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抗金名将聂昌.doc_第1页
南宋抗金名将聂昌.doc_第2页
南宋抗金名将聂昌.doc_第3页
南宋抗金名将聂昌.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宋抗金名将聂昌聂 昌字幸远,宋朝抚州临川人。始繇太学上舍释褐,为相州教授。召除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以直龙图阁为湖南转运使,还为太府卿、户部侍郎,改开封尹,复为户部。昌本厚王黼,既而从蔡京,为黼所中,罢知德安府。又以乡人讼,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衡州。钦宗立,拜兵部侍郎,进户部尚书,领开封府。昌遇事奋然不顾,敢诛杀。李纲之罢,太学生陈东及士庶十余万人,挝鼓伏阙。王时雍欲寘东等狱,昌力言不可,乃止。京师戒严,拜同知枢密院。入谢,即陈扞敌之策。金人再议和,割两河。诏耿南仲及昌往,至绛,绛人闭壁拒之。昌持诏抵城下,缒而登。州钤辖赵子清麾众害昌,年四十九。建炎四年,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父用之,年九十,以忧死。昌为人疏隽,喜周人之急,然恩怨太明,卒至祸变。见宋史聂昌传。简介聂昌(1078-1127),原名山,字贲远。临川嵩湖上聂村人。南宋抗金名臣。 聂昌从小聪明过人,四五岁从叔读书,过目成诵。9岁能作诗,13岁通经义,14岁参加乡试,名列前茅。徽宗大观三年(1109)中进士,始繇太学上舍释褐,出任相州(今湖北黄安)教授,召为秘书郎,擢右司员外郎,以直龙图阁学士出任荆湖转运使。任满还朝,任太府卿、户部侍郎、开封府尹。因惩治豪强,得罪权贵,贬为德安(今湖北安陵)知府,再谪崇信军副使,安置衡州。1 靖康年间,金兵大举南犯。聂山冒死上书,呼吁“诛王、蔡以谢天下”,坚决主张抗战。宋钦宗赞赏他有“周昌抗节之义”,将聂山改名为聂昌。钦宗外惧强敌,内受王、蔡等人挟制,派聂昌和耿南仲为使者,到金营执行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议和的任务。议和时始终保持使者的气节和大宋尊严、与金国周旋。金国发现上当,将聂昌杀害。 南宋 绍兴元年(1131年),高宗赵构追封聂昌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抗金经历力主抗金靖康元年(1126),钦宗在位。时值金兵南侵,留守京师的李纲率军民奋力抗战,竟遭到主和派的压制,被解职。太学生陈东及士民十余万人,一连数日在皇宫前抗议主和派割地求和,要求恢复李纲职务,府尹王时雍无法劝退。此时,吴敏荐举聂昌由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德府(今河南濮阳),调升兵部侍郎、户部尚书,领知开封府。钦宗见抗议群众情绪激昂,甚为惶恐,答应群众要求,令素孚众望的聂昌出面传旨解围。群众听到请愿目的已达到,遂纷纷散去。府尹王时雍提出惩办陈东等人,聂昌认为不可,极力谏阻;同时力陈割地求和的弊病,重申抗金救宋的道理。钦宗赞他有“周昌抗节之义”,将他之名“山”改为“昌”,并授为同知枢密院,总管全国军务。 聂昌受命后,京城实行戒严,并献歼敌之策,主张严守三关四镇,拒敌于边境,调集精兵保卫京城和支援前线,从而阻止金兵南下,并表示愿率勇义之士出关攻击金营。 就义 钦宗受到主和派的挟持,反派聂昌等赴金营议和。聂昌不敢违抗君命,只得含愤上路。到永安时,金将粘罕要他收起使节用的大蓬伞,以降臣的身份相见。聂昌据理力争,坚持以平等的身份会面。粘罕只得以礼相待,并派人随聂昌前往收取宋割让之地。到绛(今山西新绛)时,绛人因不解聂昌之意,拒不开关。聂只好出示圣旨,才得以攀沿绳索登上城楼,结果被州钤辖赵子清指使部下挖眼切块,年四十九。 临死前,留下血诗一首: “星流一箭五心摧, 电彻双眸两胁开。车马践时头似粉, 乌鸢啄处骨如灰。 父兄有感空垂念, 子弟无知不举哀。 回首临川归未得, 冥中虚筑望乡台。” 评价建炎四年(1130),高宗赵构追封其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 聂昌为人疏隽,喜周人之急,然恩怨太明,卒至祸变。