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文同志先进事迹材料.doc_第1页
黄奕文同志先进事迹材料.doc_第2页
黄奕文同志先进事迹材料.doc_第3页
黄奕文同志先进事迹材料.doc_第4页
黄奕文同志先进事迹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他,累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追记古丁镇黄沙村党支部书记黄奕文编者按古丁镇黄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奕文同志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群众勇斗穷山瘦水,彻底改变了黄沙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是我市农村基层村官的杰出代表。“9.21”洪灾后,他日夜操劳,长期带病坚持战斗在抗洪救灾复产重建的第一线,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树立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光辉形象。获悉他去世这一噩耗,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奔赴古丁,连续多日深入采访,撰写了这篇内容翔实的长篇通讯,从不同侧面展示他感人的先进事迹,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敬请读者垂注。苍天垂泪,百姓同悲。巍巍青山,功德永存。11月30日,古丁镇黄沙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当日上午,该村上百名村民自发来到村委会办公楼,为刚累倒在工作岗位逝去的村支部书记黄奕文举行追思会,缅怀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黄奕文长期带病工作,是活活累死的!”高坪村小组村民卢伦邦含着热泪,哽咽地说。“是他带领乡亲改变了黄沙村的落后面貌,我们失去了一位好书记。”山朱塘村小组村民罗锋老泪纵横地说。“如果他不走,明年换届时我们还选他当书记。”60多岁的老党员陈坤芳泣不成声,痛惜黄奕文“走”得太早。黄奕文走了,但他为黄沙村所作的贡献却永远铭刻在全体村民的心中。开山劈岭,5年开通20条自然村公路黄沙村是我市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这里山高水寒,地僻人稀,21个自然村零散分布在海拔650米至1100多米的山腰上。村民平时出行、送货,靠的是肩挑马驮。那一条条穿行于山间的羊肠小道,陡峭、狭窄,一不留神就有掉下山涧的危险。一些村民即便买了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也只能寄放在镇上的亲戚或熟人家,没有多少机会能派上用场,实在是很不方便。祖祖辈辈的黄沙人饱尝了路不通财不通的苦滋味。据了解,1999年以前,为了谋求生计,该村先后有800多人外迁他乡,另择高就。要致富,先修路。黄奕文上任不久,便打起修路的主意来。但是,修建黄沙村公路,要跨山涧,越深谷,架桥梁,垒石基,全程长20多公里,工程难度之大不难想象。仅凭穷得叮当响的黄沙人的力量,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为了黄沙的发展,黄奕文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他借多位老板在该村投资兴建水电站需要运送物资的千载良机,拍着胸口向投资者庄重承诺:只要老板投资建路,黄沙村人愿意无偿献工!铮言顺耳,掷地有声。老板们被这位村官的大义感动了,一致决定出资修路。顿时,黄沙村沸腾了,人声鼎沸,炮声隆隆,一座座大山被辟开,一块块大石被炸掉,一条条路基垒起来黄奕文和党员们走在修路的最前面,没日没夜地奋战在修路的工地上,熬红了眼睛,磨起了血泡,苦在心头自己知啊。修路是黄沙村的千秋大业,这些道理村民们都懂,但一旦涉及到他们的自身利益,穷怕了的部分村民便会产生抵触情绪,闹个脸红脖子粗。黄奕文晚上从工地回来以后,虽苦虽累,也要挨家挨户登门造访,苦口婆心,对村民晓之以情,诉之以理,力求把思想工作做到村民的心坎上。黄奕文的亲戚罗瑶世,得知修路要占掉自己的一块3分田,一想到家里人口多田地少,粮食总不够吃时就来气了,拿着柴刀要找黄奕文算账。没想到这天晚上黄奕文主动找上门来,对罗瑶世说:“我家的两亩田,你要哪一块任你挑,我都没意见,但修路不只是你一家子的事,是关系到黄沙子子孙孙的头等大事,孰轻孰重,你该想好啊。”黄奕文一番贴心话,令罗瑶世一阵阵脸红耳热,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提修路占田的事了。像这样的事例多如牛毛,不胜枚举。