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是磨练坚强意志的一笔财富.doc_第1页
吃苦是磨练坚强意志的一笔财富.doc_第2页
吃苦是磨练坚强意志的一笔财富.doc_第3页
吃苦是磨练坚强意志的一笔财富.doc_第4页
吃苦是磨练坚强意志的一笔财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一个垃圾桶说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出公差说起吃苦是人生一笔宝贵财富课目:从出公差说起目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志们增强吃苦耐劳的意识,增强大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标准和质量。内容:一、几种怕苦怕累的现象二、吃苦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三、吃苦是一笔财富四、人生应该勇于吃苦时间:20分钟方法:课堂授课,课后讨论要求: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2、课后组织好讨论讨论题:在以后的生活中,你自己怎样锻炼吃苦的能力?同志们,课前先请大家看一张照片,没错,同志们看到的是二排的集合,为什么集合呢?我告诉大家,这是前几天清明节期间每个排出5名公差,而二排总是派不出人,所以二排长集合全排进行思想发动。我就顺手拍了下来。那么为什么没人出公差,究其原因,我感觉最根本的还是存在怕苦怕累思想。所以我今天授课的题目是:从出公差说起吃苦是人生一笔宝贵财富通过最近几天的观察,我发现了几种怕苦怕累现象,也可以说是几种人,现在我给这几种人,画一画像,大家也对照一下,看一看象不象。一、几种怕苦怕累的现象现象1:体能考核“拖后腿”。每次连队组织体能考核,我们的连队个别士官,不是冲在前列,而是成了连队的包袱,素质好一点的自己顾自己先跑了,或者让几个战士用背包绳拽,差的干脆把自己放弃了,更有甚者干脆用请病假、作弊来逃避考核。这些人的通常特征:身体发福、普遍超重,大脑袋大肚子,从来不跟连队一起进行体能训练,总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落在后面单跑。现象2:日常训练“泡病号”。 在强化训练的那几天,这一部分人开始有所表现,开始以各种理由逃避训练。最常见的理由就是生病不能训练。这些病一般都集中在头痛、感冒等一些不能完全确诊,需要一段时间休息的小病。这些人的通常特征是:爱生病、盼生病、装生病,一训练无精打采,训练后生龙活虎,经常以生病为由躲避训练。现象3:得过且过“混日子”。在连队有个别人,感觉训练太苦、工作太累,每天一听到干活、出工差就头痛,一听到要训练腿就直发软,得过且过混日子,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部分人的通常特征是:一天垂头丧气、怨天尤人、满腹心事,干任何事都心不在焉,失去了进取心,过一天算一天。二、吃苦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一)人们是在吃苦中进步的。(刘翔)在我们天寒地冻的祁连山,我们人类的进化过程如果不是几千万年前沧海桑田的地壳运动使古人猿的生存受到空前的威胁,人类的进化过程也许不知还要推迟多少年,人类进化的每一次重大飞跃,几乎都是被生存危机逼出来的,可以说,人类进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吃苦受难的过程。古人总结出培养人才素质的方法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古代,“行万里路”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成才,不但要读很多书,还要吃很多苦。现代科学的研究也说明,人潜力是很大的。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大脑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在起作用,身体内每平方厘米只有三五条毛细血管起作用,而在极端情况下,起作用的毛细血管增加到每平方厘米三千条。普通人很少动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储备,舒适的环境中不需要动用潜能,甚至还会使本来具备的功能退化。而吃苦、接受艰苦考验是开发潜力的重要途径,艰苦卓绝的环境有时能够使人创造出奇迹。英国剑桥大学一个叫贝弗里奇的教授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的兴奋剂”。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指出:“人要是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危险和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只有意志坚强如铁的人,才能经得起人生路上风风雨雨:才能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而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品格,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轻松舒服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艰苦奋斗中磨练和锻造的,艰苦磨练是一座熔炉,只有敢于投入它的怀抱,才能使自己百炼成钢。