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颉刚的疑古思想及其形成的时代因素.pdf_第1页
论顾颉刚的疑古思想及其形成的时代因素.pdf_第2页
论顾颉刚的疑古思想及其形成的时代因素.pdf_第3页
论顾颉刚的疑古思想及其形成的时代因素.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4年6月 第16卷第2期 莱阳农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ai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une 2004 Vol116 No12 论顾颉刚的疑古思想及其形成的时代因素 唐 建 军 潍坊学院政史系 山东潍坊261061 摘 要 顾颉刚疑古思想以 层累说 为核心观点 其形成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 这些时代因素主要包括 新 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和科学观念 进化的历史观念 历史演进方法 等 关键词 疑古思想 层累说 历史进化 历史演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 I2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7141 2004 02 0055 04 The Factors of Times of Gu Xiegang s Doubtful View About Ancient History TANGJian2jun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Politics WeiFang Institute WeiFang shandong China 261061 Abstract Stratum Accumulation theory is the main idea of G U Xiegang s doubtful view about ancient his2 tory Its formation is affected by the tendency of the day that consist of the ideas of democracy and scie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view and the methodologyof history evolution Key words doubtful view about cncient history Stratum Accumulatio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view Methodology of history evolution 二十世纪20年代 顾颉刚以其 层累地造成的 中国古史 的疑古思想瞩目史学界 这一思想的形 成 既与顾颉刚从小所受的传统教育以及他好问存 疑的性格有关 更受到时代大潮的影响 如果没有 时代因素的影响 顾颉刚很可能会循着前人治学的 道路走下去 成为一名出色的经古文学家 然而 顾颉刚生活在一个新旧社会转换时期 他的学术研 究并不是前代学术研究的简单重复和继续 而是既 与传统的学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又有很鲜明的时 代特色 在观念上与传统学术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 种新时代的特色 是他所处的那个由旧向新转变的 时代所赋予他的 一 顾颉刚疑古思想的核心观点 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 的观点是顾颉刚疑 古思想的核心观点 是他历史观念和史学认识的集 中反映 这一观点认为中国传说的古史系统 不是 自古就有的 而是由不同的时代 层累地造成 的 其思想内涵及历史演化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 一 时代愈后 传说的古史时期愈长 例如 周代 人心目中最古的圣贤是禹 到了孔子时代出现了尧 舜 及至战国时期又出现了黄帝 神农 到了秦汉又 出现了 三皇 到了汉代以后则出现了 盘古 第 二 时代愈后 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例 收稿日期 2004 02 20 作者简介 唐建军 1969 女 山东潍坊人 潍坊学院讲师 历史学硕士 55 如 舜 在孔子时代只是一个 无为而治 的圣君 到 了 尧典 就成了 家齐而后国治 的圣人 到了孟子 时代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 第三 我们对于古 史 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真确的状况 但可以知道 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例如 我们即不 能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 也至少能知道战国时的东 周史 我们即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 也至少能 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 由上所述能够得出的结论 是 越是早出的文献 所涉及的古史越短 越是晚出 的文献 它所构成的历史便越长 顾颉刚在说明他的这个古史观时指出 从 诗 经 上可推知 东周的初年只有禹 这时对禹的观念 是一个神 到鲁僖公时就变成了人 到了东周末年 更有尧舜 从 论语 中可以看到 但只是被推作两 个道德最高 功绩最大的古王 在 论语 之后 尧 舜的事迹编造得完备了 于是有 尧典 皋陶谟 禹贡 等篇出现 有了这许多篇 于是尧与舜有翁 婿的关系 舜与禹有君臣的关系了 从战国到西 汉 