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历史周周练5.doc_第1页
2010届高三历史周周练5.doc_第2页
2010届高三历史周周练5.doc_第3页
2010届高三历史周周练5.doc_第4页
2010届高三历史周周练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届高三历史周周练5考试时间 :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1对早期雅典贵族政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为国家权力进一步下移提供了可能 B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和终身任期制 C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缓和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2梭伦改革的“解负令”反映了改革前( )A君主制与民主制的矛盾 B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D君主与平民的矛盾3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 )A奴隶主和奴隶 B贵族和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D农民和手工业者4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 )鼓励发展工商业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设立四百人会议 成立公民陪审法庭A B C D5古代雅典民主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人民权威的是( )A以财产多寡确定政治权利多少 B废除债务奴隶制C创立了四百人会议 D创立了“陶片放逐法”6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 公民大会 “四百人会议” 陪审员A B C D7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看到( ) 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 B C D8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在生活中最可能不会遇到的情况是( ) A带着商船队用橄榄油换来了波斯的丝织品和粮食 B回到比雷埃夫斯港,指挥自己的大批奴隶搬卸货物 C回家的路上遇到自己儿时的邻居,如今已成为“六一汉” D休息一天后去参加四百人会议 9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Neminemlaede imoomnes,quantum potes,iuua!即: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10(08广东单科)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 )A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 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 D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11“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百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对以上汉书.识货志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 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作者是站在劳动人民的角度看问题的. 作者已能着眼于生产力的角度考察社会政治问题.A. B. C. D.12(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上述言论出自( )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1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 重农抑商 “燔诗书而明法令” 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实行连坐法A. B. C. D.15.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商鞅 C荀子 D老子16.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17秦朝的下列措施能否定商、周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的是 ( )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皇位继承制 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A B C D18.商鞅变法中直接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是( ) A.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B.移风易俗 C.制定连坐法 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19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 )北魏统一北方 民族融合 先进文化的吸引 民族矛盾尖锐 A B C D20据成书于公元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某事件后:“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21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A. 整顿吏治 B. 与汉族通婚 C. 迁都洛阳 D推行均田制 2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 )A. 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 实行租调制 D. 革除旧俗23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民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B各民族间的战争C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少数民族不断内迁24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民族融合的潮流 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 A B C D25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 露田又叫桑田,可以买卖 D.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2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A摆脱柔然威胁 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C减少改革阻力 D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7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 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28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29见下表,孝文帝推行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拓拔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A.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B.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C. 改鲜卑人为汉人D. 消灭了鲜卑陋习30对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改革内容都涉及到军事方面 B都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改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改革的过程一帆风顺二、材料解析题31(2008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 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请回答:(3)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两次著名的改革或变法?(4分)(4)材料二中的“坏井田,开阡陌”的主要含义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8分)(5)材料三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6分)(6)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说明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两次重大改革或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12分)2010届高三历史周周练5考试时间 :60分钟 分值:100分姓名: 班级: 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二、材料解析题(40分)31、2010届高三历史周周练5考试时间 :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题,共6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DCBDDDDCCABADBB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AADCDAAACDAABC二、材料解析题答案要点:3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2分)立军功;努力耕织 (4分)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弄峻法。(4分(3)秦国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4分)(4)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