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填空1、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把史记中的“本纪”省称“纪”,“书”改称“志”,不用“世家”,“列传”简称“传”。)2、艺文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隋书是第二部。3、三国志分载三国史事,共六十五卷。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4、南朝宋人裴松之(372-451),为三国志做了详细的注解与补充。从补缺、备异、纠谬、论辩等四个方面为之做注。5、晋书由唐房玄龄等人撰写,因唐太宗撰写了书中宣帝纪、武帝纪、陆机传、王羲之传四篇卷末的“论”,故旧本亦题“唐太宗文皇帝御撰”。参撰人除了房玄龄、诸遂良等二十余人奉敕编撰外,参撰人敬播、李淳风、李延寿等人均是当时的一流人选。晋书在唐代所修的八部“正史”(梁书、陈书、南史、北史、晋书、隋书、北齐书、周书)中占重要地位,是官修史书的一部典型范例。5)南朝梁刘孝标曾为世说新语作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是最好的。6)刘孝标世说新语注与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并称优秀注本。7)隋书的十志,原为梁、陈、齐、周、隋五代史而作,称“五代史志”。(隋书十志包括:仪礼志7卷,音乐志、律历志、天文志各3卷,五行志2卷,百官志、地理志各3卷,食货志、刑法志各1卷,经籍志4卷。)8)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第二部史志目录。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著录,后附佛、道二录。9)隋书经籍志继承四部分类体系,并在历史上第一次以经、史、子、集类目名称,概括各部所包括图书的内容性质。对后来公、私家目录的修撰产生重大影响。10)三通:通志、通典、文献通考11)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12)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通史,这部书绝不仅仅是一部制度史。通典一书共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法、州郡、边防.而是将食货居于全书之首。13)通典是典章制度通史的首创,这种分门析目,以类相从,原始要终的典志体的出现,是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开拓了历史研究与撰述的另一个新领域。14)宋末元初胡三省资治通鉴注音(偏重于注音)。陈垣通鉴胡注表微15)通志二十略: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谥、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灾祥、昆虫草木。16)清代三大史学考据名著:赵翼廿二史札记与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17)章学诚是浙东学派的殿军。二、解释字词1、(及夫子没而微言绝)微言:精微的语言 2、(七十子终而大义乖)乖:违背 3、(理军旅之陈)理:演习 4、陈:战车 5、(而孙吴之术兴)孙吴:孙武和吴起,战国时都以善用兵器知名,后世多以孙吴称6、(陵夷至于秦暴)陵夷:衰弱)历史发展 7、(时独有一叔孙通略定礼仪)独:唯独 8、(天下唯有易卜)唯:只9、 (时师传读而已)传:传授 10) (天下众书往往颇出)往:常常 11(皆诸子传说)传说:诸子传说 12)(在汉朝之儒)在:考察13) (遭巫蛊仓卒之难)仓卒:事变,突发事件 14) (传或简编) 简编:简策因编绳腐朽重新编次而错乱15) (学者罷老且不能究其一艺)罷:通“疲”,疲劳 艺:学问 17)(是末师而非往古)是:认为正确18)(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诣:登门拜访;中表:内外亲属 20)(有师资之尊)师资:指孔子向老子请教礼制之事。21)(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奕世:累世 22(孔融被收)收:逮捕 23)(中外惶怖)惶怖:惊恐 24)(其利断金)利:功利 25)(其臭如兰)臭:气味 26)(非摄生之道)摄生:养生 27)(不复自检括)检括:检点约束 28)(大业崇之)大业:指帝王之业29)(则成钦明之德)钦明:处理政务中严肃恭谨、明察是非。 30)(匹夫克念)克念:能时刻思念31)(随时之义深矣)随时: 顺应时势 32)(言无得而称焉)无得:无法表达 32)(隳紊旧章)隳紊:败坏,紊乱33)(陵夷踳驳)踳驳:舛谬杂乱,驳杂 34)(贤文递变,不恒厥体,榷而为论递:交替;厥:代词,相当于“其”;榷:商讨,研究35)(爰逮中叶)爰:发语词;逮:到,及 36.(故其书受嗤当代,良有以焉) 嗤:嗤笑; 良:确实;以:原因 37.(据行事,仍人事,就败以明罚)行事:历史事实;仍:遵循;就:假借 38.(假日月而定历数,籍朝聘而正礼乐)假:凭藉;籍:通“藉”,假借 39.(微婉其说) 微婉:精微微婉 评论 40.(为不刊之言)刊:更改 41.(故能弥历千载)弥:长久 42.(寻其体统)体统:体例 43.(四海幅裂)幅裂:分裂 44.(为纪传者则规模班、马,创编年者则议拟荀、袁)规模:仿效;议拟:模仿,模拟 45.(而国语之风替矣)替:衰微不振 46.(而语饶重出)饶:绕弯 47.(无累尤深,遂使学者宁习本书) 无累:繁冗累赘 本:原来的 48.(且撰次无几,而残缺遽多)无几:没有多少时间;遽:逐渐的 49.(常思风塵之变以逞其志)风塵:变乱;逞:放任 50.(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言以会陛下之意)闲:熟悉;谄谀:谄媚; 會:迎合51.(谢安石有朝堂之量,不闲将略)朝堂:执掌朝政 闲:熟悉,懂得 52.(今大敵垂至)垂至:即将到来 53.(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 经:经历 54.(吾其左衽矣)左衽:指被前秦所掠 55.(徐徐其釁而图之,既不复宿心) 釁:缝隙。这指过失、机会。 宿:良心,好心 56.(攝书置 上) 攝:收57)每论家国一政,而胡、越相悬;叙君臣一时,而参、商是隔;此其为体之失。