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之城市》与“田园城市”的不同和对当今城市规划的影响.doc_第1页
《明日之城市》与“田园城市”的不同和对当今城市规划的影响.doc_第2页
《明日之城市》与“田园城市”的不同和对当今城市规划的影响.doc_第3页
《明日之城市》与“田园城市”的不同和对当今城市规划的影响.doc_第4页
《明日之城市》与“田园城市”的不同和对当今城市规划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明日之城市与“田园城市”的不同和对当今城市规划的影响 课程名称: 外国城市建设史_学 院: 建筑学院 _ 专 业:2010级景观建筑设计01班 姓 名: _ 陈睿 指导教师: 朱贵祥 _ 结课年月: 2013.05.31 2013年6月15日明日之城市与明日的田园城市的不同和对当今城市规划的影响 摘要: 两种规划方式分别阐述了两个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规划师对于城市发展方向的不同的理解。一个希望在城市的发展中,利用原有的大城市的框架,主张通过规划和建设本身来达到改造城市的效果。一个希望让人们生活的城市和乡村的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不同的理念和对城市的理解,对于现代的规划人来说却有了相当有价值的参考方向和借鉴观点。 关键词: 规划和建设 相互吸引 共同结合 不同Abstract: Two kinds of planning are described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the planner for the city development direction. A hope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us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original city, advocated by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itself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ty effect. A let people living city and rural life like magnets that attract each other, together with. Different ideas and understanding of city planning, for today is a very valuable reference direction and reference point two kinds of planning are described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different background of the planner for the city development direction. A hope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us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original city, advocated by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itself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ty effect. A let people living city and rural life like magnets that attract each other, together with.Different ideas and understanding of city planning, for today is a very valuable reference direction and reference point.Key word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ttract each other together with difference 一、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市1.1.柯布西耶提出明日之城市的背景和原因 一次大战以后,羞歆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建筑与城市建设中的矛盾激化。一些年轻建筑师以德国格罗比乌斯(Walter Gropius)、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以及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建筑运动。他们有完整的理论观点,同时也有了一批创作实践。到20年代后期,成为欧洲现代建筑思潮并逐渐扩展到世界。在继承19世纪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上,20世纪开始以来,建筑师们针对资本主义城市的症结,提出了各自的设想。霍华德、盖迪斯、沙利宁以及30年代初的赖特(F.L.Wright)等都对大城市这个庞然大物的出现表示怀疑,提出各种城市分散主义的理论。而柯布西耶却一反自空想社会主义与霍华德以来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承认和面对大城市的现实,并不反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技术力量,主张用全新的规划和建筑方式改造城市。柯布西耶在创作明日之城市时,是应当时的传统派别的建筑师们的压力下,被动产生的作品。柯布西耶当时已然觉悟到了规划对于城市的重要性,并由于当时政府机构对此的冷漠和传统学派的压力以及社会大众的冷漠反映,迫使他用著书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1.2明日之城市的基本观点在阅读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市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该书的目的,其实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些理论上的规划原则,是以理论研究为主要目的。柯布西耶创造出的明日城市的中心内容即他的“现代城市”理想。