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离线作业答案.doc_第1页
文学写作离线作业答案.doc_第2页
文学写作离线作业答案.doc_第3页
文学写作离线作业答案.doc_第4页
文学写作离线作业答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文学写作课程作业姓名:徐彦学 号:717081572004年级:2017秋汉语言文学学习中心:武义电大第一章一、写作具有哪些性质与特点?答:1.写作的主观能动性特征。2.写作的化生性特征。3.写作的书面性特征。二、要提高写作水平,作者需要具备那些修养?答:生活修养、学识修养、思想修养。三、要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能力培养?答:语感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四、语感能力具体表现在写作的那些方面?请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个人语感的培养。答:文章构思、文字表达、文章修改。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观念性材料观念性材料又被称为理论材料,它是指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又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的观点,凡是经过实践验证并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类思想成果,都可以成为人们写作时的观念性材料。它很像几何学中的公理,已经过证明,再作别的观点的根据时,便没有必要再证明一次。观念性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过科学实验证明的科学材料,另一种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被大家公认的常理。前者主要指科学原理和公理定式,后者常表现为民间的俗谚、格言、成语等。一些名人名言,由于说话人本身的权威性,也成了不证自明的公理。2、体验体验就是主体通过实践的方式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观察常常是写作主体以第三者的身份搜集信息,而体验则是主体感同身受地进入生活了解世界。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体验是十分重要的搜集材料的方式。3、主题主题,即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在不同的文体中,主题有不同的名称。在审美文体中,主题是指作品中通过其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为主题思想。在传播文体中,主题是通过信息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观念。在应用文体中,主题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中心意图。而在议论文中,主题又可称为中心论点4、结构、所谓文章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也就是文章中材料的安排,文章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处理。结构也被称为篇章结构。二、论述题1、请你谈谈材料搜集在写作活动中的意义。答:第一,大量吸取各种信息,保证作者在写作时材料充实,使文章言之有物。第二,搜集材料的过程,对于作者特别是审美文体和传播文体的作者来说,是一个积累写作能量、寻求写作动机的过程。写作需要材料,但材料被作者搜集后,并不能马上就变为文章。这就像酿酒一样,放入酿酒的原料后,需要让原料在酒缸中发酵一段时间,才能成为酒。同样,作者也需要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体验、感悟、读解,才可能把外在的写作材料变成自己的东西。第三,触发写作冲动,增加写作热情。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它需要能力与技巧,也需要想像和灵感。特别是艺术性强的文体,更是如此。同样的材料,同样的主题,在写作热情饱满、写作冲动强烈的境况中写作,要比普通状态下的写作效果好的多,这是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的。对写作的人来说,触发创作冲动的媒介很多,但材料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媒介之一。2、在提炼主题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答:(一)提炼主题要求作者敢于大胆质疑索解提炼主题,首先要敢于大胆质疑。所谓主题就是作者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认识。人类出现在这个地球上已经有几十万年,有史记载的人类历史也有数千年,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只要人类仍然生存在世界上,这个过程就永远不会结束。虽然我们的先辈已经给了这个世界许多貌似权威的结论,其实这类结论都仍然只是相对真理。作为一个个体,我们可能年龄小,阅历少,社会地位也相对较低,但我们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环节。真理并非总是和权威在一起,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狂妄自大固然可笑,妄自菲薄更为可悲。不要满足于流行的解释和现成的看法。不要过分迷信从书本上看来,尚未被实践检验证实的结论,必须养成勤于思索的习惯。在真理的探索上,说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最重要的。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只要奋发努力,施展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就可以在人类认识真理的长河中,提出比前人更深刻的见解,对人类作出一份贡献。(二)提炼主题要求作者透过表象认清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本质和现象是客观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性质及此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本质决定于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的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而现象是指直接被我们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外表形态。