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 167221926 2003 0320207208 收稿日期 2003202212 修回日期 2003204202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编号 G1999043310 资助 作者简介 庞雄奇 19612 男 湖北崇阳人 教授 主要从事油气成藏机理与定量模拟研究工作 深盆气成藏门限及其物理模拟实验 庞雄奇1 2 金之钧1 3 姜振学1 2 宫广胜1 2 王洪玉1 2 1 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2 石油大学 北京 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北京 102249 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 深盆气藏是特殊机理形成的一种储层致密的天然气藏 勘探实践和物理模拟实验表明 深 盆气成藏过程中存在一个临界地质门限 这一门限可以用储气砂层的临界孔喉半径表达 只有在低 于临界孔喉半径的致密砂层中 当深盆气分子膨胀力小于致密储层孔喉毛管力与上覆水静压力之 和时 天然气才能在水封条件下形成深盆气藏 已发现的所有深盆气藏的孔隙度均小于12 和渗 透率均小于01987 10 3 m 2 常温常压下的物理模拟实验证明 单一微细玻璃管直径大于0 3 cm 时 水不能封气而形成 深盆气藏 漏斗状玻璃管的水封气门限为01102 01359 cm 且随夹角增 大而减小 随注气速率增加而增加 单一填砂粗玻璃管的封气门限取决于所装砂粒粒径的大小 粒 径小于0105 011mm的砂粒能够封气 实验条件下和实际地质条件下的门限值差异大 反映了温 压条件和介质的润湿性等因素对深盆气成藏门限的影响 所以 不能将地表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套用 到实际地质条件中去 关键词 深盆气 成藏门限 力平衡 物质平衡 物理模拟 中图分类号 TE122 文献标识码 A 1 问题的提出 加拿大阿尔伯达深盆气藏 1 6 天然气地质储 量接近100 1012m 3 的发现被认为是近20年来对 油气地质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 其意义在于开拓了 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展示了天然气勘探的良好前 景 7 13 常规天然气藏赋存在顶部封盖严实的构造 高部位 呈现出上气下水的产状特征 其气层压力通 常表现为正异常 高于静水压力 其对储层孔渗性 的要求是越高越好 而深盆气藏则赋存在底部封闭 严实的构造低部位 呈现出气下水上的产状特征 其 气层压力一般情况下表现为负异常 低于水静压 力 14 对储层孔渗性的要求是越低越好 天然气为什么能在向斜低凹部位的致密砂层中 富集 深盆气藏的形成受哪些地质条件的控制 怎 样预测有利勘探区 针对这些问题 笔者进行了物理 模拟实验研究 2 深盆气成藏门限的地质概念 研究表明 并非所有的沉积盆地都能形成深盆 气藏 对国内外已发现的深盆气藏的储层物性统计 分析表明 15 当储层的孔隙度超过12 渗透率大 于01987 10 3 m 2 时 天然气在浮力作用下运聚 形成常规气藏 当孔隙度小于12 渗透率小于 01987 10 3 m 2 时 天然气受致密储层毛管力束缚 和上覆静水压力作用 可以形成深盆气藏 16 本文 将在水封气作用下形成深盆气藏的临界地质条件称 之为深盆气成藏门限 其中包括两种临界条件 一是 深盆气圈闭形成的临界条件 即孔隙度小于12 渗透率小于01987 10 3 m 2 二是深盆气富集的临 界条件 即进入圈闭中的天然气量大于从圈闭中向 外散失的天然气量 这两种临界条件也可以分别称 之为力平衡条件和物质平衡条件 由于力平衡条件 是前提条件 因此将其概称为深盆气成藏的地质门 第14卷 第3期 2003年6月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NATURAL GAS GEOSCIENCE Vol 14 No 3 Jun 2003 限 进入这一地质门限 深盆气可以富集成藏 未进 入这一地质门限 深盆气不可能富集成藏 研究这一 门限条件及其变化规律 对于预测深盆气藏发育具 有理论意义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深盆气成藏门 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地质条件 它不因研究区有无 深盆气而改变 3 深盆气成藏门限控气的原理及主控 因素 深盆气能够成藏的根本原因是储层致密性和毛 细管力配合下的水封天然气作用 图 1 这种水封 气作用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力平衡和物质平衡 如果 没有这两种平衡 深盆气藏就不能形成 