历史上“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等兵家良谋,都充分说明了这一境况。(二)人们是在吃苦中成功的。(自己的例子)在珍宝岛自卫还击战中一次我军战士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上岛潜伏。为了听得清楚要翻起帽耳,耳朵都冻得透明,在与敌人相距不足百米的距离下,潜伏十多个小时未被敌人发觉,战斗打响后照样迅猛杀敌。而苏军装备优良,比我们上岛晚四个多小时,潜伏时却忍不住活动起来,位置被我军掌握得清清楚楚,到打响时有两人冻死,其他人战斗力也大大减弱。苏军对我军的耐寒能力感到难以理解。为什么我军战士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呢?除了坚定的信念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平时艰苦的训练使他们具备了超常的素质。正如孟子说的,吃苦能够“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三)人们是在吃苦中成才的。(何祥美的故事、李晓玉的故事)当沈阳军区某团十一连中尉排长李忠获国际军事体育五项比赛个人全能冠军时,很多人想不到。因为李忠参军时,瘦得象“豆芽菜”似的,投弹扔不出三十米。可是他们不知道,李忠为了练就一身过硬本领,在小兴安岭奇冷的冬天里,除参加正常训练外,每天早晚要坚持五公里山地越野跑。每次跑下来,他都是内衣淌着热汗,外衣挂着冰霜。手榴弹连投训练,他一次投几箱,外加一颗连队自制的两公斤重的特号手榴弹。最较劲儿的是李忠每晚就寝前要坚持俯卧撑、仰卧起坐、高抬腿一百下,再抡起十八磅大铁锤砸一百下树桩。就这样,李忠入伍不到一年,就成了训练尖子。当他参加沈阳军区训练比武时,被八一体工队的庞清云教练看中。庞教练说:“看看他身上那些伤疤,就知道他平时是怎么训练的,这个兵我带走了。”李忠到国家军体训练基地后,更加勤奋刻苦,以惊人的毅力硬是创造了我军军事五项八公里越野跑的最高记录,创造了国际障碍跑的最高。训练大队评选的“十虎”中,他名列榜首,被誉为军中第一“虎”的李忠拿全世界冠军的奖牌还奇怪吗?生活一再表明,充满痛苦的人生是不幸的,但从未尝过艰苦滋味的人生则更为可怜。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到到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法国启蒙思想家拉美特利也说过:“大海越是布满着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去要求不朽是一件赏心乐事。”人的素质常常在不屈的奋斗中才得到提高。三、吃苦是一笔财富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间一帆风顺的事是少有的。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岗位,干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沟沟坎坎,关键时候就要看谁吃苦的“功底”厚实了。有一个富翁与乞丐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一个富翁和一个乞丐同时迷路走进了一座森林,数天之后,富翁饿死了,而乞丐依然活着。有人问乞丐其中奥妙,他说:“我对饥饿已经习惯了,况且草根也可以充饥。”乞丐用草根充饥,而富翁不能。(一)吃苦是一种资本。红军长征时所留下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无不与吃苦相关联,就像有的老前辈说的那样,“只要经过长征的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当日军长驱直入中华大地,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许多国人患上“恐日症”时,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根本不信这个邪,一一五师平型关一仗使十三公里长的山谷里倒下了日军精锐饭垣师团的一千多具尸体,让日军首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解放战争初期,一位曾跟日军交手获胜的国民党将领,遇上了一支从南泥湾开出来的红军部队,一仗下来一败涂地。这位做了俘虏的将领事后说,共产党的军队打仗真不要命,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眼都不眨一下继续冲上来,这种气势一下子就把我们镇住了。红军之所以面对死亡无所畏惧,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死亡考验和比死亡更严酷的艰难困苦。现代战场情况更加复杂多变,当代军人更需要吃苦的磨练。(二)吃苦是一笔财富。一九九五年夏天,美军在波黑禁飞区被击落的飞机驾驶员,给我们表演了现代战场生存的精彩一幕。他之所以能丝毫无损地逃出虎口。除了得益于现代技术的帮助之外,更得益于他平时所受到的严格的野战生存训练。战场是这样,市场也如此。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要发展,要成才,就必须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怕各种意外打击,勇敢地做生活的强者。三国时诸葛亮考察人才的七大要的第四条叫做“告诉之以祸难而观其勇”。现代社会中考察人也离不开这一条。那些退伍后事业有成的人都是在艰难困苦面前勇往直前的人,这与他们在部队所受到的艰苦紧张生活的磨练是分不开的,在部队吃的苦给了他们适应社会复杂情况的能力。双星集团总经理汪海刚转业在街道小厂当推销员时,也是每天背了二十双鞋上街叫卖的,那样艰苦的创业阶段他没有逃避困难,最终才取得成功。