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doc_第1页
引种.doc_第2页
引种.doc_第3页
引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艺植物引种综述摘要:引种已成为新世纪植物利用的重要方法,它使植物在非生育地生长发育成为可能;以及使花卉、果树等在异地栽培、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成为现实。引种还能充实育种的物质基础。本文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引种的定义;引种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引种过程中的观察,试验内容。主要介绍了园艺植物引种前须掌握和了解的知识以及引种过程的的观察与驯化。为植物的引种成功提供依据。英文翻译关键词:引种 准备工作 程序 展望1引言植物资源是当今社会一类十分重要的资源 ,拥有了种类繁多的园艺植物 ,就拥有了对生物工程的控制1权以及农业生的基础;同时为育种提供更多的种质资源。适度引进国外优良种质资源 ,不断地充实和加强植物资源基因库 ,丰富植物品种的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种质优异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23作 。引进优良植物资源 ,加强繁育开发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4工程建设以及经济开发的当务之急 。因此掌握正确的引种驯化理论和程序是关键所在。2引种驯化的定义虽然引种已成为各国园艺学者经常使用的常规方法,但是关于引种驯化的概念 ,不同的作者所持见解和5所下定义也不同。主流的达尔文 认为植物引种驯化是植物本身适应了新的环境条件和改变对生存条件要求的结果,选择则是人类驯化活动的基础6陈俊愉 定义为:植物的引种驯化或称风土驯化 ,就是通过人类的培育 ,使野生的植物成为栽培的植物 ,使外地的植物变为本地的植物的措施和过程7其他学者:廖馥荪、刘胜祥、程金水等 也给出了不同定义。虽然不同作者给出的定义不尽相同 ,但多数作者一致认为植物的引种和驯化是植物在人工迁移过程中的不同但又是相继相连的“归化 ”和“驯7化 ”阶段 。3引种前的当地影响因素的调查影响植物选择的主要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地形8等生态因子以及病虫害因子 。正确掌握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客观规律在植物引种驯化工作中相当重要。既要求原产地和引种地的生态条件相似 ,但又不可能要求完全一致;既要承认气候条件对植物的重要影响 ,又要考虑自然的综合因素和植物可以改造的一面。所以 ,在引种时一定要注意植物与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 ,慎重选择小气候和土壤条件,尽可能在新的条件下为植物提供近似原产地的条79件。3. 1气候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适生范围 ,即生态条件。生态条件中气候条件最为重要 ,各种气候因素并不是单独作用于植物 ,常常几个因素互相联系起来影响植物。3. 1. 1气温温度因子最著名的作用是支配植物的生长发育 ,限制着植物的分布。其中主要是年平均温度、月平均最低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绝对最低气温、绝对最高气温、季节交替特点等等。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气温 ,所以在引种时必须考虑自然的地理分布及其温度条件。我国在从南方( 热处 )向北方( 冷处) 地区引种中,绝对低温确实是应该充分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低温的持续时间也是限制及危害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绝对高温对植物的损害不如低温显著 ,但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比如辐射松 ,生长不良可能与夏季高温有关 ,而红杉树在舟山8就生长良好 。3. 1. 2降水及湿度年降水量是决定植被类型的决定性因素 ,降水强度与植物的适应性也有一定关系。降水量由多到少 ,植被类型由森林到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半荒漠、荒漠。在森林类型范围内也有雨林型、湿润型及干旱型之分 ,在引种时应注意这些类型的差别。雨量的不同季节分配型与引进植物的选择也有一定关系。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夏雨型地区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我国东南部是夏季风控制时间最长的地区 ,夏季降水量特多 ,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雨量较多的地区 ,同时也可能出现伏旱、高温情况。