一次为了赶工期,参加修路的村民未及联系,就砍了外出打工的一户人家的20多棵竹、木,计划待后再作补偿。这家人得了消息后,急匆匆赶了回来,气势汹汹地声言要黄奕文将竹木“复归原状”。黄奕文专程上门道歉,承认未经同意便毁竹木是不应该的,并表示要按标准赔偿,还自掏腰包拿出300元塞给户主,作为往返车费的补偿,同时希望这户人家支持修路,为发展黄沙事业献计献策。看着已具雏形的宽敞村道,看着黄奕文晒得黑黝黝的脸膛,这户人家愧疚顿生,主动道歉,还表示了捐资修路的意愿。就这样,经过黄奕文及村“两委”一班人5个年头的不懈努力,21条自然村有20条通了公路。世世代代蜗居在深山野岭的黄沙人,终于解决了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招商引资,4年建起5座水电站黄沙虽然地处偏僻,却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如果能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这将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于是,黄奕文又把发展小水电企业列为工作重点。他决心让流失千载的流泉飞瀑,化成串串明珠,装点黄沙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开发水电站,需要庞大的资金,钱从何来?只有打开山门,招商引资,黄沙兴建水电站才有希望。村“两委”一班人在黄奕文的带领下,走出山门,八方寻觅,足迹遍及茂名、高州、信宜等地。开始,一些老板应邀来到黄沙,看见这里不仅条件恶劣,而且听说村民观念守旧,担心村民在青苗补偿、电站分成等方面漫天要价,都婉言拒绝了。泗水镇的林老板,在村“两委”的感召下,有意开发建设蓝湖电站。有一次他翻山越岭进行勘察时,又渴又累,中暑晕倒了,醒来后打了退堂鼓,第二天就不辞而别。为了挽留林老板在黄沙创业,黄奕文连续多次找到他,与他共描投资电站建设的前程美景,以及丰硕的收益回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犹豫不决的林老板终于下决心投资建设蓝湖电站。信宜市大成镇老板杨大彪,在开发建设黄沙电站前期,发现有些村民在电站修路征地、青苗补偿等方面要价很高,无法接受,于是决定放弃前期投资的30万元的工程款,返回大成镇。黄奕文得知消息后,连夜赶了4个小时的夜路到大成镇,与杨老板见面,问明原因。原来有的村民认为,杨老板是富翁,要趁机敲他一笔,在青苗补偿等问题上死活不肯让步,这下子逼得杨老板打了退堂鼓。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以后,第二天一早,黄奕文逐村逐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苦口婆心,晓以大义,既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又保证村民的合理补偿,最终达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村头电站的青苗补偿工作涉及高坪、岭脚两个村小组,但这两个村小组的大部分户主长期外出恩平等地务工,在家的户主作不了主,黄奕文又亲自带人到恩平等地找着这些户主,逐个逐个做思想工作,一户户过关,最终使村头电站和这两个村小组达成圆满的补偿协议。经过黄奕文4年多的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使小水电开发取得巨大成功,黄沙村先后建成投产的电站有5座,总装机容量5300千瓦,累计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年总产值600多万元;安排就业劳动力130多个;村委会每年集体收入2万多元,村民年人均可获300元股份分红的永久性收入。发展经济,引领群众脱贫致富高州是全国闻名的果乡,种植水果已成为农民的一条致富之路。早年间,黄沙村民也曾引种了龙眼、荔枝、香蕉等水果,但由于黄沙地处海拔65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种植木本水果根本没有收成。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使黄沙村民早日富起来,成了黄奕文最关心的问题。为了找准目标,有的放矢,黄奕文深入当地及邻镇乡村,进行调查研究,终于掌握了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黄奕文发现,黄沙适宜种植南蕉和番茄、尖椒等反季节蔬菜。发展这些特色果蔬,黄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于是,黄奕文决定带领乡亲调整作物结构,种植南蕉和反季节蔬菜。但是,群众的传统耕作意识根深蒂固,而且黄沙在过去发展一些经济作物时,因为种植技术及产品流通跟不上等原因,最后以失败告终,群众有过吃亏的教训,所以此次做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却不是一件易事。