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在中国适用的研究.doc_第1页
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在中国适用的研究.doc_第2页
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在中国适用的研究.doc_第3页
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在中国适用的研究.doc_第4页
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在中国适用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科技大学 计量经济学(结课论文) 院 系 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专 业 产业经济学 学生姓名 吕强飞 学 号 200913669 科 目 计量经济学 (结课论文)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在中国适用性的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来验证凯恩斯边际消费递减理论在中国居民消费中的适用性。通过研究得到凯恩斯绝对消费倾向在中国地区是适用的。其此,通过分析看以看到中国居民消费倾向比较低,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策略来刺激中国居民的消费。关键词:中国 城镇居民 绝对收入Study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heory of MPC diminishing in China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consumption of Chinese people verify tha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heory of MPC diminishing in China。As is result ,MPC is applicable in the China region. What is more , China resident consumption is lower ,so,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strategies to stimulate the Chinese peoples consumption. Keyword: China urban residents absolute income引言0消费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刺激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对于消费的研究,国内外大量的学者现在都侧重于对新理论的研究,越是新颖的理论越多人研究,从而忽视了最为基本理论的实证研究。消费理论的开始,是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的开始,但是现在人们对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在中国地区是否使用却很少研究,大多数学者只是借用它,而没有进行事实的验证。从80年代开始,有些学者认为收入波动与消费波动之间的关系变得相当复杂,绝对收入模型已不再适用,但是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凯恩斯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已经不适合中国地区。笔者认为边际消费倾向还是适用于中国地区的。为了验证凯恩斯边际消费理论在中国地区是否适用,本文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进行了实证研究,从而研究凯恩斯边际消费递减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地区。1理论综述及假设的提出1 理论综述西方消费理论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典型的现代意义上的消费理论要自凯恩斯(Keynes,1936)的绝对收入假说开始,相继经过杜森贝里(Duesenbeny,l949)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和布拉姆伯格(Modigliani&Brumberg,1954)的生命周期假说(LCH)、弗里德曼(Friedman,1957)的永久收入假说(PIH)、霍尔(Hall,1978)的理性预期永久收入假说、曼昆和金博尔(Mankiw&Kimball,1989)等的预防性储蓄假说(PSH)以及扎尔德斯(Zeldes,1989)等流动性约束假说几个阶段,其发展基本上遵循这样的一个线索:由即期消费扩展到跨期消费,由确定性下的消费扩展到不确定性下的消费,由较宽松条件下的预算约束扩展到较严格条件下的预算约束。具体可以将这些理论分为两大类:(1)传统消费理论早期的消费理论包括凯恩斯(Keynes J.M.)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Duesenberry J.S.)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Friedman M.)的持久收入假说和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 F.)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些分析都假定消费者能准确预期未来的收入,即不存在不确定性,因而被称为传统消费理论。(2)不确定性下的现代消费理论消费者面临的环境实际上是不确定的环境,其决策也是一个在非确定下的连续决策问题。由于传统消费理论对消费者不确定性下的消费不能给的解释,就出现了不确定性下的消费理论,其中以预防性储蓄假说和流动假说的影响最大。1.2国内外研究现状尽管目前国内外研究消费理论的文献较多,但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探讨影响居民消费因素以及消费习惯的研究,例如乔为国和孔欣欣(2005) 研究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变动趋势的影响, 认为收入差距对消费倾向的影响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居民收入差距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不会影响消费倾向的变化, 但超过一定范围后, 随着收入差距变大, 消费倾向变低, 并得出结论认为过大的居民收入差距是造成近年来我国消费倾向变低的重要原因。郑茜等(2006)通过分析工薪差距和可支配收入差距对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影响, 指出正是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 导致中低收入组居民的收入预期下降, 支出预期上升。王军、绳国庆(2006) 对北京的数据进行了研究, 认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导致消费倾向下降。董晓琳(2005) 认为收入差距扩大是居民倾向下降的重要原因。朱国林、范建勇和严燕(2002) 经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收入分配严重不均是导致我国总消费不振的一个重要原因。秦顺乔,周永祥(2005)从实证角度验证江西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时指出江西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呈递减趋势。从统计意义上可以说,收入分配比较集中时,社会平均消费倾向也较低,根据前面的推断,可以认为边际消费递减假设是成立的(黄丹,席酉民,1999)。另一类是探讨新消费函数或是新消费模型的研究:Hall 在1978 年把理性预期方法应用于消费行为理论, 形成了一种新的理性预期的生命周期模型, 即随机游走假说。假说认为, 消费的变化具有不可预测性, 个人收入的预期增长率与消费的预期增长率无关, 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对消费没有影响。对Hall 的结论, Flavin (1981) 利用类似数据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消费与预期的劳动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他把这种现象称为消费的“过度敏感性”。Tullio LuigiPistaferri (2000) 利用19891993 年的意大利家庭数据检验了预防性储蓄和消费对预期收入增长的过度敏感性, 发现消费增长与收入的预期方差有很强的相关性, 而与预期收入增长却不相关, 他们的结论支持了预防性储蓄理论。杭斌(2001) 介绍了检验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基本模型和有关消费过度敏感性成因的主要观点,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彭文平(2001) 将过度敏感性的成因反映为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宋冬林、金晓彤等(2003) 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经验分析。申朴、刘康兵(2003) 通过扩展的消费敏感性模型, 采用工具变量法分析了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过度敏感性。综上研究可以看到,现在大多数都集中在对新理论的证明和应用上,而没有对于凯恩斯传统的消费理论进行研究,因此,笔者就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在中国地区的适用性进行研究。1.2假设提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其理论核心是消费和储蓄取决于可支配收入。他认为,可支配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两个方面,即Y=C+S,其中Y表示可支配收入,C代表消费,S则是储蓄。在解释消费和储蓄的关系时,有一个理论核心: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支出也会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却在不断减少。