图1 深盆气藏形成过程中的力平衡和物质平衡 原理及其控气作用地质模式 据庞雄奇等 2000 311 力平衡原理 通常 烃源岩向储层供给的是大量游离态天然 气 而进入致密储层中的天然气之所以不能在浮力 作用下向上运移 是由于毛管力 Pc 和水静压力 Pw 之和比膨胀力 Pe 大 随着注入储层气量的增 加 天然气在其中的膨胀力 Pe 增大 当Pe超过了 毛管力 Pc 和水静压力 Pw 之和后 天然气就向上 整体驱替储层孔隙水 直至前者与后者在储层的量 相等或前者小于后者为止 储层孔渗性越差 孔喉半 径越小 含气后在气水接触面上产生的毛细管力越 大 在这种情况下 储层中聚集的深盆气不能向上运 移 当向上和向下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时 深盆气藏的 分布范围便趋于稳定 力平衡维持的是深盆气圈闭的溢出点 以溢出 点为边界的圈闭范围在理论上代表了深盆气藏可能 的最大分布范围 在这一范围以内 天然气受到毛细 管力的作用较大 在毛管力和静水压力双重作用下 形成深盆气藏 在这一范围以外 天然气受毛细管力 的作用较小 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运移形成常规气藏 上述力平衡条件与天然气藏形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 达为 Pe Pc Pw有利常规气藏形成 浮力运移成藏 Pc Pw深盆气圈闭力平衡点 气溢出点 Q c ed Q r ed 深盆气藏范围增大 Q c ed Q r ed 深盆气藏范围维持平衡 Q c ed Q r ed 深盆气藏范围缩小 313 成藏主控因素 由于深盆气藏储层的孔渗性沿上倾方向逐渐变 好 孔隙的孔喉半径逐渐增大 当孔喉半径大于产生 毛细管力所需的临界值时 力的平衡就不再存在 也 就不能封闭深盆气 力平衡所限定的范围就代表的 是深盆气成藏范围的理论极大值 在这一范围内 源 岩供排的天然气就能够形成深盆气藏 供入的气量 越大 成藏范围越大 超出这一范围后 源岩供排的 多余天然气只能形成常规气藏 在实际地质条件下 深盆气藏的分布范围小于用力平衡原理计算得出的 分布范围 庞雄奇 17 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深盆气成藏门 限所确定的深盆气圈闭范围随储层埋深增大而增 大 随储层砂粒粒径增大而减小 随储层厚度和倾角 增大而减小 图 2 深盆气圈闭中富集的深盆气量 随源岩层分布范围增大和生烃条件变好 TOC KT I 和Ro值增大 而增加 随地史时间延长而减小 图 3 4 深盆气成藏门限物理模拟实验 笔者主要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深盆气 成藏门限及其变化特征 因为气的密度远比水小 所以当我们将气注入 802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ol 14 图2 深盆气圈闭分布发育范围理论预测 17 图3 深盆气藏分布范围理论预测 17 a 深盆气藏分布范围与源岩分布范围等因素关系 最大埋深 4 000 m 储层倾角5 颗粒粒度010156 mm 储层埋藏时间为 10M a 源岩厚度50 m 储层厚度50 m KT I 25 TOC 4 b 深盆气藏分布范围与成藏后的持续时间等因素关系 源岩分 布范围1 000 m 源岩厚度100 m 最大埋深5 000 m 储层倾角5 储层厚度50 m 颗粒粒度010156 mm KT I 25 TOC 4 c 深盆气藏分布范围与源岩生烃条件的定量关系 c1 深盆气藏 分布范围与有机碳百分含量等因素关系图 c2 深盆气藏分布范 围与干酪根类型指数等因素关系图 c3 深盆气藏分布范围与镜 质反射率等因素关系图 902No 3 庞雄奇等 深盆气成藏门限及其物理模拟实验 充满水的较粗玻璃管中时 能够想象出来的自然现 象是气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运移 只有遇到遮挡后气 才能停止运移并在水之上富集 但是 当我们将玻璃 管变得足够细时 情况就发生了改变 将气从底部注 入到细小的充满了水的玻璃管后 由于受到足够强 的毛细管作用 天然气不再在浮力作用下向上运移 而是直接富集在玻璃管的最下部 当气量继续增大 时 气则将玻璃管中的水向上排驱 出现了气在下 水在上的 倒置 现象 为了讨论问题方便 我们将能 够封闭气的毛细管的临界喉道直径或半径称之为封 气门限 不难理解 在不同的实际地质条件下封气门 限也是不同 411 单一均质的毛细玻璃管水封气门限物理模拟 实验 1 实验条件和方案 选用孔喉直径不等的各种 材料质地完全相同的玻璃管 先将玻璃管中注满水 然后自下而上注入天然气并观察气体气水移动情 况 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图4 毛细玻璃管水封气临界孔喉直径模拟实验装置 16 深盆气成藏门限 玻璃管直径D 013 cm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 