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3).doc_第1页
礼记曲礼(3).doc_第2页
礼记曲礼(3).doc_第3页
礼记曲礼(3).doc_第4页
礼记曲礼(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礼记曲礼(3) 卷一 曲礼上之三【原文】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醢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肴之序,遍祭之。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后辩肴。主人未辩,客不虚口。卒食,客自前跪,徹饭斋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注释】 殽:yo。切成大块的带骨熟肉。胾:z。切成大块的肉。孔颖达说:熟肉带骨而臠(lun,把肉切成块)曰殽 ,纯肉切之为胾。骨是阳,故在左,肉是阴,故在右。 食:饭食。羹:用肉或菜做成的带汁的食物。孔氏:食饭燥为阳,故居左;羹溼(湿)是阴,故居右。 脍炙:脍,kui。细切的肉。炙,烤肉。 醯:h?i,肉酱。 渫:y。蒸葱。 脯(f)脩(xi):肉干。孔氏:脯训始,始作即成也。脩亦脯也。脩训治,治之乃成。 朐(q):弯曲的干肉。末:孙本:朐置左,末边际置右,右手取祭,擘之便也。 主人延客祭祭所先进:孔氏:祭者,君子不忘本,有德必酬之。故得食而种种出少许,置之豆(盛食物之容器)间之地,以报先代造食之人也。延,导引。 虚口:吃完饭后饮酒漱口。【译文】进食的礼节,应把带骨的熟肉块放在左边,不带骨的肉块放在右边。饭食放在左首,羹汤放在右首。细肉和烤肉放在外侧,肉酱放在内侧,蒸葱放在最边上,酒、浆放在右首。如要有脯和脩,则脯放在左边,脩放在右边。客人如果降等谦让,手拿饭食起身推辞,主人要起身向客人表示辞让,然后让客人坐下。主人引着客人进行食前祭。行祭礼时,要按食物上桌的先后次序进行,从殽开始依次祭完各种食品。吃过三口饭之后,主人请客人吃胾,然后再把殽吃完。如果主人没有吃遍那些菜肴,客人不要以酒漱口表示已吃完。吃完后,客人应跪起收拾饭和酱类食物,递给侍者。主人应站起来,推辞客人的做法,然后,客人坐回席上。【原文】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齿,毋歠醢。客絮羹,主人辞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辞以窭。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毋嘬炙。【注释】抟:tun。把东西捏成团。孔氏:取饭作抟,则易得多,是欲争饱,非谦也。放饭:郑玄、孔颖达认为是把手中的剩饭放回容器中,这是别人所嫌恶的。朱熹认为,放饭是指无所顾忌地大口吃饭。歠:chu。饮,喝。流歠,指喝东西不注意而弄得汁水乱流。咤食:孔氏:咤食,谓以舌口中作声,似嫌主人之食。嚃:t。郑玄:嚃,为不嚼菜。絮:调和。絮羹意指向羹汁加佐料调和。歠醢:喝肉酱。嫌味淡。窶:j。贫穷。嘬:chui。大口吞食。【译文】陪长者吃饭,主人亲自夹取食物给自己,要先拜谢再吃;主人不那样做,那么不用拜谢而直接进食。和人共用餐具吃饭不要只求自己吃饱,不要揉搓双手。吃饭时,不要把饭捏成团,不要大口大口地吃饭,不要大口喝汤,口中不要嚓嚓响,不要啃咬骨头,不要将已拿起的鱼肉又放回去,不要把骨头扔给狗,不要总是取某种食物吃而不挑其他,不要急于使饭冷却而扬饭,吃黍时不要用筷子,喝汤时不要连汤中的菜都未嚼就囫囵喝下去,不要往羹汁里加放佐料调味,不要剔牙,不要喝肉酱。要是客人给羹汁调味,主人要道歉说不擅于煮食;要是客人喝肉酱,主人要说家贫,招待不周。