著名爱国宰相李纲为聂昌遗像题词:“奋舌骂虏,刺血书壁。伟绩英功,垂天贯日。义胆忠肝,唯精唯一。持生死之书,存古今之纲。堂堂遗像,日月争光。”1 聂昌墓2009年11月4号下午,临川区文物工作者在区展坪乡茶山村附近的一座名叫雷公岭的山上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南宋抗金名将聂昌墓聂昌死后,宋高宗命归葬在临川展坪乡茶山村雷公岭上,并建有招福寺,宋高宗还另赐300亩茶山为招福寺生产生活用地。据当地村民反映,聂昌墓很早以前多次被盗,随葬品中有剑、瓷以及生活用品。招福寺在五十年代初期被毁,现有遗址中有一古井保存尚好,至今已800多年历史。刺血书壁聂氏祠. x9 y b# w9 |$ n. 聂氏宗祠位于临川区嵩湖乡上聂村,清代建筑,为当地村民纪念先祖北宋爱国志士、曾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聂昌所建。抚州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o% I; % V2 P I- |( : o聂氏宗祠为砖木结构,长36米,宽17米,占地面积约620平方米,分前后两厅,前厅有12柱,后厅有16柱,均有高65厘米的石雕莲花石磉,前厅顶部有木制天井架,造型具有地方风俗工艺。聂氏宗祠外景 聂昌嵩湖乡历史名人-聂昌: t! a# W/ , N$ m聂昌(10781127)原名聂山,字贲远。宋代临川嵩湖上聂村人。从小聪明过人,四五岁从叔读书,过目成诵。九岁能作诗,13岁通经义。14岁应乡试,名列前茅。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初授相州(今湖北黄安)教授,工作卓有成效,经大臣蔡京举荐,召为秘书郎。后提升为打司员外郎。 - wI/ O8 _4 k不久以直图阁出任荆湖转运使。任满还朝,历迁太府卿、户部侍郎,开封府尹。因惩治豪强,得罪权贵王黼、蔡京,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宣和七年(1125年)复官。以显谟阁直学士知开德府(今河南濮阳),后迁京师留守司,累官兵部侍郎、伺知枢密院事,总管全国军务。靖康问,金兵大举南犯,宋朝朝野震恐,王?、蔡京等大臣贪生怕死,力主和议,压制并打击以李纲为首的主战派。许多忠贞爱国之士都敢怒而不敢言。聂山一心为国,冒死上书。坚决主张抗战,反对和议,呼吁“诛王、蔡以谢大下。”钦宗虽然赞赏他有“周昌抗节之义”,将他改名聂昌;但外惧强敌,内受王、蔡等人挟制,仍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相反,还在王、蔡等主和派的怂恿下,派他和耿南仲为使者,到金营执行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这样一个艰巨而危险的任务。8 D+ V, 2 Z8 i) g j2 P7 J2 R, w1 V: z聂昌不敢违抗君命,只得含愤上路。行至永安,遇金将粘罕。粘罕盛气凌人,要他收起使节用的大蓬伞,以降臣的身份晋见。聂昌不亢不卑,据理力争,坚持以平等的身份相见,维护了国家尊严。粘罕即遣部将杨天吉、王芮分随聂、耿前往取地,自己则亲统大军,驻扎怀州(今河南沁阳县),阴谋趋媾和之机,发动突然袭击。聂昌对粘罕的阴谋早有戒备,暗中派人回宋报信,要求作好防御准备;而在表面上却不露声色,与金将谈笑、饮宴如常。途中又多次借故拖延,为宋方部署军事争取时间。至绛(今山西新绛),杨天吉发现上当,将他杀害。他在临死前,留下血诗一首:“星流一箭五心推,电掣双眸两臂开。车马践时头似粉,鸟鸢啄处骨如灰。父兄有感空垂涕,子弟无知不举哀。回首临川归未得,冥中空筑望乡合。”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高宗赵构追封他为观文殿大学士,谥忠愍,著名爱国宰相李纲为聂昌遗像题词:“奋舌骂虏,刺血书壁。伟绩英功,垂天贯日。义胆忠肝,唯精唯一。持生死之书,存古分之纲,堂堂遗像,日月争光。”聂氏后裔为了纪念聂昌,以临川为堂号中国食人史料-絳人臠聶昌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人以宋不履行割三鎮之約,圖結西遼(耶律大石於遼亡前一年建國於虎思斡爾朵,今伊黎河西,吹河南。)