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思英译_红楼梦_的生态翻译学诠释.pdf_第1页
霍克思英译_红楼梦_的生态翻译学诠释.pdf_第2页
霍克思英译_红楼梦_的生态翻译学诠释.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者简介 刘艳明 女 山东青州人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王晨 女 安徽宿州人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讲师 硕士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霍克思英译 红楼梦 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刘艳明王晨 中国矿业大学 徐海学院 江苏徐州221008 摘 要 生态翻译学是从生态学的视角对翻译进行的 综观整合性研究 取向于研究译者与翻译生态 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解读霍克思英译 红楼梦 认为其成功是霍克思对翻译生态环境不 断适应和选择的必然结果 为 红楼梦 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红楼梦 适应和选择 译者 翻译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8610 2012 06 0051 03 红楼梦 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自从其问世就受到了世 人的瞩目 据统计 从 1830 年至 1986 年近 160 年间就出现 了 9 种英译本 1 46 52 既有全译本 又有节译本 是中国文 学史上英译本最多 英译历史最长的作品 其中 大卫 霍 克斯 David Hawakes 和约翰 闵福德 John Minford 的译本 The Story of the Stone 以下简称霍译本 是 红楼梦 的第一 个英文全译本 译本语言精确优美 几乎是逐句翻译 力图 保持原本的风味 考订严密 有根有据 备受海内外红学界和 翻译界褒奖 2 生态翻译学是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提 出的翻译新理论 它将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进行隐喻类比 取向于研究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认为翻译是 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 3 16 生态翻译学从 适应 与 选择 的视角对翻译的本质 过程 原则 方法 标 准等进行了全新的描述和解释 为我们重新审视和解读各种 翻译现象和翻译思想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目前关于霍 克思及其英译 红楼梦 的研究集中于从语言学 文学 翻译 和文化视角等对译本进行规定性的批评和比较 本文拟从生 态翻译学的视角重新审视霍克思翻译 红楼梦 的实践活动 以期为 红楼梦 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一 译者的适应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过程是 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交替 进行的循环过程 4 具体来说 翻译过程是译者对以原文为 典型要件的翻译生态环境的 适应 和以译者为典型要件的 翻译生态环境对译文的 选择 译者 适应 的是原文 原 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 适应的目的是求存 生效 适应的手 段是优化选择 而且 译者的适应和选择是多维度 多层次 多方面的 整合适应选择度 最高的翻译就是最佳翻译 成 功的翻译在于 能够多维度地适应了包括社会 时局 动机 读者 文本等在内的翻译生态环境的结果 3 107可以说 霍 译 红楼梦 在英语世界读者中取得的成功是他不断 适应 与 选择 的必然结果 一 对 需要 的适应 根据生态翻译理论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 也是翻译生态 环境中的重要因素 译者的适应和选择也包括 适应和选择 个人的生存需要 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 3 102 因此 译者从 事翻译活动首先是对个人 需要 的适应 当译者的翻译行 为满足了其个人在情感 兴趣 爱好和成就等方面的 内在的 动因和目标 后才能转化为其对翻译工作的不懈投入 霍克 思非常喜欢 红楼梦 上大学时第一次读 红楼梦 就被 书 中描述的大观园悲欢离合的故事和其中揭示的多彩社会生 态所深深吸引 5 正是由于对 红楼梦 的满腔热爱他才 能把翻译 红楼梦 当成全职工作 不惜辞去牛津大学中国文 学教授的职位 花费 10 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一重任 正如他 在译本第一卷序言所写 如果我能够将这部中国小说带 给我的欢乐表达出一小部分 我也就不枉此生了 6 45 46 二 对 能力 的适应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以 译者为中心 7 的智力活 动 因此译品的优劣与译者的能力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胡 庚申说 为了提高译品 整合适应选择度 的目的 译者总 是在可能的情况下 从消极方面来说 尽量不译那些自己无 把握的或把握不大的作品 从积极的方面来说 尽量选择那 些与自己能力相适应 相匹配的作品翻译 3 104霍克思是英 国著名汉学家 翻译家和红学家 他于 