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太原市血液中心血液报废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2006 年太原市血液中心血液报废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2006 年太原市血液中心血液报废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2006 年太原市血液中心血液报废因素分析.docx_第4页
2006 年太原市血液中心血液报废因素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年太原市血液中心血液报废因素分析首席医学网 2007年07月20日 09:07:58 Friday 510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内科临床新进展研讨班 重症与血流动力学大会 血液净化技术学习班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第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 2009世界高血压大会 第四届中国国际白血病 急危重病护理交流会 IOF亚洲骨质疏松班 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 医学影像学术交流会 结直肠肛门外科会议 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征稿 广东研究生学术论坛 作者:郭志丽作者单位: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山西 太原 030024 加入收藏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国家级医学类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征稿白内障患者术前术后护理银翘散方小议参松养心胶囊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比较外固定器结合植骨治尺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53例疗效分析子宫瘢痕部位穿透性植入胎盘致引产大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外科治疗体会 真菌性鼻窦炎护理杂志:诚信征稿、发表快腰椎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中医心理疗法写作技巧 | 医学论文结果部分的写作技巧 快讯 |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征稿函 【关键词】 无偿献血;报废率;因素分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太原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无偿献血,但由于种种原因每年均有部分血液报废,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如何加强对无偿献血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尽量降低报废率,对于保证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尤为重要。笔者对本中心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血液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本市街头无偿献血52 513人份以及利用此52 513人份血液分离制备的血液成分107 364袋。1.2 方法 按照卫生部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咨询、体格检查合格后,取耳血用硫酸铜法快速检测血红蛋白,达到标准者采血,血液采集后留取3 ml5 ml标本按卫生部要求进行初、复检,所用试剂均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研究所批检,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结果判定:初、复检任一种试剂阳性均报废;对脂血采取外观检查,采集的血液离心后,利用肉眼观察判定。2 结果利用唐山现代血站管理软件汇总相关数据(未考虑重叠感染情况)得出: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采集全血52 513人份,血清学检查报废血液共2 832人份,占总人份的5.4%;分离制备各类成分血107 364袋,非血清学检查报废血液7 125袋,占总袋数的6.6%。(非血清学包括脂血、过期、溶血、凝血、破损、不足量)等情况,见表1、表2。表1 2006年血液血清学检查报废情况统计(略)表2 2006年血液非血清学检查报废情况统计(略)3 讨论统计结果显示,血清学检测项目中血液的报废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LT异常、HBsAg(+)、梅毒(+)、抗HCV(+)、抗HIV(+),ALT和HBsAg指标成为血液报废的两大主要原因,分别占3.47%、0.98%。ALT升高的原因很多,除病理因素外,与献血者的生理因素、药物因素、饮酒、运动等均有一定关系1,也可能与血液标本的储存、操作不当造成少量红细胞破裂有关,使ALT值上升(因为红细胞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是胞外的5倍7倍2),笔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因ALT升高而报废的1 817人份血液,其献血者咨询显示无肝脏、心脏、肾脏、胰脏等器质性病症;此外,我中心尚未开展对无偿献血者的ALT初筛试验,这也是ALT不合格血液报废比例高的原因之一。HBsAg阳性517人份,占献血总人数的0.98%,低于我国人群HBsAg的阳性率10%3;金标法快速除筛HBsAg虽然可能造成少数漏检,但在流动采血中,仍不失为一种理想的HBsAg筛查方法,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的浪费,值得我中心推广使用。梅毒阳性的报废数占报废血液的8.94%,因此在大力推行无偿献血时尽可能筛除高危献血者,条件具备时在采血前增加抗TP快速筛查项目。在我国,人群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情况不同,有的地区人群抗HCV阳性率达1.3%4,5,而本市献血者抗HCV的感染率为0.29%,属低发流行地区。抗HIV阳性血液为94人份,大部分为假阳性,因此提高抗HIV检测试剂的特异性,对于减少血液的报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非血清学检查项目中,脂血报废6 622袋,占非血清报废血液总袋数的93%,其中血浆类占绝大部分,红细胞类报废仅为4袋,这与我中心成分分离率较高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血液的成分分离率,可以有效地利用这部分脂肪血液的红细胞类成分;同时还应当加大血液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告知献血者献血前不吃油腻食物、不饮酒,此外加强采血前咨询,询问饮食情况,尽量避免午后采血,也能减少脂血的发生。不足量、凝块、破损的报废率分别是0.24%、0.10%和0.09%,因此规范血液的采集、分离、储存、运输等环节,均可达到降低报废率的目的。【参考文献】 1 周宗盛. 云南昆明血液中心2001年至2002年报废血液对比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