通过对20世纪初城市发展规律和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和研究,提出了自己关于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够通过城市内部改造即可以完成大城市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他主张对于城市的改造和建设应满足一下四点:1减少中心交通拥堵、提高中心密度、增加交通运输方式、增加绿化。“我不关心那些无数的既有事实,也不想知道那些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惊愕内幕,我只想,根据您们的统计资料,比较超然的建立起一套健全且明确、实用且兼具美学要求的构想,提出一些纯粹性的指导原则,回归至问题本身而不考虑其他的特殊情况,进而提出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一旦有了这些确定性的原则,每个人都可以开展自己的实践,譬如巴黎”(第6章)“本项研究的目的仅仅在于尝试明确提出一套解决办法,他的价值仅此而已”(第16章)。“瓦赞规划并不旨在为巴黎市中心提供十分具体的解决方案。但他有利于引发符合时代精神的讨论并提出正确范畴内的问题。它以它的原则,对抗那些正日复一日地扰乱我们精神世界的无关紧要之举措”(第15章)。正是因为柯布西耶利用纯理论的手法来构筑自己想要的理念,很多人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会感觉到略有呆板和单调。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纯理论原则意义上的著书,更好的表达出了柯布西耶那种猛烈而具有冲击力的规划理念。1.3明日城市给城市建设和规划带来的启发和进步: 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市,几乎可以在现如今的任何一座现代化大城市中找到柯布西耶提出的规划原则的影子-城市集中主义。例如我国最早的开放性城市上海的格局,市中心的高楼大厦林立,无处不见的城市立交体系,往来不停的地下铁路交通网系统,因为交换人群的庞大数量,上海的建造和规划中都考虑到了城市整体建筑高度的提升。包括正在以及已经建设好的新区中也是以柯布西耶的明日城市中的规划原则为核心来建造,以此来解决城市高度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人流的高度膨胀,城市的环境局促等问题。2、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2.1“田园城市”的形成的历史背景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用地急剧膨胀,城市原有的市政基础设施不堪重负;大量贫民窟产生,居民住宅需求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空气和水域受到污染,城市环境恶化;城市流行病肆虐。这时候人们渴望有一个健康、有序而美丽的城市,同时也认识到城市规划的必要性,于是对城市规划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急迫。生于1850年的霍华德,出生于一个小商铺主的家庭,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15岁工作,21岁赴美。1876年回国以后,霍华德在摆弄自己发明的农机时候深深体会到了工厂工人艰苦的生活。因此在其夫人的支持下于1898年出版著述明天-一条引向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书名改为明日的田园城市。2.2明日的田园城市的观点及其开拓综合规划2.2.1明日的田园城市观点:霍华德提出了一个有关建设田园城市的论证,即著名的三种磁力的图解。是一个关于该时代下城市和乡村都具有相互交织这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城市的有利因素在于拥有各种就业条配件和环境以及市政服务设施的机会,不利条件是自然环境的恶劣。而乡村和城市恰好相反。他提出“城乡磁体”(Town-Country Magnet),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能够同时拥有城市和乡村的有点的理想城市,使城市和乡村的生活可以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而这样的“城乡磁体”便被霍华德称做田园城市。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是一种兼具了城市生活的高效能与高度活跃和乡村的清净、美丽的环境。2.2.2明日的田园城市的开拓综合规划:霍华德论述的田园城市的综合规划包括了大致的三个方面:1、 农业用地的综合规划 :霍华德在农场附近设立了专门管理农场使用的农业学校以及聋哑学校和供聋哑人士活动的农场,间或设立了精神病人的疗养中心。同时有序的开放农场相应的场所例如:牛奶加工厂,、果园等。而一些城市的功能区如儿童休养所、城市用水的深井用地等做了精心的规划用来保护农田。乡村田园的规划,既要满足乡村农民的生产,又要满足不同城市居民的要求,利用巧妙的功能分区布局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2、城市用地的规划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对城市用地的综合规划思想是十分明显的。他认为城市应该具备接近完善的自我滋养的(Self-Sustaining)的社区结构。把各种城市分支系统组织形成更有活力、更易操作运转的城市。他提出建设中央社区公园和城市旷地绿化框架, 规定永久农田和相适应的建设, 规定城市和田园的界限和稳定的限定的城乡人口, 使各个系统处于健康平衡状态来针对工业化城市通病。他提出繁荣中心的构图。以市政厅、法院、剧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围绕一个花园广场而形成市政中心, 而市政厅等四周则是中央公园, 中央公园外侧则是水晶宫和第五街、从中央公园放射出去则有以哥伦布、牛顿命名的林荫大道, 通向城郊农田和森林, 使城市有多向绿色林荫大道把中央公园与田园农地连接起来, 形成开敞式的城乡。3、 城市交通的综合规划:霍华德认为一个中心城市必然有与它相联系的卫星城市群落, 这就是说, 田园城市理论提出了大都市圈(Metropolitan Constellation)的规划构思。像太阳与行星关系一样, 在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 应有快速公交(Rapid Transit)和畅通的道路交通。