当玻璃管 直径大于013 cm时 从下端注入玻璃管的天然气在 浮力作用下自由自在地运移至玻璃管的最上部 当 玻璃管直径小于013 cm时 从下端注入到玻璃管的 天然气不能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自由运移 随着注 入天然气量的增大 天然气将水向上排驱直至全部 排驱到管外 这说明 013 cm是实验条件下玻璃管 封盖天然气成藏的门限值 大于这一值 天然气只能 在浮力作用下形成 常规气藏 小于这一值的所有 玻璃管都有利于 深盆气 的形成 412 漏斗状毛细玻璃管水封气门限物理模拟实验 1 实验条件和方案 如图5所示安装好实验 器具 在漏斗状玻璃管中注满水 选定气体流量后打 开阀门1 阀门2和阀门3 气自底端进入漏斗状毛 细玻璃管后将向上排驱水 排到某一临界孔喉半径 D 之外后 气将不再排驱水而是在浮力作用下通 过水向上运移 通过记录不同漏斗状玻璃管在不同 注气速率条件下的水封气临界孔喉半径 研究气随 漏斗形状和夹角 注气速率的变化规律 本次实验选 定三种不同漏斗状玻璃管和五种不同的注气速率测 定水封气临界孔喉半径 图5 漏斗状毛细玻璃管封气门限物理模拟实验 16 a 模拟装置原理图 b 漏斗状毛细玻璃管水封气实验参数选择 2 实验结果记录与整理 在气体不断注入漏 斗状玻璃管后 管中的水封气临界面及水自由顶面 都在不断地变化 一时很难测准 为了解决这一问 题 主要采取了3项措施 一是将水染为红色 二是 采取多次记录加权平均 三是采用数码相机录像 慢 放和扩大图像 准确测定水封气临界孔喉半径 D 设D0为漏斗状玻璃管中某一标志线的实测值 D0i3 为标志线在扩大图像中的读取值 Di3为漏斗状玻璃 管封气临界喉道直径在扩大图像中的读取值 这里 的i代表第i次记录测定结果 实际条件下漏斗状 玻璃管封气临界喉道直径Di的计算公式为 D0 D03 Di Di3 1 Di D0 Di3 D03 2 D 1 n n i 1D i 3 3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表1 表2和表3分 别是在3种不同夹角条件下漏斗状毛细玻璃管水封 气临界孔喉直径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图6是各种 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比较 从表1 表2 表3的数据及图6的实验结果可 以看出 毛细管条件下水封气临界孔喉半径是客 观存在的事实 本实验在实际条件下测得的临界的 孔喉直径 D 变化在01102 cm和01359 cm之间 说明只有在储层致密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形成深 盆气藏 本次物理模拟实验表明了供气速率和漏 斗状玻璃管的夹角 表现在地质条件下为储层孔隙 度和渗透率随埋深的变化率 是水封气的重要影响 因素 说明不同条件下形成深盆气藏的临界孔喉直 径不同 在漏斗夹角较大时 漏斗状毛细玻璃管水 012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ol 14 图6 漏斗状毛细玻璃管水封气临界孔喉 直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17 a1 小夹角漏斗玻璃管 2196 b1 中夹角漏斗 玻璃管 4 36 c1 大夹角漏斗玻璃管 37 6 封气临界孔喉直径随供气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在漏 斗夹角较小时 该孔喉直径随供气速率的增大而增 加 即相当于自然条件下有利于深盆气成藏的范围 增大 在实际地质条件下 储层的孔渗性及其随深 度的变化特征和深盆气的成藏条件更接近漏斗夹角 较小时的实验结果 为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供气 速率较大的盆地更有利于深盆气成藏 由供气速率和漏斗状毛细玻璃管夹角变化引起 的水封气临界孔喉半径的变化可以推论 温度 压 力 岩石成份等的变化均会引起水封气临界孔喉半 径的变化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本实验结果套用到各 表1 夹角较大 37 16 的漏斗状毛细玻璃管水封气临界孔喉直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单位 cm 测定次数 V1 1 m l m in D0i3Di3Di V2 2 m l m in D0i3Di3Di V3 3 m l m in D0i3Di3Di V4 5 m l m in D0i3Di3Di V5 8 m l m in D0i3Di3Di 11 320 55012611330140 01193113501350116611350129 011381145012501110 211350152012511350140 01190113501320115211320126 