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积累语言,在“总目标”“阶段目标”和教学建议等部分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积累词语是积累语言的重要内容。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写词语,能理解词语的意思;除此而外,还要让学生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体会其表达效果”。一、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一)体会一般词语的表达效果1从意义精当的角度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1)体会表达的准确例如:古时候有个种田人,一天他在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不知怎么的,它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守株待兔)一个“窜”字不仅描绘了兔子动作的快速,而且说明它当时慌张着急,来不及看清方向。正因为这样,它才会撞在树桩上,而且一撞就死。前言后语,和谐统一,协调一致,用“跑”或“飞跑”这些的词语很难表现兔子当时的情状。(2)体会表达的鲜明例如:他们游到荷花旁,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小蝌蚪找妈妈)“披”为什么不写成“穿”?青蛙的身子只有上面部分和侧面才是绿色的,下面部分是白色的,如果将“披”换成“穿”,会使人觉得青蛙全身都是绿色的,这不仅不符合实际,也与后文互相予盾。(3)体会表达的简洁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绿”,据说王安石开始曾想用“到”、“入”等词,但都觉得不好,最后选定了这个词。“绿”不仅表现了“到”的动态,而且描绘出了春风吹到江南后引起的变化,到处一片新绿,生意盎然。信息量增加了,而且化抽象为具体,把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展现在读者眼前。(4)体会表达的生动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腾”“走”都可以写成“好像”“宛如”“酷似”等词,但这些词给人的感觉是五岭、乌蒙都是静态的,缺少生气;用“腾”和“走”,化静为动,让本来无生命的事物一下子变得生机勃勃,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红军积极乐观藐视困难的雄伟气魄。(5)体会表达的新颖例如: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美丽的小兴安岭)“抽”,可以换成为“长”、“发”等,可用“抽”不仅可以表明枝条是细长的,而且能使人联想到从笔筒里抽出铅笔之类的情景,让人觉得枝条似乎早已藏在树干内,现在只是“抽”了出来,所以眨眼间就伸长了一大截。这种表达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2从色彩鲜明的角度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1)体会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就是词语的褒贬色彩,这种色彩反映了说活人对所述事物的态度和情感。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是凝固的,始终附着于词语本身,有的带有褒义,如“美好” “伟大” “高尚”等,叫褒义词;有的带有贬义,如“狡猾”“恶劣”、“阴险”等,叫贬义词。有的词语虽然并不直接表示对事物的评价,但也流露出一定的感情倾向,如“金灿灿” “绚丽”等表示喜悦,“黑洞洞” “荒凉”等表示不愉快,“贵宾”“光临”等表示客气礼貌,“战友” “同胞”等表示亲切,“挂花” “离开我们(死)”等表示含蓄,“完蛋” “垮台”等表示憎恶。正确选用这些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有助于鲜明地表现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例如:英堆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他穿过熊熊太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飞夺泸定桥)写红军,用“奋不顾身” “箭一般”等褒义词,表现了红军勇于献身,英勇神速的精神风貌,赞颂之情溢于言表;写敌人,用“狠狈”、“逃跑”这些贬义词,描绘出敌人的丑态和可悲的下场,憎恶之情流于笔端。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词语本身不带褒贬色彩,但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就能表现出鲜明的感情色彩。如:我这样地对自己说了几遍,我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我的声音全世界都能听见似的: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一夜的工作)“我们” “这样”这些代词本身并没有褒贬色彩,但在这段抒情性极强的文字里,“我们”带上了自豪之情,而“这样”则饱含着由衷的赞颂与崇敬。2体会语体色彩词语的语体色彩,指词语适用的语言类别色彩,一般有口头语和书面语两种。词语带有明显语体色彩,有助于造成和表达内容相适应的语言气氛,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如: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都数人的痛苦,我们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今后我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土,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服务)在口语中用上“为人民利益而死” “死得其所” “寄托”、“哀思”等带有书面语体色彩的词语,使文章显得庄重、深沉,适应了悼念死者的表达需要,增强了感人的力量。