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doc_第1页
台州市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doc_第2页
台州市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doc_第3页
台州市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州市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卷分析一、命题意图及试卷结构(一)命题意图台州市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质量评估试卷,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期末质量评估命题的指导意见,并依据期末考试为阶段性学业检查这一性质组织命题。考试内容以苏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为主。全卷满分为100分,预设难度系数为0.66左右。试卷主要是针对台州市29校省级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而命制。作为阶段性语文检测,命题时,考试内容紧扣教材,并结合浙江省新课程高考的方向,外国小说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适当扩展到课外,作文的命题形式也参考高考试题。在命题形式上力争与高考同步,兼顾知识和能力的检测,能够反映省级重点中学学生应有的水平。本试卷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基础知识和语文技能的考察,重视语文与现实生活的结合,重视人文情感的熏陶作用。试题在命题上力图立足教材,以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和迁移能力,命题材料直接从教材中选取,如语音、错别字、成语、文学常识,外国小说考查材料、古诗文默写等都直接源于教材。命题材料即使从课外选取,而考查点则体现了教材的教学重点,如古诗文阅读部分,语段在课外,而考点的设置则在课内。命题时充分考虑了命题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多样式,紧跟时代步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题目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创造性地回答回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对网络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借编写诺贝尔文学颁奖词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灵活运用等,都取自鲜活的当代生活,贴近时代特征和学生生活实际。阅读的语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深远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从测试的结果来看,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能比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对外国小说欣赏内容的学习情况。(二)试卷结构本试卷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这部分由五道选择题和三道语言表述题组成。选择题部分包括了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句子排序等知识点,语言表述题有根据语境推断词义、观点表述、颁奖词等内容,范围广,灵活性大,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第二部分为现代文阅读,考查小说,共22分。这部分内容兼顾课内和课外,篇目涉及丹柯和奈保尔没有名字的东西,着重考查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性格的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对小说标题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内涵主旨的感悟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思想情操、品德意志、审美情趣等多方面得到教育。第三部分为古诗文阅读,18分。文言文阅读材料选用了归有光的沧浪亭记,着重考查了文言实词、虚词、断句和文言翻译等知识,题目难度适宜又不失灵活,力图体现得法课内得益课外的迁移能力要求,其中翻译和断句稍有难度,意在考查学生的文言语感及知识迁移能力。古诗词阅读材料选用了郎士元的柏林寺南望,着重鉴赏炼字和表现手法。古诗文默写涉及课文中的名篇名句,六选四,4分。第四部分是作文,分值40分,以“站台”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作文题目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人文性和哲理性,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自我,构思角度多样化,具有思维拓展空间,有一定的层次区分,能比较综合地检测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二、成绩统计与分析1总体情况全市平均分为64.59,其中客观题平均分为8.71(总分为14分),主观题平均分为55.88(总分为86分)。理科共有15242人参加考试,平均分为64.22。其中90分档人数为1人, 80分档人数为115人,70分档人数为3370人,60分档人数为8049人,50分档为数为3292人,40分档人数为322人,30分档57,30分及以下人数为34人。理科优秀率15.9%,优良率51.89%,合格率80.81%。文科共有5181人参加考试,平均分为65.66,其中80分档人数为91人,70分档为数为1439人,60分档人数为2702人,50分档人数为813人,40分档人数为103人,30分档及以下人数为32人。文科优秀率16.4%,优良率52.98%,及格率81.68%。全市客观题总分上(30%)中(40%)下(30%)三档学生平均分分别为10.81、8.59、6.44;主观题总分上(30%)中(40%)下(30%)三档学生平均分分别为61.62、56.01、48.98。试卷难易基本适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2各小题得分情况大题小题考查类别考查要点分值平均得分一1语言文字运用语音2分1.342字形2分0.933熟语运用2分1.644语病2分1.185排序2分1.786根据语境定义3分2.157观点表述3分1.678获奖理由4分263二9现代文阅读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1.5610人物性格4分2.711主题的多义性4分2.3812标题意义2分0.8613场景作用3分1.2414人物的作用3分1.8315主题的理解4分2.17三16古诗文阅读实词2分1.217虚词2分0.6518断句2分1.0719翻译2分0.8720析字2分0.9621表现手法4分1.5822古诗文默写识记和正确书写4分2.61四23命题作文写作40分29.6三、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一)语言文字运用(1)基础知识选择题第15题为语言基础知识,语音、字形、成语皆出自课内,只要平时认真辨析,认真落实,解题难度不大。从答题情况看,排序、成语、语音题学生得分较高。第2题字形考查出错率最高,平均得分只有0.93分。可见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重视课内常见字的字形,对形近字、音近字的辨析能力较弱,加上平时练习少,答题时不确定因素过多,造成普遍失分。建议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辨析,引导学生理解字形和字义的内在联系,以提高书写的正确率。第4题病句辨析考查出错率也相当高,平均得分为1.18分。此题考查了“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常见语病类型的辨析。“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语文考试命题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语病辨析,教师可简单介绍病句的类型及一般规律方法,然后配以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感。