湿而软的肉可用牙咬断,干肉不能用牙咬开吃(而适宜用手)。烤肉不要大口吞吃。【原文】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赐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怀其核。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注释】 尊所:尊,酒具;尊所,指放置酒尊的地方。 釂:jio。酒饮完,即干杯。 御食:御指劝侑,用奏乐等方式助人饮食,而自己不进食。侍食,陪同君主吃饭的人。 器之.皆写:溉,洗涤;写,倾倒。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洗涤的器皿(指陶器等)中的食物,不用倾倒进不可洗涤的器皿里,而不可洗涤的器皿(如竹编)器皿里的,要倒到可以洗涤的器皿中。【译文】陪同长者饮宴,若长者给晚辈酒,就要站起来,到放置长者所赐酒的地方拜过长者再接受酒。长者表示推辞后,晚辈回到自己席位上去饮酒。长者虽然举了杯却没有饮完,晚辈也不敢饮。长者赐食物给晚辈或仆人,他们不敢推辞。在国君身边接受国君赐的果子,如果果子有核,那么要把核揣在身上。在国君身边劝侑,国君赐剩余的食物,那么吃的时候,可洗涤的器皿内的食物直接吃即可,而不可洗涤的器皿里的食物要倒在可洗涤的器皿中再吃。【原文】馂余不祭,父不祭子,夫不祭妻。御同于长者,虽贰不辞,偶坐不辞。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为国君者华之,巾以绤;为大夫累之,士疐之,庶人龁之。【注释】 馂:jn。吃剩下的食物。 御同:侍食并与长者同馔。 贰:双份。这里指主人进双份食物给长者,同时也进一份给陪坐的人。 梜:ji,同筴,筷子。别称梜提。 副:p。剖开,切成四半。 絺:ch。细葛布。 华:剖开。 绤:x。粗葛布。 累:同裸。即不以巾盖之。 疐:同蒂,意为切去瓜蒂(瓜之连蔓处)。 龁:h,咬。郑玄:副,析也。既削,又四析之,乃横断之,而巾覆焉。华,中裂之,不四析也。累,倮也,谓不巾覆也。疐之,不中裂,横断去疐而已。龁之,不横断。【译文】吃剩下的食物不能用来祭祀先祖,父亲不可祭祀儿子,丈夫不能祭祀妻子。陪同长者吃饭,即使主人上两份食物也不要推辞。二人并坐在一起时,也不要推辞(主人的食物)。用羹汤时,若里边有菜,就要用筷子,没有菜就不必用。为天子削瓜,要把瓜切成四瓣再横断开,用细葛布盖上;为国君削瓜,要将瓜从中切成两瓣再横断开,用粗葛布盖上;为大夫削瓜,则不用盖着;为士削瓜去掉瓜蒂;庶人咬着吃即可。【原文】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注释】 栉:zh。梳子、篦子的总称。这里作动词,梳头。 行不翔,言不惰:行为不注重仪容姿态,言词不讲求华美的词句。惰:同媠,好。 矧:sh?n。齿根。 詈:l。骂。 侧席:席不和他人的席连在一起。专席:即单席,相对重席而言。【译文】父母有病时,自己带帽子时会顾不了梳理头发,行为顾不上讲究仪态,说话顾不上斟酌词句,不享受琴瑟之乐,吃肉少到不至(因多而)变了口味,喝酒少到不引起脸红,笑不会露出牙龈,怒不至于责骂。到父母的病好了,这些才恢复到平常一样。心中有忧患顾虑的人,坐席不与人连在一起;服丧的人,只坐单层坐席。【原文】水潦降,不献鱼鳖,献鸟者佛其首,畜鸟者则勿佛也。献车马者执策绥,献甲者执胄,献杖者执末,献民虏者操右袂,献粟者执右契,献米者操量鼓,献孰食者操酱齐,献田宅者操书致。【注释】 潦:l?o。雨水。不献鱼鳖,孔颖达认为雨天水大,鱼鳖不易得;一说雨水丰沛,产量富足,价低不以为贵;一说古制三时取鱼,唯夏天不取。 佛:通拂,违背,违逆,这里指用笼子罩住。畜,音x。 策绥:策指马鞭;绥:供人登车时牵引所用的绳子。 胄:zhu。头盔。 契:指符契,古人将契刻上字,再分成左右两半,由双方保留以凭证。 