3从声音和谐的角度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词语的声音配合得好,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记起来容易,有助于意义的表达,还能给人以美感。词语声音要产生好的表达效果,就要做到音节匀称、韵脚和谐、叠音优美。1体会音节的匀称根据表达的需要,让词语的音节匀称或成双成对地出现在一句或一段话中,使上下文互相对应。如: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同一句话中,分句与分句之间,双音节和单音节词互相对应,音节匀称,节奏鲜明,增强了文章的抒情色彩和感人力量。2体会韵脚的和谐押韵指的是在不同语句中的同一个位置上,使用韵腹或韵腹韵尾相同的字,通常押在句末,所以又叫韵脚。诗歌一般都要押韵。如:月儿弯弯挂蓝天,小溪弯弯出青山,大河弯弯流入海,街道弯弯到校园。(月儿弯弯)诗歌押了韵就等于插上了翅膀,从文学领域飞进了音乐世界,便于演唱,便于吟诵,平添了几分美的色彩。押韵使同一个韵在相同的位置上不断重复,这种声音上的回环往复,能充分地传达诗歌的情感,拨动读者的心弦,引起人的共鸣。3体会叠音的优美相同的音节重叠起来就构成了叠音词。用上叠音词,文章念起来和谐动听,有较强的音乐性。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小小的船)多个叠音词语的使用,让诗歌念起顺口,听起来悦耳,富有儿童情趣。叠音不仅有音乐美,还有绘画美,可以强化对事物的描绘。如: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美丽的小兴安岭)叠音词的反复使用,把小兴安岭树木茂盛、满眼翠绿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使人产生身临其境般的感觉。(二)体会特殊结构词语的表达效果特殊形态形容词的表达效果一种为ABB式。这种形式的形容词有加深程度的作用,但主要是读起来显得生动活拨,和谐悦耳,易于表达喜爱之情。如:蜻蜓飞呀飞,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坛前,小蚂蚁到家了。(夏夜多美)一棵绿油油的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的站在那里。(邓小平爷爷植树)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对假山、草坪、柏树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一种为AABB式,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等。其作用为加深程度,也有和谐音节的效果。如:没过多久,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又出现了。(美丽的小路)让人觉得小路确实非常干净。. 重叠形态动词的表达效果有两种形式。一是单音节动词重叠,如“看看”“说说”。另一种是单音节动词重叠后中间加“一”,如“看一看”,“说一说”等。其作用是表示动作行为只是“试一试”,有时也含有动作行为只是“随意”的。如:开始猜谜了,快把你准备的谜语说一说,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出来。”(猜谜语)“看着妈妈一脸的疲劳,我们都提议不再看球赛,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看电视) 前例“说一说”侧重于“试一试”,后例的“听听”“看看”侧重于“随意”。特殊形态数量词的表达效果一种是量词重叠,如“个个”“家家”等,表示“每一”或“所有”的意思。另一种是“一”加重叠的量词,其作用是表示事物数量比较多。如:他们一个个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了自己的失物,向不远处的果皮箱走去。(失物招领)跑到唐老师面前领回“失物”的是许多个学生。数量词重叠,表示“依次进行”,如: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乌鸦喝水)小石子是逐个放进瓶子的,不是几个同时放进去的。二、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1体会整齐句的表达效果整齐句是指结构相同相似形式匀称的句子,主要是对偶句和排比句。整齐句可以使语言显得结构匀称,声音和谐,气势通畅。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水)这段话几乎全是整齐句,一泻无余地表达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之情。2体会被动句的表达效果主语是动作行为发出者的句子叫主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承受者的句子叫被动句。被动句有某些特殊的效果。有助于突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妹妹紧紧地挨着我,轻轻地问:“姐姐,月亮被天狗吃了吗?”(看月食)妹妹特别关心月亮的命运,所以用被动句来突出它。有助于前后分句叙述的角度一致,语气连贯,重点鲜明。如: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飞夺沪定桥)如果把前一个分句改为主动句,语气就不那么连贯顺畅了。3体会变式句的表达效果句子成分按通常次序排列的句子叫常式句,在一定的语境里,改变常规排列的句子叫变式句。小学教材常见的变式句是主谓倒置。主谓倒置,通常是强调谓语,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赞叹的语气。如: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主语后移,谓语提前,强调谓语,强烈地表达了志愿军离开朝鲜,离开结下深厚情谊的朝鲜人民时那种依依不舍的真实感情。4体会无主句表达效果没有主语的句子叫无主句,一般用来表示出现某种现象,尤其是自然现象。如: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是一种自然现象,用无主句式表达,见解明了,如加上主语“天空”之类,反而显得别扭。5体会无谓句的表达效果没有谓语的句子教无谓句,一般用来表示赞叹。