(2)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运用题共3题,10分第6题是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不同语义的理解和判断能力,所用材料运用了网络热词“给力”,既考查学生对时代生活的了解,更考查学生对新词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此题平均得分为2.15,反映了学生对新词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第7题是针对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受冷落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要求学生能表达鲜明的观点,并提供充足的理由。此题平均得分是1.67,主要是许多学生在表述理由的时候清晰度和逻辑性不够,语言表达也欠准确。第8题是模拟诺贝尔颁奖词,请学生选择提供的几个作家,推荐他们的作品并陈述理由。此题平均得分为2.63,失分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学生对相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掌握不够准确,更多的原因是对作家风格理解的偏差和语言表述上的不到位。(二)现代文阅读课内部分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外国小说欣赏中丹柯一文。第9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此题的设置,既结合小说要素环境描写这一知识点,也涉及了教材中“场景”这一专题内容,并参考了高考中相关知识点的题型特点。此题平均得分是1.56,得分情况良好,表现出学生对环境描写与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第10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此题平均得分较高,为2.7分,可见学生对课本重要篇目的学习较为落实,对小说人物的理解比较准确,语言表达也比较全面周到。第11题结合外国小说欣赏“主题多义性”这一专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主题。此题平均得分为2.38,失分较多,说明学生在多角度答题方面做得还不够好,需要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多加训练和指导。课外部分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奈保尔的小说没有名字的东西(有删节)。第12题考查学生对“没有名字的东西”这一标题象征意义的理解。要准确回答此题,必须要准确理解小说的主旨,此题平均得分只有0.86,说明许多学生对小说主旨的把握仍有困难。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课外阅读,努力提高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能力。第13题考查场景描写的作用。3分题平均得分是1.24,许多学生答题思路单一,没有多角度答题,也缺乏全篇意识,没有结合小说整体来理解场景的作用。第14题分析小说人物“我”的作用。考查学生对叙述人称、线索人物的把握。虽然是课外阅读,知识点都是课内的,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此题平均得分是1.83。第15题是道开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悟理解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变化带来的启示。答题时既要联系作品,也要联系生活。此题平均得分为2.17,不少考生对作品的理解偏差,也缺乏足够的生活体验,因此在答题时不够到位。从现代文阅读这一块答题情况看,尤其是课外部分,学生失分较多。建议教学时加强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阅读面,努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解题技能训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1)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要有整体意识。许多学生回答问题时抓住的信息单一,思路狭窄,究其原因是未读懂全文。(2)认真审题,读清题干中的每一项要求。从答题情况看,由于审题不清导致的错答、漏答等情况比较普遍。(3)不能脱离文本问答问题。尤其是开放性较强的题目,有的学生会完全抛开文本去泛泛而谈,导致答不到要点,失分严重。(4)争取多角度答题,要理清思路,全面周到,分点陈述。(三)古诗文阅读(1)文言文语段阅读材料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第16题考查文言实词。考查对“环”“易”“迨”“极”的理解。虽选自课外语段,但多是课内学习过的知识点。此题平均得分为1.2分,部分学生文言积累不够,也缺乏迁移能力,缺少通过语境推断语义的能力。第17题考查文言虚词。“之”“乃”“于”“因”,课内课外结合,都是常见虚词。此题得分较低,平均只有0.87。可见文言虚词依旧是学生知识结构中的一个弱点。第18题考查断句。共6个断句处,结构上、理解上本来难度不大,如果能整体把握,并注意句子的对称性,本该有个理想的分数,但学生普遍有两种倾向:一是切分不足,该断不断;二是太琐碎。学生平均得分为1.07。建议教学时重视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并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对称性语句等断句的标志。第19题考查翻译。采分点为“治”,译作修建,建造得1分,大意通顺得1分。此题平均得分为0.87,显示学生无论是对关键词,还是对文章大意的把握,还是存在较大的障碍。建议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注意采分点,注重字字落实,注意语句中的特殊语言现象,注意文句与前后文的关联。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增加文言文的阅读量,积累文言词汇,文言知识,减轻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2)诗歌鉴赏第20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画”字的鉴赏,要求学生能够从词义、表现手法、传情达意等角度去分析。此题平均得分0.96。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够全面,只提及一点,不顾其它。第21题考查对诗歌“主笔”及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能指出最后一句主峰得1分,说出如何拱向给2分,语言表达1分,满分4分,学生平均得分为1.58,得分偏低,难度较高。答题失误主要有这样两方面:一是诗歌阅读能力不强,没有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及形象。二是思路不够严密,没能结合诗句作分析回答。部分学生答题字数太少,不成句子。建议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多诵读,多理解,多欣赏,多了解诗歌创作的一般手法,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规律。有了一定的积累,解题时可提高准确度。(3)名句名篇默写第22题为名句背诵考查,6选4,总分4分,考查学生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积累情况。平均得分为2.61分。答题时的主要问题是字形错误较多,识记错误也较多。名句积累有待加强。(四)作文本次作文题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进行,请以“站台”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得低于8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总分40分,平均得分是29.6。题意说明:站台,是一个暂时供你休憩、供你留驻的空间;站在站台上,可以品味等待的孤独与烦躁,可以观察众生的忧喜与匆忙。有人说,站台,是起点也是终点,我们总是不断地期待、寻找、迈向一个什么地方这道作文题开放性较强,题意说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站台”的意义,学生可任选一个角度立意,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同时也给了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审题意识。无视作文材料,对引导性的语句没有充分理解,对“站台”的内涵没有明确的指向,导致文章立意不明,文意涣散,不知所云。语言表达平板化,缺乏鲜活的生活细节,缺乏思想深度。从学生作文的情况来看,语言和思想俱美的文章非常之少。这与平时的阅读训练和思维训练不足大有关系。学生平时学习紧张,大量网络信息又在瓜分学生的课余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