伪史充分的创造 在尧 舜之前更加上了多少古 皇帝 于是春秋初年号为最古的禹 到这时真是近 之又近了 自从汉代交通了苗族 把苗族的始祖 传了过来 于是盘古成了开天辟地的人 更在天皇 之前了 于是 时代越后 知道的古史越前 文籍越 无征 知道的古史越多 从逻辑上说 后起时代 的人 似乎不应详尽地记述前代人尚未提及的人物 和事件 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因此 传说的古史并 非自古皆然 而是从无到有 从简单到复杂 逐渐演 化而成 由此 顾颉刚明确指出 旧的古史系统是 经过后人创造而层累地造成的 古史系统形成的 经历就像积薪一样 后来居上 古史的系统也就 像堆柴一样 由于不断地向上堆积木柴 这个柴堆 也就不停地一层一层地加高 顾颉刚关于中国古史的 层累说 从思想的最 深处动摇甚至颠覆了流行了两千多年的古史观念 在当时的中国史界引起轩然大波 赞赏者和反对者 针锋相对 掀起一场大论战 正是在这次论战中 顾颉刚的疑古思想得到了发展 他进一步提出推翻 非信史的四项标准 即 四个打破 的疑古思想 打 破民族出于一元的观念 打破地域向来一统的观 念 打破古史人化的观念 打破古代为黄金世界的 观念 这 四个打破 摒弃了中国人向来的 历史退 化观 反映了顾颉刚的历史进化思想 并对古人 层累 造史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阐述 是顾 颉刚 层累 说的延伸和发展 这使他试图建立真实 上古史的新学说更加圆满 使他的疑古思想更加深 化 二 影响顾颉刚疑古思想形成的时代因素 1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的观念和思想方法的影 响 自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之后 中国社会就进入了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 开始了由 传统的封建政治的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步履艰 难的近代化历程 先后经历了戊戌维新 辛亥革命 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三个重要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 放运动 整个时代的思想变化给顾颉刚以深刻的 熏陶和启发 时代变化了 科举制度废除了 新式 学校办起来了 新思想新文化日益普及 人们越来 越多地从旧思想旧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这无 疑对顾颉刚疑古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时代背景 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 正当顾颉刚潜心国学时 振荡中国 思想文化界的新文化运动首先从北京大学开始 宣传民主和科学 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 这 时期宣传民主观念的目的 是要造就独立自主的新 国民 以作为民主制度的基础 树立现代的民主制 度 就要打破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的束 缚 于是提出了 打倒孔家店 的口号 以打破人们 头脑中对传统圣贤 封建思想的迷信 为宣传新的 思想文化开辟道路 新文化运动高扬的科学大旗 主要着眼于科学对塑造新的国民性格 改造民族精 神文化所具有的意义 也就是说 他们是把科学作 为一种新的精神 一种与迷信 盲从相对立的思想 方法 一种反对封建主义和专制迷信思想的武器来 宣传的 在这样一场提倡思想解放 主张用民主和科学 来替代专制和迷信的运动中 顾颉刚的思想得到了 真正的解放 个性中的那些对旧学不满的思想得以 释放出来 他与别人发起成立了 新潮 杂志社 倡 导批评的精神和革新的文词 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 的攻击 1919年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它的触角深 65 唐建军 论顾颉刚的疑古思想及其形成的时代因素 入到了学术研究领域 学术界开始了对中国传统学 术思想文化的重新审视和评判 针对传统文化 在 胡适的倡导下 学术思想界兴起了一场颇具规模的 整理国故 运动 据胡适的解释 国故 就是一切 旧有的学术思想 是 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 整理 这些过去的文化历史 为的是 再造文明 所以这 场整理国故运动是对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和重新评 判 这就要求人们在研究问题时 不存成见 不盲 从迷信 敢于怀疑先圣先贤或古代经典的主张 对 于身置这场运动中的顾颉刚来说 是有切身体会 的 事实上 顾颉刚的古史研究正是在重新评判一 切的思想指导下开始的 正如他在谈起新文化运 动对他的影响时说的 我的一向隐藏着的傲 慢的见解屡屡得到了不期而遇的同调 使我胆壮了 不少 以前我虽敢作批评 但不胜传统思想的压 迫 心想前人的话或者没有我所见的简单 或者我 的观察也确有误谬 到这时 大家提倡思想革 新 我始有打破旧思想的明了的意识 知道清代学 者正因束缚于信古尊闻的旧思想之下 所以他们的 学问虽比郑玄好了千百倍 但终究不敢打破他的偶 像 以至为他的偶像所牵绊而妨碍了自己的求真的 工作 于是我更敢作大胆的批评了 如果不是整个时代都提倡新思想 即使个人有 一些独到的见解 也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 自己的 才能也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 顾颉刚所说的这种 影响是对其思想方式的根本的和观念性的影响 他一方面认识到新文化运动对他的影响是多么的 重要 另一方面也道出了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求新 