如:迷人的张家界,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迷人的张家界)用无谓句,对张家界的在美之情溢于言表。6体会合说句的表达效果使长句变为短句构成合说句,可以使语言显得更为简洁。如: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辩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乡下人家)把两个条件关系复句表达的内容合成一个复句来说,结构紧凑,语气连贯,毫无拖泥带水之感;如果改为通常的句式,那就显得噜嗦冗长了。7体会连动句的表达效果有几个谓语是动词及其附属、连带成分构成的句子叫连动句。几个动词及其附属、连带成分表示围绕一件事进行的一连串的动作,几个动作除了有先后承接关系,有时还有其他关系,所以几个动词短语之间不能用逗号隔开。如:一个好心肠的老伯伯走过来问小姑娘:孩子,你在等谁呀?(在金色的沙滩上)如果在“走过来”和“问小姑娘”之间加上逗号,动作行为就显得不那么紧凑了。8体会兼语句的表达效果一个动词的宾语又做另一个动词的主语,这样的句子叫兼语句。兼语句不能理解成两个并列的句子,因为前后两部分有因果关系。如: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做客。”(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到罗丹家做客是由于罗丹邀请的缘故。9体会主谓短语或复句做成分的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谓短语可以做句子的多种成分,但最容易引起学生误解的可能是做主语和宾语。当主谓短语做主语或宾语时,短语后面或前面有时有逗号隔开,学生容易看成两个句子。理解这样的句子要注意,主语或宾语表示的是一件事情,而不是一个人或物件。如:爸爸告诉小明,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火车的故事)爸爸告诉我的是“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这个事实。复句作句子成分一般是宾语小学生理解更为困难,要引导他们抓住“复句的第一个层次。如:比地球更远离太阳的行星,虽然不缺水,但是由于离太阳太远,受到的太阳辐射不够多,水都以冰的形式存在。(妙不可言的位置)只要学生能懂得,“比地球更远离太阳的行星”“水都以冰的形式存在”就行了。10体会转述句的表达效果转述句是把原来说活人所说的话变成由现在的说话人转述的句子,其结构特点是,表示现在说话人的提示语后不用冒号而用逗号,原来说话人所说的话也不用引号,变成现在的说话人的话语。引用不太重要的话语,用这种句子,显得简洁流畅。如: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鱼游到纸上)不用冒号和引号,语言也显得干净利落。三、体会段落的表达效果段落通常称自然段,其的结构多种多样,就小学生来说,应了解常见的几种。段落的结构非常复杂,有的段落不仅句子多而且有多个层次,小学生只需认识第一个层次,能从整体上把握段落的结构和表达效果就行。1体会总分式段落的变大效果段落由总述和分说或概述和详叙两部分构成。具体有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 先总后分的段落,总述部分概括全段内容,分说部分分别加以叙述或详细叙述。这样的段落由于总述部分概括了全段内容,降低了分述部分理解的难度,阅读起来比较顺畅。如:黑熊踩木球也很好玩。笨重的黑熊爬到大木球上,身子直立起来,小心地移动着双脚,让大木球滚到了翘翘板上。木球刚滚过中心点,跷跷板的那一头就掉下来了。你看那黑熊多紧张啊!观众又发出一阵哄笑。(精彩的马戏饿)第一句说黑熊踩木球好玩,其余几句围绕“好玩”详细记叙黑熊踩木球的过程,让人觉得黑熊踩木球确实好玩。先分后总的段落,先分别叙述,然后总结概括。这样的段落,总结部分有着画龙点睛或突出段落中心的作用。如:屋子的内部没有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蟋蟀的住宅)前几句详细介绍蟋蟀舒适的住宅,最后一句概括指出这住宅建造并不容易,点明段意,自然地流露出对蟋蟀的赞赏之情。先总后分再总的段落,兼有前面两种段落的表达效果,而且形成首尾照应,使结构更加谨严。篇幅较长的段落,用这种结构方式,很适合小学生生阅读。如:要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注,不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首句说明治理黄河的根本办法是管住泥沙,中间几句围绕“管住泥沙”详细介绍治理的具体做法,最后一句说明,这样“数管齐下”就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就能变好。段落虽然比较长,但总分总的结构让阅读变得轻松自在。2体会承接式段落的表达效果承接式段落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时间承接,即由先而后连接句子。一种是空间承接,即按空间方位顺序安排句子。一种是逻辑联系承接,即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组织句子。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句子,能清晰地显示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如:船靠岸了,小洁的手里还是紧紧攥着面包纸。他跨步上岸,四处张望,好像在寻找什么。忽然,她眼睛一亮,飞快地向前跑去。(清澈的湖水)船靠岸小洁上岸小洁向前跑去,事情的进展情况一目了然。按空间位置顺序安排句子,能鲜明地展现多个事物各自所处的位置。如: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几句话依次写明天安门、马路、纪念碑各自的位置。按逻辑联系的顺序安排句子,能让句子表示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清楚地显现出来。如: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吸收了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凝成了无数小水滴,漂浮在空中,变成云。云层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变成雨或雪落下来。