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doc_第1页
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doc_第2页
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doc_第3页
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doc_第4页
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摘要】:扬子鳄(Alliatorsinensis)属于爬行纲,鳄目,鼍属,是中国特有的鳄类物种,目前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历史上曾广泛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由于气候环境,人为影响等多种因素,野生扬子鳄的数量急剧下降,1983年时仅存500条左右,分布于长江下游的皖南及浙江西北的狭窄区域,野生种群已到灭绝的边缘。由于对野生扬子鳄生态学知识的缺乏,在恢复野生种群时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因此,对野生扬子鳄种群繁殖机理和长期存在于高强度人为活动的压力之下的生存对策的研究,是恢复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使其免遭灭绝的关键。本研究在19982003连续六年间,利用激光测距仪、GPS等,采用在大尺度范围上的问卷调查、夜间灯光照射计数等方法,对野生扬子鳄的种群和栖息地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有野生扬子鳄的地点,采用实验室和现场测量的方式进行水质、土壤指标的分析;19992003年在野外收集了扬子鳄40个洞穴、5个巢的生境数据进行分析;19992003年,先后利用HOBO测温仪研究自然孵化巢(8个)的温度与气温间的作用机制,同时研究了有扬子鳄冬眠的洞穴温度、人工地窖温度与气温间的相互关系;2003年4月11月,使用无线电遥测设备对释放到野外的3条扬子鳄进行跟踪实验;20002003年对崇明东滩湿地开展是否适合重引入扬子鳄的评估。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对野生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附近的一些可能有野生扬子鳄存在的区域(安徽省、浙江省和江苏省的45个地点)进行的野外研究发现,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为120条,主要以点状分布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内,已明显分为至少23个数量不等、且相互隔离的地方种群;繁殖潜力低且种群年龄结构不合理。通过连续的调查和对比分析表明: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其数量是急剧下降的(从50006000条下降为120条),从1998年至今其数量保持相对稳定(120条);种群的致危因素主要是栖息地破坏、人为捕杀、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繁殖力低等;在不同时期导致数量下降的致危因素不同,在1950到1990年间,主要是由于栖息地丧失、人为捕杀等,目前的主要因素是缺乏适宜的自然栖息地,华.f.师范大学2004届博士学位论文丁由中: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环境污染和遗传多样性丧失是潜在的致危因素;而旱灾对其生存的影响并不明显。2、目前野生扬子鳄的栖息地分为第一类型是残留湿地,第二类型是中间地带,第三类型是丘陵山地。野生扬子鳄主要生存在第一、第三类型栖息地(各为38.46%),面积为17.38hmZ和19.03hmZ;第二类型栖息地的野生扬子鳄分布比率为23.08%,面积为22.04hmZ,野生扬子鳄的栖息地与人类生产活动区域相重叠,适宜栖息地的缺乏是现有野生扬子鳄生存的最大障碍。3、对安徽省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内的40个野生扬子鳄洞穴的200组数据的生态因子分析表明,影响扬子鳄洞穴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洞口距水面高度、洞口与水源的距离、洞口朝向和隐蔽程度,鳄洞最适生境为距水面高度0.5m以下(87.5%鳄洞),距水源sm以内(85%鳄洞),洞口朝北,洞口植被覆盖度三70%(72.5%鳄洞),距人类居住区夕oom(42.5%鳄洞),影响鳄洞取舍的主要因素为水源及栖息地质量。4、对4个野生扬子鳄筑巢环境进行的生境测量,得出现有野生扬子鳄巢位的初步特点是植被覆盖度在60%以上、距离水源较近(2Om),隐蔽度好(两塘间的坝上、塘中小岛),地势平坦,离人为干扰较远(loom)。5、通过对现有栖息地的3654组水质测量数据的分析显示,不同地点的水塘间在这7个指标上差异性极显著(p0.0001),从主成分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己经达到了81.7470%,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40.0268%,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是Cl一、SPCOND、CHL;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是22.5531%,其中重要的指标是PH和DO;第三主成分19.1672%,其中NO3一比较重要。6、将经过兽医挑选的人工养殖扬子鳄(两雌,一雄,均为成体)放归到安徽宣城红星保护点,利用无线电遥测等方法对其活动区域进行测定,2003年4一11月的连续跟踪共测得2124个位点,其中Fl的位点1191个,FZ为32个,MI为901个,用最小凸边形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其中Fl的家域面积是3.5117hm,、Ml的家域面积:5.0348hm,。结果显示:三条扬子鳄经过3到14天后处于不同的稳定区域内,具领域特征;雄性比雌性个体的家域面积大;扬子鳄的日活动面积受水库水面积影响;微生境选择上均趋向靠近岸边并具有茂密的植被。7、野生扬子鳄卵(30个)与人工养殖扬子鳄卵(102个)的重量、长、宽一11一生监-师丛太里ZQQ生届博士学位论文丁由中: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及其生存对策和白带宽在四个指标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8窝巢的鳄卵自然孵化的成功率为43%,自然孵化温度作用机制研究中,共记录8个巢的气温与巢温值总计为21252个,其中气温值是9968个,巢温值为n284个。利用非参数估计中的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一WhitneyU检验,发现孵化成功巢和孵化失败巢的气温和巢温间的差异均为极?【关键词】:野生扬子鳄种群动态栖息地洞穴巢遥测家域孵化机制放归【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Q958【目录】:中文摘要7-14前言14-17第一章扬子鳄研究综述17-2711扬子鳄研究综述17-25111扬子鳄的命名与分类17-18112扬子鳄的种群数量变动18-19113扬子鳄的栖息地变迁19-22114扬子鳄的形态解剖22115扬子鳄的生物习性22-23116扬子鳄的遗传学23-24117保护行动24-2512保护中急待解决的问题25-27第二章野生扬子鳄的种群动态及致危因素27-4121研究地点及研究方法27-28211研究地点27212研究方法27-2822结果28-37221野生种群分布现状28-31222现存野生种群数量31-32223野生种群数量变动32-33224野生种群年龄结构33-35225繁殖力35-36226性比36-3723讨论37-41231种群动态变化趋势37-38232不同历史时期致危因素对种群生存的影响38-39233旱灾对种群动态的影响39-41第三章野生扬子鳄栖息地特征41-6631栖息地的现状41-46311研究地点及研究方法41-42312结果42-45313讨论45-4632洞穴选择46-52321方法46-47322结果47-50323讨论50-5233野生扬子鳄的巢52-55331巢的结构52-53332巢的数量53333巢的生境53-54334讨论54-5534栖息地水质与土壤55-66341研究地点与方法56-58342结果58-64343讨论64-66第四章扬子鳄活动家域66-8941研究地点与方法66-67411研究地点66412研究方法66-6742结果67-85421活动区域的变化67-76422雌雄个体的家域76-79423日活动区域面积变化79-84424释放个体与野生个体的行为关系84-85425活动区域的环境特征8543讨论85-89431扬子鳄的家域85-86432扬子鳄的日活动面积86-87433放归个体对环境的适应选择87-89第五章温度对扬子鳄卵自然孵化和个体越冬的影响机制89-12451温度对自然孵化的影响机制89-120511研究地点与方法89-91512结果91-117513讨论117-12052温度对越冬洞穴的影响120-124521研究方法与地点121522结果121-122523讨论122-124第六章就地保护对策和重引入可行性分析124-14561基于Metapopulation理论的野生扬子鳄就地保护建议124-130611Metapopulation的概念与应用前提125-127612野生扬子鳄的Metapopulation127-129613结语129-13062重引入历史分布区崇明岛重引入扬子鳄可行性研究130-145621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