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剖生理学教案生物信息学院闫光凡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一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1授课题目绪 论目的要求1.了解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史。2.明白学习解剖生理学的意义。3.掌握学习解剖生理学的方法。授课内容(重点、难点)1、学习解剖生理学的意义。(难点)2、学习解剖生理学的方法。(重点)(1)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范围(2)课时安排(3)教学要求(4)学习的环境(5)学习方法(6)主要参考文献3、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史。(简介)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1. 为什么学习解剖生理学?2. 解剖生理学研究范围有哪些?3. 如何学习解剖生理学?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二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3授课题目第二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目的要求掌握:1、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2、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 3、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4、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熟悉:1、各种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份(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了解:1、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腺上皮 2、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 3、平滑肌提形态结构特点 4、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授课内容(重点、难点)1、细胞(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重点)、细胞的增殖)2、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难点)、神经组织、)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三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目的要求(一)掌握骨的分类 (二)掌握骨的构造与功能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是骨的构造与功能,难点是骨的发生,知识点是骨的再生与修复的解剖基础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四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目的要求一)掌握关节的构造 (二)掌握关节的运动形式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是关节的构造,难点是关节的运动形式,知识点是关节的基本构造、辅助结构、关节形式与关节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1. 多媒体课件2. 标本模型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授课提纲 (一)直接骨连接Direct Joint(6) (二)间接骨连接Indirect Joint 1、基本构造General Structure(30) 1)关节面 Articular Surface 2)关节囊 Articular Capsule 3)关节腔 Articular Cavity 2、辅助结构Accessory Structure(14) 3、关节的运动Movement of Articulation(25) 关节面的形态和所在位置决定关节运动形式和范围 轴的概念: 1) 动运动Translatin 2)角度运动Angle Movement:屈、伸;收、展 3)旋转运动Rotation 4)环转运动Circumduction 5)特殊的运动Special Movement:25指,2-5趾,拇指的屈、伸、收、展、对掌运动,旋前、旋后,内翻、外翻。 4、关节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Articulation(15) 5、关节的动脉、淋巴管和神经Arteries , Lymphatic Vessels and Nerves of Articulation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五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目的要求(一)掌握肌群和重点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 (二)掌握肌的协调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是肌的协调,难点是肌与关节的运动关系,知识点是肌的形态构造、起止作用、关节运动与肌的配布关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1、受什么神经支配? 2、弄清其起止点; 3、跨过什么关节,该关节的类型和运动形式; 4、肌跨过轴的方位; 5、其拮抗的是什么肌? 备注(一)肌的形态和构造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Muscles(10)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The Origin, Insertion,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 of Skeletal Muscles :(30) 1、肌的配布: 2、肌的协调: 主动肌 拮抗肌 协同肌: 1)同一运动轴的协同肌 2)从旁限制另一运动轴来协调主动肌的协同肌 固定肌: 四种肌的协调是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完成的,而且同一肌块在不同条件下可转换。 (三)肌的命名Nomenclature of Muscles(5) (四)肌的辅助结构The Supplementary Structure of Muscles:(25) 浅筋膜 深筋膜及其形成物 腱鞘 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六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目的要求(一)掌握内脏的概念 (二)掌握内脏的一般结构 (三)掌握胸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是内脏的概念,难点是中空性器官与实质性器官的组织学特点,知识点是内脏器官与体表定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七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目的要求(一)掌握心的位置、外形 (二)掌握心内血流途径及瓣膜作用 (三)掌握心的血供及心传导系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是心外形,难点是心腔内结构,知识点是心内血液定向流动机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八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目的要求(一)掌握动、静脉概念及分布规律 (二)掌握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行程和收集范围(三)掌握乳房及子宫的淋巴回流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是胸导管、右淋巴导管的行程和收集范围,难点是乳房及子宫的淋巴回流,知识点是营养物吸收及循环到所处部位的途径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一)概述(30) 1、动脉的定义、结构特点及功能 2、人体各部的主要动脉干 3、动脉的分支分布规律 4、静脉的定义、功能 5、静脉的特点 (二)淋巴系统 1、构成与功能Consist and Function(8) 2、淋巴回流的因素The factor that Promote the Lymphatic