(路旁的橡树)先说水变成水蒸气,然后讲水蒸气变成云,最后写云变成雨或雪。后一句紧承前一句而来,没有前一句,后一句就不可能存在。3体会并列式段落的表达效果并列式的段落中的几个句子或语段分别讲几个有联系意思。如: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到教堂去做祷告。(威尼斯小艇)段落中的四个句子分别写了坐小艇的四种人。4体会因果式段落的表达效果因果式段落的第一个层次是因果关系。一种是前因后果,一种是先果后因。如:另一种说法是,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尘埃把太阳遮住了,地球上一片黑暗。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随着动物的减少,食肉的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恐龙的灭绝)行星撞地球,地球变黑暗,这是原因。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死亡,食草和食肉恐龙灭绝,这是结果。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互相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赵州桥)前面说现象海水五光十色,后面说明成因海底高低不平,海水有深有浅。5体会转折式段落的表达效果转折时段落,前后两部分意思不一致,甚至刚好相反。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黄河石怎样变化的)前面说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过贡献,后面讲它给人民来灾难,前后两层意思来了个大转折,由正面转向发面。四、体会标点的表达效果有的标点除了一般的作用,还有一些特殊作用。1体会逗号的特殊表达效果逗号有两种特殊作用。一种是用在用汉字表示序号之后将序号和正文隔开。另一种是用在并列词语之间,将并列各项隔开。具体有三种情形。并列词语结构比较复杂,并类词语之间用逗号,加大并列各项之间的语音停顿,念起来显得从容一些。如;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野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光彩夺目的春天。(燕子)“轻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野花”是个并列关系的短语,但其中各项都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尤其是最后一个结构更为复杂,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读起来语音停顿较大,就不那么急促了。并列词语中的一项或多项又有并列词语,因而内部已经有了顿号,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便于区分层次。如: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石狮子后面竖着的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乡下人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是个并列词语,但内部的“青、红”又是有顿号隔开的并列词语,两个大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大小并列词语之间的层次非常清楚。为了强调并列词语的各项,用逗号来加大语音停顿。如: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现出一排独特的农家风光。(乡下人家)“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这个并列词语各项都是一个词,结构并不发杂,内部也没有顿号,但是作者为了表达乡下人家种的花品种多样,就用逗号来加大语音停顿,以强调并列的各项。2体会分号的特殊表达效果分号通常用在并列复句的分句之间,可有时也用在其他关系的复句的分句之间。如: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乡下人家)分号前后的两个分句是选择关系。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花种)分号前后的几个分句是时间先后的承接关系。3体会间隔号的表达效果间隔号,不要求小学生会用,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时出现,应让学生知道它的作用。用在古诗格律或词牌与诗词的标题之间,将二者隔开。如:七律长征(七律长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卜算子送鲍浩然只浙东)“七律”古诗的一种格律,“卜算子”一种词牌;“长征”和“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诗和词的标题。用在外国人的名和姓之间,将二者隔开。如: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是姓,皮埃尔是名字。用在书名与该书的篇章之间,将二者分开。如:本文选自孟子告子。(文言文两则注释)“孟子”是书名,“告子”是该书的一章。用在两项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差异的内容之间。如:回顾拓展(语文六年级下册“目录”)“回顾”与“拓展”两项学习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4体会引文末尾点号的表达效果引文末尾有时正好要用点号,点号是用在后引号的前面还是后面,有一些讲究。引文末尾如果该用顿号、逗号,顿号、逗号一律用在后引号之后,一表示引文知识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古稀”指七十岁,“古稀双庆”指两个七十岁,再加上“一度春秋”,也就是一年,正好是一百四十一岁。(趣联巧对)“一度春秋”末尾的点号是逗号,所以用在后引号之后。引文末尾如果该用句号、问号和叹号,如果句号、问号、叹号用在后引号的后面,就表明引文是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引号前面没有标示提示的冒号或逗号。