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现状与进展 卫生部北京医院郭立新2014 9 12乌鲁木齐 2 提纲 肝损害概述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展望 3 常见肝损害的类型 病毒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脂肪性肝损害酒精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损害先天性肝损害其他 感染 心功能不全 不明原因肝损 4 肝细胞损伤的基本模式 两种类别非致死性 变性 萎缩 肿胀致死性 坏死 凋亡肝病诱致细胞死亡的主要相关因素缺氧 ROS 胆汁酸 毒性化合物 TNF Fas配体 穿孔素肝细胞损伤4个共同发病机制膜脂质双层结构 细胞骨架蛋白改变细胞内离子失衡 降解酶激活线粒体功能不全氧化应激 KaplowitzN JHepatology2000 32 suppl1 39 5 细胞膜结构和功能 维持细胞的结构完整 保护细胞内成分细胞内外选择性物质运输的通道和桥梁细胞抗原 抗体特异性识别的物质基础和位置细胞表面绒毛 纤毛 鞭毛的着生位点 6 生物膜系统的完整性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糖蛋白 胆固醇 膜外液体环境 糖酯类 糖类 镶嵌蛋白质 表层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生物活性物质 膜结构中 特殊蛋白质 膜本身功能改变 膜内某些调控细胞内过程的物质含量改变 细胞内生命过程发生改变 进入体内的异物或药物等 很多都是首先作用于细胞膜 然后影响细胞内的生理过程 7 肝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 细胞膜受损 细胞膜受损 胆管损伤 氧自由增加 转运系统功能障碍 肝细胞凋亡 线粒体功能障碍 8 生物膜的相互转化 直接联系 间接联系 9 细胞生物膜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肝炎病毒 脂质 乙醇 化学毒物 炎症 缺血 再灌注 胆酸等 脂质过氧化 氧自由基 丙二醛等 Ca2 依赖性磷脂酶 膜磷脂分解 胞膜泡形成 直接作用 消耗不饱和脂肪酸 与膜蛋白共价结合 免疫损伤 化学损伤 10 肝细胞膜损伤导致细胞功能受损 自由基 GSH等抗氧化剂 11 肝功能损伤 对有害物质的耐受性下降 解毒功能受损 膜结合的酶 脂代谢酶和解毒酶 活性下降 代谢功能受损 肝细胞中ALT AST溢出 胞膜破裂磷脂丢失 脂质双层结构破坏 血液中ALT AST升高 肝细胞膜结构破坏与肝功能损伤 12 与蛋白或脂肪 核酸等共价结合 亲电子基团 损伤肝细胞结构和功能Ca ATP自稳机制破坏线粒体受损细胞骨架破坏 肝细胞损伤肝细胞凋亡 耗竭GSH 诱导脂质过氧化 生物膜和肝细胞损伤的机制 释出酶类释出溶酶体酶 其他自由基 氧自由基 O2 生物膜破坏 诱导免疫损伤 13 肝细胞损伤结果 膜受损 各型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肝脏疾病的共同表现肝脏疾病的根本所在损伤结果严重肝细胞功能障碍肝功不全的临床综合征肝衰竭 14 提纲 肝损害概述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展望 15 脂肪性肝病 日益严重的世界性健康问题 TargherG ArcaroG Atherosclerosis 2007 191 2 235 40YiuDC Hepatology2004 40 Suppl1 582AFanJG JHepatol 2005 43 3 508 14ChenCH JClinGastroentero 2006 40 8 745 752曾民德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 27 1 21YJZhou WorldJGastroenterol 2007 13 47 6419 24 NAFLD 非酒精性脂肪肝AFLD 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定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 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 NAFLD 包括单纯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 NASH NAS相关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一系列病变其发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 IR 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 16 NAFLD发病机制 Day的 二次打击 学说和Wanless的 四步学说初次打击主要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导致肝细胞脂肪沉积 单纯性脂肪肝 第一步 二次打击 为各种致病因素引发的氧化应激使反应性氧化物 reactivoxygenspecies ROS 增多 导致脂质过氧化伴线粒体损伤及解偶联蛋白 2 uncoupling 2 UCP 2 等细胞因子活化 进而引起肝细胞气球样变和坏死性炎症 脂肪性肝炎 第二步 17 NAFLD发病机制 炎症持续存在 肝星状细胞激活 启动肝脏基质的修复反应 肝纤维化 第三步 伴随进展性肝纤维化 肝脏的微循环障碍可继发肝脏缺血坏死而导致肝小叶结构重建 形成肝硬化 肝硬化 第四步 二次打击 学说强调了NAFLD发病及其演变过程中IR 氧化应激 脂质过氧化 