(译:每次议论国家的同一政事,就往往向北方的胡人、南方的越人一样分散开来;叙述君臣之间同一时期的事情,往往像西方的参星、东方的商星一样分离开来,这是史记作为通史体裁的缺点。)58)言皆精练,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自尔迄今,无改斯道。(译:记言都十分精微干练,记事十分完备周密。所以做学问的人容易研究探讨,容易在它上面收到功效。自班固那时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改变这种做法。)【刘知几看好汉书的理由】三、名词解释1)范晔 南朝宋史学家。字蔚宗,顺陽人。出生官僚世家,音出继给堂伯范宏之为子,袭封武兴县侯。初任彭城王刘義康的参军,累迁尚书吏部郎。元嘉九年(432),因事触怒刘義康,放为宣城太守。后官至左衔将军,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被人控告与谋拥立刘義康为帝,以谋反罪处死。范晔于元嘉元年被降职,不得志,于是删编众家后汉书成一家之言,前后二十余年,至死尚未完成。范晔将众多后汉书删减成一部,且疏而不漏,为后世东汉历史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陈寿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3) 三国志 作者陈寿,是一部纪传体分国史,仅有纪传无表志,包括魏书蜀书吴书共65卷。记事上起东汉末黄巾起义,下迄吴灭亡,西晋统一。三国志以魏为正统,魏国君用纪,蜀吴称传,但均用编年体方式,名为传实为纪。它选材十分谨慎,如空城计等不确切的史事便不记载。它为各阶层的人物立传,内容简约,反应当时的社会风气。三国志是现存唯一的记录三国历史的史书。2)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小品集。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3)水经注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地理著作,北魏郦道元撰。三国时的桑钦写了水经一书,郦道元作注,得名水经注。水经注全书扩充为三万字,记述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水道,包括了黄河、长江、淮水、渭水、沔水、/济水、洛水等主要河流。水经注名为做注,实同创作。全书以水道为线索,详述每条水道的源流走向,同时描绘沿线地区的山菱物产、城邑建置、风土人情、古迹传说等。 水经注集中国6世纪以前地理学著作之大成,是历史地理学、水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考古学、水利学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对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偶那个过和世界地理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同时它又是一部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4)郦学 水经注经长期辗转抄录,脱误严重。明清以来,研究此书的学者有数十家之多,形成专门的“郦学”。郦学是指针对郦道元的水经注的研究,一般可分三大学派:考据学派、词章学派以及地理学派。水经注是继山海经、尚书禹贡 、史记河渠书、汉书地理志之后的重要地理著作。张岱说:“古人记山水,太上有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南宋蔡圭撰补正水经三卷,已亡佚。明清学者十分重视水经注,世人称郦学。5)刘知几 刘知幾(661-721年),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讳,改以子行。生于唐代名门,父(刘藏器)、兄(刘知柔)都是唐高宗和唐玄宗时的官僚,并以词章知名于世。刘知几因家学渊源,自幼博览群书,攻读史学,后又致力文学。高宗永隆元年(680)中进士,授获嘉主簿。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历任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等职,并监修国史。曾参与修撰则天皇后实录因与监修大臣不合,愤而辞去史职私撰史通,并于景龙四年(710)完稿。开元九年(721),因长子刘祝犯罪流配,诣执政诉理而触怒玄宗,被贬为安州都督府别驾,不久病逝,终年六十一岁。6)史通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注,作者刘知几。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在北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前已佚,全书今存四十九篇。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7)史学三长 史才”、“史学”、“史识”三长,尤以史识最为重要。所谓才,是指史家应有的才具,即在考核史料、叙述事编纂技巧方的能力。所谓学,是指史家志有的学问,即要掌握广博的史学知识及其它有关知识,掌握充分的史料。所谓识,是指史学应有的见识,即辨明是非,有正确的见识、观点,还包括疾恶扬善、秉笔直书的品德和胆识。7)杜佑 唐代重要的政治家和著名的史学家。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名门,以荫入仕,历任玄、肃、代、德、顺、宪宗六朝,官至校检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齐国公,死后册赠太傅。8)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该书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全书分工合作,集体完成。司马光的主要助手有刘攽、刘恕和范祖禹三人。刘攽负责两汉部分,刘恕负责魏晋南北朝部分,范祖禹负责唐代部分司马光则在三位助手编撰的“叢目”和“长编”的基础上剪裁熔铸,杀青定稿。)9)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司马池之子。