011261142012201100 311320145012311320135 01170113501300114211350122 011051140012101100 411400150012311330130 01150113501290113811310122 011081140012501114 511320140012011350130 0114211400125011201142012001090 611340140012011350132 0115211350130011421140012201100 711350140011911350131 01147 8113101500124 9113501400119 D001640164016401640164 D01221 501163 3011430111901102 表2 夹角中等 4 136 的漏斗状毛细玻璃管水封气临界孔喉直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单位 cm 测定次数 V1 1 m l m in L0iL0i3Di V2 2 m l m in L0iL0i3Di V3 3 m l m in L0iL0i3Di V4 5 m l m in L0iL0i3Di V5 8 m l m in L0iL0i3Di 1213181450113621372811001176118746140 0120211099411001204018492190 01231 2213881700113721284718001176119336160120201957315001200111214110 01216 3215281600114621159719001164116985180120211510517001201016802140 01224 421348100011461181661200117611420512001208115805160 01223 521027190011282116771400117611005318001201113605100 01215 Di3 015016016901760179 D0113801173 6011830120301228 L0i和L0i3分别表示实验模型中标志点到测量点的实际长度和在扩大的图像中的长度 表3 夹角较小 2 196 的漏斗状毛细玻璃管水封气临界孔喉直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单位 cm 测定次数 V1 1 m l m in D0i3Di3Di V2 2 m l m in D0i3Di3Di V3 3 m l m in D0i3Di3Di V4 5 m l m in D0i3Di3Di V5 8 m l m in D0i3Di3Di 1113014001237113001500129113001510130011300160 013551130015601330 2113014501267113001480128113001530131011300159 013501130016001355 3113014001237113001500129113001600135511300160 013551130016201367 4113015001290113001480129113001580134011350152 013001130016201367 5113015001290113501550131411300155 013261130016501385 6113001520130811300161 013601130016101360 711300156 013301130015901350 D001770177017701770177 D012601285013220134001359 112No 3 庞雄奇等 深盆气成藏门限及其物理模拟实验 方面条件均有很大不同的沉积盆地之中 更不能直 接依实验结果对沉积盆地深盆气勘探前景进行评价 和预测 413 玻璃管砂柱水封气门限物理模拟实验 1 实验目的和方法原理 目的是测定装满砂 柱的玻璃管中形成深盆气的临界地质条件 基本的 方法原理是将气从装满细砂和水的玻璃管底端注 入 观察玻璃管中的气体运移状况 如果气体在玻璃 管下部以稳定状态的形式存在 说明对应砂粒条件 下的毛管力和水柱能够封盖天然气 如果气体在玻 璃管下部不能以稳定状态存在 而是能够向上运移 说明对应砂粒条件下的毛管力和水柱不能够封盖天 然气 改变玻璃管中的砂粒粒度反复试验 直至找到 能够封盖天然气的最大砂粒粒径为止 最后确认 与 该砂粒粒径对应的孔喉直径即为实验条件下临界封 气最大孔喉直径或水封气门限 2 实验条件 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7 所不同 的是玻璃管直径大得多 实验时玻璃管中装填有砂 粒 详细实验条件和实验参数如下 玻璃管内径D 5165 cm 装砂高度H 50 cm 总体积V D 2 4 H 1 253m l 由经验 公式计算孔隙体积V5 1 253 0132 400196 401m l 砂体上部加力215 kg 重物 气体流量计测 量范围为1 