的时代的幸运之感 正是在这种根本观念转变的 基础上 在历史研究领域 顾颉刚又接受了进化的 历史观念和科学的治史方法 并最终提出了 层累 说 2 进化的历史观念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史学是以历史循环论 复古论 宿 命论为理论基础的 把西方的进化史观引入中国 史学 最早是康有为 梁启超 他们在20世纪初掀 起了一场批判封建旧史学的 史学革命 摒弃封建 旧史观 宣扬进化史观 五四运动后 当梁启超否 定早期的进化思想 重新拾起历史循环论时 顾颉 刚却在胡适的影响下 牢固地树立起了历史进化的 观念 他说 中国人向来有个 历史退化观 的谬 见 以为愈古的时代愈好 愈到后世便愈不行 这种 观念根深蒂固地种在每个国人的脑海中 使大家对 于当世的局面常抱悲观 而去幻想着古代的快乐 目前我国民族文化的不易进步 这也是一个大原 因 海通以来 西洋的新科学和新史学输入到中 国 使国人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开始发现过 去历史观念的错误 于是对古史传说 便渐渐开始 怀疑了 顾颉刚还进一步分析 古人缺乏进化的思想 在 崇古 和倒退思想的引导下 创造着古史 因 此 古史也就在方方面面得到了不断的附会 扩大 逐渐形成了一套排列完整的中国古史的系统 几 千年来 这一旧的古史系统一直在统治着人心 缺 乏进化观念的人们也对其不能有所怀疑 他说 他 之所以敢于对这统治了中国人数千年的旧古史系 统产生怀疑 并向它挑战 就是因为得到了一些社 会学和考古学的知识 知道社会进化有一定的阶 段 而战国 秦 汉以来所讲的古史和这标准不 合 也就是说 用新的进化的眼光看古史 就能 发现旧的古史系统中所有的不符合进化观念的地 方 所以他也就敢对旧的古史系统提出怀疑 顾颉 刚关于推翻非信史的四个标准 就是受了当时进化 论的影响 也是顾颉刚历史进化思想的表述 他认 为 过去之所以会有这种把古代看作理想社会的观 念 是由于古人没有进化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 所 以在他们看来 古代的一切都是十分美好的 古代 的民族是一个 古代国家的地域是大一统的 古代 的神话被 人化 了 古代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和黄金 时代 用进化的观念打破旧的历史退化的观念和 对历史发展抱有的悲观思想 使人们认识到美好的 社会和时代是在后世 不在人们想象中的古代 可以说 进化的历史观念是顾颉刚古史研究的 重要指导思想 他疑辨古史的起点就建立在进化观 念的基础之上 在进化观念的基础上 顾颉刚更坚 定了怀疑和辨伪的思想 在他的古史研究中 他的 疑辨精神一方面来自于传统 另一方面来自于近代 进化观念中的怀疑思想 传统的疑辨更多地表现 在具体的古史古书等方面的疑辨 而近代的怀疑思 想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指导人们的思想方法和观念 3 胡适的 历史演进的方法 的影响 思想和方法是一对孪生兄弟 对于一个系统的 75 唐建军 论顾颉刚的疑古思想及其形成的时代因素 理论来说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可以的 顾 颉刚的疑古思想也不例外 前面我们主要分析了 疑古的思想来源 实际上它还有一个方法论的问 题 新文化运动时期 随民主科学的观念和进化的 历史观而来的 还有与传统史学方法不同的新的史 学研究方法 比如 引进了西方的史学理论和方 法 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等 但对顾颉刚的疑 古思想产生直接影响的是胡适的 历史演进的方 法 顾颉刚和胡适虽年龄相仿 但却是师生关系 当年在北大 顾颉刚作为学生听胡适的课时 就发 现胡适关于古代学术的一些看法与自己多有不谋 而合之处 正因如此 顾颉刚对胡适发表的论文都 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他说 在这些论文中 他时常 给我以研究历史的方法 我都能深挚地了解而承 受 胡适的论著以其思想观念和研究方法 的新颖 对顾颉刚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在认识胡适 之前 尽管顾颉刚已打下了很扎实的国学研究的基 础 具备了在学术研究方面成功的基本条件 但他 还没有在学术上形成自己较为系统的思想体系 从时间上看 顾颉刚对古史系统认识的形成 正是 两人来往最频繁的20年代初年 所以 与胡适的 交往对顾颉刚在学术上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契机 虽然在后来的发展中 两人在思想上的分歧逐渐暴 露出来 但顾颉刚 层累说 的出笼确实是受了胡适 的 历史演进的方法 的启发 胡适的 历史演进的方法 是带有进化论色彩 的一种方法 特别强调对一件事发生的原因 经过 和结果的考察 与崔述的历史主义考证方法相比 它更能体现历史的近代观念 历史演进法 的基 本精神 即胡适说的 研究这件事的渐渐演进 由 简单变为复杂 由陋野变为雅驯 由地方的 局部 的 变为全国的 由神变为人 由神话变为史事 由 寓言变为事实 这一方法的精髓 就是用历史的 眼光考察史事的演变过程 顾颉刚最早认识这种方法 是读了胡适为亚东 图书馆新式标点本 水浒 所写的长序之后 他对此 非常赞赏 我真想不到一部小说中的著作和版本 问题会得这样的复杂 它所本的故事的来历和演变 又有着许多的层次的 若不经他的考证 这件故事 的变迁状况只在若有若无之间 我们便将因它的模 糊而猜想其简单 哪能知道的如此清楚 自从有了 这个暗示 我更想起以前做戏迷时所受的教训 觉 得用了这样的方法可以讨究的故事真不知有多少 这些故事的转变 都有它的层次 绝不是一朝 一夕之故 若能像适之先生考 水浒 故事一般 把 这些层次寻究了出来 更加以有条不紊的贯穿 看 他们是怎样的变化的 岂不是一件最有趣味的工 作 同时又想起本年间适之先生在 建设 上发表 的辩论井田的文字 方法正和 水浒 的考证一样 可见研究古史也尽可以应用研究故事的方法 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