宋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历官天章阁待制兼侍讲、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等。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10)纪事本末体 纪事本末体,它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 11)袁枢 字机仲,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孝宗龙与元年(11630)进士,历任温州判官、太府丞兼国史院编修等官。著作有易傳解義及辩异童子问等。袁枢生平精研经学、史学,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12)顾炎武(1613-1682) 明清之际思想家和学者。初名绛,明亡后改为炎武,字宁人,江苏昆山人,学者称亭林先生。年轻时参加“复社”,进行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军南下,他参加了苏州起义和保卫昆山的抗清斗争。四十五岁开始游历和考察中国北部地区,晚年居山溪华阴。 康熙二十一年(1682)从华阴至河东,卒于山西沃曲。他一生始终抱定经世致用为宗旨,潜心治学,以严谨精勤的学风和朴实的经验归纳方法,广泛涉猎经学、史学、方志、舆地、音韵、文字、金石、考古以及诗文等。日知录体现出顾炎武崇实致用的治学精神、严谨缠密的考证方法,以及他对学术领域的开拓,于一时学风影响甚巨。对清代学术文化的整体发展而言,也显示出深远的范式作用。在中国学术思潮从宋明理学向清代朴学的转化过程中,作为一个开风气者,顾炎武及其日知录的历史地位无可替代。13)王夫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即万历四十七年康熙三十一年),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年隐居于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明末清初大儒。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七年(1619)。在父朝聘、兄介之教育影响下,少时读儒家经典,注重实际,关心时局,喜从人问四方事,凡江山险要,士马食货,典制沿革,皆极意考究。14岁中秀才,思宗崇祯十五年(1642)与其兄同中举人。【读通鉴论的主要内容:作者对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 对一些历史问题进行专题性的评论 对论史方法与读史方法的评论。】14)文史通义 文史通义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是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的代表作,与刘知几的史通一直被视作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双璧。章学诚撰写文史通义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阐发史意或史义。文史通义这不古代史学理论的巅峰之作,其通行本因印行于开封而被称为“大梁本”。全书由内篇五卷、外篇三卷组成。内篇为文史论文,外篇为方志论文、序列。15)章学诚 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位杰出的史学评论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史学,也提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他对编纂史书的具体做法,又表现在他所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章学诚在这部书中提出了“经世致用”、“六经皆史”、“做史贵知其意”和“史德”等著名论断,建立了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同时还在总结前人修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志属信史”、“三书”、“四体”、“方志辨体”和建议州县“特立志科”等重要观点,建立了方志理论体系,创立了方志学,从而奠定了章学诚在清代史学上的重要地位。【章学诚为何如此强调史意的重要性呢?他认为史学主要包括史事、史文、史义三个部分,其中史义是灵魂,因此最为重要。他在篇中说:“孔子做,盖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孔子自谓有取乎尔。”据此,章学诚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文史通义,表明他希望通过对史书和史文的研究达到通晓史义的目的。】 四、简答题1、汉书与史记在体例上的区别1)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黄帝,下迄汉武凡属数千年的历史。汉书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断代史,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汉高祖元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2) 体裁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史记中入本纪的标准是:重实不重名,。如:项羽、吕后入纪;而在汉书中是重名不重实,维护的是儒家的名正言顺 。史记“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目的是寻找历史发展之规律,反映历史现实。项羽、王莽不入纪而入列传。汉书奉刘氏正统思想,故只有刘氏帝王入纪,高祖排于首。3)世家史记:司马贞史记索引“世家者,记诸侯之本纪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史记中入选世家者,不在年代之久远或封地之大小、名分之有无,只在乎有功或有德于天下:如陈胜、孔子,都是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要影响之人。汉书:没有世家,受大一统思想和统一政权之影响,毋须用此体例区分正统和其他政权。