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为鸦鸿桥历史而默默做奉献的人.doc_第1页
甘愿为鸦鸿桥历史而默默做奉献的人.doc_第2页
甘愿为鸦鸿桥历史而默默做奉献的人.doc_第3页
甘愿为鸦鸿桥历史而默默做奉献的人.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愿为鸦鸿桥历史而默默做奉献的人记鸦鸿桥镇历史文化名人张振江要是说,经济是一个地区的血脉和筋骨,那么文化则是这个地区的思想和灵魂,历史便是这个地区的精髓。鸦鸿桥这个古镇不仅仅有深厚的历史传统,也借助传统文化的根基,结合开发经济的平台,更是创造出了生机勃勃的现代文化。也是因为有那些,甘于为地区历史文化而默默奉献的人,是他们用无私精神和勤劳的智慧,书写出了一篇篇历史文化传奇。张振江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我第一次见到张振江老师,仅仅是几句简单的闲聊,就让我这个晚辈无比的崇拜了。 他给人的感觉不单单是和蔼可亲,更是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很想去了解他。他犹如一个现代化的计算机系统,整个系统所输入的都是鸦鸿桥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偶然间,还又在报纸上,看到他撰写的几篇有关鸦鸿桥的历史文章。就更加迫切的想去打开这个系统探秘了。就此,我对张振江老师做了这次专访2012年 11月26日下午两点,终于在鸦鸿桥镇政府的会议室,见到了这位让我仰慕已久的张振江老师。他的直爽与热情,低调与真诚非常的令我这个晚辈折服。张振江老师虽也年近古稀,可看上去却非常的年轻,动作和说话的语气犹如一个中年人,底气十足,而且还非常的谦虚和低调。在采访中他再三的强调,自己没什么可写的,文章一定要纪实,必须低调撰写。张振江老师的个人里程碑张振江:1944年生人,一位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老人。出生于鸦鸿桥河东村,后因夫人的缘故,一直定居于鸦鸿桥镇的西牛各庄村。从政40年,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是一个为鸦鸿桥行政事业做出过很大贡献的老人,工作期间,曾担任过文秘和乡镇干部等职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行政干部。在从政的40年里,上世纪80年代,曾被短暂抽调玉田县党史办。后退休于杨家套乡,当时任杨家套乡副乡长之职。从2005年退休后,一直默默无私的为鸦鸿桥的历史文化而忙碌。追寻鸦鸿桥的历史足迹,寻找能见证鸦鸿桥的历史的相关资料和物证。在2009年的时候,经他所撰写的古镇鸦鸿桥一文发表,引起了县委和镇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次年被鸦鸿桥镇政府返聘,专门从事鸦鸿桥的历史工作。在退休后的这些时间里,他搜集了大量的关于鸦鸿桥的历史碑块和文字,及其民间儒商家谱。更是整理出了一大批的红色家族史。张振江老师为了搜集到有关鸦鸿桥历史的更多资料,他还从2009年开始,一直观看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从未间断过一期,并作了20多万字的记录。艰辛的付出 终于让古镇鸦鸿桥的历史有了见证张振江老师在退休的这十几年时间里,不辞劳苦的为古镇鸦鸿桥的历史文化而奔波。有时候仅仅为一块残碑的足迹而骑车数十里,甚至上百里。走访无数的群众和知情人。曾多次拜访,前任鸦鸿桥镇政府文物普查员的陈得林先生。在张振江老师忘我的艰辛努力后,有关古镇鸦鸿桥历史的碑刻文字,终于一件件的展现于世人面前。众多碑刻中,有最早的明朝残碑,这块碑是在隆福超市翻新时被老人发现,发现后被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这块残碑的呈现,说明了古镇鸦鸿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揭开了古镇的神秘面纱。随后又挖掘发现古镇鸦鸿桥的古庙16座,有现存遗址6个,找到古庙碑文5块。另外还找到有关娘娘庙的碑文8块,这8块碑文现存于小学校的建筑群下。也由此可以证明现今的小学校就是当时的娘娘庙遗址。这些碑块均立于嘉庆1814年、乾隆1746年、道光1828年和光绪1892年。其中光绪1892所立之碑,属于水利兴修功德碑。水利兴修于1891年,碑块创立于1892年,记载证明是一个六品官员所设立。张老师说,得到此碑,当时还真的费了他好大一番心血。发现时,正是冰冻时节,地表和地底层都冻得死死的,更本无法移动,只有等冰冻融化后,才能将其移回。可又担心此碑会被不法分子盗窃或损坏,张老师就不得不自己每天骑车 10多里,到那里看守和查看冰冻的融化度,一旦可以移动就得立即移回。终于盼到了冰冻融化,可自己根本无法移动此碑,不得不雇用了几个建筑工人才将其移回镇里。这些碑块中,还有一块是记载当时的商号名称的。当时就有商号79家,这足以证明在那个久远的年代时,这个古老的小镇就有多么的繁华。商铺的密集度和客流量的兴旺度,都是让后人所惊叹的。这些碑文的发现,让世人惊叹,更让鸦鸿桥人自豪。张振江老师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他从为计算过自己的得与失,更没有给自己休过一天假,让自己好好放松休息过。在他心里,只希望古镇鸦鸿桥悠久的历史,早一天让世人所知晓。这些日子里,他不仅寻找回了大量的历史碑文,还搜集整理了鸦鸿桥民间一些大家族的家谱。其中有:王氏(王大智家族)、蒋氏(将叙伦家族)、陈氏(陈荻)、董氏等等还收录了陈氏的红色家族史。在这期间,张振江老师撰写了大批的有关古镇鸦鸿桥的文字,书写了一篇篇的美文。其中有:古镇鸦鸿桥、鸦鸿桥的古桥渡、鸦鸿桥古集市等等。其中古镇鸦鸿桥一文,清楚的概述了鸦鸿桥这个古镇的来历和含义。张振江老师用自己的天伦之乐,撰写了一篇篇的历史美文。晨辉中逗鸟鸣叫高歌的悠闲,他没有尝试过,因为此刻他已经在去寻找碑文的路上了。夕阳下陪老伴散步于乡间小路的夕阳晚景,他没有想到过,因为此时,他正在记载和整理,搜集到的种种件件的历史资料。让世人都了解古镇鸦鸿桥张振江老师没日没夜的追寻古镇鸦鸿桥的历史,他不为别的,只希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客和友人们,尽早的了解和读懂古镇鸦鸿桥。也让鸦鸿桥的后人记住自己的家乡,历史是多么的悠久。现如今,张振江老师所撰写的古今鸦鸿桥一书也完稿,正在筹备出版中,他说此书收录了古镇鸦鸿桥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史。但是此书的出版不是为了卖,而是作为鸦鸿桥政府和人民赠与外来客商和友人的特殊礼物。采访到此也该结束了,可我却无语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