因此可能成为这一区域引种的限制因子 ,要尤其注意。此外 ,空气湿度对引进植物的选择也应注意我国沿海湿度较大 ,在引种时要注意引种那些喜欢湿润的树木 ,不致使那些不耐湿的树种生长不良或多病害 。3. 1. 3风选择引进植物还要考虑风的因素 ,特别是沿海防护林。我国华南地区 ,特别是沿海地区常有大风出现 ,使许多不耐强风的树木不能生长 ,因此 ,要选择无风或者风小的局部地形 ,或配植防护林网。3. 1. 4综合影响气象因子中还有云、雾、无霜期、冰雹等等。无霜期与气温有直接关系。云、雾关系到日照。有些植物适宜生长在多雾条件的地方,如红杉树。浙江舟山雾较多 ,红杉树的生长就比邻近大陆的好。还有日照长短 ,对于植物开花有密切关系。各种气象因素不是孤立地作用于植物的生长 ,而是彼此互相联系 ,综合作用的。不但各因素彼此互相影响 ,对于一种因素起调和或加剧作用 ,而且还与其他生态因1素如土壤、地形等密切相关 。3. 2土壤土壤的多种理化形状和生化性状深刻关系到植物的生长。从选择树种以及引种成活率上看以下几7个性状最重要 : 土壤酸碱度及含盐量。每种植物对土壤酸碱度都有一定要求 ,引进外来植物时要了解植物的酸碱度适应范围。如针叶树适宜中性和酸性土 ,而不适于碱性土和盐土。土壤排水性及通气性。土壤得的排水性、通气性与土壤的组成、结构、底盘的有无、有机质含量和地貌等因素有关。大多数植物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有足够的水分、养分条件的土壤 ,但有些植物对土壤具有特殊的适应性土壤养分。不同植物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松类较耐瘠薄土壤 ,但在肥沃土壤上生长更好。新引进的植物常常因当地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而生长不良。土壤温度。土壤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冻拔害、抽梢等方面。我国北方冬季寒冷漫长 ,土壤冻结很深;而在春节大气增温快 ,但土壤增温慢 ,容易造成生理性失水而凋谢。因此 ,初春时要注意幼树的保护 ,如设防风障不宜过早拆去等。土壤微生物。土壤中因微生物的活动而使土壤活化有些微生物与树木根部组织共生 ,成为树木正常生长所必须。尤其松类 ,在引进初期可能没有菌根菌与松苗共生 ,不能形成菌根 ,生长不良。在引种有菌根或根瘤的树种时 ,应注意共生菌的引进。根瘤、菌根共生菌种的选择 ,能促进林木生长 ,同时还能改良土壤肥力。3. 3地形地形包括坡位、坡向、坡度 ,它对树木生长是一个间接的、但又是带综合性的因素。它影响到气象、土壤因素的再分配 ,再配置植物时应注意中、小地形。大地形影响光照、气温、降水;中、小地形影响土壤的侵蚀、沉积、堆积、水分的再分配、排水以及土温。地形的差别形成了不同的生态小环境 ,在引种中选择具体栽植地点应充分注意 ,尤其对于适应性1弱的植物 。3. 4病虫害在引种外来植物时 ,首先应了解外来植物在原产地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引种后发生病虫害的情况。外来植物在不适的气候、土壤条件下 ,容易引进病虫害的原因有三种情况:一是外来植物在原产地已有的病虫害 ,但由于长期适应和生态条件相对平衡的结果 ,在当地危害并不严重 ,而引种后由于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 ,在适合的条件下大量繁衍 ,迅速蔓延 ,造成危害;二是外来植物引种到新地区后 ,在某些环境条件下 ,该种植物对引入区的病虫害表现为不适应而遭危害;三是有些外来的病虫害也可以感9染新引入的外来植物 。对引种材料应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有关规定检疫 ,不能引进带有病原菌、病虫或杂草种子。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进行消毒;引种试验应先隔离试种 ,在未发现病虫害后再逐步扩大繁殖。有些植物自然分布很广 ,在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又多样化 ,这样在长期进行中塑造出生态适应性的差别。即使引种已经成功的植物也还要进一步做不同种源的对比试验 ,以取11得最适宜的种源 。4引种试验程序阶段引种试验是引种程序中关键的一步。一般植物试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试验( primary test)、区域性试验( regional test) 、生产性试验 productive test)。一般对初步引进的外来植物,应按照以上三个阶段来进行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 ,三个试验阶段交1叉结合进行 。4. 1初步试验初步试验即在一个或一些立地条件下,种植大量植株 ,对比大量植株的表现 ,淘汰表现极差 ,选择少量生长好植株作更集约的试验 ,为下一阶段试验奠定131213基础 。其试验结果分析为: 详细记录引种试验地情况 ,并落实以下步骤: 根据引种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采取不同的栽植方法;经苗期初步选择的植株可进行试种 ,栽植数量 525株以上 ,单行或方形小区; 为缩短试验周期 ,引种植物的初选应以早期性状表现为主要的判依据; 对幼苗、幼树可进行必要的抗性保护试验 ,以及该植物所必须的特殊栽培措施试验。