以圖宋,又分兩路南侵。十一月,宗望遣使來議割地,欲以河為界,宋許之;又欲以親信大臣為報使,乃固遣耿南仲使河北宗望軍,聶昌使河北宗翰軍。昌言:兩河之人,忠義勇勁,萬一為所執,死不瞑目矣。行至絳,絳人果堅壁拒之。昌持詔抵城下,縋而登。鈴轄趙子清麾眾殺昌,挾其目而臠之。續資治通鑒卷97(按)宋史卷353聶昌傳:臨川人,猛厲徑行,敢誅殺。再尹開封,時同知樞密院,亟論三關四鎮不可割,陳禦金策。絳人臠之,食否未可知。當時民憤降金,開封殺內侍(以傳旨起複李綱緩慢),磁州殺兵部王雲,稍後江上民欲殺黃潛善,誤殺司農卿黃鍔,亦見當時民氣可用。昌是主戰派,冤死!(附文)聂昌后裔共谋修建“聂园”“寻根是我们永恒不解的情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哪里?这是萦绕在我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问题。”自从11月上旬,宋朝力主抗金军事统领聂昌的墓地被发现后,来自五湖四海的聂昌后裔代表们齐聚临川祭拜先祖,共谋修建聂昌陵园。据了解,聂昌陵园修建后,有望成为我市又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聂昌墓只剩一土坑 11月4日下午,临川区文物工作人员在展坪乡茶山村附近一座名叫雷公岭的山上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宋朝抗金名将聂昌的墓地。遗憾的是,聂昌墓已被严重损毁,只剩下一个巨大的坑。 据了解,聂昌(1078-1127年),原名聂山,字贲远,临川嵩湖上聂村人,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初授相州(今湖北黄安)教授,累官至兵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聂昌死后,宋高宗命归葬在临川区展坪乡茶山村雷公岭上,并建有招福寺,宋高宗还另赐300亩茶山为公墓用地。 据展坪乡茶山村村民万秋章介绍,50年前聂昌墓是用大石块堆砌而成的坟墓,俨然一个小山堆。后来,盗墓贼多次对聂昌墓下手,随葬物品被盗,墓地如今已变成一个巨大的土坑。 当地村民还告诉记者,聂昌墓很早以前就多次被盗,随葬物品中有宝剑、青花瓷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墓地附近的招福寺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可惜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被毁,现遗址上只有一口古井保存尚好。商讨修建聂昌陵园 鉴于先祖墓地严重受损,家住临川区的聂昌后裔于11月5日向全国各地同宗同根的聂氏族人发出邀请。一来祭拜先祖,二来商讨修建聂昌陵园事宜。 “寻根是我们永恒不解的情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哪里?这是萦绕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问题。”11月8日,来自湘、鄂、陕、川、云、贵、豫等地40多名聂昌后裔代表,携家谱抵达抚州寻根,祭拜先祖、抗金名将聂昌。 当日下午,聂昌后裔代表齐聚一堂,商讨修建聂昌陵园事宜。他们的初步设想是,集全国聂昌后裔的力量以及争取地方部门的支持,将聂昌墓和招福寺整体规划,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聂昌陵园修建成海内外数十万聂昌后裔祭祖的圣地,继而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聂昌后裔们为修建聂昌陵园团结一致,下定了修墓的决心。“当我听到发现聂昌墓的消息后,非常振奋,但得知墓地被严重损毁时又感到非常痛惜。”湖南省聂昌后裔代表说,他将第一个出钱修建聂昌陵园。临川区嵩湖乡下聂村村民聂有祥告诉记者,修建聂昌墓和招福寺势在必行,虽然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出不了多少钱,但可以出力。