1948 至 1951 年间在 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研究生 师从罗常培等人 研究屈原 1959 至 1971 年间在牛津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 他的汉语功 底深厚 精通中国古典文学 翻译过 楚辞 战国策 陶 潜诗集 李贺诗集 等 受到英语读者的喜爱 可以说 正 15 语文学刊 外语教育教学2012 年第 6 期 是由于霍克思选择了 与自己能力相适应 相匹配的作品 才 能取得翻译的成功 也验证了企鹅出版社选择霍克思来翻译 红楼梦 是明智之举 三 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 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 活动 这里的翻译生态环境是指 原文 原语和译语所呈现 的世界 即语言 交际 文化 社会以及作者 读者 委托者等 互联互动的整体 1 105翻译生态环境是影响译者做出最佳 适应和选择的集合 是翻译成功的决定因素 1 对原文的适应 红楼梦 描绘的不仅是宝黛间凄婉 的爱情悲剧 更是复杂的社会现实 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 宗 教 民俗 教育等诸多方面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它 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被誉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精品 是 18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巨著 被誉为中国古典四 大名著之一 要想把原作中的文学审美意义和文化信息传 递给译语读者并非易事 霍克思 力求翻译 每一样 东 西 因为在他看里 这虽然是一部 未完之作 但却是由一 位伟大的艺术家以他的全部心血写就 书中的任何细 节都有其目的 都应该进行处理 6 46因此 他在翻译的过程 中抱着近乎虔诚的态度努力做到逐字逐句地翻 连双关语 诗词的不同格式都要表现出来 林以亮曾经指出的 霍译 本最令人叹服的一点在于 原著中任何一个小小的单字都不 曾放过 8 2 对委托者的适应 翻译委托者是指 任何能够促进或 阻止文学创作和翻译的力量 包括个人 政府或政党有关行 政部门 或权力机构 以及报刊 杂志 出版社等 9 91 97 对 译者翻译行为起着限制作用 直接影响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翻 译策略 霍译 红楼梦 的委托人是英国最具权威的企鹅出 版社 企鹅出版社将 红楼梦 列为企鹅经典丛书 定位为适 应不同阶层的读物 走的是英美图书市场 这就要求译本要 有很强的可读性 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到轻松 愉快 霍克斯在谈到译本的定位和翻译目的时说 我当时就想我 的翻译内容不需要考虑多少学术性 我只要考虑如何再现这 部小说就行 毕竟出版商是企鹅集团 我要把整部小说都译 出来同时还要让英国的读者乐读 能够读出我读这部小说时 感受到的快乐 10 3 对读者的适应 生态翻译理论认为读者是 翻译生态 环境中的重要元素 3 142 译者和译品要 长存 必须符合生 态环境中的读者需求 霍译本之前的版本 尤其是 1900 年 1960 年的译本 针对的是英语国家普通读者 译者在翻译 中都对原文做了大量的压缩和改编 11 64 20 世纪 70 年代 中国古典名著迎来了 全译世代 11 80 1975 年 由柳无忌 和罗郁正主编的英语世界第一部较为完整的中国古典诗歌 选集 葵哗集 1977 年 余国藩教授翻译的第一个 西游记 英文全译本出版 1977 年 陈莉莉翻译的第一个 西厢记诸 宫调 英文全译本出版 就 红楼梦 的读者而言 他们需要 能够更吸引他们兴趣的全译本 而且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 了大量从事亚洲及中国研究的 专业读者 他们需要出自专 业人士的完整 权威的译本 所以尽管霍译本的读者定位为 广泛的英语读者 而不是搞学术研究的学者 霍译本却也适 应了这些专业读者的需求 二 译者的选择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 在翻译过程中要不断地在原语和 目的语之间进行权衡和选择 以满足翻译生态环境的需求 译者的选择贯穿翻译的全过程 体现在翻译的不同层次 不 同方面 一 翻译底本的选择 由于成书过程 政治原因和流传过程等诸多因素导致 红楼梦 的版本众多 各版本的内容不一致 要想做到真正 的全译必须首先考虑版本的问题 关于底本的选择 霍克思 认为 有两种处理文本的方式 一种是选择他认为最好的底 本 并根据此进行翻译 一种是根据不同的版本选择最好的 故事创立自己的版本 12 159霍克思选择了后者 他说 在翻 译这部小说时 我发现无法忠实于某一个版本 在第一回 中 我主要依据高鹗本 因为与其他版本相比 虽然它有着更 少的趣味性 却有着更强的连贯性 但在随后各回中 我却 时常参照手抄本 而在极少数的地方 我甚至自己做了小小 的改动 6 45 46为了保证故事内容和情节的完整性及前后 一致 霍克思还对各个译本进行了比较 选择和编辑 甚至修 订了原著的一些错误 形成了自己的版本 在他看来 对于 一个当代翻译工作者而言 根据任何现存版本进行完全不偏 离原作的翻译都是不可能的 13 18正是由于霍克思对底本 的精心选择和编辑才能够成就一个 最好的故事 使读者能 够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的需要 二 翻译策略的选择 为了帮组译文读者减轻阅读障碍 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霍克思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运用替代 删改和增加等方 法对译文进行了创造性地改写 比如 在涉及宗教用语的翻 译时 