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底复吹转炉护炉工艺优化.doc_第1页
顶底复吹转炉护炉工艺优化.doc_第2页
顶底复吹转炉护炉工艺优化.doc_第3页
顶底复吹转炉护炉工艺优化.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顶底复吹转炉护炉工艺优化冶炼终点控制:C0.06%,温度1 6601 685,终渣(FeO)=10%12%,(MgO)=8%10%,R (CaO)/w(Si02)=3.03.5。炼钢工艺分析与优化冶炼工艺优化1)杜绝钢水过氧化。终点过氧化造成起渣期时间长,起渣慢,炉渣与炉衬砖结合不牢固、炉渣熔点低。即使这种过氧化性炉渣被溅到炉衬上,由于溅渣层熔点低,在下一炉钢冶炼时,很快就被熔化下来,不耐侵蚀。因此在冶炼过程中要求终点C0.06%,特殊情况下,出现钢水过氧化时,过氧化炉渣终渣加入改质剂进行改质处理,必要时也可向终渣配加焦碳粉进行炉渣改质。2)杜绝出钢不净现象。出钢不净会造成溅渣层内夹钢,冶炼条件下破坏成渣层,加快渣层的侵蚀。3)增加溅渣量,倒炉测温时尽量少倒渣。留渣量为8%时的溅渣效果远比不上10%12%的留渣量的效果好,多留渣是提高溅渣效果的前提条件。在某一固定枪位溅渣时,多数渣被溅到渣线部位,耳轴部位和炉帽部位的溅渣量相对依次减小,耳轴部位和炉帽部位就成为薄弱环节。为了达到较为均匀的溅渣层,可结合调整过程枪位来达到此效果。4)合理加料次序及加入量。为了促使早成渣,减少对炉衬侵蚀,一批料可按碱度1.8、MgO 含量6%进行配加料,其他部分造渣料可在一批料基本渣化时分2 到3 批补加。5)杜绝拉碳前2 min 内后调矿石或其他含FeO料。吹炼后期调矿石或终点加矿石调温,易造成渣中FeO 含量增加,影响熔渣耐火度。如果出钢过程中发现渣稀,可调改质剂或焦粒降温稠渣,缩短起渣时间。6)降低出钢温度。提高岗位操作水平,加强过程控制,降低钢水过热度,从而降低出钢温度。开浇炉次终点温度控制在1700 以下,连浇炉次温度控制在1680 以下。溅渣工艺优化溅渣枪位:(溅渣护炉时,转炉氧枪下端至炉底中心距离定义为溅渣护炉氧枪枪位)优化。溅渣枪位低于1 900 mm,溅起的炉渣紧紧围绕氧枪枪头,垂直向上,易粘枪。若溅渣时间延长,炉渣就容易逐渐凝固在炉底上,导致炉底上涨影响复吹冶炼效果。溅渣枪位高于3 000 mm,多数以45角溅到炉衬渣线部位,而溅到耳轴部位、炉帽部位的渣量就减少,达不到炉衬均匀溅渣效果。此种现象容易造成炉底拐角处炉渣堆积增厚,使溶池缩小,影响装入量和冶炼效果。溅渣枪位24002900 mm,炉渣多数以45角为扇形方向溅落在炉衬上下内表面上,氮气流股末端刚好接触炉底,能量损失少,大多数炉渣被溅起,溅渣高,覆盖面大,溅渣效果最佳。综合分析认为,溅渣最佳枪位24002900 mm,同时氮气流量30000 m3/h、留渣量为10%12%时的溅渣效果好。留渣操作将溅渣后的钢渣根据溅渣后的渣况及下一炉装入的铁水条件等确定全部或部分铺在加料面上,以减轻铁水或废钢对加料面的冲击和冲刷,从而达到护炉的目的。1)当溅后渣较黏可留部分渣。(三分之一左右)操作:炉体摇下,将钢渣铺在加料面以后,抬炉到零位,如果炉底有上涨趋势,可加入300500 kg 烧结矿,如果炉底呈下降趋势,则加入15002000 kg 石灰,然后将料铺在大面上,抬炉加废钢或兑铁水。采用这种垫料方式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加料面挂渣、降低对加料面的冲击或冲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黏渣降温,防止加料面粘废钢和兑铁时渣铁反应出现安全问题。2)当溅后渣较稀、流动性很好或铁水Si0.85%时,要将渣全部倒掉,主要是考虑到安全及渣量大易造成喷溅。特殊情况下的护炉措施:高Si低S 铁水的处理为了减轻高Si 铁水对护炉和溅渣的影响,可采用双渣操作,开吹时加入一批料,石灰在5 t 左右,白云石灰约为2 t,适当高枪位操作,34 min 起渣,提枪将这部分渣尽可能多倒掉,然后不考虑一批料,重新造渣,终渣碱度在3.23.5,MgO 含量在9.5% 11% ,FeO 含量在10% 12%,确保终渣理化指标满足溅渣要求,并有较高的耐火度。这样基本能维持炉衬渣层厚度相对稳定。低Si高S 铁水的处理高温、高碱度、大渣量和渣良好的流动性是提高脱S 效率的条件。在高温情况下,要减轻炉衬渣层的侵蚀,就要提高终渣耐火度和避免钢水过氧化。因此适当提高终渣的碱度和MgO 的含量,降低渣中FeO 的含量(适当提高低吹的供气强度)。在碱度、FeO 含量一定的情况下,渣的流动性和温度成正比,为了杜绝吹铁提温,造成钢水氧化加剧炉社侵蚀,转炉采用高拉补吹法全铁冶炼,如果预计铁水理化热不能满足终点温度需要,可向铁水中配加Fe-Si 合金。一次拉碳后,S含量0.050%时,可加入1 0001 200 kg 石灰补吹,等成分出钢。如果一次拉碳后S含量0.050%,根据钢水S 含量向炉内加Fe-Mn 或Mn-Si 合金连同补加石灰补吹脱S。若3 次倒炉S 含量仍不合标准,要考虑钢水回炉,不得强行补吹脱S,以免造成炉况恶化。溅渣护炉与半干法喷补有机结合在炉两侧衬砖完全裸露的情况下,如果蚀进明显,可在溅渣后,用半干法对转炉两侧耳轴部位进行喷补。而在炉两侧衬砖未完全裸露的情况下,如果蚀进明显,可采用出钢完毕后先喷补后溅渣的方式进行维护。溅渣护炉与翻料投补相结合在前后面出现蚀进严重的情况下,对渣面及出钢面及时采用翻补和投补的方式进行烧结补炉,可为溅渣层和喷补层的稳定起到支撑作用,减缓两侧耳轴部位的渣线蚀进。结语适宜的留渣量为10%12%;最佳溅渣护炉枪位为2 4002 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