线粒体损伤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等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自然病程 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肝硬化 肝细胞癌等疾病 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NAFLD现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病因目前 西方国家NAFLD患病率约为20 30 亚太地区约12 24 很多研究提出NAFLD就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 FarrellGC etal 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2007 19 脂肪组织的分布和肥胖的类型 内脏脂肪 VAT 又叫腹内脂肪 啤酒肚 中心肥胖脂肪堆积在腹腔 腰部以上内脏脂肪浸入所有重要内脏器官 如胃 肾脏 心脏和胰腺 苹果形体型 中心性脂肪沉积 内脏型肥胖 梨形体型 皮下脂肪沉积 皮下脂肪 SAT 位于皮肤下 会形成脂肪窝或者脂肪团脂肪堆积在腰部以下 内脏型肥胖对内脏脂肪含量较直接的估测方法是用腹部核磁共振或CT检查计算脂肪面积 一般将内脏脂肪面积 100cm2认为是内脏型肥胖的诊断切割点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04年第12卷第3期 156 161 20 被细胞拒绝的能量储存于脂肪组织 http www wormbook org chapters www obesity obesity pdf 环境的 感官的信号 行为改变 来自短期饮食相关和长期肥胖相关位点的信号 信号改变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 营养吸收 营养转运 脂肪合成 脂肪生成 脂肪贮存 脂肪分解以供人体能量需求 21 能量过剩 导致IR的多条机制均弥漫能量过剩的阴影 JianpingYe Front Med 2013 7 1 14 24 22 亚洲人的内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白种人和非洲人 纳入已发表的与种族差异相关的内脏型肥胖研究的亚组数据 共340亚组 来自195个研究 不同性别和种族 根据CT测量的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面积的比值平均数进行比较 P 0 001 1 与非洲人比较 2 与白种人比较 Andr Tchernof etal PhysiolRev 2013 93 359 404 23 根据腰围四分位进行分组 内脏 皮下脂肪含量使用CT进行测量 InternationalJournalofObesity 2006 30 1163 5 内脏脂肪与皮下脂肪的比值 相同腰围下 亚洲人较白种人内脏脂肪含量更高 n 416 白种人 日本人 24 内脏脂肪与脂肪肝具有相关性 25 肝脂肪沉积加重胰岛素抵抗 EndocrineReviews2008 29 7 939 960 26 27 NAFLD的病程进展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肥胖人群 1 PatrickL AlternMedRev 2002 7 276 2912 FanJG etal JGH 2007 22 794 800 单纯性脂肪肝 肝硬化 肝病残疾和死亡 纤维化 代谢综合征 2型糖尿病 心脑血管事件肝外恶性肿瘤 脂肪性肝炎 10 40 50 15 30 30 40 50 T2DM常合并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NAFLD 和脂肪肝炎 NASH 是T2DM常见的并发症 NAFLD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慢性乙肝的第二大肝病 30 的成人有脂肪肝 肥胖人群中更高达75 T2DM患者34 74 合并脂肪肝 且几乎存在于所有肥胖T2DM患者 脂肪肝可进展为肝纤维化 肝硬化 甚至肝衰竭及肝癌 EndocrineReviews2008 29 7 939 960 28 29 糖尿病加重NAFLD患者肝纤维化和死亡率 FanJG JGastroenterolHepatol 2007 22 6 794 800 脂肪肝与一系列代谢综合征互为因果 伴NAFLD的2型糖尿病病人肝硬化和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病人 30 NAFLD增加代谢综合症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 TargherG etal DiabetesMed 2006 23 4 403 9 伴NAFLD的T2DM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伴有NAFLD的病人 31 提纲 肝损害概述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展望 NAFLD诊断 程序 明确脂肪肝诊断排除酒精性肝病 排除可能导致脂肪肝的特定肝病明确NAFLD病因判断NAFLD类型 32 临床症状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 轻度脂肪肝可仅有疲乏感 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 可有食欲不振 疲倦乏力 恶心 呕吐 体重减轻 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患者转氨酶可持续或反复升高 肝脏肿大 易误诊为肝炎 应特别注意鉴别 B超 