鼓:一种量器。 书致:致同质,书质也就是书契。【译文】雨水多时,(因鱼鳖较平常多,价钱低)不要进献鱼鳖。献鸟的人应把鸟首盖住,而养鸟的人进献则不用盖头。献车马的人要手持马鞭,牵着绥进献。献铠甲的人要拿着头盔进献。献手杖的人要手执杖的末端进献。献俘虏的人应抓着俘虏的右手袖进献。献粟的人要手执右契而献。献米的人要拿着量鼓而献。献煮熟的食物的人要另拿酱一齐献上。献田地房宅的人要拿着书契进献。【原文】凡遗人弓者,张弓尚筋,弛弓尚角,右手执箫,左手承弣,尊卑垂帨。若主人拜,则客还辟辟拜。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弣,乡与客并,然后受。进剑者左首,进戈者前其鐏,后其刃。进矛戟者前其镦。【注释】 尚筋:尚,同上,筋,弓弦。 角:弓背。 箫:弓的两端。 弣:f?。弓把(中部)。 帨:shu。佩巾。垂帨指鞠躬(弯腰时腰间的佩巾会下垂)。 还辟辟拜:还,转身;辟,同避。还辟拜,指转身退避以避过(主人之)拜。 乡与客并:和客人同向而立。 鐏:zn。戈矛等下端圆锥形的金属套。 镦:du。戈矛等下端平底的金属套。【译文】凡是赠送弓给人的,如果上紧了弦的弓,就要将弓弦向上,弓弦松懈的就要让弓背向上,右手拿弓的一端,左手托住弓把,不论对方尊卑都要向他鞠躬。如果主人行拜礼,客人应转过身避让。主人亲自接受弓,要从客人的左边,从弓下面托着弓把,和客人同向并立,再接过来。进献剑的应左手握剑首。进献戈的应让戈的圆锥形剑末向前,戈刃向后。进献矛戟的人应让平底的末端向前。【原文】进几杖者拂之。效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执禽者左首,饰羔雁者以缋。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剑者以袂。饮玉爵者弗挥。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注释】 拂:指拂去灰尘。 效:呈献。 饰:掩盖。缋:hu。装饰或系物之用的画布。 苞、苴:均是草制的器具,苞用来包裹鱼肉,苴用以包裹或垫物。箪(dn)笥(s):承(饭)食有盖的竹制容器,方为笥、圆为箪。问:即赠送。【译文】献几杖的人应先拂去几杖的尘灰。献马或羊的应当用右手牵着马羊。献狗的用左手牵狗。拿着禽鸟时应使禽鸟的头向左。遮盖羊和雁的应用画布。接受人赠的珍珠宝玉应当用双手捧接。接受人赠的弓剑应用衣袖承兜。用玉制的酒杯饮酒时手不能拿着杯挥动。凡是送人弓剑、苞苴、箪笥的,应当用手拿着赠品等主人的命令,仪容像奉命出使的时候一样。【原文】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于家。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归,则必拜送于门外。若使人于君所,则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则必下堂而受命。【译文】凡是被国君安排派遣出使的,已接到命令,就不能让命令在家逗留。国君的命令一到,主人要出门拜迎使者,并说些屈尊前来的谦词。使者回去,主人要在门外拜送。如果臣子要派人到国君处办事,那么一定要身穿朝服向使者发令。使者回来,自己应下堂受国君之命。【原文】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注释】 识:zh。记忆。 敦:厚道。【译文】见闻广博且记忆力强,又能谦让,做事善美而厚道,又不会有所懈怠,叫做君子。君子不尽力讨人对自己的喜欢,不尽力要人忠实于已,这样使得交情保全下来。【原文】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为君尸者,大夫士见之则下之,君知所以为尸者则自下之。