在初选过程中如发现引种植物有不良生态后果的迹象应立即处理 ,防止扩散蔓延。4. 2区域性试验区域性试验也叫测验阶段 ,可理解为植物表现阶段或适应性阶段。以初步试种表现良好的植物为主扩大试种 ,组织主区域或同一地区不同立地条件类型 的 地 理 试 种 , 了 解 植 物 的 生 长 及 适 应112133性 。其试验结果分析为:综合引种植物在不同区域、不同立地上的生长表现 ,分析影响其扩大引种和正常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及限制因素 ,确定其适应范围;论证引种植物的生态习性 ,作为栽培区区划和选择立地的依据根据引种植物在适生条件下反映出的生长指标( 产量) 推测 、形质指标以及抗性等方面大额表现 ,分析评价其引种效益 ,确认有无继续试验价值。根据引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实践经验 ,初步提出行之有效的栽培技术措施。根据引种植物不同种源的表现 ,初步确定适宜种源。4. 3生产性试验按照常规生产条件 ,采用生产上允许的技术措施 ,通过一定面积的生产试种 ,验证区域性试验入选植物的生产力 ,确定其大面积推广范围。对已达到131213引种目标的植物提请鉴定推广。其试验结果分析为: 提出生产性试验植物在不同栽培区据生产性植物的产量、品质以及抗病虫害特性 ,综合评价其生产力; 评定生产性试验植物的推广价值、确定生产性试验植物适宜推广的范围 ,提出重点推广区域; 提出生产上适用的较为完整的配套栽培技术。5引种的途径和程序5. 1引种的途径植物引种驯化主要是利用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和变异性。其途径分为直接引种和间接引种。当引入种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并发挥预期效益 ,我们称之为直接引种;反之 ,当引入种不适应新的环境 ,必须采用分阶段或逐级驯化或过渡驯化 ,或者采用特殊的栽培措施进行驯化 ,或者进行人工育种时 ,我们称之为间接引种 (或过渡引种)。5. 2引种程序简单归纳起来一般引种都要经过制定引种驯化的目标 ,严格植物检疫 ,引种品种进行试种驯化 ,选择、提纯、繁殖 ,申请审定 ,而后推广应用五个程1410序 。6引种驯化成功与否评价判定通常情况下“由种子到种子 ”是衡量植物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 ,但对于那些为了满足人们某种特定目的而被引种的植物 ,当它们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时 ,我们就可以认为基本达到了引种驯化的要求。根据生产实践经验 ,引种试验成功的标准为: 与原产地比较 ,不需要特殊保护就能越冬、度夏 ,生长正常 ,并能开花结实; 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 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 有性或无性 进行正常繁殖 。最重要的是繁殖和基因遗传 ,如果遗传性能15不变 ,便是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志 。7引种驯化的展望近年来 ,我国引种驯化了越来越多的植物 ,大大丰富了我国基因资源。引种事业也处于不断前进之中 ,特别是对有用植物的种质保存和利用 ,对珍惜受威胁及濒危植物的保护尤为重要。国家重视 ,科发展 ,使引种驯化自身得到蓬勃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但作为一门分支学科的研究目前还稍显不足 ,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其他诸多相关学科的支持。1胡建忠.国外优良草本植物在黄土高原引种的适应性与生态经济价值 M.北京林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基金资助丛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9.2王豁然,江泽平.论中国林木引种驯化策略 J.林业科学,1995,31 4 :367 3723高恩广,郑俊官,孙中泰,梁萍,魏雅娟.引种工作中应注意的主要环节.种子科技,2005,2:74 754谢孝福.植物引种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5达尔文 方宗熙,叶晓译 .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6陈俊愉.植物的引种驯化与栽培繁殖 J.植物引种驯化集刊,1966,2:1 - 6.7朱慧芬,张长芹,龚洵.植物引种驯化研究概述 J.广西植物,2003,1:52 - 608董保华.树木引种浅说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9吴中伦.国外树种引种概论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3.10马友信等.国外引种植物检疫情况与分析 J.陕西农业科学,1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