欲将聂昌墓迁往嵩湖 11月8日上午,来自五湖四海的40多名聂昌后裔代表齐聚雷公岭祭奠聂昌,随后,又对修建聂昌陵园进行了研讨。他们认为,聂昌是民族英雄,其遗迹应该得到很好地保护。 聂昌后裔通过搜集资料发现,聂昌先后娶的两位夫人分别是邹氏和赵氏,并至少生有3个儿子。聂昌后裔早期主要以临川为中心向周边地区迁移,如迁至金溪、乐安、丰城等地,继而又迁至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后来由于多种原因,聂昌后裔遍布湘、鄂、陕、川、云、贵、豫等地。 聂昌后裔广东代表聂国文告诉记者,通过讨论,他们将对聂昌墓进行重新规划,按照历史名人陵园修建,集文物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要求进行设计修建,计划筹资550万元,在3年至5年内修建好。由于聂昌墓遗址的地理位置及环境会给修建带来诸多困难,为了有利于修建、日后管理、宗亲祭祖活动以及长远规划建设的要求,聂昌墓将迁往聂昌故里嵩湖乡聂家村大仙岭修建。整个陵园工程将分成三步实施,先修建聂昌墓,然后修建招福寺,最后完善配套项目。预计明年修建聂昌墓,2011年开始修建招福寺。聂昌爱国精神令人敬仰 据了解,北宋末年涌现出众多抗金英雄,而聂昌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临死前,曾留下血诗一首:“星流一箭五心推,电掣双眸两臂开。车马践时头似粉,鸟鸢啄处骨如灰。父兄有感空垂涕,子弟无知不举哀。回首临川归未得,冥中空筑望乡合。”他宁死不屈、有勇有谋、义胆忠肝的爱国热情令人敬仰,这种精神值得世人学习,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需要继承这种爱国爱民、英勇无畏的精神。 “保护聂昌古墓,就是保护优秀的临川传统文化。聂昌后裔的行动值得赞赏。”临川区文广局的工作人员说,当聂昌陵园修建好后,他们将推荐其申请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了解,该区文化部门非常重视修建聂昌陵园,将把其纳入文化部门的一项工作进行指导。 聂昌后裔认为,修建和保护聂昌陵园,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他们将通过聂氏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的社会影响力来推动这项工作的进行。聂昌后裔表示,修建聂昌陵园,一来他们可认祖归宗,清明时节前来祭拜;另外,将来还可成为抚州又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爱国精神。(附文节选)聂昌公世袭,迁地考1、昌公子和孙辈中多诗书传家,或者入仕途,或者游学各地,或者隐居不仕。这种读书生活一直延续了七八世,益友五世内代代有进士、解元;俊敷五世孙有四杰皆为进士,大杰(宋咸淳间进士,拜礼部侍郎)、英杰、邦杰、忠杰。 2、昌孙辈中按照“友”、“臣”来取名。友谅、师友、茂友、益友、謙友(昌弟崇子,裔居金溪、崇阳),楚臣、汉臣、汤臣、晋臣、宋臣。我们认为,“友”应为字辈,“臣”应为其号。3、昌公祖孙三代,配偶多为邹氏、王氏、黄氏。昌和孙益友配邹氏,崇(昌弟)、昂、升配王氏,昂茂友配黄氏。可见,当时的聂昌家和邹氏、王氏、黄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三、昌公子孙早期居住地初识1、临川昌父用之迁居临川西团乡具庆坊,即今临川嵩湖镇上聂村,为昌公出生地,并在此成长、读书,直至科举进入仕途后才离开家,为国捐躯后葬招贤乡四十三都何家渡(临川宗亲礼林称即今临川展坪雷公岭招福寺,离上聂村约五六十里)。昂和升也出生此地,并在此读书、成家、生子、获取功名。只是以后以此地为出发点,或者外出做官、时出时归,或者远走他乡、归隐田园。俊敷公生于临川,后随父昂宦游豫宁(武宁),归隐武宁上北山,父昂复归临川,歿后葬招贤乡四十一都桐源。武宁至临川数百里之远,一路艰辛跋涉仍不忘回归故土,可谓故土情深。茂友(晋臣)也以此为出发点,迁居丰城小塘槎村,后游学樟树,定居鳌溪。益友(宋臣)则由临川迁丰城竹溪村居住。不过,谱载,兄弟二人歿葬地均在临川,一为招贤乡金石头台背南塘东、方友信屋后,一为相源,夫人邹氏葬临川长乡全岭。莫非二人暮年思乡心切,亦归故土?