CT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但确诊仍有赖于肝穿活检 临床检查 75 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 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 蜘蛛痣和肝掌 33 34 脂肪肝按发病原理分类 肥胖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快速减肥性脂肪肝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糖尿病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妊娠脂肪肝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 35 脂肪性肝脏损害按病理学改变程度分类 单纯性脂肪肝 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分为弥漫性 局灶性脂肪肝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脂肪性肝炎 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 嗜酒40 左右会出现 NAFLD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纤维化 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 其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脂肪性肝硬化 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 近年来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中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 36 排除诊断酒精性肝病 有过量饮酒史 男性乙醇摄入量 140g 周 女性 70g 周 应考虑酒精性肝病如果男性乙醇摄入量 20g d 或 140g 周 女性 10g d 或 70g 周 则作为 非酒精性 肝病的诊断标准乙醇对肝脏的损伤程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尤其是饮酒量介于两者之间更不易判定诊断时应综合考虑 同时还要想到有乙醇与代谢因素共存的可能 37 排除诊断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的诊断标准参考我国的病毒性肝炎诊治指南而对于肝酶异常的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 若其病毒处于非复制状态且存在代谢危险因素时 其肝酶异常更有可能是由脂肪性肝病所致 38 排除诊断 药物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脏恶性肿瘤等疾病应根据病史 临床表现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39 40 有长期饮酒史 一般超过5年 折合酒精量男性 40g d 女性 20g d 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 折合酒精量 80g d 但应注意性别 遗传易感性等因素的影响酒精量换算公式为 g 饮酒量 m1 酒精含量 0 8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 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 食欲不振 乏力 体重减轻 黄疸等 随着病情加重 可有神经精神 蜘蛛痣 肝掌等相关脏器损伤的症状和体征 排它诊断的重要内容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酒精性脂肝病诊疗指南 2010年修订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年3月第18卷第3期 167 41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谷氨酰转肽酶 GGT 总胆红素 TBil 凝血酶原时间 PT 缺糖转铁蛋白 CDT和平均红细胞容积 MCV 等指标升高 禁酒后这些指标可明显下降 通常4周内基本恢复正常 AST ALT 2 有助于诊断肝脏B超或CT检查有典型表现排除嗜肝病毒的感染 药物 中毒性肝损伤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等符合第1 2 3项和第5项或第1 2 4项和第5项可诊断酒精性肝病 仅符合第1 2项和第5项可疑诊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临床诊断标准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酒精性脂肝病诊疗指南 2010年修订版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年3月第18卷第3期 167 NAFLD的危险因素 排除已知肝病 有下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NAFLD 有2型糖尿病 高脂血症及肥胖等疾病家族史近期内体重增加和腰围增粗腹型肥胖糖耐量异常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 42 NAFLD的危险因素 代谢综合征的其他表现近期生活方式改变促使体重增加 生态改变 