Circulation(4) 3、淋巴侧支循环Th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of Lymph(8) 4、胸腺和脾The Thymus and Spleen(20) 5、淋巴导管The Lymphatic Duct(15) 6、乳房或子宫的淋巴回流The Lymphatic Circulation of Mamma or Uterus(15) 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九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目的要求(一)掌握神经系统的分部及重要术语 (二)掌握脊神经的组成、分部及纤维组成(三)掌握臂丛的主要分支分布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是臂丛的组成及分支分布,难点是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的症状,知识点是神经系统分布;脊神经的组成;颈丛、臂丛、腰丛、骶丛的主要分支及分布;骨折易损伤的神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一)神经系统的区分Parti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5)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Organization of the Nervous System:(10) 1、神经元Neuron:神经元理论的发展经过 2、神经胶质Neuroglia (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Working of the Nervous System: Reflex and Reflex Arc(2) (四)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Termology:(5) (五)神经系统的进化Evolution of Nervous System:(2) (六)神经系统的研究和观察方法Research and Observe Meths(2) (七)周围神经系统概述:周围神经系统组成,各部来源(5) (八)脊神经概述Outline: 1、脊神经的构成、分布和纤维成分The Organization, Distribution and Fibers components of Spinal Nerves(10) 2、脊神经的典型分支The Typic Branches of Spinal Nerves(5) (九)颈丛Cervical Plexus/臂丛Brachial Plexus/腰丛Lumbar Plexus/骶丛Sacral Plexus(先讲解每丛的主要神经概况,然后重点挑选一重要神经讲解其行程,支配结构和易损伤部位,损伤表现)(30) (十)胸神经Thoracic Nerves:节段性分布特点可引入神经系统进化理论(5) (十一)脊神经损伤定位相关解剖学基础Anatomy about Injury Localization of Spinal Nerves(10)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目的要求(一)掌握脑神经的名称、排列顺序、连脑部位及进出颅部位 (二)掌握脑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分布(三)掌握脑神经节的概念、分类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是第III、V、VII、X对脑神经,难点是第III、VII对脑神经,知识点是脑神经的纤维成份、行程、分布;脑神经损伤后的症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一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目的要求(一)掌握脊髓内部灰白质的配布、各部的名称 (二)掌握脊髓主要纤维束的位置、起止、功能及损伤后的表现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是灰质各部的功能性质,难点是侧角的纤维联系,知识点是脊髓外形、内构;脊髓半横断损伤的表现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二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目的要求(一)掌握脑干的组成、外形 (二) 掌握第四脑室的位置与连通(三)掌握脑干各段横切面灰白质的配布 (一)掌握大脑半球的外形、分叶及重要沟回 (二)掌握大脑半球内部的重要结构 (三)掌握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四)掌握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束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是脑干四个主要横切面上灰白质的配布,难点是脑神经核功能柱的概念,知识点是脑干典型横切面灰白质配布特点、各脑神经核团与脑神经的联系 重点是内囊的位置、分部及各部通过的纤维束,难点是胼胝体、前连合、穹窿的三维空间的位置关系,知识点是大脑半球外形、内构、功能;内囊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二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目的要求(一)掌握锥体系 (二)掌握视觉传导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三)掌握本体感觉、痛温觉传导路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是脊髓丘脑束、薄束、楔束、锥体束、视辐射的起止、功能,难点是核上瘫与核下瘫的不同表现,知识点是锥体系、锥体束、视觉及瞳孔对光反射通路;本体觉、痛温觉传导通路;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一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四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跨膜物质转运的基本功能中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机制。2.熟悉:单纯扩散;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质和膜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转导系统。3.了解: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跨膜物质转运的基本功能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流体镶嵌模型 (一) 脂质双分子层: 1.结构 2.特点(二) 细胞膜蛋白质: 1.存在方式;2.特点; 3.作用 (三) 细胞膜糖类: 1.结合形式;2.作用 二、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一) 单纯扩散 1. 概念 2. 扩散通量及其影响因素(浓度差;通透性)(二) 易化扩散 1. 概念;2.特点 3.类型:(1) 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及其特点 (2) 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及其特点 (三) 主动转运 1.概念;2.特点;3.钠-钾泵的性质、作用及生理意义。(四) 继发性主动转运(五) 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1. 出胞、入胞的概念;2.过程;3.受体介导式入胞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一、跨膜信号转导概念的提出 二、几种主要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 (一) 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二) 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质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 转导系统(三) 由酪氨酸激酶受体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三、跨膜信号转导和原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概念及其与跨膜信号转导的关系小 结 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一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四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目的要求一、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兴奋性; 2.