尸必式,乘必以几。齐者不乐不吊。【注释】君子抱孙不抱子:意即祖父丧,以孙当尸,而不能以子当尸。倘若当尸的孙年幼,则要人抱着,所以有抱孙不抱子的说法。按古人的说法,宗庙内始祖居中,然后以下各辈左右按一昭一穆的次序排列,这样祖父与孙子的昭穆一致,所以,以孙充当祖父的尸。王父:祖父丧后,受祭于宗庙,称为王父。式:通轼,车厢前的横木,人凭轼向人俯身行礼也叫做轼。几:指登车垫足所用的几。【译文】礼上说:君子抱孙而不抱子。这是说孙子可以当祖父的尸,儿子不可以当父亲的尸。为国君当尸的,大夫、士见了要下车行礼。国君知道了谁要当(先君的)尸,那么也要下车。尸在车上一定要凭轼行礼,上车时一定要用几垫足而上。斋戒中的人不能享受音乐,不能吊丧。【原文】居丧之礼,毁瘠不形,视听不衰。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门隧。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乃比于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注释】 毁瘠不形:毁,因哀痛而伤害了身体。瘠,消瘦。形,(骨头)显露。 阼阶:即东阶,堂前供主人上下的台阶。这句的意思为因父丧,子当为一家之主,可上下阼阶,但因居丧而又不能用阼阶。 门隧:门外正中的通道。 创:即疮。疡:通痒。沐:洗头。浴:洗澡。 不胜:经不起。 衰麻:指丧服。 处于内:父母丧,孝子应在居室外搭庐居住。这里处于内指不用搭庐而居室内。【译文】居丧之礼在于:因哀痛消瘦但不要至于形销骨立,视力和听力不会有所衰退,上下堂下经过阼阶,出入门不走正中的通道。居丧的礼还在于:头上长了疮可以洗头,身上感到痒了可以洗澡;有疾病可以饮酒吃肉,但痒好了之后又应恢复以前的做法。如果经不起丧痛,就会被看作和不慈不孝一样。五十岁服丧,不能过于悲伤而令身体受到伤害。六十岁服丧不应影响身体。七十岁服丧,只需身穿孝服,可以饮酒吃肉,仍旧住在室内。【原文】生与来日,死与往日。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注释】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与,当为以。来日,(人死的)第二日。往日,(人死的)当天,指人死后生者的服丧期和死者的殓葬日期的推算日期。吊:吊辞,对死者亲属的慰问;伤:伤辞,内容为对死者本人的哀悼。【译文】活人服丧日期当从人死的第二日算起,死者殓葬日期当从他死的当天算起。与死者的亲属相识的,要致吊词;和死者相识的要致伤辞。和死者亲属相识而不认识死者本人的,致吊辞而不致伤辞;认识死都却不和死者亲属相识的,则只致伤辞而不致吊辞。【原文】吊丧弗能赙,不问其所费;问疾弗能遗,不问其所欲;见人弗能馆,不问其所舍。赐人者不曰来取,与人者不问其所欲。【注释】赙:f。以财物助人办丧事。遗:wi。赠送。 馆:动词,安排房舍给人住宿。【译文】前往吊丧却不能拿出布帛钱财帮人办丧事,就不要问人家(办丧事)花了多少钱。慰问病人而不能赠送什么给他,就不要问他需要什么。见到外人而不能给他提供住处,就不要问他要住在哪里。赐东西给人,不要对他说:来这里取。给予人东西,不要到给时才问他要什么。【原文】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绋。临丧不笑。揖人必违其位。望柩不歌。入临不翔。当食不叹。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径,送葬不辟涂潦。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介胄则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注释】 垄:即冢。 绋:f。下葬时引棺用的大绳,亦称引车索。 