现象是事物的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现象是比较片面、表面和局部的,而且它多变、易逝。现象中,还有一些是假象。因此,一个作者要想写出深刻的主题,就必须分清现象与本质,练就一双能透过生活的表象看清本质的火眼金睛。(三)提炼主题要求作者宽思路、多角度思考问题世界是复杂的,世界上的诸种事物并非如人们所想像得那样简单。从哲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诸方面的各种联系的统一体,而矛盾的每个侧面又包含着多种角度。因此,我们只有拓宽思路,尝试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提炼主题,做到不因循守旧,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的独特立场和独特思路,特别是要学会从大家都认为正确的问题中寻找缺陷与不足,从大家都认为错误的问题中寻找合理的成分,才能写出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3、组织文章的结构有哪些原则?议论文中提供事实论据,说明文中介绍对象发展演变过程,实用类文章中介绍工作进程和工作情况等,都需要叙述。公文中对涉及写作对象的有关情况,也需要一定的记叙。一个完整的叙述应当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个要素。2、第一人称叙述(主观叙述)在文章中用“我”、“我们”的口吻叙述所见、所闻、所感,这就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因为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又称为主观叙述。这种人称较多运用在总结、日记、书信、自传、游记、回忆录、散文等文体中,近代以来的一部分小说也使用这种叙述。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主体的“我”,不一定就是作者本人。在写真人真事的文章中,“我”就是作者。而在文学作品中的“我”,则往往不是作者,他可能是叙述者兼作品中的一个人物,也可能只是故事的叙述者。3、倒叙倒叙就是把事件结局或者事件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提到开头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制造悬念,开卷兴波,吸引读者,激起阅读欲望4、描写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性语言,把人物、事件、环境的状态和特征形象具体地表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要求充分发挥语言所具有的唤起阅读者相应的表象记忆的功能,通过精心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文字,给读者以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的真实感受,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描写是叙述类文体尤其是文艺作品的一种主要表达方式。在其它议论说理及一般性应用文体中,有时也借助描写来增强表现效果,但切忌滥用。描写从方式方法上分有细描和白描,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从对象上分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5、白描原指绘画中用粗线条不着颜色地勾勒事物的形貌。写作中的白描是指用质朴平实简练的语言,勾勒事物的形象。这种描写,不尚修饰和形容,一般不作细部的精致描绘,形似轻描淡写,一般不用比喻和夸张,但它所凸现的对象特征,却能一目了然,过目难忘。二、简答题:1、阅读鲁迅的孔乙己,认真揣摩其中的叙述艺术特色。答:鲁迅的孔乙己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方式,整个故事都借叙述者“小伙计”的口讲述。但是,作者并不完全认同这位叙述者充满着小市民色彩的观点。因此,隐含作者(创作时的鲁迅)与叙述者“小伙计”构成了双重视角。每当叙述者眉飞色舞地褒贬孔乙己时,我们都能看到在他后面的隐含作者那双严峻深邃的目光。正是这样的双重视角,造成了作品对孔乙己和“小伙计”的双重批判。2、阅读莫言的红高粱认真揣摩其中的叙述人称变化。答:莫言的红高粱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方式,但与一般的第一人称写法不同,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是以作品主人公后代的身份讲述故事,由于叙述者往往未身经或目睹作品中发生的事件,因而他大多是转述作品人物的故事,自己并不进入作品主要情节中去。同时,作者还给叙述者保留了对情节和细节进行某种程度的猜测、想象和补充的权力,这使作品又具有了第三人称写法的某些特征。这种写法在80年代曾经风靡一时,如瀚海、酋长营、支那河乃至风景都采用了这类叙述视角三、练习题:1、人物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练习各一则。2、叙事抒情、写景抒情练习各一段。第四章一、简答题:(一)诗歌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那些内容?答:诗歌审美特征主要包括真切充沛的感情,大胆丰富的想像,蕴涵丰厚的意象,精炼合韵的语言。其中诗歌有无情感,有何种风格的情感,是诗歌审美的最主要特征。因为从诗歌的创作来说,情感容易使诗人产生创作诗歌的冲动,诗人只有在动情后方能展开艺术想象,而纵情的艺术想象方能使诗人捕捉到独特的审美意象,找到准确形象的表现语言。从诗歌的接受来说,只有以情动人,使读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震动,才能收取良好的艺术功效。(二)什么是诗歌的意境,如何营造诗歌的意境?答:诗歌意境的特点在于以精炼的语言和适宜的艺术手法创造出主观情思(意)与生活图景(境)契合的艺术境界。意境中,“意”是主导,“境”是载体。要营构深远高妙的意境,应当注意:一是要提炼诗情,深化立意。二是要独具慧眼,找寻到适当的人、事、物、景,承载负荷情思。三是要把主观之情思渗入客观之境界中,达到“情与景合”、“思与景谐”的和谐状态,才能创造出独具意蕴、富有强烈感染力的诗歌境界。意境的营造功夫其实在诗外,同学们要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自己对美的欣赏兴趣,提高自己对美的欣赏能力。这方面的积累越厚实,创作时越有助于你对诗歌意境的营造。二、练习题(一)用声声呼告的方式,以“哦,亲爱的姑娘!”为题,创作一首爱情诗歌。(二)选取生活中的某一自然现象如风、雷、雨、电,找出其中的象征寓意,创作一首自由体诗。第五章一、简答题(一)什么是记叙类散文,记叙类散文共有哪几种类型?答:记叙性散文是以记人、叙事或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兼用抒情、议论。记叙性散文以写实为主,但其真实性的要求又不似报告文学那样严格。记叙类散文可分为:1.