黄奕文倡导大家种反季节番茄时,乡亲们纷纷提出:“没有启动资金怎么种?”、“没有技术怎么种?”、“产品种出来后没人收购谁负责?”等问题,使发动工作一度受阻。黄奕文主持召开支委会,统一了支委的意见后向乡亲们许下承诺:以“老板+农户”的契约形式,先由村委会出资购回种子给乡亲们种植,同时赊回化肥给乡亲们使用,再请镇农科站技术员下乡指导,等到农产品收获时,再扣除种子钱和化肥钱,而且生产出的产品由村支部包销。通过契约承诺,黄沙村民吃下“定心丸”。黄奕文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党员带头种植,该村有120多户农户纷纷响应,同时种植反季节蔬菜。并为群众提供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终于使黄沙种植反季节蔬菜取得了成功。自1999年以来,黄奕文带领群众每年都成功种植1000亩南蕉和尖椒、黄菜、毛瓜、节瓜等反季节蔬菜。其中番茄种植250多亩,全村单此一项年总收入便超150多万元。黄奕文还大力鼓励群众养殖氹仔鱼。氹仔养鱼是我市北部山区农民养鱼的一种传统方式。氹仔是一个面积几平方米、水深约两米的泥窝,长年累月有山泉水流过。经氹仔饲养的鱼,香、味、营养俱佳,不受任何污染,是绿色食品,一直以来城里人对氹仔鱼情有独钟,很多人都希望一尝为快,因此氹仔鱼一下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贵”。由于一个氹仔养鱼可给村民每年增加收入3000多元,黄奕文动员每个农户挖掘一两个氹仔养鱼,着力打造氹仔鱼养殖基地。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全村氹仔数量300多个,氹仔鱼养殖正向规模化、商品化发展。10多年来,在黄奕文的带领下,经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黄沙村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09年,黄沙村农民人均收入达4185元,比1999年的2565元增加1620元,增幅达63%,村民的生活过得殷实。1999年以前,黄沙村只有10多幢楼房,现在已有280多户人家建起楼房,占全村320多户的87.5%。外迁的村民有100多人举家迁回故乡。一个崭新的黄沙村正以其独特的新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令人钦羡。服务群众,情牵百姓暖千家自1999年黄奕文担任黄沙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心里装着的都是黄沙的发展和群众的冷暖。他是群众的贴心人,为了群众,他真正做到了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在4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大会上,群众都以高票选举黄奕文为村委会主任,以表达对他的信任、支持和感激。黄奕文连续10年被古丁镇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或先进党员,多次荣获高州市“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带领群众致富奖”、多次被评为高州市“固本强基带头人”,黄沙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高州市、茂名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黄奕文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愚昧落后的思想观念,必须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让大山里的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黄奕文积极外出活动,争取有关部门和外出经商老板的支持,改善黄沙小学的办学条件。2000年,在不向群众集资一分钱的情况下,筹集20多万元资金,建起了一幢400多平方米的黄沙小学教学楼。黄奕文不但注重教育硬件设施建设,还重视思想引导和精神激励。村里哪个娃儿有了弃学的念头,他第一时间登门做思想工作,决不轻易放过。他常对村民说,起码要让孩子读完初中,有能力的要上高中、上大学,不要对不起下一代。村里有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黄奕文按照村里的规定给予现金奖励,并在村委会楼前张贴大红喜报,号召大家向家长和孩子学习。近几年,黄沙村有不少农家子女考上全国重点大学。为了更好地使本村的贫困户脱贫致富,黄奕文组织支部的25名党员对25户贫困户进行“一帮一”活动,对他们给予一定资金和物质的扶持,帮助他们在短时间内脱贫。