化而存在的,在这一领域中国人可以说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我们应该把故人安葬在一处可以让逝去的亲人灵魂得到安息的地方。有专家学者曾提出把风水中对于阴宅营建的内容抛弃,保留阳宅的营造的内容。这种提法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因为风水理论主要解决的就是让古人上到封建帝王,下到黎民百姓为死去的先人寄托哀思,表示敬意的理论,并固执的认为祖先安葬在较好的地方可对后人产生影响,如果对这方面的内容抛弃掉那风水理论存在的核心内容就不复存在了。即便是现代社会,我们仍对故去的亲人保有思念与尊敬,虽然时代更替,绝不可能出现举全国之力为封建帝王一人修建陵墓的事情,但人们愿意相信把故人安葬在城市周边所谓山环水抱,藏风纳气的墓园可以让先人的灵魂有一个好的归宿,也更多的是为后人寄托一种哀思,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因此在这一特殊的领域风水理论是可以理解的,可以是可以适当应用的。3.古代文化研究领域、考古学领域等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面对历史应该有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去研究去探寻,风水理论同中医、中药、古代文物、古代习俗等,都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应该本着功利的态度认为其对将来有用就保留发扬,无实际功能不能解决当下人类遇到的种种问题就把它统统视为糟粕,狠不得把它存在的证据统统抹去,风水理论不能大范围应用于现今社会,并不妨碍我们去研究去理解古人的思维。本着对历史对古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还原其真实的面目,最终风水理论或者风水古文化应该在我们的博物馆中有更全面的介绍与讲解,这种研究越是行进的深入越是能让现代人更理解古人的思维也更看清现今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可以说风水理论的研究方向应该是考古学,历史研究学,古文化研究,历史博物馆等领域,而不是现代的城市规划,建筑与景观设计等领域。4.结语风水理论所以能够根植于中华文明沃土之中而源远流长,是因为它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依托于枝繁叶茂的古文化与民间风俗,贴进平民百姓的生活,也在客观上对古代国人乃至今日的中国普通百姓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起到一些规范教育作用。然而风水理论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其以中国哲学为其世界观与认识论的基础,在较低层次上展示了古人对于生命存在与消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