兴奋(一) 单一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1)概念;(2)测量方法、数值;(3)极化、超极化、去极化(除极化)及复极化的概念 2动作电位:(1)概念;(2)产生时的电变化;(3)波形的特点(锋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4)产生的意义;(5)特点(二)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1 RP和K+平衡电位 (1)产生的条件;(2)产生机制2 锋电位和Na+平衡电位 (1)产生的条件;(2)产生机制;(3)Na+ 通道的特点3 Na+通道的失活和膜电位的复极 (1)通道的失活、复活(2)绝对 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3)Na+泵的作用二、 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一)阈电位和锋电位的引起1.阈电位的概念2.阈电位现象的原因3.阈强度、阈刺激、阈下刺激(二)局部兴奋及其特性(三)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 1.局部电流学说 2.有髓神经纤维的跳跃式传导 小 结1. 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2. 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细胞的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它们的产生机制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难点:跨膜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机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1 试分析增加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对RP和AP有何影响?2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比较各有何特征?3试述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三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五章 血液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目的要求1. 掌握体液与内环境、血液的组成掌握:血浆晶体和胶体渗透压;红细胞正常数量、生成所需的原料、红细胞生成调节;白细胞数量及功能;血小板数量和功能。2. 熟悉:血细胞比容。了解:血液的功能;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血细胞生理:造血过程的调节;血细胞形态、生理特性、功能与破坏。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血浆晶体和胶体渗透压;红细胞正常数量、生成所需的原料、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白细胞数量及功能;血小板数量和功能。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功能难点:血浆晶体和胶体渗透压;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血小板止血功能第三章 血液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一、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1. 血细胞比容2.血量二、 血浆的化学成份血浆蛋白功能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1. 血液的比重 2.血液的粘滞度 3. 血浆渗透压 4血浆pH 第二节血细胞生理一、 造血过程的调节二、 红细胞生理(一) 红细胞数量和形态(二)细胞生理特性、功能(二)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三)红细胞破坏三、 白细胞生理(一) 白细胞数量与分类(二)白细胞生理特性、功能(二) 白细胞生成和调节(三)白细胞破坏四、 血小板生理(一) 血小板数量与功能(二) 血小板生成和调节(三) 血小板破坏小 结:1.血液功能,组成;血浆渗透压类型,概念及作用 2.红细胞正常值,功能及生成调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 血液有何理化特性和功能血浆晶体和胶体渗透压有何生理意义?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四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五章 血液生理性止血目的要求1.掌握: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过程;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血液凝固机制。2.熟悉:凝血过程(两条途径)3.了解: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血液凝固与抗凝;纤溶系统及纤溶过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的特性与功能、血液凝固与纤溶过程、血液的分型与输血原则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及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凝血过程:三阶段,两途径,凝血因子;抗凝物质与纤溶系统难点:凝血过程(两条途径) 2. 血液凝固与抗凝、纤溶间的关系一、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一)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2聚集;3释放。(二)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 二、 血液凝固和抗凝(一) 血液凝固 1凝血因子;2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三个阶段)3. 血液凝固的激活途径:(1)内源性凝血途径(2)外源性凝血途径(二) 抗凝系统1.丝氨酸蛋白抑制物2.蛋白C系统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4.肝素(三) 纤维蛋白溶解与纤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1.纤溶酶原的激活2. 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3.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小 结:1. 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及过程;2.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3. 3.血液凝固的概念,凝血过程(两条途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为何不凝固?2.试肝硬化病人为什么容易出血?3试述血液凝固的过程及机制。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五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六章 循环系统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心泵功能的评定,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的概念。2.熟悉: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3.了解: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瓣膜的活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其原理、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生理变异、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1.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3. 心泵功能的评定难点:1.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2.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4. 