临(lin):哭。 相:为协调舂米动作而唱歌。 哭日:吊丧之日。 介胄:介,铠甲;胄,头盔。介胄,穿戴着铠甲头盔。【译文】到墓地里不能登上墓冢,参加送葬要手执引棺的大绳。在丧礼上不能发笑。向人作揖行礼一定要离开座位。看到灵柩不能唱歌。哭丧时走路不要伸臂如翔。邻里有丧事,不能以歌助舂。同里有丧事,不能在巷中歌唱。到了墓地不能唱歌,吊丧之日也不能唱歌。送葬不要贪行小路,不要躲避路边低洼的水坑。参加丧礼时脸上一定要有悲哀的神色。手执引棺绳时不能笑。在欢乐的场合不能哀声叹息,穿着铠甲戴着头盔时要有不可侵犯的气色。所以,君子要小心谨慎,不在人家面前失态。【原文】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注释】 抚式:手按车轼,表敬意。 礼不下庶人:礼节的规范不适用于庶人,即订制礼的规范的人不为庶人而制。下句刑不上大夫理同。 刑人:受过刑罚的人。 武车:即兵车。绥:舒展开的。 德车:没有兵器装备的车。结:收敛着的。【译文】国君手按车轼表敬意时,大夫应该下车。大夫手按车轼表示敬意,士要下车。礼的规范不适用于庶人,刑罚也不针对大夫。受过刑罚的人不能在国君身边任职。兵车上不必行轼礼,武车上的旌旗应舒展开,而德车上的旌旗应该束敛起来。【原文】史载笔,士载言。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注释】史载笔,士载言:史,史官。本句意指国君参加盟会,史官携带文具,士负责交谈记录。载青旌:青指青雀。载青旌,指竖起画有青雀的旌旗。挚:通鸷(zh),鹰类猛禽。貔貅(p xi):一种猛兽。行右白虎:行指军队的行阵。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均为天象名,这里用作军队行阵之名。招摇:北斗星名。这里指形似北斗的旗帜。急缮:坚强锐利。局:部分。司:掌管。【译文】国君会盟,史官携笔墨文具,士记录好会盟言谈。前面有水,要竖起画有青雀的旌旗。前面有尘埃,就竖起画着正在鸣叫的鸢的旌旗。前面有车骑,就竖起画有飞鸿的旌旗。前面有军队,则竖起虎皮旗帜。前面有猛兽,就竖起貔貅皮旗帜。安排军队的行阵,前面设朱鸟阵,后面设玄武阵,左边设青龙阵,右边设白虎阵。北斗星旗帜在行阵上空,指战士震怒坚劲,进退有一定标准,左右各部分有各自的将领指挥。【原文】父之仇雠,弗与共戴天。兄弟之雠,不反兵。交游之雠,不同国。【注释】 雠(chu):仇人。 不反兵:不必回家取武器。意即时刻带着兵器。【译文】父亲的仇人,要和他不共戴天。兄弟的仇人,要随时可以拿出武器来报复之。朋友的仇人,不要和他在同一国。【原文】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译文】国家的四郊布满防御的壁垒,这是卿和大夫的耻辱。地域广大而得不到开垦利用,这是士的耻辱。【原文】临祭不惰。祭服敝则焚之,祭器敝则埋之,龟筴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凡祭于公者,必自彻其俎。【注释】 敝:破旧。 筴:同策,占卜用的蓍(sh)草。 祭于公:指助祭于国君。 俎(z):盛牲的礼器。【译文】祭祀时不可有怠慢。祭祀穿的衣服破旧了就要焚烧。祭祀用的器皿破旧了就埋掉。卜筴所用的龟甲和蓍草破损了就要埋掉。祭祀的猪牛羊死了就要埋掉。凡是在国君的宗庙里助祭,祭完要亲自撤去盛牲的礼器。【原文】卒哭乃讳。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大功、小功不讳。入竟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注释】 卒哭:葬后的祭名。 嫌名:音声相近的名,如禹和雨。 二名不遍讳:指名有二字的,避讳时避其中的一字,而另一字可不避。 私讳:指家讳。下文公讳指君讳。 大功、小功:丧服名。