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河流域文明的冲突与融合.doc_第1页
两河流域文明的冲突与融合.doc_第2页
两河流域文明的冲突与融合.doc_第3页
两河流域文明的冲突与融合.doc_第4页
两河流域文明的冲突与融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毁灭与重生涅槃之歌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摘要:作者通过对两河流域古代文明(波斯帝国之前)的梳理与总结,证明冲突与融合乃是文明进步与人类历史的主题。通过富有感情论述,希望通过历史的窗口看到文明的真谛,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作为借鉴。关键词:两河流域 文明 融合 历史 冲突古代两河流域与中近东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特殊的民族背景,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高度文明。两河流域的古代历史,给我们展示了毁灭与重生、融合与创造的恢弘画卷。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如同回望一口深邃的古井,黑暗、静谧与跨越时空的距离感油然而生。然而,我们在这黑暗中又看到了某些活动的东西那正是我们的倒影。我们在研究遥远的两河流域历史的同时,也能发现他所遗留在我们体内的、鲜活而熟悉的血液,那便是文明本身。这是一个关于我们从何而来、为何在此的问题。历史不是一蹴而蹴的,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历史起源的地方,我们也许能从历史本身去发现文明的真谛。一:早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自公元前4000年开始,在两河流域出现了人类最早的高度文明苏美尔文明。关于这一时期的信息只能来自于支离破碎的古代遗址,尚缺乏可靠的文字记载。但我们可以从位于乌鲁克的遗址中了解到这一时期在美索不达米亚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工鲜明、国家机器完善的高度文明。在大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人类历史中最为重大的发明文字,开始出现。这标志着两河流域文明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拐点。文字的出现不仅仅起到了记录的作用,在更深的层面上,它是文明的催化剂:在楔形文字的传播范围内,一个统一的文化圈得以被建立起来,这意味着不仅仅在政治上人口被集中化,而且在更深远的层面上使这一地区的文化得以在更广阔的距离上传播,从而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铺垫了道路。而当一个统一的文化圈得以被确立,则必然产生新的政治形式早期的在部落体制下发展起来的城邦国家开始被集权制的帝国所取代,而由于集权制帝国扩张的本性,在帝国的历史中必然上演不同文明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二:毁灭与继承自阿卡德王国建立前后开始,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逐渐清晰。在阿卡德王国前,两河流域的国家多为苏美尔城邦。然而在游牧民族闪米特人的杰出领袖萨尔贡大王(指萨尔贡一世,前2371-前2316)的领导下,游牧的闪族人击败了农业民族米底人(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以及苏美尔人的联军,使苏美尔王卢伽尔扎吉西统一苏美尔诸城邦的计划功亏一篑,阿卡德王国也成为首个统一两河流域的集权制国家。然而事实上,笔者认为无论是萨尔贡或是卢伽尔扎吉西统一两河流域,其体现得更深层次的意义远比这段传奇本身更为引人深思:这场战争体现了古代国家的特点,即国家本身是民族的、文化的统一体,异族的统治很难在本土维持。最强大的军队与最伟大的君主也仅仅能够从表面上维持帝国的荣光,除非帝国本身能带来更为先进的文化,否则征服就远远没有成功。遗憾的是是,游牧的阿卡德民族没能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征服,仅仅百余年过后,在公元前2191年,已经风雨飘摇的阿卡德王国毁于蛮族库提人之手,而苏美尔人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乌尔第三王朝兴起。然而,乌尔第三王朝与此前的苏美尔文明形式上有了极大的不同,它不再是一个苏美尔文化圈内各自为政的城邦制国家,而是一个帝国!苏美尔人从闪米特人那里学到了某些东西,并纳为了自己的体制,并且发展出了条理化的统治的策略,以将此道变为最普遍的习惯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产生了。此后,在闪米特阿摩利人建立的古巴比伦王国后,巴比伦王亦效仿前族,颁布了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文明在战争和毁灭中得到了浴火重生,我们在这史诗岁月中看到了文明的脆弱,也发现了文明一旦产生,其星星之火将难以扑灭。