4)列传史记不拘社会之阶级、贤与不肖,只限对社会有影响力者例:刺客、侠客、滑稽等列传。重视对历史发展有影响力的人物全面的社会史,其体例、编次、传目自由,例:李将军列 传、匈奴列传、卫将军骠骑列传,而且体例是根据历史发展之变化来展开。汉书西汉人臣之传记加入外戚、皇后、宗室删去刺客、侠客、滑稽。体例严谨,突出名礼:以人物名称为传目,列外族于诸大臣传后,置王莽传于最末。重视上层有影响力的人物帝王史;重视严格体例,遵守儒家正统思想,将贰臣贬于最后5)志汉书:新增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6) 体例的差别根本在于二人背后治史理念的差异: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目的是为了探究历史发展规律,重通变思想、重历史现实、重社会各阶层、重表现历史发展之脉络、用通史(重人的精神)。汉书:重刘氏正统,用断代史、重上层社会、重正统、重体例之严谨(儒家道统)。2、论述世说新语的史学价值1)全书以人物为中心,分类叙事。按照所记录内容,分为三十六门。2)本书内容涉及了当时社会许多层面,帝王将相、士庶僧道均有记述,比较集中的体现了他们的生活情趣、思想状态。反映出当时的社会风气,体现了魏晋风度的主要特征。同事,也涉及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3)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风尚、道德观念、生活习惯,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4)本书语言隽永、情节生动,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5)世说新语是中国最早的小说,在此之前,人们都已“三教九流”为代表,不把“小说家”列入其中,认为他是不正经的家派。可三教九流全是说理的,于是有人便准备写一部小说,此人便是刘义庆。他开创了中国小说界的先河,为后人写小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水经注的文学价值水经注开创了山水游记的先河,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唐代李白、杜甫的诗篇里,都吸收了水经注的艺术滋养。宋代人苏轼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这是苏轼对水经注文学语言的艺术感染力的赞赏。郦道元写景文字,遣词精当,大有词组只字,妙绝古今。或用白描,或施浓彩、疏落有致,都能创造出各自不同的意境。文章清丽,富于变化,确实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著作。文笔清丽简约、生动具体,每条注文几乎都可以作为独立成篇的优秀散文,水经注在山水景物描写上,取得了值得珍视的成就。郦道元因叙事写物简明生动、文笔灿烂而被后人称为散文家。因此水经注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散文有过积极影响。隋书的史学价值隋书是唐代官修正史的代表作。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是唐初所修五代史中较好的一部。它的纪传部分有本纪5卷,列传50卷,记载隋朝38年的历史,志的部分有十个门类30卷,记载的是整个南北朝时期的典章制度史,又称五代史志。3、史通在史学理论方面的创建1)对我国古代史官制度的沿革,史书的源流、体例等进行详细的叙述和总结。2)详细探讨了史书编撰的体例、内容、方法等,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就在史料采集方面,刘知幾主张既要广搜博采,又要细心鉴别真伪,慎重取舍。在写作技巧发面,刘知幾一方面主张叙事以简要为尚,认为“夫国史之美差,以叙事为工;而叙事之工者,以简要为主。”另一方面,主张在叙述人物的语言时要“记其当世口语”。4)论述了史家应具备的素养及著述态度。刘知幾认为一个优秀的史家必须具有秉笔直书的精神,即“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5)史通奠定了我国史学理论的基础,对后世的历史编撰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4、资治通鉴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2)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瓶车保险知识培训课件
- (单元培优卷)第4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元高频易错培优卷(含答案)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电焊电极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西城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E3-ligase-Ligand-66-生命科学试剂-MCE
- 3-4-Dimethylidenehexanedioyl-CoA-3-4-Dimethylidenehexanedio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偏瘫康复考试题及答案
- 保健品考试题及答案
- 木材考试题及答案
- 电热器电流热效应课件
- 《贵阳市公共交通场站设计导则》
-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 工业厂房独立基础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职业指导师考试题库及答案(含各题型)
- 企业融资过程中的税务问题解析
- 足球俱乐部股权转让协议
- 电子商务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与案例
- 课件:《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第二版)》第二章
- DB50T 1342-2022 预制菜生产加工行为规范
- 呼吸危重症监护病房管理
- 2025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