他用基督教词汇代替佛教词汇 他用 Bless Holy 和 Lord 等基督教用语替换原著中的 阿弥陀佛 在翻译 贾雨村的名字 姓贾名化 表字时飞 别号雨村 时 他将 名 表字 别号的概念全部删去了 只保留了 贾雨村 这个小 说中常用的名字 避免译语读者产生混淆 另外 在翻译过 程中他还增添了许多解释性的语言 因此霍译本通篇没有一 个注释 霍克思在序言中写道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在原作 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信息 本人对此并不愧疚 因为这有利 于目的语读者对原作的理解 当然 也可以采用脚注的方 法 但对我来说 阅读满篇带脚注的文章就像戴着脚镣连续 打几个小时的网球一样吃力 这些少量添加的内容并没让 我远离原作 同时 我也相信当今的翻译家没谁可以不做一 些处理 就能将原作原封不动地传呈给译语读者的 13 18正 是由于归化策略的运用 使得读者在读译文时感觉不到翻译 腔 而像是用英文写的一部中国古典小说 霍克思的选择是 为了适应特定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读者而作出的本能选择 三 书名的选择 红楼梦 的书名流传有 石头记 情僧路 风月宝 鉴 金陵十二钗 等 霍克思选择了 石头记 而不是 红 楼梦 这也是他为了适应特定翻译生态环境所作出的选择 他在译本前言里说 有一点比喻 石头记爱好者可能会在我 的译本中忽略过去 这就是小说中到处可见的红字 小说标 题之一的开头第一个字 就是红字 红是一种象征 它有时代 25 翻译研究刘艳明王晨 霍克思英译 红楼梦 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表春天 有时代表青春 有时代表好运或者繁荣 在整个小说 中一再出现 不幸 在英文中 红除了代表青年们玫瑰色的 脸和朱红色的嘴唇以外 没有那么多的含义 我觉得 中国 的红 可以译成英国的金色和绿色 春天 绿色的春天 金色的青年男女 等等 我知道这里有一点损失 但我 还没有本领采取其他办法 6 45而且他认为 既然是全译 包括原书 120 回 按照全书以通灵宝玉入人世为顽石的情节 主线 改题为原始的书名 石头记 自有道理 另外 在西 方读者心里 红楼 与 梦 结合下的意象极富情感启示与 意念 充满了魅力与神秘 容易把大家引入歧途 使之误认为 是一部哥特小说 14 四 分卷方式的选择 霍译 红楼梦 分为五卷 第一卷为 The Golden Days 包 括前 26 回 第二卷为 The Crab Flower Club 包括 27 回 53 回 第三卷 The Warning Voice 包括 54 回 80 回 第四卷为 The Deb to Tears 1982 包括 81 回 98 回 第五卷 The Dreamer Wakes 包括 99 回 120 回 这与原书只有三卷的 分卷方式不同 而且霍克思将每卷根据内容的不同重新命 名 这种新的分卷方式增强了译本的可读性 也更符合西方 读者的阅读欣赏习惯 五 其他选择 霍克思还通过序言 附录等方式增加了相关知识 以帮 助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红楼梦 第一卷序言对 红楼梦 这部小说 相关的红学问题以及自己翻译的得失体 会进行了详尽的介绍 第二卷序言介绍了前八十回文字中由 于高鹦的校订造成的前后不一现象 以及译者的处理方法 第三卷序言涉及 红楼梦 成书过程的详细讨论 第四卷序言 说明了成书的复杂情况和作品内容的不确定性 第五卷序言 则结合该卷内容概述了小说的最后结局 在附录部分 第一 卷附录对 金陵十二钗 进行了说明 第二卷附录介绍了汉语 律诗韵律 中国的骨牌知识以及该卷中一些谜语的谜底 第 三卷附录介绍了丫头与小厮的体制 第四卷附录中对中国八 股文以及琴与知音进行了说明 第五卷在正文前对拼写和汉 语拼音系统进行了注解 在正文后对贾家及王家的家谱及该 卷出场人物姓名进行了说明 这些都有助于译语读者了解 中国文化和原文所负载的文化信息 三 结语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 文化的转换 而且受到翻译生 态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翻译生态环境是影响翻译主体 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 15 译者必须在以原语 和目的语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不断的权衡和选择 作 出能够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才能够取得翻译的成功 霍克思及其译本的成功就在于对翻译生态环境进行了多维 度地适应和选择 16 参 考 文 献 1 陈宏薇 江帆 难忘的历程 红楼梦 英译事业的描 写性研究 J 中国翻译 2003 5 2 沉痛哀悼霍克思先生 J 红楼梦学刊 2009 8 3 胡庚申 翻译选择适应论 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4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解读 J 中国翻译 2008 6 5 傅莹 忆霍克思先生 N 人民日报 2009 10 09 15 6 David Hawkes 1973 The Story of the Stone Vol 1 M London Penguin Books 7 胡庚申 傅雷翻译思想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J 外国语 2009 3 8 林以亮 红楼梦西游记 M 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76 9 Lefevere A 1984 That Structure in the Dialect of Man In terpreted J Comparativ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