这一“心理法则”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此假说以三个命题予以说明:(1)实际消费与实际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函数关系,即C=f(Y)=a+bY 其中 a0,0b1(2.1)(2)边际消费倾向MPC=b,故满足0MPC,反之,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在中国地区就不适应。2.2实证数据分析(1)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凯恩斯消费函数有三个特性,分别为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中国城镇居民22年的数据遵循消费函数的前两个特性。数据的描述分析:C/Y是每年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比,C/Y0说明消费是收入的增函数。(C/Y)/(C/Y)不全大于1,有5个数据小于1,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并不总小于平均消费倾向。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纵向研究经过调整参数及方程显著性都通过了检验。因此,就用调整后的方程来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将数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元回归。设立三个方程: 对1978、1980 1985、1990-1993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1994-200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对2002-2008年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三次回归,分别得到三个模型的三个消费边际倾向: 。 通过EVIES软件分析,第一阶段结果为: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7/19/10 Time: 10:31Sample: 2001 2007Included observations: 7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X0.8024390.01142170.261710.0000C55.2120216.152143.4182470.0189R-squared0.998988Mean dependent var1045.743Adjusted R-squared0.998786S.D. dependent var598.5733S.E. of regression20.85713Akaike info criterion9.148225Sum squared resid2175.098Schwarz criterion9.132770Log likelihood-30.01879Hannan-Quinn criter.8.957213F-statistic4936.707Durbin-Watson stat1.343326Prob(F-statistic)0.000000从结果表中看到,解释变量、参数、方程都显著,最终得到,这表明收入增加1元,居民将花掉0.802439元。 第二阶段回归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7/19/10 Time: 10:32Sample: 2001 2007Included observations: 7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X0.7655780.01303058.756010.0000C184.374564.189192.8723600.0349R-squared0.998554Mean dependent var3852.114Adjusted R-squared0.998265S.D. dependent var949.6629S.E. of regression39.56203Akaike info criterion10.42857Sum squared resid7825.769Schwarz criterion10.41312Log likelihood-34.50000Hannan-Quinn criter.10.23756F-statistic3452.269Durbin-Watson stat1.938525Prob(F-statistic)0.000000从结果表中看到,解释变量、参数、方程都显著,最终得到,这表明收入增加1元,居民将花掉0.765578元。 第三阶的回归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7/19/10 Time: 13:25Sample: 2001 2008Included observations: 8VariableCoefficientStd. Errort-StatisticProb.X0.6528190.01131157.713460.0000C966.6292119.90038.0619420.0002R-squared0.998202Mean dependent var7671.025Adjusted R-squared0.997902S.D. dependent var1833.291S.E. of regression83.96775Akaike info criterion11.91106Sum squared resid42303.50Schwarz criterion11.93092Log likelihood-45.64424Hannan-Quinn criter.11.77711F-statistic3330.844Durbin-Watson stat1.290984Prob(F-statistic)0.000000从结果表中看到,解释变量、参数、方程都显著,最终得到,这表明收入增加1元,居民将花掉0.652819元。综合起来看: 我们的对于三个阶段的消费倾向的比较。从结果看到 . 从结果来看,中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进而可以证实凯恩斯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是适合。还有就是通过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研究,也可以证明收入是消费的一个短期决定因素、而且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费存在着一定相关关系。3 对于刺激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意见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消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从实证研究数据上看,中国居民消费倾向是比较的低的,尤其在金融危机之后,国内消费的拉动,被看作是经济复苏的主要手段。因此,笔者对于刺激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提出了几点意见: 努力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不均。收入是一个人消费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就是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还有要完善城镇居民的再就业机制,增加城镇居民的就业。对于收入分配不均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支付手段来调节, 对高收入者, 加强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征管, 适时开征新税种等, 对于低收入者, 通过税收转移建立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措施,以保证社会收入分配的合理化,促进人们消费的增加。 引导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中国居民喜欢把钱放在家里或是存起来,这样的习惯是很不利人们消费的提高。因此政府和社会要努力宣传引导人们消费,转变其保守的消费习惯,提倡居民适当的消费。政府可以通过在城镇居民中宣传信贷消费对提升居民消费质量的作用, 鼓励借贷消费。同时, 积极发展个人消费信贷, 包括建立和完善消费信贷的组织机构, 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制定与消费信贷相关的法律法规, 简化银行同与消费信贷有关的机构合作的手续, 积极开拓消费信贷的领域等,以便刺激中国居民的消费的欲望。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对未来的心理预期。中国居民消费不如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他们对未来的前景不看好,因此要存钱来应对未来的事。所以应该加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在内的所有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而提升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预期,促使居民敢于花明天的钱。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不仅有利于居民消费的增加,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商品,扩大消费领域要让居民花钱,必须提供他愿意买的商品,这样他才能心甘情愿的花钱。中国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潜力很大,厂商要对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进行调研和科学预测,主动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同时着力于启动高档耐用消费品、住房、汽车、旅游和教育等方面的消费。从而吸引城镇居民把过多的储蓄存款用于现期消费, 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中国政府要努力改善消费者消费环境,以保证消费者的利益。中国市场存在这许多不利于居民消费的因素,例如,商家的欺骗、强买强卖、市场体制的漏洞、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