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6.6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6.6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6.6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课时作业.docx_第3页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6.6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课时作业.docx_第4页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6.6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课时作业.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第一组基础素养练习1古人云:“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 D山之北、水之南答案:A2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答案:B3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干支纪年法,2009年是己丑年,由此推断新中国成立于()A己丑年 B戊子年C庚寅年D壬辰年答案:A4“金牛去,瑞虎至,贺岁夜无眠;举金樽,对玉阙,瑞雪似舞翩;家为天,人如仙,快乐走人间;众亲朋,阖家欢,新春福禄全!”这将是2010年春节期间流行的祝福短信,其中的“牛”“虎”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A中国古代神话传说B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C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答案:B5战国时邹衍用五行相胜说来解释朝代的变更,创立了五德始终说,按他的说法,夏禹是木德,商汤是金德,周文王是火德。秦始皇采用此说,把秦朝定为()A土德 B金德C水德 D木德答案:C6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统一战线逐步形成。根据国共两党协议,8月28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右图是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所佩用的胸章。该胸章佩用的时间应该是公元()A1938年 B1939年C1940年 D1941年答案:C7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主人公郭靖、杨康名字来自于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靖康”是指()A河南开封 B宋钦宗年号C宋徽宗庙号 D宋徽宗谥号答案:B8帝王的年号纪年是我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下列历史名称中不涉及帝王年号的是()A建安文学 B开元通宝C康乾盛世 D绍兴和议答案:B9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字体之一,它()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二十六年诏铭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答案:A10古代中国音乐理论专著乐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古代雅典人也崇尚艺术,甚至为公民观看演出提供津贴。这反映了两国()A公民都喜爱艺术B都注重礼乐教化C都注重礼仪D都能自由欣赏音乐、歌舞答案:B11论语有曰:“礼为用,和为贵。”奥运会开幕式的“和”文化表现,体现了我们泱泱大国的气度。“和”字在最初造字时的含义指的是()A下棋出现平局 B战事休止C人际关系和谐 D音律和谐答案:D12有竹枝词云:“正月元旦又一春,大家小户喜盈盈。秦军胡帅左右站,任何魔鬼难入门。”其中反映出中国习俗()A阳历新年驱鬼图吉祥 B春节时节慰问军队C正月初一贴门神 D元宵时节闹花灯答案:C1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在当时是一种()A职业 B官职C政治思想 D谥号答案:A14下列现象体现古代避讳制度的是()A秦始皇下令将正月改为端月B岳飞字鹏举C昌南镇改为景德镇D马三保改名为郑和答案:A15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艺匠陶。”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 B邑名C爵号 D官名答案:C16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C谥号 D行业答案:A17从姓氏的演变看,下列姓氏中较古老的应是()A赵 B姬C元 D吴答案:B18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明清尝详考之,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钱王)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钱鏐)而下后妃。无可疑者。”据此推断,百家姓应该成书于()A西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北宋时期答案:D19“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答案:D20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清康熙帝答案:B21资治通鉴对曹操的称呼有这样的变化:曹操或操,汉朝封号后称魏公操,汉朝再封号后称魏王操,其子曹丕建国后称魏武王。其中,可用“死要面子”来描述的是()A曹操 B魏公操C魏王操 D魏武王答案:D22“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对经典的分类法。“经”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子”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集”是收历代作家一人或多人的散文、骈文、诗、词、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学评论、戏曲等著作。古代图书严格按照此种分类法编撰的是()A“四书五经” B永乐大典C四库全书 D古今图书集成答案:C23“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图书分类法。农政全书应属于()A经部 B史部C子部 D集部答案:C24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A以事件为中心 B以人物为中心C以年代为中心 D以制度为中心答案:B25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是中国古代正史的代表。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都是纪传体史书 B都是断代史史书C涵盖了整个中国古代史 D都是官修史书答案:A26“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C发明本心 D致良知答案:A27刘玉荣在西方文化之旅一书中将西方文化的演变分为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近代和现代,其中把古代称为“直觉时代”,请你为“中世纪”选择最适合的主题()A创造时代 B反省时代C信仰时代 D求知时代答案:C28中国绘画有其独特的风格,在魏晋之后便梅开两朵,一支注重写实,一支注重非功利的写意。注重写实的是()宫廷画民间绘画文人画A BC D答案:C29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楚失华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长夜难明赤县天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A BC D答案:A30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根据所学史实判断,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A实现统一后 B澶渊之盟后C东京保卫战后 D宋金和议后答案:B第二组题型适应练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B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仪制祠祭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解析: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答案:D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B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C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D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解析:中国农历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为晦日。答案:D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B“迁苏州同知”“擢按察佥事”“进环右参政”中的“迁”“擢”“进”三个词语,在古代都是晋升官职的意思。C荫:庇荫,庇护。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D母忧:母丧的婉辞。文言文中常有“丁父忧”“丁母忧”的说法,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解析: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答案:B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授”是指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后成为一种学官名,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现在是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B“母忧乞身”是指遭逢母亲去世,在朝廷任职的官员,请求辞职前去为母守孝。C“五更”是指年老还乡但富有学识经验的德高望重之人。古代设五更之位,天子要以父兄之礼来对待。D“结发”,汉族婚姻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解析:此题考查了解古汉语文化常识的能力。此处“结发”意为“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答案:D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将”即牙门将,负责在防御工事“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被称为牙门将,后来演变成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副将的职位。B“迁”,意思是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但有时候也表示降职远调,如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和琵琶行中的“予左迁九江郡司马”。C“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威权甚重,最终酿成安史之乱。D“河朔”,地区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古代又可以表示时间概念,朔日是农历每个月的初一,而晦日是农历每个月的三十。解析:晦日是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答案:D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C“河阳”中“河”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谓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解析:乡试是每三年一次。答案:A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D“甍”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解析:封爵的大官之死可以称甍,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甍。答案:D8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庙,天子的宗庙。即帝王设七庙供奉祖先,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后世把“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过秦论中的“七庙隳”就是指秦朝灭亡。B终丧,守完父母的丧期。这缘于古代的“丁忧”制度。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一般须停职守丧三年,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作“起复”。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下文的“听致仕”,表示朝廷同意了,批准他退休。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比如“唐高祖”“隋炀帝”都是谥号。解析:举例不当。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呼往往和年号、谥号和庙号联系在一起,唐高祖就是庙号。答案:D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是指古代男子在十八岁行冠礼后,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B漕运,是指在古代社会,封建王朝将所征田赋的部分粮食经由水路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C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均为负责教习太子的东宫官职,分别是太保、太师、太傅的副职,后来成为一种荣誉性称号。D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是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答案:A1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笄”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可以插簪子的年龄。B“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C“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拓下来的纸本。D“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以翰林学士等任经筵官。解析:“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理解不恰当,应该是特指“女子十五岁成年”。答案:A第三组语段模拟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题目: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时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解析:第一步,根据积累的文化常识可初步判定A、B两项正确。第二步,可联系历史教材中西汉的“察举”制,确定“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而非秦始皇设立。答案:C【参考译文】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简陋,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寄望。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前代的贤人对此也是十分慎重的。”吴恢于是就不写书了。后来被举为孝廉,将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功曹认为他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吴祐后来升为胶东侯相。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百姓有到官府打官司的,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与兄知柔俱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调获嘉主簿。子玄领国史且三十年,官虽徙,职常如旧。礼部尚书郑惟忠尝问:“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殖货;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楠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时以为笃论。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节选自新唐书刘知几传)题目: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讳嫌”就是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如东汉为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B擢进士第,即进士及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