黄奕文扶助的是根尾屋村小组的贫困户李大芳,李大芳夫妇俩除了养育自己的两个孩子外,还要抚养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两个侄儿,一家六口生活十分困难。黄奕文出资帮李大芳购买种子、种苗和化肥,种下5亩番薯、2亩大肉姜和0.3亩蔬菜,为他聘请技术员传授生产技术,并帮助他联系农产品的销路。几年过去了,李大芳家年收入超过2万元,过上了好日子。黄奕文十分关心孤寡老人。平时,听说有那位老人不舒服,他主动用摩托车送其到古丁卫生院看病,有时还侍奉汤药。化仔村小组罗大佑,无儿无女,生活拮据,黄奕文经常到他家嘘寒问暖,询问身体情况。有一次,罗大佑因病入院留医,黄奕文为其支付了500元医药费。黄奕文非常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每当村里的公益事业遇到资金困难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捐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多年来,他本人为村里的各项公益建设捐资、垫资达3万多元。黄奕文对村里的公益事业和孤寡老人慷慨解囊,而对自己却十分节俭,甚至吝啬,出城为群众办事,他住的是5元钱一晚的旅店,吃的是5角钱一碗的白粥,从未向公家报销过一分钱。抗洪救灾,他累死在工作岗位上9月21日,我市北部山区马贵、大坡、古丁等7个镇遭受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黄沙村从凌晨零时起就开始普降大雨。早上6点多,黄奕文接到镇上的电话,要求做好群众的疏散转移工作。接完电话,黄奕文立刻披上雨衣冲出家门,组织村干部包片转移群众。他亲自到险情最严重的坑尾片5个村小组挨家逐户疏散群众。他一边奔走呼喊,“洪水来了,大家快往高处走!”一边背起老人、拉着孩子就往外冲。有些村民不愿走,要抢救家中的财物。黄奕文心急火燎,平时态度温和的他,此刻竟大声吼叫起来,“命就快没了,还顾物品!”说着就把村民往外拖。在一间摇摇欲坠的泥砖房前,屋主因为舍不得栏中的一头肉猪,正要把猪抱出猪栏,但猪极力挣扎,左抓右抱总未成功。而此刻危险迫在眉睫他却浑然不知。黄奕文见状,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将屋主推出屋外,只听一声巨响,泥砖房轰然倒塌。屋主惊得目瞪口呆,暗暗庆幸黄书记救了他一命。转移了一户又一户,救了一家又一家,黄奕文不知疲倦地在村中来回奔走。在他心中,群众的生命比一切都重要啊!早上8时多,终于把坑尾片的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当黄奕文回到村委会附近,发现黄沙桥已被洪水冲毁,黄沙电站也被全部淹没。满身淤泥的黄奕文一下傻了眼,但他暗自庆幸,“幸亏及早做好群众转移工作。”洪水退后,黄沙村一片狼藉,惨不忍睹。房屋倒塌,农田被毁,村道堆满乱石,电力、通讯中断,受灾村民在悲伤中等待救助黄奕文又为救灾复产、重建家园的事奔忙着。在运送物资的山路上,有他的身影。镇通村公路多处中断,运送救灾物资显得特别麻烦。每到公路中断的地方,黄奕文先把摩托车上的物资缷下,放到肩上扛过去,再折回头推过摩托车,然后再把物资装上车,如此运送一趟物资要耗费两三个小时。而一天要跑好几趟。救灾物资拉回村委会后,黄奕文又步行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山路,把物资分别送到灾民手中。在抢修电力的战斗中,有他的身影。黄奕文为了使黄沙村及早恢复供电,他决定组织群众步行6公里到柏河村抬变压器回村。由于道路损毁严重,车辆不能通行,6公里的路程只能靠双脚徒步行走。黄奕文带领村民,踏着滑溜溜的土路,穿过堆满乱石的山坡,跨过横七竖八的草堆烂木,硬是凭着肩扛手抬将一台变压器弄回村中,接着又组织人力,清理路障,架设线路,直至恢复供电。在修路架桥的工地上,有他的身影。黄奕文组织群众用2天时间抢通镇通村公路3.1公里,4天抢通村道24公里,自筹资金在最短时间搭建便桥2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在筹备复课的校园里,有他的身影。他帮助黄沙小学清淤,修缮门窗,积极联系有关单位,给黄沙小学送去桌椅130套,书包140个总之,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黄奕文就出现在哪里。救灾复产期间,黄奕文由于疲劳过度,有一次工作完后回到家中,饭也不吃便瘫在床上昏昏大睡。醒来后,妻子紧紧握着他的手,泪流满面地说:“这些日子来,你为救灾复产累死累活,你眼眶深了,颧骨高了,额上的皱纹密了,花白的头发掉了,奕文啊,你上有老,下有小,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要出意外啊。”妻子的深情厚意,令这个铮铮汉子潸然泪下。洪灾发生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