心音的产生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二、心脏泵血过程(一)心房的初级泵血功能(二)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1.心室收缩期:(1)等容收缩期(2)快速射血期(3)减慢射血期2.心室舒张期:(1)等容舒张期(2)快速充盈期(3)减慢充盈期(三)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四)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三、心音的产生(Formation of heart sound)四、心泵功能的评定(一)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Stroke volume and ejection fraction)(二)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Minute volume and cardiac index)(三)心脏作功能量小 结1.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2.心泵功能的评定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1.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2.瓣膜如何在心脏泵血活动中发挥作用的?3.评价心泵功能的指标有哪些?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六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六章 循环系统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心室肌细胞AP的波形及形成机制2.熟悉:心肌细胞的兴奋性3.了解:影响兴奋性的因素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在心脏内的单方向流动及其原理;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心室肌细胞AP的波形及形成机制难点: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现象及节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一、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一)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1.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2.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1)除极过程(2)复极过程(二)形成机制1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形成机制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三)影响兴奋性的因素(Factors affecting excitability) 1.静息电位水平 2.阈电位水平 3.离子通道的状态小 结2.心室肌AP的波形及形成机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1.心室肌AP的波形及形成机制与骨骼肌有何不同?2.快钠通道和慢钙通道的特点?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七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六章 循环系统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组织液的生成的机理及其影响素;2.熟悉:微循环的组成、生理特点及其调节;3.了解:1.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2.熟悉:延髓心血管中枢;3.了解:中枢的紧张性活动淋巴液的生成及其循环掌握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及影响因素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难点:微循环生理特点及其调节;延髓心血管中枢五、微循环(一) 微循环的组成(二) 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三) 毛细血管的数量及交换面积(四)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六、组织液的生成因素(一) 组织液的生成(二) 影响组织液的生成的因素七、淋巴液的生成回流(一) 淋巴液的生成(二) 、淋巴液的回流及影响淋巴液的回流的因素一、 小 结: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组织液的生成的因素神经调节(一) 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 心脏的神经支配(1)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2) 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2、 血管的神经支配(1) 缩血管的神经支配(2) 舒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舒血管的神经纤维副交感舒血管的神经纤维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二)心血管中枢1、 延髓心血管中枢(1) 缩血管区(2) 舒血管区(3) 传入神经接替站(4) 心抑制区2、 延髓以上心血管中枢 小 结:心交感神经及心迷走神经的作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1动脉血压的如何形成的?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何为交感缩血管紧张?2.简述心交感神经及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八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七章 呼吸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呼吸的概念及三个环节;肺通气概念及实现的动力、胸膜腔内压概念、形成及作用;肺泡表面张力的形成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作用;时间肺活量、每分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概念。2.熟悉:肺通气及肺换气的原理;肺内压;熟悉呼吸膜的结构3.了解:实现肺通气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阻力、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1. 肺通气实现的动力 2胸膜腔内压概念、形成及作用 肺泡表面张力的形成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作用难点:1. 胸膜腔内压概念、形成及作用 肺泡表面张力的形成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作用第一节 肺通气 一、 肺通气原理(一) 肺通气的动力 1呼吸运动:(1)过程;(2)型式2肺内压 3胸膜腔内压(二) 肺通气的阻力1弹性阻力和顺应性(1)肺弹性阻力和顺应性(2)胸廓性阻力和顺应性2非弹性阻力(三)呼吸功二、 肺容积和肺容量(一) 肺容积: 1潮气量; 2补吸气叻或吸气储备量;3补呼气叻或呼气储备量; 4残气量(二) 肺容量 1深吸气量 2功能残气量3肺活量、用力肺活量和用力呼气量 4肺总量三、 肺通气量(一) 每分通气量(二) 无效腔和肺胞通气量小 结: 1. 肺通气实现的动力2胸膜腔内压概念、形成及作用一、 3肺泡表面张力的形成及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作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1何谓肺胞表面活性物质,有何生理作用?2胸膜腔内压形成及作用的机理及其在呼吸中的变化。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十九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七章 呼吸生理目的要求1.掌握:气体交换原理;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氧的运输:Hb与结合的特征;的运输形式。 2.熟悉:肺换气过程,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3.了解:组织换气。1. 