50 m l m in 图7 粗玻璃管中砂柱封气门限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17 深盆气成藏门限 D 011 cm 3 实验步骤和流程 实验开始时 先关闭玻璃 管前开关 把玻璃管前软管用夹子夹紧 然后向玻璃 管内注入蒸馏水 先加少量水 然后倒入砂子 充分 振荡 压实 再注水 再倒入砂子 振荡 压实 直到装 砂到预定位置 最后顶部加重物压实 重物周围留出 水面上涨的空间 这样就可以注气了 先打开气瓶开 关 然后将调节流量计的旋钮调至需要的流量 打开 玻璃管前开关 打开玻璃管前夹子 同时按下秒表开 始计数 到预定时间后 关闭玻璃管前开关 夹紧玻 璃管前软管 观察试验现象 并记录试验数据 4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表明 粒度为 0105 011 mm的细砂是形成 深盆气 的临界 地 质 条件 图 7 砂粒粒径较粗时 天然气注入砂柱 底部后将在浮力作用下直接向上运移漏失 砂粒粒 径较细时 天然气注入砂柱底部后不能在浮力作用 下自由向上运移 并能够富集保存 研究表明 当注 气速率或注入砂柱中的气量不同时 气体在玻璃管 中的赋存状态和被保留的时间不同 表 4 从表4 中可以看出 注气速率越快 气体漏失开始得越早 即开始注气至气漏失持续时间越短 注气速率越慢 气体在砂柱保留且不发生漏失的时间越长 这说明 虽然致密砂层内水封气现象客观存在 但这种作用 形成的气藏是一个动态气藏 只有在得到气源的不 断补给时 气体才能长期存在 表4 玻璃管砂柱封气物理模拟实验结果 第 组 实 验 不断注气过程中观察气体运移和漏失情况 注气速率 m l m in 85215 1151 累积注入气量 Q m l 4840403045 开始注气至气漏失持续时间 t m in 68162045 第 组 实 验 注入气量 40 m l 不变的情况下观察气体运移漏失情况 注气速率 m l m in 85215 1151 累积注气时间 t m in 58162640 注完气后在砂柱中保留时间 t m in 3015302515 开始注气至气漏失持续时间 t m in 35 23465155 5 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讨论 以上3种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 深盆气圈闭 形成的临界条件或地质门限 主要取决于储气砂层 的孔喉半径 对于材质相同的各种微细玻璃管而言 孔喉半径为013 cm 采用漏斗状玻璃管获得的封气 门限为孔喉半径小于01102 01359 cm 沙柱封气 门限为沙粒直径小于0105 011 mm 这种结果与 实际地质条件下深盆气藏形成的临界条件相差甚 远 二者不可等同类比 理论研究表明 圈闭形成门限或水封气门限除 与温压条件有关外 还与天然气的组分性质 玻璃管 的材料和润湿性等因素有关 深盆气的勘探实践表 明 孔隙度超过12 渗透率大于01987 10 3 m 2 的砂岩储层很难富集深盆气 实际地质条件的封气 门限与 12 和K 01987 10 3 m 2 时的地质 条件对应一致 可以推算 在这一地质条件下对应的 储气层的孔喉半径远远小于物理模拟实验测得的玻 璃管的孔喉半径 R 01102 01359 cm 反映出实 际和实验的温压条件和介质环境的差异 在实际地质条件下 深盆气藏都形成发育于孔 隙度和渗透率分别小于12 和01987 10 3 m 2 的 212 天 然 气 地 球 科 学 Vol 14 砂岩地层中 目前常用的经验关系式是 r 8k 5 4 依据该式可以换算出对应的砂岩孔喉半径为 01025 8 cm 可以看出 实际地质条件下的深盆气成 藏的临界孔喉半径较实验条件下的这种半径小得 多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 实验条件下的温压条件不同 在上述实验 中 温度为常温 15 压力为常压 1 101 105 Pa 在实际地质条件下 温度和压力要高得多 一 般情况下 温度梯度可达到310 100 m 压力梯度 可达到1101 105Pa 10 m 在3 000 m左右的深 度 二者分别高于实验条件下的约7倍和300倍 温 度 压力不同 天然气的界面张力不同 地层的封气 毛管压力也不同 表 5 温压越高 甲烷气的界面张 力越小 孔喉半径条件下的毛管力越小 地下岩层要 达到地表条件下的封气性能 它的孔喉半径必须减 小 具体计算可参照下列毛细管力求解公式 Pc 2 cos r 5 式中 Pc为地层毛细管力 M Pa r为地层孔喉半径 m 为流体岩石间的界面张力 N s 为流体岩 石间的润湿角 表5 温度和压力对甲烷气界面张力的影响 包茨 1988 条 件 埋深 m 压力 105Pa温度 界面张力 N m 气 水 油 水 差值 气水界面张力 油水界面张力 012001070102501045218 5005035010630102201041218 1 0001005001055010195010355218 1 5001506501047501017010305218 