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90100146 王冬健 文学院一、大题:5青铜与红铜有何区别?讲出5种著名的青铜器,说明其工艺特点。 原指铜锡合金,后除黄铜、白铜以外的铜合金均称青铜,并常在青铜名字前冠以第一主要添加元素的名。青铜又可分为锡青铜和特殊青铜(即无锡青铜)两类。由锡为主加元素的铜锡合金,也称为锡青铜 。特殊青铜 ,加入其它元素以取代锡,或为无锡青铜,多数特殊青铜都比锡青铜具有更高的机性,耐磨性与耐蚀性,常用的有铝青铜铅青铜等。 红铜(也称为“紫铜”)、青铜(青灰色或者灰黄色)是从颜色上区别的。 红铜是纯铜青铜稍难以区别。未氧化时,红铜色泽较青铜亮,青铜略带青色或黄色偏暗;氧化后,红铜变为黑色,青铜则位青绿色或者巧克力色。红铜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电火花专用电蚀铜等要求导电性良好的产品。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色泽光亮等特点,非常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1.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器腹各面上下均铸一半浮雕状的兽面纹,兽面纹的内外空白处填有细云雷纹。鼎器四边角铸有扉棱。四是上部铸有兽面纹。两耳外侧对称铸有二虎,虎口大张,入口出饰一人首。鼎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书体雄壮,力道遒劲。 2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3.龙虎尊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器高五十点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关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在这里,人应是那些奴隶,虎口衔人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青铜器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在当时一定是和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在祭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4.古蜀人雕像规格:通高260厘米,底径788厘米,人像高172厘米此雕像貌相伟岸,浓眉大眼,高鼻阔嘴,方颐大耳,属于古相书所说的不凡之相,他神情肃穆,专注,似乎正主持一项重大的活动。高高的华冠呈花瓣状,表现着此人崇高的社会地位。双手一高下低,端持于胸前,但所持之物已无从考,提物之手也就显得特别硕大,给人以夸张感。雕像体型瘦长,身着窄袖紧身袍服,无领,领口圭V型,亚得脖子出奇地细长。长袍前襟在左腋下开启扣合,属我国少数民族服装的“左祗”式,袍服长及膝下,前摆平并,后摆呈燕尾式。小腿裸露,赤足,脚踩处各饰一脚镯,镯上饰以方格纹。袍服上部缀有一饰带,纹饰与镯同,起于袍服左后背上部,经左腋下穿出,斜上绕向右肩,与左侧结带部位对应,扣结于袍服右后背上背。袍服纹饰复杂:前侧左擦魂困组龙纹,右侧为回字纹,下方为一组变形饕餮纹,再下方为两组并列的倒三角纹。后襟纹饰与前襟同。如此华美繁缛的袍服,反映了雕像身份的高贵。 5.毛公鼎 此鼎为西周晚期宣王时重器。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围145厘米,重34705克,鼎呈圆形,半球状深腹,圆底,三足呈兽蹄形,双耳竖立。整个造型中规中矩,凝重素朴。鼎器除颈部饰环形纹外,别无其他纹饰,显得格外典重,通身洋溢着清新而庄重的气息,似乎挣脱了宗教的桎梏,走出了神的沉重阴影。这一方面体现了青铜器由鼎盛开始回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文化思想的变革。 26什么叫“南青北白”?在中国陶瓷史上,唐朝瓷器的概况可用“南青北白”一言以蔽之,并以此引领后世中国瓷器的基本风貌。“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以慈溪县上林湖、上虞县窑寺前的产品最具代表性,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几代,这里一直以烧制青瓷为主,具深厚的制瓷基础和技术力量,至唐代技艺更加娴熟,被称为“诸窑之冠”。它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一色青翠莹润。前期越窑大体延继南朝作风,胎质灰白而疏松,釉色青黄易剥落,器物种类不多,造型变化也少,在北方上层社会,地位不及白瓷。越窑的繁盛主要在晚唐和五代,后期产品胎色虽灰白仍旧,但胎体细腻致密,造型大多规范工整,器物大多通体施釉,釉面可以相当匀净莹润,只是呈黄或绿,还不大稳定。器形种类很多,几乎应有尽有,并受外来文化显著影响,以双龙耳壶、扁壶、凤头壶等为其特色。器物已能够做得十分轻薄,不少器形颇多变化,或仿花形,或做出波折、菱角,清新绰约。此时的器物虽以素面为多,但也有划花、印花、镂空、捏塑、堆帖和和釉下褐彩等装饰。五代时,青瓷普遍胎质精细、胎体轻薄、造型秀美、器施满釉、釉薄而匀,同时烧造大型器物的水平不断提高,为宋代青瓷迎来黄金时代打下了基础。 越窑青瓷令人掁奋的发现得自法门寺地宫。一九八七年四月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扶风县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出16件越窑青瓷器,作为贡品,这批瓷器的确是越窑青瓷精品。这批被称为“秘色瓷”的青瓷除两件为青黄色外,其余釉面青碧,晶莹润泽,有如湖面一般清澈碧绿,器形规范周正,口沿常做五曲花瓣形,为使瓷釉尽可能多地覆盖胎体,装烧则每用支烧法。黄釉不及青釉美丽,故又用银片包镶口沿和底足,还有金银平脱的花鸟团花出现在腹壁,是装饰,也是遮盖。 “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邢窑白瓷,以内丘城为中心发展起来。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邢窑以素面白瓷驰名,釉白而微闪黄或淡青。胎质厚而细节,瓷质坚硬。器内满釉,外釉往往不到足,器表往往光素大方,不施纹饰。瓶多广口短颈,壶为短嘴,此外也有白瓷烛台、葵形盒等。器底多如璧形的宽环,被称为“玉璧底”。 白瓷的种类并不很多,产品分粗、细两种。粗白瓷均施护胎釉,即化妆土,釉色灰白或乳白,通常施釉不满。细白瓷器形规整周正,胎质坚实细腻而透明,釉色纯白光亮,器物每施满釉,部分还带有印花、刻花等装饰。