中心城与卫星城, 以及卫星城之间均应有永久性绿地(包括农田、公园等)加以分隔。这种综合规划就是土地使用与交通规划相结合的理论, 也是城市与它的支持地区的整体结合的城市规划理论。3、“田园城市”的延续及改进“田园城市”从提出至今共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开始的城市规划运动的蹒跚学步、慢慢的在黑暗中摸索,渐渐发展到了卫星城市阶段,如20世纪40年代的利物浦的死皮克卫星城和曼彻斯特建成的维斯谢伍城。这两座城市的建设都是以城市非中心化的宗旨建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大部分城市包括伦敦在内遭受到了严重的空袭影响,大大推进了英国田园城市的进程,也使得田园城市在战后得到重新的发展,而随着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经济大萧条开始,渐渐平息。80年代后期,以霍华德思想为核心的田园城市运动在美国盛行开来。但是这个时候的田园城市运动却与时俱进,虽然依旧以霍华德的思想为核心,但是也强调了田园城市之间要有明显的边界,突出邻里的归属感。同时提倡有居住、商业和就业功能的混合社区。而交通则是以公家车和步行为主要方式,同时也由此划定区域间的范围。3、 明日之城市和“田园城市”的对比:1、 两者基本观点的对比明日之城市的观点中体现出了城市集中主义,即利用城市中有限的空间环境,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有效的疏密关系)来达到改造城市目的。“田园城市”的观点是通过霍华德的“三磁图”来阐述的。是城市分散主义的体现。通过城市和乡村的结合来达到城乡结合的目的,让城市和乡村紧密结合在一起。2、 在当代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方向不同点对比: 明日之城市在规划方向上侧重于城市自身的重建,通过对建筑的规划和改造和提高建筑中心密度来达到整体城市的高低疏密的统一。柯布西耶希望从改造城市的角度出发,满足城市发展所需要的要求。 “田园城市”在规划方向上侧重于环境和人工相结合,希望能够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达到相互吸引,不分彼此的境界,形成特有的“田园城市”。是希望城市在建造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乡村的环境和城市的就业和市政服务等功能的交融和结合。 两种城市规划的方向分别从城市发展的不同角度出发,在规划时同样具有很强的远瞻性,即使放在现在的规划学中,也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 不同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 明日之城市中的城市集中主义,在先进社会中的运用可谓是笔笔皆是。他的城市规划观点主要有四:一、他认为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最中心部分的商业地区的交通负担越来越大,而这些地区对于各种事业有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例如,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北京的三环线以内的北京城,人口过多,交通拥堵,商业活动频繁却不方便流通等,这种情况只能依赖公交地下铁路的开发、城市立交系统的健全建立。二、关于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就局部而论,采取大量性的、高层建筑的形式能取得很高的密度,但同时在这些高层建筑周围又将会腾出很高比例的空地。他认为摩天楼是“人口集中、避免用地日益紧张,提高城市内部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他认为摩天楼朝气蓬勃、坚固、雄伟和反映时代精神,就像过去高耸的大教堂是形象地宣告对大规模的工业社会的信仰。三、主张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降低市中心区的建筑密度与就业密度,以减弱中心商业区的压力和使人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四、他论证了新的城市布局形式可以容纳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这种系统由铁路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结合起来,布置在地面以上。现代的社会中,有很多的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城市如上海、东京、纽约等大型城市的规划模式无一不证实了柯布西耶这种规划的前瞻性。高楼大厦、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地下铁路交通系统等等的出现,这些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中都是充分运用了柯布西耶明日之城市中的规划原则。 “田园城市”这个理论在发展中对部分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因地制宜的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1、 美国。美国田园城市运动的特点就是在霍华德理论基础上进行创新。20世界20年代的“美国田园城市和区域规划运动”,在理念上把田园城市的基本原则与更广泛意义上的区域规划结合了起来。导致两个新的概念出现:一是克劳伦斯.帕利倡导的“邻里单元”,即以学校、商店等公用设施为中心,步行可达半径的范围内,便于加强城乡社区亲和力。二是瑞本模式,由施坦因和亨利.莱特提出,实行人车交通分离的模式。2、 法国:1903年两个激进的社会改革家吉德和瑞斯成立“法兰西田园城市协会”,通过田园城市来进行更广泛的社会改革。因此,在法国的田园城市运动告于段落后,发现田园城市对法国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从田园城市运动和法国的社会改革运动二者的交织中反映出了现代法国的变迁。3、 日本:由于对田园城市理解上的偏差(“田园城市”被翻译成“庭院都市”),因此,日本的田园城市运动从一开始就违背了基本的田园城市理论上的三条原则:小规模、独立、内部合作。加之日本急于尽早实现都市现代化,使日本在城市规划上出现了大城市化的倾向。但在二战后,日本在城市发展上的处理深得田园风格的精髓,并形成自己独立的一套经验和心得。4、 澳大利亚:1913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