掌握:延髓呼吸中枢的作用;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所在部位和作用);化学感受器;CO2、H、O2对呼吸的调节机制。 2熟悉:肺牵张反射的概念;3. 了解:呼吸中枢;呼吸节律形成;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周期性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熟悉二氧化碳的运输;掌握肺通气的动力、肺通气的阻力、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1气体交换原理;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2氧的运输:Hb与O2结合的特征; 3CO2的运输形式。延髓呼吸中枢的作用;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所在部位和作用);化学感受器;CO2、H、O2对呼吸的调节机制。难点:1. 气体交换原理;影响肺换气的因素(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2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肺通气1. 呼吸节律形成。2CO2、H、O2对呼吸的调节机制。一、 气体交换和组织换气(一) 气体的扩散(二) 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二、 肺换气(一) 肺换气过程(二) 影响肺换气的因素(三) 肺扩散容量三、 组织换气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一、 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二、 氧的运输(一) HB分子结构简介(二) HB与O2结合的特征(三) 氧解离曲线(四)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三、 二氧化碳的运输(一) CO2的运输形式(二) CO2的解离曲线(三) O2与HB的结合对CO2运输的影响小 结: 1. 气体交换原理;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2氧的运输:Hb与O2结合的特征;氧离曲线的特点及生理意义。第四节 3CO2的运输形式。呼吸运动的调节一、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一) 呼吸中枢1脊髓 2低位脑干 3高位脑(二) 呼吸节律的形成二、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 肺牵张反射1肺扩张反射2肺缩反射(二) 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1化学感受器(1)外周化学感受器(2)中枢化学感受器2、H+和O2对呼吸的调节(三)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四) 防御性呼吸反射三、 周期性呼吸四、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小 结: 1.延髓呼吸中枢的作用;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所在部位)和作用;化学感受器;2CO2、H、O2对呼吸的调节机制。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1试述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2在CO2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和过程。试述缺氧和CO2增多时对呼吸影响的主要机制2试述延髓呼吸中枢和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基本作用。3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有何变化?为什么?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二十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八章 消化系统生理目的要求熟悉: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主要的消化道激素的释放和作用。 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的运动形式;胃的排空及其调节;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主要的消化道激素的释放和作用难点:胃肠道的神经支配第一节 概述一、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物电活动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 三、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一)外来神经 (二)内在神经丛 四、消化道激素: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 小结: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主要的消化道激素的释放和作用。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胃肠道的神经支配有那些?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二十一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八章 消化系统生理目的要求掌握胃液的成分和作用;头期、胃期、肠期胃液分泌及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掌握:胆汁、胰液的作用;胆盐的肠-肝循环的概念;胆汁分泌、排出和胰液分泌的调节。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熟悉:小肠运动的形式了解:小肠液的分泌;吸收的机制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的运动形式;胃的排空及其调节;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胆汁、胰液的作用;胆汁分泌、排出和胰液分泌的调节难点:头期、胃期、肠期胃液分泌及调节胆汁分泌、排出和胰液分泌的调节一、胃液的分泌 (一)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二)胃液分泌的调节 二、胃的运动 (一)胃的运动形式 (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小结:1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2胃液分泌的调节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成分和作用(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胆汁的分泌(一)胆汁的成分和作用(二)胆盐的肠-肝循环(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三、小肠液的分泌四、小肠的运动(一)小肠运动的形式(二)回盲括约肌的功能五、大肠的运动六、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和影响吸收的因素(二)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小结:1胆汁、胰液的作用;2胆汁分泌、排出和胰液分泌的调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试述胃液的成分和作用1胆汁、胰液的作用有那些?2试述胆汁分泌和排出的神经、体液调节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二十二 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九章 体温目的要求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及基础代谢率的概念。了解:能量的转换与储存;能量代谢测定原理(热能的标准单位,直接测热和间接测热法)熟悉:产热与散热过程的平衡;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 了解:体温的概念;体温的生理变动;掌握基础代谢率概念;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和体温调节过程;了解正常体温及其波动;产热过程与散热过程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及基础代谢率的概念产热与散热过程的平衡;体温调节难点:能量代谢测定原理;体温调节一、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体温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二、机体的产热与放热 (一)体热的产生 (二)体热的放散 三、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二)体温调节中枢 (三)体温调节机制小结:1 产热与散热过程的平衡。