退休 失业 残疾 结婚等服用某些药物 抗抑郁药等 与铁储存或饮酒无关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肝脏疾病合并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 如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和 或 肥胖 非复制状态的乙型或丙型肝炎等 43 NAFLD的诊断 对于肝功能异常和影像学检查提示脂肪肝的患者 需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NAFLD的诊断寻找潜在的代谢危险因素 排除其他疾病及分析NASH可能的严重程度 44 NAFLD诊断时应当关注的指标1 人体学指标 动脉血压 血脂 血清HBsAg 抗 HCV 抗核抗体 ALT AST GT 清蛋白 球蛋白以及胆红素NAFLD常有一或两种转氨酶 ALT或AST 增高 AST ALT通常1 部分患者转氨酶可正常如果血清转氨酶 300U L AST ALT 1 5 应怀疑其他肝病可能 45 NAFLD诊断时应当关注的指标2 胰岛素敏感性 糖代谢状况 对于FPG 5 6mmol L且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 建议行OGTT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B超诊断NAFLD的敏感性为85 95 特别是存在弥漫性肝脂肪变时其阳性率更高 必要时行肝组织活检 肝脏病理学检查被认为是NAFLD诊断的金标准 但其诊断通常无需肝活检证实 肝活检属于有创性检查 且存在穿刺和取样误差 因此应严格掌握肝活检的适应证 46 肝活检适用于下列状况 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腰围后 肥胖病人减重10 后肝功能仍持续异常者 存在众多进展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或疑有多种原因造成的NASH存在慢性肝病征象或患者要求了解疾病的进展状态 局灶性脂肪肝或者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需与恶性肿瘤相鉴别排除Wilson病 糖原贮积症等少见脂肪性肝病用于客观评价的临床试验 47 NAFLD病理 肝细胞脂肪变性通常弥漫累及整个肝脏局灶性脂肪肝少见 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罕见 48 49 提纲 肝损害概述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因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展望 50 中国NAFLD患者基线特征 NAFLD患者基线的共病知晓率普遍偏低NAFLD患者较多合并代谢异常 远高于患者自身知晓率基线肝酶异常占28 42 脂肪化程度以轻度为主有中心性肥胖组的血压升高及HDL下降比例显高NAFLD年龄随代谢异常组分增多有增长趋势 治疗原则 减少肝脏脂肪变性 阻止其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 纤维化及肝硬化进展饮食干预 锻炼 保护肝细胞 降低转氨酶 抗氧化及改善机体代谢异常等综合方法治疗现有治疗方法的确切疗效存在争议 一些新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只用于动物实验阶段 有待于临床上进一步验证 51 NAFLD治疗选择推荐 Qualityofevidenceappliestonon diabeticsonly DiabetesobesMatab 2011 13 8 692 702 52 NAFLD治疗 第一阶梯 基础疗法 适于人群 各种类型的NAFLD目的 减少肝内脂肪含量 促进脂肪肝消退方法 改变生活方式 节食 运动 减重 戒酒控制原发基础疾病或伴随疾病祛除病因和诱因 停用肝毒性药物改善IR 控制血糖 二甲双胍 格列酮类控制血脂异常 不常规使用降血脂药物 53 第一阶梯 基础疗法 单纯性脂肪肝唯一有效的治疗选择 可逆转单纯性脂肪肝一般不能逆转NASH 但可提高保肝药物对NASH的疗效可减少肝移植术后复发一般3 6个月可见脂肪浸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顾问聘用合同》模板
- 退休教师座谈会校长致辞:芳华虽逝情不减桃李满园共此心
-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件 2 运算方法和运算部件
- 巡视工作业务培训课件
- 巡察感悟课件
- 岫岩安全技能培训中心课件
- 输电线路砍剪树木课件
- 尾板车安全操作培训总结课件
- 9.1.2 第1课时 余弦定理
- 双方轮流抚养子女离婚协议:监护权与教育责任明确
-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
- 外科品管圈提高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下床的执行率课件
- 消毒记录登记表14079
- 东芝电梯CV180故障诊断
- GB/T 31186.1-2014银行客户基本信息描述规范第1部分:描述模型
- 生物质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课件
- 调查研究方法与调研报告写作讲义课件
- 卡西欧PROTREKPRW-6000使用手册
- 关于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的函(模板)
- 初中综合实践课程
- 大金D型水冷螺杆机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