如果用在后引号外面,则表示引文也是句子的组成部分,不是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如:这样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你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它(史记)既是一部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称为“史加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将相和一课的“资料袋”)引文都不是一句完整的话,它前面又没有表示提示的冒号或逗号,所以引文末尾的句号用在后引号的后面。五、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对修辞手法,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比较注意引导学生辨别和认识其结构,往往忽视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而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恰恰有利于提高阅读欣赏和习作表达的水平。所以对修辞手法的教学应将注意力转到体会表达效果上来。1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比喻手法除了突出事物的某一特点外,还有其他表达效果。化抽象为具体,让人对事物有清晰认识。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汪伦为“我”送别的深厚感情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可是用其深无比的桃花潭水作比,理解就很容易了。化陌生为熟悉,让人产生亲近感。如: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山水)没去过桂林的人对桂林山的形态很陌生,可是用“老人”“巨象”“骆驼”这些我们常见的人或事物一比,各种形状的桂林山就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化深奥为浅近,让读者易于理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石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在全局的高度,才能看清事物全貌,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样的道理过于深奥,用观察庐山的事儿作比,道理就比较容易明白了。表达某种特殊的感情。如: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铺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燕子)把停息着燕子的电线比作五线谱,把停在电线上的燕子比作音符,把整幅画面比作赞歌,自然而又巧妙地流露出作者对春景图的喜爱之情。“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夜莺之歌)把德国鬼子比作野兽,表达了说话人包括作者对敌人仇恨与愤怒。2体会夸张的表达效果夸张手法的主要表达效果是凸显事物特点,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直下三千尺”和“银河落九天”,突出了庐山瀑布高和长的特点。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观潮)“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突出了浪潮涌来时气势的强大和声音的宏大猛烈。3体会拟人的表达作用拟人手法把事物当人来描写,能够让人产生亲切感。如: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猫)猫的可爱溢于言表。4体会设问的表达效果自问自答的修辞手法叫设问。设问的作用是引起人的高度注意,让答案深深地印入人的头脑。如: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比尾巴)前三句提问,引起注意;后三句回答,让人产生较深的印象。5体会反问的表达效果反问是无疑而问,答案就在疑问之中,其作用是加强语气。有两种情形。句子本身表示肯定意思,反问句就表示否定意思,而且比一般的否定句语气更强烈。如: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一夜的工作)“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句子本身是肯定的,但反问句表示的是否定的意思,即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而且否定的意思特列强烈,实际为:绝对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句子本身表示否定意思(谓语前有表示否定的词如“不”“没有”等)反问句就表示肯定的意思,语气更为强烈。如: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小珊迪)意思是谁读了这个故事都会受感动,但有毋庸置疑的意味。6体会顶针的表达效果后一句话的第一个字跟前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相同,这就构成了顶针。顶针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在于,使前后句子紧紧相连,环环相扣,结构紧密,语气连贯,在语音和文字上给人以美感。如:这样的山环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篾筏小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这样的水”连接着前后两个分句,使它们紧紧地连接在一起。7体会衬托的表达效果衬托也叫烘托,以次要衬托主体,烘云托月,突出着重要讲的事物。