2 体温调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二十三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十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目的要求1. 掌握:肾小球的滤过率及有效滤过压;2熟悉: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率的因素及肾血循环的特征;3. 了解:肾脏的泌尿功能;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肾的浓缩与稀释、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尿的排放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肾小球的滤过率的及影响因素难点:肾血循环的特点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一、 肾的功能解剖(一)肾单位和集合管(二)皮质肾单位和隋皮质肾单位(三)球旁器(四)肾的神经支配(五)肾的血液供应二、肾血流量及其调节(一) 肾的血流量的自身调节(二) 肾的血流量的神经和体液调节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一、 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二、有效滤过压三、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率的因素(一) 肾小球细血管压(二) 囊内压(三) 血浆胶体渗透压(四) 肾血浆流量小 结: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 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从尿生成的过程分析少尿与多尿的原因?2. 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率的因素有那些?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二十四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十章 尿的生成与排出目的要求1. 掌握:Na+、CL-、HCO3-、H2O及葡萄糖的重吸收;2熟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方式; 3. 了解:肾脏的泌尿功能1熟悉:尿的浓缩与稀释机制;2. 了解:直小血管在保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肾的浓缩与稀释、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尿的排放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1. Na+、CL-、HCO3-、H2O及葡萄糖的重吸收肾髓质渗透压梯度机制难点:Na+、CL-重吸收的机制;逆流倍增现象一、 近端小管中的物质转运(一)Na+、CL-、H2O的重吸收(二)HCO3-的重吸收与H+的分泌(三)K+的重吸收(四)葡萄糖的重吸收(五)其他物质的重吸收二、髓袢中物质转运三、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中物质转运1、 K+的分泌2、 H+的分泌一、 NH3的分泌尿的稀释二、尿的浓缩(一)肾髓质高渗透压梯度现象1逆流交换现象2逆流倍增现象(二)肾髓质高渗透压梯度形成1、 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机制2、 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机制一、 三、直小血管在保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小 结:近端小管中的物质转运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1肾髓质高渗梯度是怎样形成?有何生理意义?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二十五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突触的概念。2. 熟悉: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3.了解:突触的分类、微细结构。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神经递质的概念;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受体;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难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1.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2. 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与纤维类型 3. 神经元的蛋白合成与轴浆运输4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二经典的突触传递 1. 突触的分类 1. 突触的微细结构 三、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 1.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2.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小 结1. 经典的突触传递过程。 2.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提 问 及 复 习 题1. 试述兴奋通过突触传递的过程。2. 何谓EPSP和IPSP?产生机制?备注解剖生理学教案之二十六授课院系生物信息学院授课班级生物医学工程授课教师闫光凡课 时2授课题目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目的要求1 掌握:突触传递的特征2 熟悉:突触后抑制,突触前抑制。 3. 了解: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授课内容(重点、难点)重点:1突触传递的特征2. 突触后抑制难点:突触前抑制一、突触的抑制和易化 1. 突触后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训练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从业资格考试真题(培优a卷)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附有答案详解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包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测试卷含答案详解【巩固】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刑法学-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能力提升打印大全1套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5年学历类自考公共关系案例-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试卷完整版附答案详解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九三阅兵)主题素材积累与运用
- 2025《煤矿安全规程》新旧对照专题培训
- YS/T 3019-2013氰化堆浸提金工艺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 GB/T 8948-1994聚氯乙烯人造革
- GB/T 6482-2007凿岩用螺纹连接钎杆
- 小学英语人教PEP六年级上册Unit3Myweekendplan击鼓传花小游戏
- PEP小学英语单词表(3-6年级)
- 2020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新教材教材分析解读课件
- 教学课件:《新能源材料技术》朱继平
- 专业技术职称与职业(工种)技能人才评价对应表(试行)
- DB37∕T 4328-2021 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