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病夏治.doc_第1页
中医冬病夏治.doc_第2页
中医冬病夏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冬病夏治冬病夏治的概念当人体的正气虚弱,阳气不足时所致的患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常常会在寒冷的冬季因感受风寒而诱发或加重,故称“冬病”。当炎热的夏季时这些疾病会不发病或明显减轻,而在此时补充人体的阳气,祛除体内潜伏的寒邪,使机体的脏腑阴阳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称“夏治”。具体说来,冬病夏治,就是将某些在气候寒冷的冬季易于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冻疮、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痛)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治疗,并能收到事半功倍疗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此时用药物内服、外敷、薰洗、灸疗、食疗等适当的方法扶养阳气,使自然界的阳气、人体自身的阳气和药物的性能共同发挥作用,以纠正人体阳气虚弱状态,消除体内留伏的痰湿水饮,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不治已病治未病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意思是说四季阴阳之气的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是自然界万物生长繁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根本,所以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在春夏两季要特别注意调养自己的阳气,而秋冬两季要特别注意保养自己的阴精,以适应自然界四季阴阳变化的规律。根据阴阳学说,一年的气候变化中的“冬至”与“夏至”是阴阳转化重要转折点。“冬至一阳生”,从“冬至”这一天开始,阳气开始复生,阴气开始消退,自然界的主要表现是黑夜渐少,白昼增多,天气逐渐变暖;“夏至一阴生”,从“夏至”这一天开始,阴气开始复生,阳气开始消退,自然界的主要表现是白昼渐少,黑夜增多,天气逐渐变寒。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一些冬季易发作的疾病多为阳气不足所致的疾病,当寒冷的季节来临,阴寒偏盛的时候发病,所以在夏季阳气升发的时候,应用辛温类的药物增补人体的阳气以祛除阴寒所致的疾病,故能得到较好的疗效。另外,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腠理疏松开泄,经络通达便于药物吸收利用,经穴位敷贴等方法可起到“缓治其本”,“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疗效果。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是:1.中药内服:即“三伏补”,须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如冬季咳喘气急等病症常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六君子汤以温阳健脾,化饮消痰;遇冷喷嚏、反复感冒等病症常用扶正散、玉屏风散或颗粒以补肺益气,扶正固表;遇凉腹痛便稀等病症常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丸以温运脾阳,燥湿散寒;肾阳不足者可用金匮肾气丸,等等。2.中药外敷:即“三伏贴”,如防治腹痛腹泻常用保健兜肚,或用肉桂、吴茱萸、高良姜、荜茇、丁香等研末敷于神阙的敷脐法;防治咳喘性疾病常用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所载的白芥子涂法,取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匀,制成药饼,贴前再取麝香放在药饼中央,于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最好是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中午)各贴一次,连贴三年或更长时间。每次辨证选取肺俞、膏肓、脾俞、神阙等穴位,贴后保留2小时左右,有灼热疼痛者时间宜短,有微痒舒适感者时间可长。有皮肤起泡者要避免感染,可请医生处理。其他改进的涂法原理与此大致相同。3.针灸:即“三伏针”或“三伏灸”,辨证选取大椎、肺俞、膏肓等穴位进行灸疗或针法,防治关节疼痛、背痛肩痛四肢痛等。4.其他:有药液浸泡防治冻疮,穴位注射防治咳喘,按摩推拿等多种方法。目前,冬病夏治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近年来,也有一些有关应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治疗关节炎、冻疮、肩周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