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碱槽剥膜参数DOE分析.doc_第1页
上线碱槽剥膜参数DOE分析.doc_第2页
上线碱槽剥膜参数DOE分析.doc_第3页
上线碱槽剥膜参数DOE分析.doc_第4页
上线碱槽剥膜参数DOE分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8000 上线碱槽剥膜参数DOE分析一、实验目的 针对碱槽剥膜的不良,研究分析影响剥膜不良的各种因子,首先通过第一阶段实验找出影响碱槽剥膜不良的显著因子,再通过第二阶段实验去寻找最优参数组合。二、因子筛选 1、碱槽剥膜原理介绍 碱槽剥膜为ITO触摸屏制作的关键步骤。针对I8000这个机种的上线为日东双层FILM材料(1220-2L-V270-TFME-340),它的碱溶液配置成分为NaOH (氢氧化钠) : H2O (纯水),按照1:24的比率配制。碱槽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碱溶液将FILM上印刷的耐酸剥掉,保留导电膜ITO。2、因子选择 根据以往不良记录,产生的碱槽剥膜不良现象的原因有:耐酸厚度过大或偏小,传动速度太快或太慢,碱溶液的浓度过大过过小,喷压过大或过小,溶液温度过高或过低,材料放进蚀刻槽时操作不当等。 以上不良中,材料放进蚀刻槽时操作不当,机器稳定性;这些是人员或机器的原因,因此在第一阶段实验可以忽略这些项目不良。同时,耐酸的印刷厚度要求为812m。在第一阶段实验只考虑以下5个因子:速度,碱液浓度,温度,碱槽喷压和耐酸厚度。三、第一阶段实验设计1、因子水平对照表因子水平12交互作用A碱槽速度(m/min)1.52.5B碱液浓度(mol/L)0.30.6C溶液温度()25.0 35.0D 碱槽喷压(kg/cm )0.51.5F耐酸厚度/8.0 12.0 2、找显著因子 每个实验号做50次实验,用L(2)统计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号列号12345产量XKABCDF1111112721112231312211384122224052121240621221427221124382212146K1136140147148153总产量307K2171167160159154Q352713111此得出:S=153.125,S=91.125,S=21.125,S=15.125,S=0.125计算总离差平方和:Q=12063.00,S=281.88,S=1.253、整理成方差分析表如下:方差来源离差平方和自由度平均离差平方和F值临界值显著性贡献率A153.125 1153.125 367.500 F(1,3)= 34.12*54.32%B91.125 191.125 218.700 *32.33%C21.125 121.125 50.700 *7.49%D15.125 115.125 36.300 *5.37%F0.125 10.125 0.300 0.04%误差1.250 30.417 0.44%总和281.875 8100% 4、第一阶段实验结论由前面可以得出A,B,C,D为显著因子,它们总贡献率为99.51%,F为隐性因子。四、第二阶段实验设计 为了找出最佳的参数组合,故将第一阶段实验找出的显著因子A、B、C、D再进行第二阶段实验,每个因子拟3个水平,每个实验号做50次实验,实验结果如下:1、 因子水平对照表因子水平123交互作用A碱槽速度(m/min)2.02.42.8B碱液浓度(mol/L)0.20.40.6C溶液温度()253035D碱槽喷压(kg/cm )0.51.01.52、 点线图16497351182列号3、 用L(3)统计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号12345678911产量XKAB(A*B)1(A*B)2C(A*C)1(A*C)2(B*C)1D(B*C)21111111111115 2111122222220 3111133333331 4122211122323 5122222233128 6122233311230 7133311133231 8133322211328 9133333322135 10212312312127 11212323123228 12212331231329 13223112323331 14223123131134 15223131212242 16231212331230 17231223112336 18231231223142 19313213213135 20313221321233 21313232132338 22321313221330 23321321332141 24321332113243 25332113232245 26332121313347 27332132121145 K1241256288310267303293303274 302总产量897 K2299302302295295290299287307 302K3357339307292335304305307316 293Q11683191868141220429由此得出: S=747.56,S=384.22,S=259.56,S=108.67,S=42.22,S=21.56,S=30.89计算总离差平方和: Q=31411.00,S=1610.67,S=16.004、整理成方差分析表如下:方差来源离差平方和自由度平均离差平方和F值临界值显著性优方案A747.556 2 373.778 140.167 F(2,12)=6.93*A3B384.222 2 192.111 72.042 *B3C259.556 2 129.778 48.667 *C3D108.667 2 54.333 20.375 *D3A*B42.222 4 10.556 3.958 F(4,12)=5.41A*C21.556 4 5.389 2.021 B*C30.889 4 7.722 2.896 误差16.000 6 2.667 总和1610.667 26 5、第二阶段实验结论 经过第二阶段实验,A、B、C、D都是显著因子,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都为隐性,所以最佳参数组合为ABCD 。五、实验确认为了对最优参数进行验证,考虑到质量及制作成本,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