(三)吃苦是军人特有的高贵品质对于军人而言,其意志品格也只有在艰苦磨练中才能形成。军人的勇敢精神是在艰苦的磨练中培养的,军人的顽强毅力是在艰苦拓磨练中锻造的,军人乐观向上的精神是在苦的磨练中养成的。苦尤如一块磨刀石,可以磨砺人们战胜艰难困苦的坚韧意志,培养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古人说得好:“自古雄才多磨难”。全军驻地最高的“神仙湾”哨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在这里,巅连起伏的群峰中,既没有草木和虫鸟,更没有楼阁与炊烟,远近不是灰蒙蒙的绝壁,便是白皑皑的冰峰。强劲的山风发出阵阵怪叫,无情地剥蚀着岩石,刺削着人们的面颊。战士们将这个地方描绘成: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呼不饱,六月飘雪花,四季穿棉袄。这里的氧气只有低海拔地区的百分之四十六,长期驻守在这里的战士,个个脸色发紫,眼睛混浊;有的嘴唇溃烂,耳朵枯干;有的手背脱皮,指甲外翻。每年风日三百天左右,雪季长达十个月,最低气温零下四十摄氏度。然而,就在这地质学家称为“永冻层”、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却骄傲地飘扬着共和国的五星红旗。 “马厩岂养千里马,花盆难育万年松。”真正军人决不会挑选舒适的岗位,而是让祖国来挑选自己。在世界最高的人控雷达站海拔五千三百七十四米的西藏甘巴拉雷达站,驻守着空军某雷达团一连官兵。甘巴拉上有三苦:缺氧、奇寒和狂风。三伏天身裹棉大衣,却丝毫不觉热。一位记者上山后还未与山上十六名官兵握完手,就因缺氧倒在地上。山上给养困难,青菜很少,即使炒菜也半生不熟。最好的伙食是方便面。然而,官兵们纷纷要求上山工作,连队最头疼的是决定谁留在山下。为此只得采取山上山下轮换制,每次只上十六名官兵,一期三个月。每逢决定轮换前,战士们都积极向党支部递交“请战书”,让谁上,谁就上,谁就觉得无尚光荣;不让谁就认为是一种耻辱。“甘巴拉为何有这样的魅力?”一位战士自毫地说,“我们雷达站的地位太重要了!川藏航线是国际公认的最危险航线,由于我们准确地监视、引导所有进出藏的飞机,川藏线才成为最安全的空中走廊。能在这样岗位上工作,活得值!”这是多好的战士啊!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做一个这样的军人,虽然有点遗憾,但你们不觉得他们的高尚吗?牺牲了家庭的团圆,而让全国人民合家欢乐;牺牲了自己的身体,而让全国人民健康、安宁;牺牲了生活中的种中享受,而让全国人民沉浸在幸福里这就是我们的军人!(四)吃苦能够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品格老百姓讲“不是自己一滴血一滴汗换来的东西不知道爱惜。“农民最珍惜粮食,是因为他们经过“汗滴禾下土”的苦,知道粮食“粒粒皆辛苦”。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前辈们,最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因为他们经历了苦和累、生与死的磨难,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原某团一连老战士朱彦夫在朝鲜战场上失去双手、双腿和左眼,成为特等残废军人。他担任村支书时,拖着残躯带领乡亲们彻底改变了少水缺电的贫困面貌。退休后。他用嘴含着笔、双臂夹着笔,顽强地写下了惊世之作极限人生。他的拼搏精神正是来自于一个战争幸存者对于生命的珍惜。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客,把改变中国颜色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第三代第四代身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知道在苦水里长大的老一辈是不可战胜的。而随着时光的推移,老前辈的故去,年轻的人们就会渐渐地忘记过去的苦难,不去珍惜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所以说我们现在有必要经常想想长征,想想过去前辈们的苦难岁月,把苦难当成磨刀石,自觉在吃苦耐劳中磨练自己是,不断地积累抵御失败、迈向成功的“本钱”。艰苦紧张的军营生活,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培养真正男子汉的条件和场所,我们要格外珍惜,心甘愿地找苦吃,找累受,在严格的训练,严格的要求之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个乐于并勇于吃苦耐劳的人。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他的思想品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奢侈的贪图安逸,可以使人们丧气;敢于吃苦则可以磨练人们的志气。温室里的花草为什么经不起风吹雨打?因为它从小生长在舒适的环境里,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锻炼;苍松翠柏为什么一向被认为是不畏艰险,坚强不屈的象征?因为它生长在崇山峻岭,经过无数次的考验而毫不动摇。一个人过惯了苦生活,再遇到什么大困难,也就会不当一回事了。作家魏巍在他的作品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记叙了这样一位志愿军战士,他要防空洞里,和着雪炒面;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队伍又不是怪物。