大功服丧期为九个月,小功五个月。 竟:通境,地域。【译文】到卒哭后才避讳死者的名字。按礼的规定,不讳名字中音同或者近的字;名有两字的,只避其中一个字即可;侍奉父母的人要(在父母面前)讳祖父母的名字;赶不上侍奉父母的(指父母早逝),可以不讳祖父母之名。在国君面前不必避家讳;在大夫面前要避君讳;读诗、书时可以不避讳;在庙中依礼致辞发言可不避讳;国君夫人的讳,即使当着国君的面,臣也不必避,妇人之讳是不出家门的;服大功、小功之丧的人不必避死者的讳。到了一个地方,要先探问该处的禁忌;到了别的国家,要探问好该国的风俗;到别人家里,要先探问该人家的避讳。【原文】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曰:为日,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卜、筮不过三,卜、筮不相袭。【注释】孔颖达:十日有五刚五柔:甲丙戊庚壬五奇为刚(日),乙丁己辛癸五偶为柔(日)也。孙本:外事指祭外神;内事指祭内神。卜、筮日:用龟壳兽骨为卜,用蓍草则为筮。用卜、筮决定举行庆典的日期。某日:某代指具体日期。假尔泰龟有常:假,即藉,借助;泰龟,即大龟,泰为美称;有常:指无差错。卜、筮不相袭:指用卜则不用筮。【译文】外事要在刚日举行,内事在柔日举行。用卜筮来决定日期,如果结果是十天以外的日子,就叫远某曰,如果日子在十天以内,则称为近某日。办丧事的日期要先卜筮远日,办吉事的日期要先卜筮近日。卜筮时要说:选择吉日,要凭借您这无差错的大龟了。或要借助您这无差错的大蓍草了。卜和筮都不能超过三次,同一件事,不能既用龟壳又用蓍草来进行。【原文】龟为卜,策为筮。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必践之。【注释】 犹与:犹豫。 日而行事:指择吉日行事。 践:通善。【译文】算卦时用龟甲叫卜,用蓍草叫筮。卜和筮是以前圣王们用来使民众确定举行典礼,办理事务的时日,尊敬鬼神,畏服于法令的;用来使民众判断嫌疑,确定犹豫不定的事的。所以说:有疑难时占筮,就不会有错误;择吉日办事,肯定会有好结果。【原文】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已驾,仆展軨效驾。奋衣由右上,取贰绥跪乘,执策分辔驱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车,则仆并辔授绥,左右攘辟。车驱而驺,至于大门,君抚仆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门闾、沟渠必步。凡仆人之礼,必授人绥。若仆者降等,则受;不然则否。若仆者降等,则抚仆之手;不然则自下拘之。客车不入大门。妇人不立乘。犬马不上于堂。【注释】 仆:驾车者。 展軨(lng):展、细看;軨,插在车轴上固定车轮的销子。效驾:(向国君)报告车已套好。 奋衣:抖去衣服上的灰尘。 贰绥:副绥。正副绥分别由国君或主人和仆人用的。 分辔:每车有四马,一马两辔共八辔。其中的两匹为服马,服马外的两匹叫骖。将骖马的里面两辔系在车轼上,外面两辔和两服马的四辔共六辔由驾者左右两手分执,便叫分辔。 驺:通趋。 车右:陪国君乘车或步行的武士。【译文】国君的车将要套车外出,驾车的仆人要拿着鞭子站在马前。车已套好,仆人要细看车轴上的车軨,向国君报告已套好马,抖去衣服上的灰尘,从车的右边登车,只用副绥,跪着乘车,手拿着马鞭,两手分执三辔,先赶马前行五步后由跪改为立。国君出门走到车的跟前,仆人要把辔并在一起交给国君。左右的人要避开,仆人驱车前行,左右跟随者要快步跟从。到了大门,国君按住仆人的手,回头命令车右上车。在门闾沟渠等地方车右必须下车步行。按仆人的礼节,一定要把绥交给乘车者。如果仆人的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