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考研卫生综合环境卫生学.doc_第1页
重庆医科大学考研卫生综合环境卫生学.doc_第2页
重庆医科大学考研卫生综合环境卫生学.doc_第3页
重庆医科大学考研卫生综合环境卫生学.doc_第4页
重庆医科大学考研卫生综合环境卫生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环境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它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于一体,应用医学科学的基础理论、技术和环境科学及有关分支学科的新成就、新方法来系统地研究生活居住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阐明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如何消除和控制这些影响。(二)、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开展环境卫生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环境卫生工作打下基础。通过专题实习,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三)、教学要求:1、基本理论: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中,要求对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它的卫生学意义,一定要阐述清楚,概念明确,使学生懂得环境与健康的基本理论,了解环境因素在时间、空间上数量变化规律和人体负荷,要求学生能分析环境质量与机体生物学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正确的卫生学评价,为制定环境卫生决策,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2、基本技能: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设置课堂实习讨论课和生产实习,教学中要求贯彻循序渐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力求启发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组织与方法:(一)学时分配:总学时87(理论课51学时/实验课36学时)(二)教学手段和方法:通过讲解、提问、讨论、计算、示教、实际操作、书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卫生学评价等方法来组织教学章节内容学时合计讲授实习第一章绪论22第二章环境与健康7613第三章大气卫生6612第四章水体卫生12921第五章饮用水卫生9918第七章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66第八章城乡规划卫生336第九章环境质量评价336第十章家用化学品卫生33合计51 36 87三、教学内容:(一)、理论课:第一章绪论目的和要求1.重点掌握并理解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核心研究内容。2掌握概念: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3了解环境卫生学的相关学科、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成就及任务。重点掌握并理解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核心研究内容难点二次污染物教学内容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2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及工作的主要成就。3环境卫生工作与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授课时数 2学时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目的和要求1.掌握: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微量元素与疾病、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组成。2熟悉: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3了解: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应用重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微量元素与疾病、环境污染与健康的关系、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组成。难点健康危险度评价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类的环境一、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三、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第二节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机体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二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三、健康效应谱与敏感人群第三节微量元素与健康一、微量元素在环境中的分布二、微量元素的生物学效应三、微量元素与疾病第四节环境污染与健康一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二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三、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四、环境污染的其他危害第五节环境与健康关系研究方法一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授课时数 7学时第三章大气卫生目的和要求1掌握: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熟悉:大气污染来源、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大气污染物的转归、大气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及方法。3了解:大气的特征及卫生学意义,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重点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难点大气污染物的转归教学内容第一节大气的特征及卫生学意义一、大气圈和大气垂直结构,二、大气组成及其卫生学意义三、大气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第二节大气的污染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一、大气污染来源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四、大气污染物的转归:第三节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三、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第四节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光化学烟雾、一氧化碳、铅、多环芳烃、二恶英。第五节大气卫生标准一、概念二、制定原则三、制定方法四、我国的大气卫生标准第六节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一、调查和监测的目的二、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第七节大气卫生防护措施。授课时数 6学时第四章水体卫生目的和要求1、掌握: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各种水体污染的特点、水体污染的危害2、熟悉:水资源的种类和卫生学特征、水体污染的自净及其机制、水体污染物的转归3、了解: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我国水体污染的概况、地面水水质标准,污水排放标准、水体卫生防护、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和监测重点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各种水体污染的特点、水体污染的危害难点水体污染的自净及其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降水、地面水、地下水第二节水质性状和评价指标一、物理性状指标二、化学性状指标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第三节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一、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二、水体污染物第四节水体的污染,自净与转归一、各种水体的污染特点二、我国水体污染的概况三、水体污染的自净及其机制四、水体污染物的转归第五节水体污染的危害一、生物性污染的危害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三、物理性污染的危害第六节地面水水质标准和污水排放标准第七节水体卫生防护第八节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授课时数 12学时第五章饮用水卫生目的和要求1、掌握:各类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市政供水、自备供水、二次加压供水;分散式供水)的特点和评价指标。介水传染病、化学性中毒、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的危害和流行特点。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处理原则。水处理中混凝沉淀和氯化消毒原理。