不过咱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是的,军队不是享受之地,军人不是惧苦之人。一位老军人这样说过:常人能忍受的我们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我们也要忍受。死都不怕,苦又何惧?想到自己不吃这份苦,别人就会吃这份苦。你就能在任何困难面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就能认为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不可推卸的;就能从吃苦中享受到生活的最大欢乐!“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四、人生应该勇于吃苦吃苦是一种勇气、一种素质、一种境界,它贯穿于每个官兵成长进步的全过程。年轻官兵应该怎样去吃苦呢?(一)要自找苦吃。自觉地为崇高信仰而吃苦,为人民利益而奉献,为军队强大而拚搏,是我们革命军人必备的,也是最根本的精神状态和政治本色。毛泽东同志讲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理解,这个精神就是埋头苦干,就是知难而进,就是勤俭朴素。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我们所从事的特殊职业、所肩负的特殊使命、所处的特殊环境,决定了我们时刻都要接受艰苦的磨炼,时刻都要自找苦吃。在我们三十里营房医疗站这个全军海拔最高的医疗站工作过的2000多名医护人员,无一例外地都患过各种高原疾病,其中102人致伤致残。虽然有的人也有条件选择舒适、安逸的生活,但他们为了理想笑对艰苦、扎根高原、舍生忘死、救死扶伤,把满腔热情献给了边防官兵和各族群众,被誉为“生命禁区的健康保护神”。我们要向她们学习,常品吃苦之甜,常念吃苦之功,常备吃苦之念,以积极的心态,坦然面对艰苦,随时准备吃苦。(二)要甘愿吃苦。吃苦,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要求,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每个官兵,不仅要努力培养和提升自找苦吃的思想境界,更要有甘愿吃苦的行动。军人良好形象的塑造,需要经历一点一滴的养成之苦,需要经受一言一行的约束之苦;军人使命任务的履行,需要经历能力素质全面锻造的艰苦过程,需要经受各种艰难困苦的现实考验;每个官兵的成长进步,更要勇于在艰难困苦中摔打和磨炼。果洛军分区副司令员麻里瑜同志,是一名从地方考入军校的大学生干部,一毕业就走上平均海拔4200多米的果洛高原。面对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他始终以“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斗志更高”的勇气,在雪域高原磨砺自己的坚强品格,积累丰富的人生经验,书写了一段辉煌的人生篇章,从一名学生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成为全军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这一鲜活的典型告诉我们,任何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吃苦的勇气,吃苦的行动。我们要始终牢记,行动是强者永远的宣言,行动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三)要先苦后乐。军人的使命就是扞卫祖国和人民的欢乐,任何时候都要有一种“吃苦”的意识、“吃苦”的责任。这种意识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识,这种责任就是负“天下兴亡”之命、系“人民安乐”之责。这样,我们就能从祖国和人民的信任重托中,获得一种至高的荣誉,获得一个大写的快乐。战斗在全军海拔最高的神仙湾哨卡的一茬茬官兵,他们苦干不苦熬,以苦为荣,宁愿吃高寒缺氧之苦,也要始终把祖国的安宁扛在肩上,坚持年年为祖国守岁;他们苦中有作为,以苦为乐,宁愿受风雪肆虐之罪,也要始终把人民的安乐装进心中,坚持天天为人民守福,被中央军委授予“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成为全国人民、全军官兵学习的榜样。徐特立先生说:“一个人如果只图享乐,不愿吃苦,不肯贡献,是永远不会有幸福、有愉快的。”我们每个基层官兵,只有吃得岗位磨炼摔打之苦,才能最终获得岗位建功之乐;只有吃得学习训练之苦,才能最终获得成长成才之乐;只有吃得艰苦环境之苦,才能最终获得征服自然之乐,也一定能获得自己最大的快乐。最后,请允许我用一首诗来和大家共勉:“人的杂念和私心,在艰难困苦中滤尽;人的痼癖和惰性,在艰难困苦中消遁;人的智慧和情感,在艰难困苦中萌发;人的理想和追求,在艰难困苦中升腾。”一是精神上所要面对的“艰苦”。比如远离亲人、远离家乡,与亲朋好友不能团圆啦,忠孝不能两全,谈恋爱的,没有花前月下啦,等等,等等。这些呀,过去和现在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不同的是:过去呀,我们的前辈们处在战争年代,天天枪林弹雨,过着刺刀见红的日子,可能一场战斗打下来,就从一个普通士兵提升为连长了,为什么呀,因为这个连就剩他一个人了,想不当都不成啊!大家看,这种精神压力该有多大;而现在呢,需要我们这些当代军人勇敢承受的,更多的,是繁重的军事斗争准备和与看不见的对手较量带来的心理压力。二是身心上所要面对的“艰苦”。过去呀,更多的表现在高强度的体能较量,我们许多同志都看过大决战这部电影,那里面许多战斗的胜利,是靠什么呢?是靠我们的前辈们用两条腿和蒋介石的汽车轮子比赛赛出来的。那时候,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