2 0002008001038010145010235216 2 500250950103301012010212175 3 00030011001030100901021313 4 00040014001025010035010215711 2 实验条件下的水介质条件不同 表现为水 的矿化度及其矿物离子成份等不同 这些因素或多 或少地影响着地层的毛细管力 3 实验条件下的岩石成份不同 实验条件下 的砂粒成份全为石英或玻璃 而实际地质条件下岩 石矿物成份十分复杂 除石英外 还有大量的长石 云母等 此外 实验条件下的砂粒等是松散无胶结 的 而在实际地质条件下则不然 砂粒是胶结成岩 的 胶结物成份也非常复杂 它们有钙质胶结的 也 有硅质胶结的 还有铁质等胶结的 胶结物的存在改 变了岩石中的孔隙喉道结构以及岩石的润湿性能 从而影响地层的毛细管力 6 结 论 1 深盆气成藏过程受两个临界地质条件控 制 一是深盆气圈闭形成的力平衡条件 二是深盆气 富集的物质平衡条件 力平衡条件是成藏的前提 因 此将其概称为深盆气成藏门限 其可以用储层的孔 喉半径或孔隙度和渗透率表示 2 深盆气成藏门限在理论上与深盆气圈闭的 溢出点对应 深盆气成藏门限限定的范围代表了深 盆气富集成藏范围的理论极大值 在实际地质条件 下 有利于形成深盆气藏的储层条件为孔隙度小于 12 渗透率小于01987 10 3 m 2 在常温常压的 实验条件下 微细玻璃管封盖天然气成藏的门限为 玻璃管直径小于013 cm 漏斗状玻璃管的封气门限 为玻璃管孔喉半径小于01102 01359 cm 粗玻璃 管 内 砂 柱 封 气 门 限 为 砂 粒 直 径 小 于0105 011 mm 这些实验结果仅证明深盆气成藏门限的存 在 但不能直接套用到在温度 压力 岩石矿物成份 孔隙结构以及水介质等方面与实验条件差别较大的 沉积盆地之中 参考文献 1 M cM aster G E1Gas reservoirs deep basin western Ganada J 1The Journalof Canadian Petroleum Technology 1983 20 3 622661 2 Cant D J1Spirit river formation A stratigraphic2diagenetic gas trap in the deep basin of A lberta J 1AAPG Bulletin 1983 67 57725871 3 M asters J A1Lower Cretaceous O il and Gas in W estern Canada C 1AAPGM emoir 38 19841 4 Rose P R1Gas Generation andM igration in theDeep Basin of W estern Canada C 1AAPGM emoir 38 1984119021971 5 Gies R M1Case history for a major A lberta deep basin gas trap The Cadom information A 1In AAPGTreatise Petroleum Geology C 1Reprint Series 1988152925541 6 M asters J A1Deep basin gas trap western Canada A 1 In AAPG Treatise PetroleumGeology C 1Reprint Series 312No 3 庞雄奇等 深盆气成藏门限及其物理模拟实验 1988149825271 7 戴金星 1 向斜中的油气藏 J 1 石油学报 1983 4 4 272301 8 闵琪 1 深盆气藏与鄂尔多斯盆地 J 1 低渗透油气田 1996 3 2 1261 9 陈刚 1 泌水盆地向斜型水封气藏形成条件探讨 J 1 石油与 天然气地质 1998 19 4 30223061 10 李振铎 胡义军 谭芳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研究 J 1 天然气工业 1998 18 3 102151 11 李振铎 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深盆气勘探研究新进展 J 1 天然气工业 1999 19 3 152171 12 金之钧 张金川 1 深盆气藏及其勘探对策 J 1 石油勘探与开 发 1999 26 1 4251 13 史斗 郑军卫 1 深盆气 深部气和深层气概念讨论 J 1 天然 气地球科学 2001 12 6 272311 14 马新华 王涛 庞雄奇 等 1 深盆气藏的压力特征与成因机理 J 1 石油学报 2002 23 5 232271 15 袁政文 许化政编译 1 阿尔伯达深盆气研究 M 1 北京 石油 工业出版社 19961 16 王涛 1 中国深盆气田 M 1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1 17 庞雄奇 方辉 汤良杰 等 1 深盆气分布范围理论预测模型与 应用实例 A 1 见 傅成德主编 1 深盆气研究 C 1 北京 石油 工业出版社 