2、熟悉:饮用水与疾病的关系。如何开展各类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督监测和卫生学评价。饮水消毒方法和效果。洪涝灾区供水的卫生措施。氯化消毒副产物的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散式给水的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的制定原则和方法。3、了解:饮用水常见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新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内容与相关饮水标准的关系,水源到配水管网的卫生防护。分质供水、饮水净化器的卫生评价。重点介水传染病、化学性中毒、地球化学性地方病难点水处理中混凝沉淀和氯化消毒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第二节饮用水用污染与疾病一、介水传染病二、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三、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四、饮水氯化副产物与健康的关系五、高层建筑二次供水中污染与健康问题第三节生活饮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标准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二、生活用水量标准第四节集中式给水一、水源选择二、取水点和取水设备三、水质处理四、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五、给水的卫生防护第五节分散式给水一、农村给水二、饮水净水器第六节饮用水的卫生调查和监测授课时数 9学时第八章 住宅和公共场所卫生目的和要求1、掌握: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2、熟悉: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住宅噪声、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3、了解: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要求、住宅卫生防护措施和监督、公共场所卫生重点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难点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教学内容第一节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要求第二节 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一、住宅的平面配置二、住宅居室的卫生规模第三节 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第四节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二、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三、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卫生措施第五节 住宅噪声、电磁辐射和电离辐射第六节 住宅卫生防护措施和监督第七节 公共场所卫生一、公共场所的概念二、主要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授课时数 6学时第十章 城乡规划卫生目的和要求1、掌握:什么是城乡规划、城乡规划的任务、城乡规划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基础资料、居住区规划卫生2、熟悉: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城市功能分区3、了解:城市绿化、城市环境噪声、城市规划的其他卫生问题重点城乡规划、城乡规划的任务、城乡规划的预防性卫生监督难点城市功能分区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城市规划卫生一、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基础资料二、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三、城市人口发展规模四、城市功能分区五、居住区规划卫生六、城市绿化七、城市环境噪声八、城市规划的其他卫生问题第三节 城镇规划卫生一、城镇规划的原则二、城镇的总体规划三、村镇居住区规划卫生第四节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授课时数 3学时第十一章 环境质量评价目的和要求1、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种类、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熟悉:环境影响评价3、了解: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的评价重点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种类难点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 概述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种类二、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污染源的调查评价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三、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的评价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作用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和程序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四、环境健康影响评价授课时数 3学时第十二章 家用化学品卫生目的和要求1、掌握:家用化学品对健康影响2、熟悉:家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与卫生标准3、了解:家用化学品种类重点家用化学品对健康影响难点家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与卫生标准教学内容第一节 家用化学品种类一、化妆品二、其他家用化学品第二节 家用化学品对健康影响一、家用化学品致室内空气污染二、化妆品对健康影响三、洗涤剂对健康影响四、其他家用化学品对健康影响第三节 家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与卫生标准。授课时数 3学时 (二)、实验课实验课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学时气象条件测定3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3大气污染、地方病和酸雨教学录象3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3水中嗅味实验3饮水漂白粉消毒试验3细菌总数测定6BOD520的测定6城市规划讲座3环境质量评价3共计36实习一气象条件测定目的1.了解各种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和辐射热)的表示方法;2.学会使用各种气象条件测定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内容正确测定气温、气湿、气流、气压和辐射热实习二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目的1、了解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常用采样仪器和使用方法;2、掌握空气中的SO2采集、测定方法、影响因素;3、掌握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评价;4、通过撰写实验报告,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硫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有关卫生标准。内容1、现场空气采样2、制备标准色列;3、721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管与标准管吸光度值;4、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结果。实习三大气污染、地方病和酸雨教学录象1.地方病教学录象目的观看录像后,结合绪论课讲授内容进行讨论,理解和掌握三个基本观点和一个基本思路。2.大气污染教学录象目的观看录像后,通过讨论,理解并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防治污染的措施。3.酸雨教学录象目的观看录像后,通过讨论,掌握酸雨的概念、形成原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内容观看录象、教师介绍背景情况、课堂讨论、总结。实习四空气中甲醛浓度的测定目的1 学习掌握对个别污染源进行监测时,设置采样点的布点原则;2 熟悉用液体吸收法采集空气中甲醛的方法及质控要点。内容1 掌握用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甲醛的操作全过程;2 掌握测定结果判定方法,并学会判定测定结果的可信度。实验五水中嗅味实验目的定量量度水中或大气中可检测的嗅和味。内容水中乙醛嗅阈和味阈浓度的测定。实习六 饮水漂白粉消毒试验目的1、掌握有效氯、余氯、加氯量的概念与测定方法。2、通过撰写实验报告,掌握细菌学指标的卫生学意义。内容1、碘量法测定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2、甲土立丁法测定水中余氯;3、五杯法测定加氯量;4、计算结果。实习七细菌总数测定目的1.学习水样的采取方法和水样细菌总数测定的方法。2.了解水源水的平板菌落 计数的原则内容水样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实习八BOD520的测定目的1.掌握碘量法测定DO的方法;2.掌握标准稀释法测定BOD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