中国已知最早的薄胎瓷器就发现在邢窑遗址,其时代为隋后期,器物主要为碗和杯,虽底部较厚,但薄胎外仅0.7毫米,迎光透影,应是为隋炀帝烧制的精品。 除邢窑外,唐代烧造白瓷的,还有平定、平阳、霍州等地。河北曲阳的定窑、河南巩义窑、四川成都青羊宫窑,江西景德镇的石虎湾窑和胜梅亭窑,唐时都已烧造白瓷。二、条目:1.宣夜说 宣夜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宇宙学说,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卓见的宇宙无限论思想。它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汉代则已明确提出。“宣夜”,就是“宣劳午夜”之意,另一说它是讲古代观星者们在夜间进行辛劳的天文观测。据晋书天文志记载:“汉秘书郎郗萌记先师相传云: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之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是以七曜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见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故辰极常居其所,而北斗不与众星西没也。摄提、填星皆东行,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迟疾任情,其无所系著可知矣。若缀附天体,不得尔也。”由此可见,宣夜说认为,所谓“天”,并没有一个固体的“天穹”,而只不过是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就在气体中飘浮游动。因此,宣夜说是中国古代一种朴素的无限宇宙观念。2.授时历授时历为元朝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6秒,精度与公历(指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颁布实行的历法,称格里高利历,在中国称公历或阳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每月为29.530593日,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它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是我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明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如把这两种历法看成一种,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达364年。授时历为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六月至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二月间,许衡、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在东西6000余里,南北长11000里的广阔地带,建立了27个测验所,进行实测完成。元朝元朝名臣事略、元文类等史料均记载许衡为授时历主编,特别是许衡遗著许文正公遗书卷十二有授时历全文授时历经。 3.二十八宿:二十八星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群,且其沿黄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它分为四组,又称为四象、四兽、四维、四方,每组各有七个星宿,其起源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它们分别是:南方朱雀 井宿 鬼宿 柳宿 星宿 张宿 翼宿 轸宿 北方玄武 斗宿 牛宿 女宿 虚宿 危宿 室宿 壁宿 东方青龙 角宿 亢宿 氐宿 房宿 心宿 尾宿 箕宿 西方白虎 奎宿 娄宿 胃宿 昴宿 毕宿 觜宿 参宿 最初古人是为比较太阳、太阴、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是星座表之意。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4.黄道婆: 黄道婆(12451330年),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汉族。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师从黎族人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后因战乱,祠被毁。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5.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度安全培训次数课件
- 威远驾驶员安全培训课件
- 威海食品安全培训计划课件
- 年前电力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工业探伤工安全培训记录课件
- 2024年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河南洛阳市洛宁县公益性岗位招聘考试真题
- 委托安全培训课件
- 平面与圆球相交课件
- 徐州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5
-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小班晨间活动体能大循环
- 绿化小型工程合同范例
- 涂层材料与叶轮匹配性研究-洞察分析
- 讯问笔录课件教学课件
-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年版)
-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课件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 病例报告表(CRF)模板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数学试卷
-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文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卷(无答案)
- 2019年医疗器械体外诊断与病理诊断行业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