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刚度和柔度摘 要:主要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刚度和柔度。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延性;刚度;柔度;地震力 一个完美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的和谐统一。 混凝土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地震力瞬间袭来时,没有足够的延性来缓冲,依靠结构的刚度来硬碰硬,容易造成局部受损进而导致整体破坏;结构太柔的体系当强大的地震力瞬间袭来时,没有足够的刚度抗衡,只有依靠延性变形来消减外力。但是钢筋混凝土位移过大,和扭转失稳,对建筑物的影响是致命的。 结构的刚度是指结构体系抵抗由外载引起变形的能力,由刚度系数及由它们组成的刚度矩阵定量。结构刚度通常指静刚度,与结构的材料、几何形状以及边界条件相关;在大变形几何非线性情况下与应力大小、方向及分布以及位移量值与分布相关。结构刚度与柔度是相对的概念,它们互逆。结构设计必须有一定刚度要求才能使结构在正常工作载荷下保持必要的外形,在抵抗受压与剪力时不致于屈曲。 20世纪70年代后期,新西兰的T.Paulay和R.Park提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足够弹塑性变形能力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对非弹性性能对结构抗震能力贡献的理解和超静定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实现具有延性破坏机制的控制思想提出的,可有效保证和达到结构抗震抵抗强大破坏力,又使结构设计做到刚柔并济,经济合理。 第一原则:柱刚梁柔: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形成梁铰机构,即控制塑性变形能力大的梁端先于柱出现塑性铰,即所谓“强柱弱梁”;通俗的理解就是柱刚梁柔。 验研究表明,梁先屈服,可使整个框架有较大的内力重分布和能量消耗能力,极限层间位移增大,抗震性能较好。在建筑结构中,框架柱破坏,梁会跟着变形破坏;而梁破坏了,柱还可以不破坏,甚至在梁破坏倒塌的间隙中还有可能存在缝隙,从而形成安全通道。因此可见柱承担的功能责任比梁大,柱不能先破坏。为了保证柱是在最后失效,我们要有意识把梁设计成相对薄弱的环节,使其破坏在先,以最大限度减少可能出现的损失。如果梁柱等同看待,企图让他们都“坚不可摧”,则可能会造成同时破坏,后果会更糟糕,损失会更大。实现强柱弱梁的优点有三个方面: (1)梁的破坏一般只影响本层与相邻上层,梁属于局部性构件;而柱子的破坏要影响其上各层,相对来说柱是全局构件。(2)梁的塑性铰出现在两端,一般可以最多出现三个,才能达到最终结构破坏,吸收耗散外部作用的能量多;而柱一般只是一个,吸收耗能量相对很少。(3)作为构件,柱的截面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截面材料利用充分,塑性变形余度小;梁以受弯为主,在跨度方向,弯距分布不均匀,在同一截面也不均匀,截面材料利用效率较低,因此在设计时,梁的截面尺寸也比较大,所以在塑性变形,应力重新分布时,调节余度和潜力相对也较大 让我们看看在结构体系中到底有哪些具体的指标在控制着梁和柱的刚度和柔度。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6.2.2和6.2.3中说明要人为的增大柱端弯距设计值。即是体现了强柱的原则。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5.2.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乘以调幅系数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这个规定就是体现了弱梁的原则。 第二原则:抗剪力刚,抗弯曲柔。避免构件(梁、柱、墙)剪力较大的部位在梁端达到塑性变形能力极限之前发生非延性破坏,即控制脆性破坏形式的发生,即所谓“强剪弱弯”;就是抗剪力刚,抗弯曲柔。 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是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地震作用下常见的破坏形式。其中弯曲破坏属于延性破坏形式,柱发生弯曲破坏可以拥有较大的非线形变形而强度和刚度降低较少;而剪切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形式,柱发生剪切破坏常常伴随着刚度和强度的较大的退化,破坏突然,对结构整体安全性影响也较大。 抗剪力刚,抗弯曲柔结构设计目的就是尽量使结构在遭受强烈地震作用时出现延性破坏形式,使结构拥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柱,为了实现“强剪弱弯”的设计目的,在确定柱的剪力设计值时,根据柱端弯矩得出剪力的基础上,对剪力设计值进行了调整,即:V=Vc(Muc+Mlc)/Hn 一级:Vc1.4;二级:Vc1.2; (1)三级:Vc1.1。式中:VC剪切增强系数;Hn是柱的净高;Muc、Mlc分别为柱的上、下端顺时针或反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按照上面的设计方法,当柱端弯矩效应等于柱端弯矩抗力时,柱端抗弯达到极限状态。但此时,从式(1)可以看出,由于剪切增强系数Vc存在,此时柱端承受的剪力效应要小于剪切设计抗力,如果不考虑材料强度、几何尺寸等随机因素的影响,那么柱端弯曲破坏一定会先于剪切破坏发生,这样就很好地完成“强剪弱弯”的设计目的。 第三原则:节点刚,构件柔;在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中应满足: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梁、柱)的承载力,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应有可靠的锚固。通过各类构造措施保证将出现较大塑性变形的部位确实具有所需要的非弹性变形能力。在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框架节点主要承受柱传来的轴向力、弯矩、剪力和梁传来的弯矩、剪力。框架节点是框架梁柱构件的公共部分,节点的失效意味着与之相连的梁与柱同时失效。另一方面,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屈服的前提是钢筋必须有可靠的锚固,相应地塑性铰形成的基本前提也是保证梁柱纵筋在节点区有可靠的锚固。 国内外大地震的震害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地震中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破坏的主要形式是节点核芯区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节点区的破坏形式为由主拉应力引起的剪切破坏。如果节点未设箍筋不足,则由于抗剪能力不足,节点区出现多条交叉斜裂缝,斜裂缝间混凝土被压碎,柱内纵向钢筋压屈。节点破坏严重的会引起整个框架倒塌。节点破坏后的修复也比较困难。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的6.2.15中说明,框架的节点核芯区域应符合下列要求。 6.2.15框架节点核芯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一、二级框架的节点核芯区,应进行抗震验算;三、四级框架节点核芯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2)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在结构构造措施上就是具体这些。 6.3.14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本章6.3.8条采用,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配箍特征值。 结束语: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柔度知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不是绝对的概念。到底是刚多一些好呢,还是柔多一些好呢,这正是结构设计师在工程中应当把握的灵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区智能家居安装维护协议
- 企业人事增员协议书范文
- 2025至2030年中国益生酶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农产品批发市场租赁及经营管理协议
- 商业租赁项目意向协议
- 绿色能源1000吨年地热能发电站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持续绿色50MW生物质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可持续绿色1000套年绿色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绿色低碳环保纺织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 绿色低碳1000吨日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62)
- 国网安规培训课件
-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解读
- 机械设计方案评审
- 《婴幼儿睡眠习惯培养》课件
- 公司有关进一步改组股份合作制实施方案
- 房建工程监理规划范本
- 高速通信管道迁改施工方案
- USP 62-非无菌产品的微生物检验特定微生物的试验CN
- 2025-2030年地域风味酱板鸭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一季度全院难免压疮风险评估上报总结分析(二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