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黄潭战斗.doc_第1页
东江纵队-黄潭战斗.doc_第2页
东江纵队-黄潭战斗.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江纵队-黄潭战斗。简介: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的抗日人民武装,在东莞地区与日寇大小战斗近百次,其中影响最大之一的要数黄潭战斗了。这次战斗,为党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在政治上产生了重大影响。1940年9月,曾、王两队分别进入东莞大岭山区和宝安阳台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而后分别向大岭山、阳台山进军。1940年11月初的一天凌晨,三大队刚从大岭山的大环村,转移到黄潭村外的果树林中休息。有“村民”来报告:十几个日本鬼子在大径村扰民。梁鸿均同志即令手枪队去消灭这些敌人。在晨曦的薄雾中,翟信同志带领手枪队接近大径村边,发现日军不止十几个,而是数百人。与此同时日军也发现了游击队,并开枪射击。战斗持续了四个多小时,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游击队占据汪潭后面高地,掩护村民安全转移到大岭山,然后撤出汪潭村。当时黄潭村火光冲天,群众大量财物、牲畜被日军抢,抢劫一阵后,便抬着伤亡的日寇,匆匆忙忙地抬着伤亡人员撤回厚街不敢久留。黄潭战斗,毙伤日军三十余人。黄潭战斗是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后与日军的第一仗。(“黄潭村”真实村名为“汪潭村”,现隶属东莞市厚街镇。因当地为客家方言区,客家话中汪、黄、王语音相似,又称“黄潭村”;另一说法为:在汪潭当地定居的第一户人家姓黄,故又称“黄潭村”。)大迳革命烈士纪念碑大迳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在东莞市厚街镇大迳村汪潭小村后山,占地约500平方米,碑身呈方形柱状,高约10米,外用大理石砌成,正面镶嵌的黑色大理石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泊金大字,字体刚劲有力。底座正面刻有碑文,背面刻有烈士英名。每到清明、前来祭拜的人都摩肩接踵。领导、革命老者、师生等等战后回忆录我的奶奶:当奶奶还在为别人带孩子时,日本鬼子打到黄潭,奶奶带着孩子就跑,艰辛地跑到山上。(奶奶经常给我说这件事,在她心里想必一个记忆点。)我的爷爷有两把匕首和一把长枪留着,(虽然这两把匕首和一把长枪已经“退役”。) 现在那些无论是东纵队队员还是游击队队员还是会坐一起谈谈天,享享服,但对于以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