20011652731 CRITICAL COND ITI ON FOR GAS ACCUM ULATI ON IN THE DEEP BASIN TRAP AND PHYSICAL MODEL ING PAN G Xiong2qi 1 2 J I N Zhi2jun1 3 J I AN G Zhen2xue1 2 GON G Guang2sheng1 2 WAN G Hong2yu1 2 1 1K ey L aboratory f or theM echanism of Hyd rocarbon R eservoir Form ation in the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 M inistry of Education B eijing102249 China 21B asin and R eservoir R esearch Center ofthe U niversity of Petroleum B eijing102249 China 31R 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 loration and Exp loitation S IN OPEC B eijing100083 China Abstract Deep basin gas reservoir is a kind of gas reservoir w ith tight sandstone and formed in a unique mechanism1Exploration practice and physical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deep basin gas reservoir is controlled by the critical condition w hich can be expressed quantitatively in the size of the pore throat of the sandstone reservoir1Can only 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6.1生命的诞生说课稿-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五课 第4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说课稿2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一次函数(12大考点43题) (第1期)原卷版
- 2025年初中生物学教师招聘考试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居民与文化、发展与合作(第1期)原卷版
-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5.2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说课稿1 新人教版必修3
- 沟通的艺术-好好说话(说课稿)2025-2026学年初三下学期教育主题班会
- 劳动项目三 发绿豆芽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劳动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劳动教育》
- 2025年美发师技师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叉车科目一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机关事务管理局招聘考试大纲
- 主城区积水易涝点排水防涝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参考模板)
- 早期现代舞课件
- 乏力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2
- 2025亚洲杯男篮+《热血征程砥砺前行》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励志主题班会
- 2025-2030牛结核病防控技术进展与行业影响分析报告
- 2024年泰州市靖江市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真题
- 碳固持效应研究-洞察及研究
- 国际快递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四川省高考生物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塔吊拆除安全操作方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