如: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山水)用峰峦雄伟的泰山和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美丽的桂林山,意思是说桂林的山比泰山和香山还要略胜一筹。8体会对比的表达效果将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其作用是鲜明地凸显二者各自的特点。圆明园的毁灭前面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壮丽和文物的丰富珍贵,让人想到创造这些物质文明的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紧接着就描写侵略者对圆明园的疯狂掠夺与毁坏。两相比较,善恶分明,各自的特点分常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六、理解语言的基本方法1联系语境词语的意义总是跟前后文的意义一致的,所以,理解词句的意义主要的方法是联系语言环境。如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停在苇杆上了。(翠鸟)对“疾飞”学生可能不熟悉,但联系后面的“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他们不难明白,“疾飞”就是很快地飞。2联系和生活实际有的词句表示的是一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系他们经历过的生活实际展开回忆,他们就能豁然开朗。如:他们看见鲤鱼妈妈在教小鲤鱼捕食,就迎上去,问:“鲤鱼阿姨,我们的妈妈在哪里?” (小蝌蚪找妈妈)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连忙追上去,叫着:“妈妈。,妈妈!”(小蝌蚪找妈妈)一年级的小学生分不清“迎”和“追”,让他们回忆一下他自己或家人出门迎接客人到来时的情景,他们在操场上追逐嬉戏的情景,他们很容就懂得,“迎”是向着对方的正面走去,而“追”是跟在对方的后面跑去;一个在对方的身前,一个在对方的身后,而且行进的速度也有快慢之分。3联系时代背景有的词句反映的是过去时代的生活,理解时还要联系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境遇等,如: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说四周黑洞洞的?“碰壁”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教师对当时的政治社会情和鲁迅先生处境做一些介绍,学生自然就明白了。4绘制图画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图画,能真切的体会到词句的确切意义。如: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雷雨“垂”字,学生容易理解为“掉”或“落”。教学时,可让学生画一幅蜘蛛下垂的简笔画。画好后再看一看,他们不难体会到,只有用“垂”,才能准确描绘出蜘蛛下垂的状态。5聆听范读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词语的音韵美。如:风,摇绿了树的枝条,水,漂白了鸭的羽毛,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你看,春天已经来到。(春的消息)这一节诗一、二、四行押韵,前两行节奏整齐。教师在范读时让节奏明显一点,韵脚清晰一点,学生聆听后就能体会到用词的音韵美。6自由朗读由学生自己朗读对体会词语声音的美特别有效。如:要是你在野外米了路,可千万别慌张,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需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要是你在野外米了路)这一节诗押韵又用叠音词,使诗歌具有较强音乐性。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仔细揣摩,并把叠音词读得稍重一点,和谐悦耳情真意切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7现场表演某些动词或表示情态的词语,通过学生的表演,其意义能给他们留下极深的印象。如: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司马光句中的“举”不能换成“搬”,“使劲”也不能缺少。教学时,在小黑板上画一口大缸,再用塑料泡沫做一块“石头”。学生认真读课文,细心揣摩人物的动作,然后作表演。如果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线电缆维护知识培训总结
- 电站电工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 电磁波的传播方式
- 北森测评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
- 北京滴滴专车考试题目及答案
- 电焊工焊接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中考试题及答案英语答案
- 高新区职称课件
- 高层过道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绿色照明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外研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This is me 教案(共6课时)
- 2025年公安辅警笔试题目题库(答案+解析)
- 2025年外事办公室翻译招聘面试(俄语)预测题及答案
- 消保化解案例课件
- 2025年跨境电商物流服务佣金结算合作协议
- 房屋租赁合同交割清单列表
- 2025年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有完整答案
- 2025年度东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卫生基本知识题库及答案
- 用浪浪山正确打开开学第一课~课件
- 数学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校本作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