或者客死他乡,仍要求扶柩故里,守护祖灵总之,昌公五世内,子、孙、曾孙、玄孙多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或做官,或讲学,或经商,或隐居。漂泊的生涯,游走的行踪,注定他们把根都留在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临川。无论孤旅天涯,归隐山野,他们时刻想起祖先的衣襟,诗书的墨香,家族的荣耀和期盼。他们纷纷从临川出发,曾几何时彻夜难眠,发故乡之思。早期这种飘走的生活,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社会仍然不稳定的真实写照。以临川为中心,向周围县市迁徙,至金溪、乐安、丰城、樟树、进贤、万年、武宁、南丰、宜黄、广昌、修水、德安、南昌、福建、广东南雄、韶关、广西。进而在当地定居下来以后,繁衍子孙,安居乐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社会和生活的所迫,又使他们继续远迁,踪迹至鄂、陕、川、云、贵、豫等。以临川为中心,向周边县市迁徙,至而向西南等省迁徙,这便是昌公子孙早期的迁徙格局。临川,始终是我们中华聂昌公子孙的发源地,是民族英雄聂昌的出生地,是我们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我们不能忘记,根在那里!(附文)聂氏来源聂开放分类: 百家姓音nie,姓氏。春秋时期,卫国有大夫,受封于聂城(今河南清丰县北),因此后人以邑名为姓氏,称为聂氏。古之聂北,是春秋时的邢国(今山东省茌平县),邢国因势小终为他国所灭,后被并为齐国的属国,称为聂,此后这里的居民就以地名“聂”为姓。齐丁公封庶子为于聂城,其后代就称为聂氏。聂氏中,唐朝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他的诗多为五言诗,描绘了农民的疾苦和豪族生活的淫奢,语言通俗,为晚唐时期优秀的诗作。他的代表作有伤田家、公子行等。聂 XU 聂姓修订 聂姓修订史 总修订史一 姓氏来源1、聂,卫邑(今山东茌平县西,一说河南清丰县北),春秋时卫大夫食采於此,因氏。又,广韵、韵谱、姓解、姓氏急就篇等均作楚大夫食采於聂,必误。楚有摄叔,而无聂叔。2、宋时犹太人入中国,其后裔在元、明时均采用汉姓,其中有聂氏。3、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4、土家族姓。二 迁徙分布 :关于聂姓之确切发源地,由于众说纷纭,今无从考证,但聂姓发祥于今豫鲁一带应无疑义。见诸史册的第一位聂姓人是战国时的聂政,为韩国轵(今河南济源西南)人,其后西汉有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聂壹(一作聂翁壹),东汉有颖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聂季宝,另有蜀郡(今四川成都)太守后为廷尉的聂尚。表明在东汉之前,聂姓基本以北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地带。魏晋南北朝时期,聂姓在今山西的夏县一带发展迅速,并呈现族大人众,枝繁叶茂之势,于是产生了聂姓历史上的第一大郡望-河东郡。另外,由于此际社会动荡,聂姓已有播迁江南者,其中落籍于新安江流域的聂姓,经繁衍发展,逐渐形成了聂姓新安郡望。此际见诸史册之人物有三国吴人聂友,乃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南朝梁有聂松,可见此际聂姓已南迁于今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一带。隋唐之际,聂姓在上述两大郡望依旧繁衍兴盛,并以两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播迁。两宋之际,见诸史册之聂姓以南方人居多,而且今福建、湖南、湖北等地均有,尤其是南宋偏安临安之后更甚。南宋末期,由于北方已由夷族统治多年,相对南方较为稳定,聂姓繁衍出现新特点,即北方发展平稳,南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