记人散文。记叙人物的散文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周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2.叙事散文。记叙事迹的散文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寄情于事。所叙述的事件可大可小,可一件也可多件,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也可以是片断的组接或特定场景的描写。但一般要侧重选择某一曲折有致、富有情趣和内涵的侧面或场景。3.写景散文。描绘景物的散文偏重描写某处景致,多是游记散文。在写景绘物中融注创作主体的情感,实现情景交融,引领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既给人美的享受,又予人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启迪。好的写景散文融历史、地理、文学价值于一体。(二)什么是抒情类散文,抒情类散文共有哪几种类型?答:抒情性散文主要以人、事、景、物为依托,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体验与评价。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性散文更富于形象性与感情色彩,语言也更讲究诗情画意,近于抒情诗歌。抒情类散文可分为:1.直接抒情散文。直接抒情散文也叫直抒胸臆散文,即以质朴无华的语言直接坦诚地抒发情感。因为这种抒情方式几无凭附,所以特别要注意体验生活,表露真情,否则,易失之直白肤浅。2.间接抒情散文。间接抒情散文分托物言志散文与借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散文通过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理具有一致品性的物的描绘来点染意旨。借景抒情散文即依托与主观情思相通相契的自然景致来抒情写意。(三)什么是议论类散文,议论类散文共有哪几种类型?答:议论性散文是通过具体事例的阐析或形象的描绘展开议论说理、侧重论说的散文。它不同于以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为结构方式的一般议论文,融情、理、形于一炉,合政论、文艺于一体。议论性散文也有主观感受的抒发,但不象抒情散文重在感情,而是重在理智。议论类散文可分为:1.杂文。杂文是文学性与政治性的结合物。行文简练、犀利、幽默,呈现出战斗性的特点。2.文艺随笔。文艺随笔自由灵活,随兴而生,有感而发,不拘一格,行文自如,活泼流畅。与杂文一样,意在说理,但不似杂文尖锐辛辣,而是显得平和从容、真挚亲切。二、练习题:(一)以“往事如烟”为题,写一则记事散文。(二)(游览当地名胜古迹,写一则即景抒情散文。第六章一、简答题:(一)简述小说的涵义。答: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核心,借用叙述、描写等手段来描绘环境、构造情节、反映现实社会与生活的一种叙事文学样式。小说的表现形式非常灵活,可以运用各种描写、叙述方式和各种表现手段来生动地表现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往往通过展现人物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的具体行为、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和意识流动来完成。小说摹写由人的种种活动组成的内容,在叙述的形态上具有强烈的客观性,小说的作者在小说中尽量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情感倾向,他只是冷静、客观、不动声色的站在一边描述事态的发展,在读者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世界里,客观的展现现实生活,但就在作者描绘的客观对象中,间接的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真实态度。(二)人物原型和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是什么关系?答:1.人物的塑造是小说艺术创造的中心任务,要做到个别性、整体性和多面性的统一。个别性。人物性格的本质是“这一个”,即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世界小说史上成功的典型人物,他们身上存在着全人类或某一类人共同的特性,但这种共性并不能掩盖他们的独特的个性。整体性。小说中的人物性格既是个别的、具体的,同时就某一人物的性格而言,又是整体的。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具有前后连贯性。多面性。人是一种复杂的“多棱体”,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面对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时,人的性格表现有时会有巨大的差异。2.人物形象的塑造典型化方法。借用某个生活原型的特点加以想象生发,组织成一个新的艺术形象;用一个人物为原型,再以同类人物的材料补充而成;采用多个原型“拼凑”成一个人物形象的方式,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二、练习题创作小小说一篇。第七章一、简答题:一、戏剧文学的审美特征答:(一)凝练地反映现实生活。戏剧的情节结构要求尽量单纯、集中;演员必须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中活动,剧中展开的矛盾不宜过多,一般主要矛盾只有一个,事件发生的时间要尽量缩短,线索应简化。(二)集中地表现戏剧冲突。戏剧文学需要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戏剧的情节发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进行,然后通过一些必要的发展过程,把事件推向高潮。(三)简洁而又紧张的戏剧动作。戏剧动作包括外部行为动作与内心情感动作。戏剧的动作性要求作家摒弃那些与到达目的无关的枝蔓情节,所以,戏剧的情节节奏相对比较快,显得简洁而又紧张。戏剧动作具有直接目的性。通过戏剧动作,剧本将人物的矛盾冲突和事件的发展直接呈现给观众。二、练习题:将鲁迅短篇小说在酒楼上改编成独幕剧。第八章一、名词解释:(一)报告文学报告文学(Reportage)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这是一种介于新闻、政论和文学之间的边缘性体裁,即从政论的角度、用文学的艺术手法表现当代社会普遍关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的新兴文体。(二)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指是报告文学具有新闻的诸多特点:1.报告文学所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