任何创新只要顺应历史的潮流,就将得到蓬勃的发展。主动扩散乃是文明的一大特点,自此开始,“帝国”成了一种新的单位,这种帝国是民族的帝国,但民族国家亦不会拘泥于本民族狭小的空间范围之内。扩张是国家的本性,在这种扩张中,更多的接触、冲突直至相互接纳甚至孕育新的文明的故事一再上演:前2006年乌尔第三王朝毁于古巴比伦王国,赫梯人又在前1600年前后毁灭了古巴比伦,然后是战神所庇护的帝国亚述的兴起(同时这一残暴的军事帝国也将“帝国”的理念推向极致),接着是伽勒底人的新巴比伦王国短暂的复兴,直到前539年居鲁士的波斯帝国征服两河流域寥寥几句之间,千年历史流过,多少血泪荣光、英雄传奇和文化奇迹的背后给我们昭示了一个真理没有冲突和交融的历史是死的历史,人类文明的进步就在这些冲突和毁灭之间孕育着。每一次征服都开创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让文明去创造和填充,而每当文明被孕育,它就必以最坚韧的生命力得到传承。三:苏美尔人与闪米特人文化的相似性与继承性回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就是苏美尔人与闪米特诸族相互交融、交替发展的历史。苏美尔人在社会实践中将国家和社会的概念完善,而闪米特人则后来居上,将其进一步发展,并达到古代世界的巅峰。在宗教上,苏美尔人的信仰带有鲜明的不确定性,这与两河流域不定期泛滥的洪水和旱灾有直接关系。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苏美尔人产生了极强的生命脆弱感。但北部的闪米特诸族显然不买账那里没有泛滥的洪水,只有常年的干旱。因此早期闪米特人更加自信自己的力量。但征服者又接受了苏美尔人的神学体系和祭祀体系,总体上融入了改造之后的苏美尔人的信仰体系之中。在建筑和艺术方面,闪米特人亦没能超越苏美尔文明的高度太多,大多数艺术和建筑技术都是继承自苏美尔文明(也可能是由于两个民族交替控制这一地区以至没有时间形成彼此区别明显的艺术形式)。应该注意到,苏美尔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形造像。在苏美尔早期艺术中,由于宗教的原因,人的形象着重突出双眼,甚至只描绘双眼,而在后来阿卡德到亚述时期,人像逐渐倾向于真实的造型,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闪米特人的宗教信仰比苏美尔人得更加注重现实,但也说明了闪米特人的宗教与艺术与苏美尔人有着紧密的联系。而在同一时期的古代中国和印度,是没有类似的人形雕刻的。在文字方面,闪米特人全盘接受了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书写体系,并加以推广。古巴比伦王国甚至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图书馆。在民族本身方面,自乌尔第三王朝覆灭,苏美尔人本身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这种消失必定不是一瞬间的灰飞烟灭,在此前的数百年中结局已被孕育。闪米特诸族以其更强大的适应能力、更严密的组织与更开放的心态,征服了整个中近东,苏美尔民族在经历了几次回光返照之后,其本身已经与苏美尔化的闪米特人没有区别,于是苏美尔人消失在闪米特众多民族之间。但苏美尔人留给我们的不是如同玛雅人的消失那样的深沉叹息,而是一种重生的喜悦,文明的真谛得以传承,苏美尔人把星星之火变为熊熊火炬,而在闪米特人手中文明,终成燎原之势。苏美尔人与闪米特人2000年间的纷扰书写了人类历史中影响最深远的篇章,这或许是人类文明空前绝后的成功融合。当腓尼基人被亚述帝国驱赶着航向西方;当犹太人从巴比伦重回故土;当埃及的自负被亚述帝国的利刃劈的粉碎我们看到了一个地区的改变是怎样以混沌的模式影响着世界。四:总 结任何冲突,归根结底都是文明的冲突;任何融合,都是以毁灭为前奏的。经历了冲撞的痛苦与信仰破灭的纠结和伤痛,人类才会彻底的接受新生事物。习惯和传统的惯性如此之大,以至于最深刻的变革常常不得不以最彻底的毁灭为条件。但是,这又不是完全的毁灭,部分坚毅的、美好的、不起眼的东西往往被保存下来,成为一个民族最古老的特质,更成为一个新的文明成长的基石。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所经历的波澜是人类文明史中最为剧烈的,今天,我们似乎已离那个世界极为遥远,但是历史的规律并未改变。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发现促进文明进步的不是个人的雄心壮志或神明的庇佑,而是人类再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中寻找到的自我和生命的真谛。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伊甸园里流出的河流,清澈水波荡漾之间,一切岁月皆显苍茫。回望往事,不禁感慨。又感到中国文明中缺乏这种波澜壮阔的文明碰撞,是幸运?还是不幸?总结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脉络,冲突与融合是无可置疑的主题。两河流域的文明不断在自我毁灭与重生中重组,顽强而又脆弱。尽管无论是苏美尔人还是伽勒底人、无论是巴比伦还是亚述都已荣光不在,但我们仍然活在与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